另一种史蒂夫精神
![]() |
Steve Woz |
三十多年前,两个名字都叫史蒂夫的年轻人变卖了他们最有价值的家当(沃兹的惠普计算器、乔布斯的大众汽车)。1976 年的愚人节,即将改变世界的计算机和数字娱乐巨头——苹果公司在车库成立。
说起苹果精神,大家首先想到的是 Think Different,一种不折不扣的史蒂夫·乔布斯精神。说起史蒂夫精神,还有对现状的反叛,对完美的苛刻执著,对产品的高度艺术品位,对市场的敏锐嗅觉,当然不能漏掉无奸不商的资本主义典范。今天,我想跟你们谈谈另一种史蒂夫精神——史蒂夫·沃兹涅克。
1977 年,世界上仅有少数人同时具备硬件、软件、电子设备和电路布线等知识。因此,那时的史蒂夫·沃兹是个当之无愧的奇才。他一手设计了“苹果 I 型”和“II 型”电脑,推动了全球个人电脑的普及应用,迫使 IBM PC 于 1981 年面世,几乎仅凭一己之力改变了整个计算机行业。
这对相辅相成的创业伙伴,最终却因为理念不合而分道扬镳。沃兹带着对技术理想的坚持离开了苹果,留下乔布斯一人独自演绎着苹果的商业传奇。
在硅谷,要赢得好名声远比赢得大把金钱困难得多。但是,如果在硅谷还有一位大家公认的“好人”,那么这人肯定非沃兹莫属。他盼望着摩尔定律尽快寿终正寝,使每一台个人电脑都像课桌一样用上 20 年,使孩子们都能人手一台。
资本主义企业为了追求利润,需要不断创新技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因而可以增加利润或降低价格),开发新产品,占有市场,乃至创造市场、创造利润,资本的周转也可以加速。
一种产品才刚使用不久,就要更换新产品,对于绝大多数使用者而言,并不是出于需要而更换新产品,而是由于旧产品不再继续生产了。新产品有优惠或者折扣(吸引人们去试用),或者为了和别人的产品配合等原因,而更换新产品。
流行商品变化更快,每年四季都有新产品问世,即使只是为了跟上流行,每一季都要添购新产品。企业创造流行以促销商品、创造利润,流行风与企业利润不可分,所以流行美学是一种资本主义美学。商业广告在此占了关键角色,广告旨在传播关于流行和商品的讯息,有时甚至可能带领流行,所以广告美学也是一种资本主义美学。
由此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的创新其实是为了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加速产品报废速率,增加利润,加速资本周转等相关的目的。
马克思在百年前描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状况不停地动荡,永远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的一切时代的地方”。抓住资本主义的一个本质,这个本质称之为“强迫性的创新”,这是根植于资本主义生产结构的一种集体强迫症。意即,即使一些创新是多么的琐细而没有需要,也要不断地创新,不断有新产品上市,或使既有产品陈旧化或报废,厂商才有利可图,否则一台计算机或一种软件一用就是十年,厂商利润少,资金周转慢。
我们的世界总是毫不吝惜地将声名和财富给了商人,因为这是一个被商人主宰的世界。尽管看上去,沃兹和乔布斯是如此相辅相成的一对,但无处不在的商业法则,终究让这两个伟大的人物无法携手走下去。因为在科学的所有品格中,真相和诚实永远占据最重要的位置。这是沃兹的原则,却不是商业的原则。
人生不仅仅只有一种价值取向,成功不仅仅只有一个标准。走入沃兹的世界,你就可以感觉到人生最本原的东西,其实并不在世界上最喧嚣的地方,也不在最辉煌的一刻。
"每一台个人电脑都像课桌一样用上 20 年,使孩子们都能人手一台。"——在崇拜史蒂夫·乔布斯的同时,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或忽略这一种史蒂夫·沃兹精神。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