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谈——大西北
多图!请在wifi条件下阅读! 图片无ps,纯粹记录。 现代人的旅游,常常是这样的:从别人耳口相传的说道那里求得一点新奇,好不容易从海绵里挤出时间,再象征性地说走就走,坐在新生代候鸟的背上,于睡与吃中顺便指点一下江山,那不过是当地人的日常,疲惫欣喜到头来真真恍若一梦,自己也成了尽职尽责的传教士,或者,万恶的宅家主义者。 即使不能如有些精英那般进化得登峰造极,修行得圆融通彻,如此像模像样出去,偶尔在大西北的荒地上占一席地,在这个神圣残酷的高地上,顺高速路和国道的水,推自己和别人的舟,不肯回头,不知收敛,也算一程又一程地蜕化人格,以后说起来,灵感之行不可再得,倒也没有什么亏欠。 所以,我也跟随旅游大军的潮流,俗不可耐,千辛万苦地,踏上了西游取经之路。 第一天: 重庆——遂宁——都江堰——汶川——理县 高速路旁山野一片绿,而浅绿、翠绿、深绿还多着层次,对于有经验的司机先生来说,虽然处于超车、塞车的激烈变幻中,毕竟烈日残酷,不打瞌睡瞪大眼睛可算是网开一面,只是无奈感慨头顶发热是少不了的。


从重庆到成都,虽说都是一家亲,偏偏一个山势壮翰山路十八弯如冰淇淋尖的螺旋升华,一个平原辽阔条条大路通罗马,同样耿直热情骄阳似火。这是赶路的一天,最辣的二青条一般的天气,高速路上沥青路面开始融化,金属散发着回炉重造的气味。与重庆相比,成都的高速路显得更加人性化,两道隔离带由金属板换成了足以挡住对面车灯的高高植株,路旁生长着不知名的红花,爸爸说是因为重庆高速在隧道和桥梁投入费用巨大才忽略了这些细节的缘故。



到了汶川,如果说还能从哪里看出来地震的痕迹,便是那些千篇一律的新房子,夹居于张山势之牙舞地势之爪的自然地貌之中,显得小巧玲珑,未脱稚气,但立足于昨日的毁灭之上,已占据了足够的大气磅礴,令人感喟:人在,精神在。

下午六点半我们在理县落脚,这是被群山包围的县城,县城外几乎路边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着李子树,县城里也几乎家家户户都成了某某客栈或者某某酒店。

理县给人的直觉是物质贫乏的地区,然而,这里餐馆里饭菜量却很耿直。让人感觉到即使物质匮乏但又不放弃希望的执着。

第二天: 理县——米亚罗镇——红原——唐克乡——九曲黄河第一湾

元气满满的酸菜面,老板告诉我们面是一个重庆人在当地制作的,亲切感油然而生。凌晨6点,明里是头顶山腰的雾气,暗中是大大小小面馆沸水的水蒸气,当我站在临界处,像站在一片浑浊之中,偷偷地苏醒。陌生人的恩惠,一切闷在心里。

街角,牛羊肉贩卖,悬挂的骨架、地上的头颅,标榜着新鲜,原始而醒目。

沿路的小山村坐落在山谷间,像宫崎骏的风之谷一样,有着神奇的自给自生能力。我们路过正在装蔬菜的货车,真真切切地,闻到了刚出土莴笋的新鲜气息。

藏族人的经幡祝福着每一位过路人,西赤、东青、南黄、北绿,一根绳子,两三片布,四五种颜色,简无可简,不知道它们是实物的映像,还是映像的实物,蕴藉在苍翠之中,统体素净,用色纯炼,肌理微妙,处处剔透空明。每一次风吹,都是一次诵读,虔心祈祷的,是生命,或作灵魂。在它之后,是伴随我们许久的清溪。

大家忙着在这里照地标,倒没人关注地理环境了。

也是在这里尝到了旅途中的第一瓶酸奶,未完待续……

作为通常生活在海拔三千米以上的哺乳动物,在旅途中,牦牛常常被我们用来判断此地的海拔高度。远观如黑石密布,近观如魔王降临,所幸它们性情较为温和,还懂得正确违反交通规则。


偶然发现,零食袋变成了这个样子……

到达黄河九曲第一湾,可选择两种方式到达最高的观景台,一是乘坐自动扶梯,二是走登山阶梯,如果没有高原反应,多走走也是好的。出来旅游,隐隐约约有着出征的含义,寻求捷径意味着放弃挣扎于抗争或者潜意识的贪图安逸,每时每刻都全力以赴每一个风景,求得每一处的丰富充实,以免今后用来回忆的只有人头攒头处排队等候与地标合影的照片。



这个时候的黄河不够震撼人心,白天的光线就像平铺直叙的日光灯一样,只能清晰地展示事物的原貌,不点缀丝毫想象。需要等待落日时分(日出太阳不从黄河这边升起),模糊的界限,昏暗的交错,是巨人的手臂,凤凰的羽毛,还是海底的珊瑚丛,不能尽说。


落日时分,眼睛能看到的远比照片里多,比想象中深,刚好。




山丘、寺庙、村落、农田,这所有的一切都在和煦的阳光中安静下来,陆续到来的小汽车秩序井然。晚上日落后我和妈妈散步,被酒店店家忠告不能走太远,因为路上有野狗出没。于是我们走进了旁边的一块草地,一个藏族妇女牵着一匹马走在草地里,看见我们进来后,她马上走过来,说:“五块!”我当时一愣,难道这里走路还需要交费。后来便和这个妇女攀谈起来,她说,对面的山坡顶上在每天3点钟后就有一个肚子很大的男人在那里到处看,看到山下哪里有人走进他的马场的,或是骑马的,他就立刻骑摩托车下来收钱,如果不给钱他还要破口大骂。她告诫我们:“你们从远方来,我就不收你们钱了,你们在这里随便转,不过要小心那个骑摩托车的大肚子男人。” 站在芒草丛生的原野上,专心地远眺,大自然给予了多么丰厚的恩赐。 第三天: 九曲黄河第一湾——花湖——夏河县——西宁 早上5点半起床,又登上黄河观景台,太阳在6点40左右从山后爬上来,没有临照黄河。





回酒店收拾东西准备再次出发,靠近窗边时偶然发现了它们,真是幸运。

我们的生活里,每一天都很相似,每一天都很美丽却又单调。在相似的每一天不断重复的时候,我们偶尔会觉得我们不属于众人规定的时间。在从这些时间中脱离出来的时候,我们更加关注琐碎的日常,它们有了更深的魅力。因为这些琐碎的日常,我们才在拥挤的交流中容易满足。 从黄河到花湖,我们历经千辛万苦,随时提心吊胆。 这条路是稍宽的机耕道,我们的车在上面“挫骨扬灰”,周围有羊群、牛群、马群目视我们抑扬顿挫地前行(健全的路和残疾的路交叉并存,开车的人必须时刻警惕)。

老远老远才碰见另一辆车,都是大老远地赶来这里,双方都生发出一种惺惺相惜之感,有越野车经过我们的时候放慢步调,可爱的司机先生探出脑袋看了看我们的车牌,然后心满意足地走了。更有甚者,直接停下来拦住我们,问我们要到哪里去。后来再次遇见他们,就像遇见了老友,活活地把荒野公路行演变成一集老友记。 白色的、黄色的、紫色的小花像小孩子吃的透明糖果一样,被洒在草原这块大蛋糕上。我也好想把它们印成碎花裙子穿在身上,风呼呼地吹,心里安逸无比,好像一下子回到了黄毛丫头的年纪,无忧无虑。

云接住了部分天光,不知道谁最明朗最清醒最不朽,它们都是时间的移民。

前段路上有许多被藏民承包的牧场。他们赶牛的方式,要么是取下脖子上的围巾骑着摩托车朝牛群舞,要么是捡起脚下的石子直接朝牛群掷。

行驶的路上常常可见草原土拨鼠。作为自然施肥者,他们不断修剪草丛,并善于挖掘洞穴,因而理想中一马平川的草原,却清晰地凸起无数土包。


平静的草原上总有那么些我不能理解的意外。 秃鹫一般是独自出行,给人的感觉,像是带着被辜负的愤懑,和满心报复的凶悍,寻觅着自然尽头曝晒的尸体。人、动物裸露在平坦之地,上有猛禽而不惧,外有强风而不惶,因为这是我们的土地,我们有权于之心安。

路过青稞地,它们坐在土地的踏板车上,手揣在兜里,幸福地晒太阳。

从夏河县到西宁,凉风渐渐退却,太阳缓缓西斜,慢慢撩开土地上的绿色植被,露出黄土脊梁。

连人们的创造都是黄色的,这是黄种人的黄土记忆。

那条路,她曾奔跑过 那片林,她穿越过 那条河,她沐浴过 那土房,她最后走过 这是她的小镇记忆 她的故事人生






千山之后,来到西宁。 牛肉面登场!

第四天: 西宁——日月山——倒淌河——二郎剑——黑马河 西宁人的早餐,有拉面、包子、馍馍、豆腐脑、牛肉汤、紫菜蛋花汤、番茄鸡蛋汤、豆浆、水饺、各种面食等,但是在一家店里只能吃他们自家店的东西。我去一家包子店喝豆浆就没被允许吃在旁边店买的馍馍。

我们没有进日月山景区,只在外面逛了一会儿。想当年文成公主和亲进藏回首江山似锦,这紧要关头掷去宝镜一分为二,从此远离家乡事,为了忘却的纪念,真实生活的虚伪,虚伪生活的真实。




“天下江水向东流,我独向西行。”这便是倒淌河。 我曾想象它沿途戴着百花的冠冕,柔嫩喜悦的水光中浮动着梦中期待的白莲;想象它在黑暗里一身银衫访友归来,穿过黄昏、寒气和村妇的脚踝,穿过四季的帘幕,踏上正直的田野;想象它如闺房少女,被隔绝在世俗之网外,我所钟情的事物不多,说不定仅仅是它一个。 旅游即是如此,给人无限希望,再毫不留情动下杀手。



40元的门票里是一个藏民民俗村,可以穿当地民族服饰,骑在牦牛上拍照留念,或是参观藏民居住所内部展示,再或者,花比外面贵的价钱,买点烤馍和牛羊肉串填填肚子。 所幸,还有雪花后纯净的白,和正午时分海平面的蓝。爱起风时它们慌乱的样子。

相较之下,作为主角的倒淌河,显得有些冷清。 处在食物链的顶端也难免堕落,好羡慕青海湖的鸟儿,吃饱睡,睡饱吃,偶尔飞飞,看看下面车水马龙,好不快哉。为什么人想要改变自己,打破一成不变的生活,手法总是购物、旅游、换造型,每个人带着他的新理想和历史故事走在大街上,和十十百百过去的人一样,也逃不掉千千万万未来人的口舌。 水平面越来越高,像渐渐驶进了宇宙中心。 向日葵形成天然保护带,漂浮在游客与游船之间。骑行者背着自我放逐的行囊,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三三两两,毫不畏惧。蓝色的水岸,最清晰明了的,物转星移间,看着我们来临和后来的离去。




我们选择了一家帐篷宾馆,也顺便在他们家吃了晚饭,是清真餐厅,感觉吃什么都有一股牛羊味。




晚饭后我们在黑马河县里闲逛,这里不种植食物,一切都是外来的,多亏了发达的现代交通和中国对大西北的开发,在情理之外意料之中地,这里异常繁荣,因为它是青海湖日出的最佳观赏点。








我看见一家店门口挂着一张很大的狼皮,没想到第一次见我小时候最佩服的动物竟是以这种方式。店门口坐了一个当地人,我们和他搭上话,他说,狼一般不会到人居住的地方来,即使在偏僻的地方碰上,它们也会避开人走,它们不会伤害人,因为草原上的土拨鼠太多了,它们不缺食物。

八点半的时候,夜幕低垂,湖水归天,吾不识青天黄地,未见月寒云稀,只把那朝不能回、夜不能伏的飞光追捕,放在浣衣女的木砧上,掷进挑工的担子里,再或者,埋进牛羊的骨骼里,待它们再返回大地,百转千回,世世代代,这也许就是这静许湖色的企盼吧。



晚安,青海湖。 第五天: 黑马河——茶卡盐湖———德令哈外星人遗址——大柴旦 事与愿违,天下雨,没有日出。 不开心,此处应有昂贵的酥油奶茶,10元一碗。

遇到了拦路者,开心。

茶卡盐湖。天阴。但还是有“天空在别处,认都认不出”的感觉。

进入盐湖中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坐小火车进去,一种是步行进入。步行进入只需要45分钟左右,如果没有高原反应还是可以体验一下这种缓慢欣赏的方式的。周围白茫茫一片真干净,1 hour to paradise.

有许多游客或赤脚,或着拖鞋,或套塑料鞋套,走进天堂之境里。

这是西王母的盐雕。相传盐湖里晶莹剔透的青盐,就是西王母为解救苦难中的黎民百姓,派来的1000位仙女日夜看守而留下的汗水的结晶,所以汉代时西王母就成为了民间信仰,现多传为护佑婚姻和生儿育女之事的女神。

从茶卡盐湖去德令哈的路上,我们在途间的服务区休息,遇见了一个在西藏旅游,然后搭别人车再去新疆的重庆女孩。我觉得90后并不缺乏理想,只是追寻理想的方式不同,但即使再不同,大家都承认那是热血的青春。 这个时候,教科书上的话十分应景。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路过德令哈,只看见一个石桩桩,懒人综合征已犯,懒得下去找外星人了。我爱地球。 高速路来和去的中间没有隔离带,只是一段荒草地,有掉头标志的地方还可以从荒草地过去直接掉头。 高速路上经常出现注意牲畜出没的标识,荒漠里人烟极少,偶尔可见骆驼。

永无尽头的荒漠地带,笔直向前的公路,好似希望已经终结,等待早已无果。

在服务区偶尔可见卖水果的商贩,瞪羚一样的眼睛,嵌在风沙斫削的、荒漠颜色的脸上,嘴唇凝固于干燥的空气里,笑容和水源一般稀缺。作为一个生意人,他十分警觉,我一下车便立即对上了他的视线,他的目光也尾随着我直到我上车离开。 在绝望之余,到达了荒漠中的绿洲——大柴旦。 资源匮乏的地方,却并没有以贫欺生。这是旅途中难得丰富且划算的晚餐。 (无可奈何的不吃羊肉的家伙也觉得还不错~)




小镇里的清真寺,与周围矮旧的水泥房在晚霞中守护着彼此。 宗教和它的信徒,也如此这般互相依存着。

第六天: 大柴旦——阿克塞——阳关——敦煌古城——鸣沙山月牙泉 早上的牛肉拉面,是蒸汽拉面,根据面条粗细的不同,2~10s就能蒸熟。


饭后再来一杯手工酸奶,人生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此了。

去阿克塞的路上,飘着小雨,土壤逐渐沙化,远处云雾缭绕着山丘,山丘上已无植被,只见岩石。不知为何脑海中突然响起“大王叫我来巡山”,总不会突然跳出个红孩儿认我作牛爹爹吧。

看到一头死去的牛(没看清啊),肇事者早已畏罪潜逃。

偶遇野骆驼群,一共有十六头,走走停停,之向何处。不知怎地突然就想到林海音《城南旧事》里英子眼中的骆驼队。

用绵长呼吸歌颂着的天气,是几缕清亮的白云。

心细之处——

千万千万不要在停车区外停车去洗手间!会罚款+扣分!

阳关到了。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曾经的送别主题,现在已幻化成富饶的绿洲。

随处可见的水果摊,果农们卖着自家晒的葡萄干。 老板特别特别和善,和我们聊了好久的天,还表达了对重庆小面的好奇。

这是他们的土地,他们的果园。

买了西红柿、瓜或者葡萄可以直接在旁边溪流洗来吃。

到了敦煌,攻略没有做好,为了我心心念念的莫高窟,直接来到了这里(买应急票)。 真的是一份执着啊!哪怕只能看四个窟……

敦煌虽然处在戈壁摊上,风中带沙(你是风儿我是沙~),街道却很干净。

为了之后有充足的经历在鸣沙山摸爬滚打,我们选择了一家看起来吃饭不需要等很久的餐馆。女老板说整条街只有几家是当地人开的,包括她们家。从此以后,我不再相信统计局的人口调查……



进了鸣沙山景区,心里生发出一种默默的荒凉之感。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造成了旅游的无辜感。所幸,投身其中暂且可以忘却一切是是非非。 滑翔机……红色的塑料套子……滑沙……嗯……这和我想象的有点不一样!

进入景区之后,可以看到排了很长一队的人在等待骑骆驼。人们可以步行进入景区中心,或者选择骑骆驼。 每上下一次人,骆驼都要跪下来一次,它们膝盖上也因此结了厚厚的茧。需要注意的是,领头的骆驼跪下后,后面的骆驼才依次跪下。

就是这样的片刻,旅行中的失望才不会败退下一次的斗志啊。


第七天: 敦煌——莫高窟——雅克魔鬼城——嘉峪关市——酒泉市 在敦煌的第二天中午,我们去逛了敦煌夜市,然而之前已经在永和豆浆解决了午饭,心有不甘。


后来,我在百度地图上看到了“敦煌老酸奶”!酸奶诶! 这家店,应是饱经沧桑地蹲踞在闹市一角,通晓一切,又似孩童般天真地,观望着人来人往。 然而,我寻了无数圈,始终没有发现它的魅影。 又百无聊赖地去了小超市。 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 敦煌老酸奶无处不在啊!

下午乘坐景区巴士进入莫高窟核心景区。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它不紧不慢地呼吸着。我走在石子路上,仿佛每一步都在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苦旅于此,变成一种感召,此地之外是无极。

不知那对面的是否就是三危山,受人景仰也被人遗忘。

僧人的圆寂塔在这一溜空地上,不知道是被守护,还是守护着其他人。

河道宽阔,如沙漠人的嘴唇一般,干涸皲裂。

在后人开辟的小路上,我们走入了这脆弱的核心。 面对这一堵高高的黄土,思索着归者与来者的意义。

它是古老而死寂的,什么也没有,每一个洞窟,像一只空洞的眼睛,看尽来访者的每一点小心思。 它是脆弱易碎的,如来一根手指头,便能掀了这座山。 它是禁欲,是魔障。 它是这世间作乱者的牢笼。 它是自由主义的幻想,是宗教主义者的信仰。 它是什么,琢磨不透。 步入其中,宛如走进神话,走进家规。这里也仿佛不只是佛教的圣地,宏大广袤到属于所有流派,所有自由人都在此寻得自己的信仰,有种落叶归根的充实感,但明明又是第一次来。这也许就是民族情结,历史羁绊。 “我们,是飞天的后人。”(余秋雨《文化苦旅》)

修缮后的九层塔重新汇聚了一个时代的辉煌,但它的翻新显然不能让人满意。


这里冷清得宛如一片坟地。我们是来扫墓的人。


呵!原来是你呀,倒也不忌讳,光明正大地站在进入莫高窟的关口,单纯愚昧让人无可奈何。 王圆箓的卑躬屈膝,用在现代人面前,还会不会得到原谅。 “我好恨 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 使我能与你对视着站立在 阴森幽暗的古堡 晨光微露的旷野 要么我拾起你扔下的白手套 要么你接住我甩过去的剑 要么你我各乘一匹战马 远远离开遮天的帅旗 离开如云的战阵 决胜负于城下。”(余秋雨《文化苦旅》) 在想象中,酒泉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卫星发射基地,但来到这里却惊奇地发现它十分宜居。


夜晚,酒泉市沉淀,麻辣烫,酸奶,老老实实,不坑人。


第八天: 酒泉——临泽——张掖——兰州 我是因为是《读者》挺长一段时间的忠实读者,被杂志中间张掖丹霞地貌的广告洗脑了数不清的次数,几乎是看多少本读者杂志就有多少遍,所以无论如何也拗不过潜意识里的死脑筋来到了这个有很多五彩石头,太阳曝晒,没有树荫的风景胜地。 观看丹霞地貌最佳的时间段是雨过天晴的日落时分,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你投身其中的浸入感,是千千万万张p过的照片都无法与之比拟的。 然而,我们是在下午1点到达这里的。阳光直射,女士必备:墨镜、遮阳伞、帽子、防晒霜,也有不少人用围巾遮住脖子。

景区内一共有4个观景平台,可以乘坐景区大巴依次参观。观景平台修在高处,可以走步行栈道上去。 下面是石头记——



第九天: 兰州——广元 早上在兰州吃了西安肉夹馍,感觉中间夹的就是青椒肉丝,外面的馍略硬。


我们在兰州这个城市也只是打了一个擦边球,下午到达广元。 广元是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界处,多元的思想在此处碰撞,宜居城市由此而生。



晚饭之后和相爱的人一起漫步变老,风呼呼地吹,手揣在他兜儿里,头靠在他肩上,心里安逸无比,好像一下子回到黄毛丫头的年纪,还想坐在他的自行车后座上,无忧无虑,在人群中滑翔而过。 第十天: 广元——阆中古镇——重庆 阆中古镇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一进古镇,便飘来哝哝的醋味和卤汁的香味。有不少老板在店门口现熬牛肉,吸引过路人的注意,我去尝了一下风干牛肉,特别硬。除此之外,还有苹果醋、手工酸奶、现榨果汁等饮品,和酥饼、糍粑等小吃。




好久没听到的蝉声回来了,空气在吆喝声中沸腾起来,到了重庆。 来都来了,然后活活看。人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我还是数得清的,那些美丽的事物啊,遥遥一望一眼对上的感觉真是充满惊奇,不可思议呢。 暑假旅游现在终于码完字了。下次去哪里,要一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