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摘录‖《拖延心理学》/ 简·博克
![]() |
1.从你自己的经验中学习是一件令人兴奋而有趣的事情——不否认,不遗忘,不判断,而是如实接受,好好利用
2.现在的问题不再是如何有一个理想的开端,甚至也不再是如何给自己做事的压力,而是一种不祥的预感取代了所有那些剩余的乐观情绪。
3.当初那些事情还没有这么繁重,但是你却避而不做,现在它们迫切需要你马上开工,但是你此刻却在做其他一些事情,忙得不亦乐乎
4.你不想任何人知道你的窘境,所以你可能会通过种种方式加以掩盖。你让自己看起来很忙,即便你不在工作;你创造一种事情不断取得进展的假象,即便你根本就没有迈出过第一步
5.你可能会感到自己缺少了什么其他人都具有的某些东西——自我约束力、勇气、头脑或者运气。无论如何,他们能行!
6.你的焦点已经不再是如何把事情做好,而是你究竟是否能够将它完成。
7.它的潜台词却是:“如果你没有拥有所有这一切,那么你肯定哪里出了问题。
8.同龄人怎么看你对一个人在学习上和社交上的自信有很大的影响。即便在离开学校很多年之后,很多成年人还是会以他们孩提时获得的头衔来认识自己。
9.我必须要做到完美。 我做每件事都应该轻而易举,不费力气。 什么也不做要比冒失败的风险更为安全。 没有什么是我无法做到的。 如果不能把事情做好,那么它就根本不值得去做。 我必须避开挑战。
10.按照别人的规定做事意味着屈服和失去掌控。 我不能承受失去任何人或任何事物。 如果我展现真实的自己,人们不会喜欢我的。 总有一个正确答案,我将一直等待直到发现它。
11.如果你将合作等同于屈服,那么你就会一直把事情拖着,直到觉得你已经准备好了才去做它,以此来维护自己的掌控感;
12.躲开这个世界,甚至还躲开他们自己。虽然要忍受自责、自轻和对自己的反感是相当痛苦的,但是比起去看清真实的自我所带来的脆弱和无地自容,这样的感受或许更能够被承受得起,拖延是保护他们的盾牌。
13.我的时间都花在了担心自己能不能成就伟大上,而没有实实在在地去做事。
14.有时候不惜面对灾难性的后果,以避免自己的最佳表现被人评判。
15.表现不再等同于能力,因为其间缺少完整的努力
16.人们通过拖延来安慰自己,让自己相信他们的能力要大于其表现,他们甚至还维护着这样一种信念:他们的潜在能力是出色的、不可限量的。通过拖延,你永远不会逼着自己去面对自己的能力限制在哪里。
17.那些担心自己被人看成无能或者没有价值的人往往害怕他们就是那样的人。如果他们以现实的目光看待自己,并认定自己是不足取的,他们就会面临另一种恐惧,他们害怕自己不讨人喜欢。
18.“如果我做得不好,谁会需要我呢?如果我一无所是,谁会爱我呢?”因为这位女士认为:她的工作表现所体现出来的能力将决定她是否值得被爱。不被人爱的后果(这意味着做人的失败和不受欢迎)要比只是在表现上不尽人意大得多。
19.一个适应型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很高,并且相信自己的表现能够与之相符。然而,一个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要求也很高,但是却对自己不抱希望。
20.如果你期望自己的日常表现都能达到理想的境地,那么不论你做什么,跟你的理想相比都是平庸的
21.你贬低平常与常规的表现,以轻蔑的眼光来看待它
22.他们对必须努力做事感到失望,这让他们不想付出为了熟悉和精通材料所必要的努力。相反,他们通过拖延来回避努力。长此以往,他们对聪明的渴望却使他们变得无知。毕竟,如果你无法接受你不了解某些事情,你就不会去学习它们
23.他们缺乏看情况而做决定的弹性,也不承认自己有时候不知道答案,一个人无法做所有的事,或者有人共事可能会更有意思。
24.他们能够也应该是无所不知的——他们能够看透未来,确保事情的结果。
25.事实真相是,很多完美主义者憎恨在竞争中失败,所以他们尽量避免参与到跟别人直接竞争的活动中。
26.拖延可以是“自残”的一种形式。自残”是一种间接保护你的自我和自尊的方式:我失败了,但是这是我自愿的。
27.对他们来说,事情在没有完成之前等于零。
28.他们相信,如果想要赢得尊敬和爱,表现完美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29.拖延从可能导致失败的风险中将人们保护起来,而这样的失败在一个有固定心态的人看来,是对他不能胜任的一次人生判决。这种灾难性思维是极具破坏性的,在你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种思维模式的时候,情况尤为严重。
30.而那些惧怕成功的人则担心做出承诺会让他们在为成功做好准备之前卷入竞争。拖延就是他们的刹车装置。
31.他们害怕如果他们不拖延(一种强迫性的拖延),他们就会注定成为强迫性工作的牺牲品。
有些人会因为逃离一个长期的恶劣处境而将其他人落在一边,因此感受到一种“幸存者歉疚”.
2015.03.25
-
二水马小姐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5-27 01: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