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春秋晋国赵盾临终安排之敌友关系2
闲话赵盾临终安排之敌友关系2
上军将郤缺一直是赵盾的得力助手,此时此刻也是他打算委以重任的人;为此他不惜继续无视荀林父,让荀林父继续充当千年老二。然而,郤氏家族其实是赵盾一厢情愿的盟友。
赵盾的赵衰确实倾心结交了郤叔虎、郤毂、郤溱这两代人,但是这个家族似乎后继无人,导致赵衰精心培育的赵氏家族与郤氏家族的友情,到赵盾这里断流了。
赵衰并没有推荐郤缺,是胥臣推荐的;后来郤缺就被赵盾选中了。赵衰不推荐郤缺,并非偶然,他看人的眼力不是胥臣和赵盾能比的。
郤缺与赵衰精心推荐的郤叔虎家族虽然同为一族,却可能早就分开,而且两家在许多问题上都站在对立的立场上。比如,郤缺父亲拥戴晋惠公夷吾;而郤叔虎一家则是坚定的重耳派。
郤缺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厚黑大师郤芮,晋惠公夷吾最重要的的谋臣。历史上记载的晋惠公忘恩负义之类的行为,大半出自于郤芮的教导和谋划。最后,在晋文公回国后,郤芮还试图谋杀文公,结果计谋泄露,反而被晋文公杀死。
郤缺就成了罪臣之子,戴罪之身;按道理他是毫无机会的,然而“机会是留给那些做好准备的人”,郤缺正是最早相信这句话的人。
果然,机会还是来了:他遇到了胥臣。
“初,臼季使过冀,见冀缺耨,其妻盍之。敬,相待如宾。与之归,言诸文公曰:‘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德以治民,君请用之。臣闻之,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公曰:‘其父有罪,可乎?’对曰:‘舜之罪也殛鲧,其举也兴禹。管敬仲,桓之贼也,实相以济。《康诰》曰:‘父不慈,子不祗,兄不友,弟不共,不相及也。’《诗》曰:‘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君取节焉可也。’文公以为下军大夫。”《僖公三十三年》
最早的夫妻之间“相敬如宾”的成语出处。
到了襄公时期,他等到了更大的机会。
“狄伐晋,及箕。八月戊子,晋侯败狄于箕。郤缺获白狄子……反自箕,襄公以三命命先且居将中军,以再命命先茅之县赏胥臣曰:‘举郤缺,子之功也。’以一命命郤缺为卿,复与之冀,亦未有军行。”《僖公三十三年》
在赵盾夺权的那些血雨腥风的日子里,郤缺躲得远远的,他明白这个道理,此时他加入任何一边都可能是问题,而他的出身,则会被双方最先抛出去。所以他还要继续等待机会。
尘埃落定之后,郤缺的机会又来了,这一次郤缺滔滔不绝,把自己的积累做了一次充分的展示:
“晋郤缺言于赵宣子曰:“日卫不睦,故取其地,今已睦矣,可以归之。叛而不讨,何以示威?服而不柔,何以示怀?非威非怀,何以示德?无德,何以主盟?子为正卿,以主诸侯,而不务德,将若之何?《夏书》曰:‘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勿使坏。’九功之德皆可歌也,谓之九歌。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义而行之,谓之德、礼。无礼不乐,所由叛也。若吾子之德莫可歌也,其谁来之?盍使睦者歌吾子乎?”《文公七年》
郤缺劝赵盾以德治国,以德立威,以德领导各盟国,并且要能得到受益者的歌颂才行。这话说得有理有利,而且非常入耳,说到了赵盾的心坎上,赵盾非常爱听。
郤缺不仅饱读诗书,能言善辩,也善于处理外交事务,更能单独领兵打仗,还明辨敌友,分清是非,确实是赵盾的好帮手。
“夏,叔仲惠伯会晋郤缺于承筐,谋诸侯之従于楚者。”《文公十一年》
河曲之战:郤缺将上军.《文公十二年》
“ 晋人患秦之用士会也,夏,六卿相见于诸浮,赵宣子曰;“随会在秦,贾季在狄,难日至矣,若之何?”中行桓子曰:“请复贾季,能外事,且由旧勋。”郤成子曰:“贾季乱,且罪大,不如随会,能贱而有耻,柔而不犯,其知足使也,且无罪。”《文公十三年》
郤缺伐蔡:“新城之盟,蔡人不与。晋郤缺以上军、下军伐蔡,曰:“君弱,不可以怠。”戊申,入蔡,以城下之盟而还。凡胜国,曰灭之;获大城焉,曰入之。”《文公十五年》
于是,赵盾把他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不惜继续得罪荀林父,在去世之前对郤缺委以重任,要他担任了中军将。
郤缺继任后,短期内并没有辜负赵盾委托。
宣公八年:“晋胥克有蛊疾,郤缺为政。秋,废胥克。使赵朔佐下军。”
这是赵盾最难瞑目的一件事,郤缺替他办成了。
郤缺对赵盾的背叛,发生在郤缺去世之际,那已经是赵盾去世的四年之后;不像乃父赵衰,这实在是赵盾无法预料到的。
上军将郤缺一直是赵盾的得力助手,此时此刻也是他打算委以重任的人;为此他不惜继续无视荀林父,让荀林父继续充当千年老二。然而,郤氏家族其实是赵盾一厢情愿的盟友。
赵盾的赵衰确实倾心结交了郤叔虎、郤毂、郤溱这两代人,但是这个家族似乎后继无人,导致赵衰精心培育的赵氏家族与郤氏家族的友情,到赵盾这里断流了。
赵衰并没有推荐郤缺,是胥臣推荐的;后来郤缺就被赵盾选中了。赵衰不推荐郤缺,并非偶然,他看人的眼力不是胥臣和赵盾能比的。
郤缺与赵衰精心推荐的郤叔虎家族虽然同为一族,却可能早就分开,而且两家在许多问题上都站在对立的立场上。比如,郤缺父亲拥戴晋惠公夷吾;而郤叔虎一家则是坚定的重耳派。
郤缺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厚黑大师郤芮,晋惠公夷吾最重要的的谋臣。历史上记载的晋惠公忘恩负义之类的行为,大半出自于郤芮的教导和谋划。最后,在晋文公回国后,郤芮还试图谋杀文公,结果计谋泄露,反而被晋文公杀死。
郤缺就成了罪臣之子,戴罪之身;按道理他是毫无机会的,然而“机会是留给那些做好准备的人”,郤缺正是最早相信这句话的人。
果然,机会还是来了:他遇到了胥臣。
“初,臼季使过冀,见冀缺耨,其妻盍之。敬,相待如宾。与之归,言诸文公曰:‘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德以治民,君请用之。臣闻之,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公曰:‘其父有罪,可乎?’对曰:‘舜之罪也殛鲧,其举也兴禹。管敬仲,桓之贼也,实相以济。《康诰》曰:‘父不慈,子不祗,兄不友,弟不共,不相及也。’《诗》曰:‘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君取节焉可也。’文公以为下军大夫。”《僖公三十三年》
最早的夫妻之间“相敬如宾”的成语出处。
到了襄公时期,他等到了更大的机会。
“狄伐晋,及箕。八月戊子,晋侯败狄于箕。郤缺获白狄子……反自箕,襄公以三命命先且居将中军,以再命命先茅之县赏胥臣曰:‘举郤缺,子之功也。’以一命命郤缺为卿,复与之冀,亦未有军行。”《僖公三十三年》
在赵盾夺权的那些血雨腥风的日子里,郤缺躲得远远的,他明白这个道理,此时他加入任何一边都可能是问题,而他的出身,则会被双方最先抛出去。所以他还要继续等待机会。
尘埃落定之后,郤缺的机会又来了,这一次郤缺滔滔不绝,把自己的积累做了一次充分的展示:
“晋郤缺言于赵宣子曰:“日卫不睦,故取其地,今已睦矣,可以归之。叛而不讨,何以示威?服而不柔,何以示怀?非威非怀,何以示德?无德,何以主盟?子为正卿,以主诸侯,而不务德,将若之何?《夏书》曰:‘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勿使坏。’九功之德皆可歌也,谓之九歌。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义而行之,谓之德、礼。无礼不乐,所由叛也。若吾子之德莫可歌也,其谁来之?盍使睦者歌吾子乎?”《文公七年》
郤缺劝赵盾以德治国,以德立威,以德领导各盟国,并且要能得到受益者的歌颂才行。这话说得有理有利,而且非常入耳,说到了赵盾的心坎上,赵盾非常爱听。
郤缺不仅饱读诗书,能言善辩,也善于处理外交事务,更能单独领兵打仗,还明辨敌友,分清是非,确实是赵盾的好帮手。
“夏,叔仲惠伯会晋郤缺于承筐,谋诸侯之従于楚者。”《文公十一年》
河曲之战:郤缺将上军.《文公十二年》
“ 晋人患秦之用士会也,夏,六卿相见于诸浮,赵宣子曰;“随会在秦,贾季在狄,难日至矣,若之何?”中行桓子曰:“请复贾季,能外事,且由旧勋。”郤成子曰:“贾季乱,且罪大,不如随会,能贱而有耻,柔而不犯,其知足使也,且无罪。”《文公十三年》
郤缺伐蔡:“新城之盟,蔡人不与。晋郤缺以上军、下军伐蔡,曰:“君弱,不可以怠。”戊申,入蔡,以城下之盟而还。凡胜国,曰灭之;获大城焉,曰入之。”《文公十五年》
于是,赵盾把他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不惜继续得罪荀林父,在去世之前对郤缺委以重任,要他担任了中军将。
郤缺继任后,短期内并没有辜负赵盾委托。
宣公八年:“晋胥克有蛊疾,郤缺为政。秋,废胥克。使赵朔佐下军。”
这是赵盾最难瞑目的一件事,郤缺替他办成了。
郤缺对赵盾的背叛,发生在郤缺去世之际,那已经是赵盾去世的四年之后;不像乃父赵衰,这实在是赵盾无法预料到的。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