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和深圳完全不同节奏的世界
十一黄金周,应该是已经工作的人除了年假以外最长的假期了,所以外出旅游回家走亲串友的人就特别的多,因此到达广州站的时候,已经开始感到压力山大,地铁里排队买票的队伍根本望不到头,这也是这两天在广州所有景点的感觉。
第一站是去了点都德吃早茶,无论是从外面排队的人数,还是里面坐着的许许多多安详的爷爷奶奶都可以看出来,这家的悠久。去的时候姐姐已经把菜点好了,说不出来的精致,真的是一件件的艺术品,从茶杯,到餐具,忍不住赞一下名扬全国的广式早茶,那么的赏心悦目,真的叫人愿意感受它的美,所以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很注意仪表的人才会那么受大家欢迎。一盏茶,几个好友,每个人都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那种幸福感,简直是充斥着这个小小的空间,隔壁是奶奶带着孙子孙女来吃早茶,虽然听不懂他们到底说些什么,但眼神中的幸福却是满满的,慢节奏,是早茶店里看到的广州。
因为不想和众多游客去挤景点,所以去了红砖厂和小洲村这两个小众点的地方玩,晚上夜游珠江,然后乘有轨电车回住的地方。
红砖厂是一些老厂房,那里的路边还有一些已经废弃不用的设备,都被涂上了各种颜色,安静的迎接各种来客好奇的眼神,如今的车间,已经被各种小店所占据,有神秘莫测的交友小店,有手工爱好者的手工艺品,还有门口有慵懒小猫的噶年书店,咖啡馆,还有教小朋友做泥巴雕塑的以云图为主题的审美奇怪的制陶馆,还有许许多多的街边涂鸦,以及绿植环绕的围墙,古树,的确是文艺爱好者的天堂,一个小小的卫生间都被独具匠心的设计者做成了艺术品,导致卫生间不远处有一个指示牌写着,这的确是一个卫生间哦!很喜欢围墙边的绿萝,大大的叶子,在红砖的掩映下,更为青翠,这种植物在我家那边不可能长大这么大,这里是藤蔓类植物的天堂。
后来去小洲村的时候,并不是那么顺利,我们先是到了十分具有现代气息的村边,然后走了很远很远的路,才在当地人的指导下找到了所谓的大礼堂,并没有所说的小鼓浪屿之称的那般,反倒是像一个集市,但奔波了那么久,也不愿就此放弃,便决定随处走走。不论是广州还是深圳,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小道都特别的宅,就像港片里面的那种警匪追逐战时,几乎一条小路只能容许一个人通过一样的,这边的小路都是那么的狭窄。从外表看起来平淡无奇的常常的小道进去,慢慢的出现了一面由贝壳建起来的墙,上面还有专门的介绍它的历史,略有似无的腥咸的味道传入鼻中,很壮观的一面墙,不时的有行人从另一侧过来,我们便知道,走对了路。直到看到有的店卖小洲村地图,我们才知道这个村子有多么的大,我们从下午的三点一直到晚上,一直都在这个村子晃悠,虽然没有了小河流水和小船穿梭,因为已经没有河水了,但是很近距离的感受到了南方的建筑风格,可以由此窥见一点他们的生活,不同于平江路的热闹和同里古镇的夜景那么的繁华,这里的没有酸奶和烤鱿鱼,没有各种虾或者炸鸡排,也没有花花绿绿的灯装点的绿树和道路,人家和小店和谐的存在着,有路边的老人家卖着自己做的粽子,自己在小磨石上做的芝麻糊,还有云吞等小点心,在这边吃的游客也比较少,多半看起来还是这里居住的村民。以前的祠堂如今有音乐爱好者在里面谈着吉他,很多的酒吧没有闪晕人眼的花灯,而是淡淡的柔光,几个人安安静静的聊着什么趣事。还有一家墙里墙外画着宫崎骏的那些动画人物的店,进去竟然一时不知是什么用途,并没有多少的摆设,里面都是宫崎骏的各种周边,店主想必是非常喜欢他的作品吧,她告诉我们这是一家咖啡馆,楼上还有房间,真的不敢相信,看起来那么小的一间街转角的店,竟然有二层,就像哈利波特里面常常出现的那种小阁楼一样,里面有奇奇怪怪的装饰,还有一个永远也找不到的楼梯可以带你去往另一个空间,是不是很奇妙呢,其实我很喜欢这家的呢。
晚上去看广州夜景,广州塔下许许多多的游客都在对着天空,想要找到最合适的角度跟它合影,我们跑去买了船票,因为去晚了可能就没有办法坐船了,然后去楼下吃了云吞面,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这边的汤,真的是很有味道,不像家里的汤那么的直白,一口就可以尝出来里面有什么料,这边的汤是含蓄的,只是觉得好喝,并不知道是什么做的,广州的面也很有意思,既像泡面又像热干面,叫竹生面还是什么来着,实在是忘了,吃起来很像豆干,蛮好吃的,还有这边的醋,甜甜的,一点都不酸。晚上的珠江很美,就像回到了上海,吹着江风,也是十一,突然就很怀念那时候苏州空气中的桂花香。
第二天去看了黄埔军校旧址,就觉得吧,有些地方还是存在于脑海中比较好,虽然很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但是除了那些已经快两百年的大树外,好像也没有什么印象了,据说那个孙中山雕像一共有四个,我已经见过两个了,可是,我还是觉得没有什么可看的,对于排了那么长队的我来说,很失望很失望。
第一站是去了点都德吃早茶,无论是从外面排队的人数,还是里面坐着的许许多多安详的爷爷奶奶都可以看出来,这家的悠久。去的时候姐姐已经把菜点好了,说不出来的精致,真的是一件件的艺术品,从茶杯,到餐具,忍不住赞一下名扬全国的广式早茶,那么的赏心悦目,真的叫人愿意感受它的美,所以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很注意仪表的人才会那么受大家欢迎。一盏茶,几个好友,每个人都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那种幸福感,简直是充斥着这个小小的空间,隔壁是奶奶带着孙子孙女来吃早茶,虽然听不懂他们到底说些什么,但眼神中的幸福却是满满的,慢节奏,是早茶店里看到的广州。
因为不想和众多游客去挤景点,所以去了红砖厂和小洲村这两个小众点的地方玩,晚上夜游珠江,然后乘有轨电车回住的地方。
红砖厂是一些老厂房,那里的路边还有一些已经废弃不用的设备,都被涂上了各种颜色,安静的迎接各种来客好奇的眼神,如今的车间,已经被各种小店所占据,有神秘莫测的交友小店,有手工爱好者的手工艺品,还有门口有慵懒小猫的噶年书店,咖啡馆,还有教小朋友做泥巴雕塑的以云图为主题的审美奇怪的制陶馆,还有许许多多的街边涂鸦,以及绿植环绕的围墙,古树,的确是文艺爱好者的天堂,一个小小的卫生间都被独具匠心的设计者做成了艺术品,导致卫生间不远处有一个指示牌写着,这的确是一个卫生间哦!很喜欢围墙边的绿萝,大大的叶子,在红砖的掩映下,更为青翠,这种植物在我家那边不可能长大这么大,这里是藤蔓类植物的天堂。
后来去小洲村的时候,并不是那么顺利,我们先是到了十分具有现代气息的村边,然后走了很远很远的路,才在当地人的指导下找到了所谓的大礼堂,并没有所说的小鼓浪屿之称的那般,反倒是像一个集市,但奔波了那么久,也不愿就此放弃,便决定随处走走。不论是广州还是深圳,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小道都特别的宅,就像港片里面的那种警匪追逐战时,几乎一条小路只能容许一个人通过一样的,这边的小路都是那么的狭窄。从外表看起来平淡无奇的常常的小道进去,慢慢的出现了一面由贝壳建起来的墙,上面还有专门的介绍它的历史,略有似无的腥咸的味道传入鼻中,很壮观的一面墙,不时的有行人从另一侧过来,我们便知道,走对了路。直到看到有的店卖小洲村地图,我们才知道这个村子有多么的大,我们从下午的三点一直到晚上,一直都在这个村子晃悠,虽然没有了小河流水和小船穿梭,因为已经没有河水了,但是很近距离的感受到了南方的建筑风格,可以由此窥见一点他们的生活,不同于平江路的热闹和同里古镇的夜景那么的繁华,这里的没有酸奶和烤鱿鱼,没有各种虾或者炸鸡排,也没有花花绿绿的灯装点的绿树和道路,人家和小店和谐的存在着,有路边的老人家卖着自己做的粽子,自己在小磨石上做的芝麻糊,还有云吞等小点心,在这边吃的游客也比较少,多半看起来还是这里居住的村民。以前的祠堂如今有音乐爱好者在里面谈着吉他,很多的酒吧没有闪晕人眼的花灯,而是淡淡的柔光,几个人安安静静的聊着什么趣事。还有一家墙里墙外画着宫崎骏的那些动画人物的店,进去竟然一时不知是什么用途,并没有多少的摆设,里面都是宫崎骏的各种周边,店主想必是非常喜欢他的作品吧,她告诉我们这是一家咖啡馆,楼上还有房间,真的不敢相信,看起来那么小的一间街转角的店,竟然有二层,就像哈利波特里面常常出现的那种小阁楼一样,里面有奇奇怪怪的装饰,还有一个永远也找不到的楼梯可以带你去往另一个空间,是不是很奇妙呢,其实我很喜欢这家的呢。
晚上去看广州夜景,广州塔下许许多多的游客都在对着天空,想要找到最合适的角度跟它合影,我们跑去买了船票,因为去晚了可能就没有办法坐船了,然后去楼下吃了云吞面,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这边的汤,真的是很有味道,不像家里的汤那么的直白,一口就可以尝出来里面有什么料,这边的汤是含蓄的,只是觉得好喝,并不知道是什么做的,广州的面也很有意思,既像泡面又像热干面,叫竹生面还是什么来着,实在是忘了,吃起来很像豆干,蛮好吃的,还有这边的醋,甜甜的,一点都不酸。晚上的珠江很美,就像回到了上海,吹着江风,也是十一,突然就很怀念那时候苏州空气中的桂花香。
第二天去看了黄埔军校旧址,就觉得吧,有些地方还是存在于脑海中比较好,虽然很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但是除了那些已经快两百年的大树外,好像也没有什么印象了,据说那个孙中山雕像一共有四个,我已经见过两个了,可是,我还是觉得没有什么可看的,对于排了那么长队的我来说,很失望很失望。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