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与浮夸
![]() |
浮夸的东西要想不惹人厌恶,必须置死地而后生,于是可以散发爱谁谁的精神光芒。
简单得说就是谦虚,有自知之明,保持“我不在乎所以我偏要这样”的态度并以此作为自己的价值观。
安迪沃霍尔说“我的作品完全没有未来,这我很清楚。只需几年时间,我的一切将全无意义。”
这类似于我常说“我是一个傻逼!”,于是装逼者们连喷我的机会都找不到了:他都说了自己是傻逼了,我再对他装装牛逼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贬低自己再发表言论的方式多么具有压倒性!
波普艺术就厉害在这里,自我标榜成速食艺术甚至垃圾艺术。不求艺术永存、但求一时吸引你的眼球。
并且利用大众所熟知符号,让街边的乞丐都能找到共鸣,为降低艺术门槛做出了卓越贡献。
![]() |
玛丽莲•梦露的头像,是沃霍尔作品中一个最令人关注母题。在1967年所作的《玛丽莲•梦露》一画中,画家以那位不幸的好莱坞性感影星的头像,作为画面的基本元素,一排排地重复排立。那色彩简单、整齐单调的一个个梦露头像,反映出现代商业化社会中人们无可奈何的空虚与迷惘。
这种手法沿用至今还是屡试不爽,信手拈来一个9格,作为converse的广告绝对夺人眼球。
![]() |
沃霍尔的绘画中常出现涂污的报纸网纹、油墨不朽的版面、套印不准的粗糙影像,让人像看电视一闪尔过,而不是欣赏绘画般仔细观看。
他的作品,突出一种嘲讽与冷静。他描绘了简单清楚而反复出现的东西,这些都是现代社会中最令我们记得的形象符号。
沃霍尔打破了永恒与伟大的界限;打破了手工艺品与批量生产、达达艺术和极少艺术、绘画与摄影、画布与胶卷的界限。他给平庸添上悲剧色彩,使悲剧变得平淡无奇。他摧毁了“艺术”形象的等级制度,取消了规定“艺术”的专横界限,他沟通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两种艺术。
他有一种直觉,能从数百万大众传媒递送的照片和图像中,找出他所要的那一张绘画原型。在制作完成后,以此表达对机械刻板的现代生活的客观评价,如果有人反感他的绘画,也会反感商业文化。在全球进入商业经济竞争的21世纪,沃霍尔们的波普遗产,不管是对西方还是东方,仍有着巨大的现实价值和特殊意义。
他的经典名言是“在未来,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
这话可以有两张理解方式
1在潮流急转的世代,在当时受宠的人和事最多只有十五分钟的知名度,潮流寿命还比不上用完即弃的纸尿片或安全套。
2 雅俗共赏的时代。每个人人都能成为明星、艺术家。
Converse策划人的心思又被我摸着了。。一定又是把这句话理解成了“ALL STAR”
“只要你年轻,你就可以主宰潮流,哪怕15分钟,你敢想敢做就都是明星。”
所以顺理成章地推出了波普新款
![]() |
Roy Lichtenstein漫画中的金发红唇简直是波普的代名词。
这双也是这批波普新款中我最喜欢的,这样简单的配色实在是不夺人眼球都难。
![]() |
另外一款灵感取自安迪沃霍尔的坎贝尔番茄汤(Campbell’s Soup),来源与生活的艺术作品最终以丝网印刷形式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循环!
同样亮丽的配色绝对够张扬,和图中穿着波普图案T恤的希尔顿的这身行头是不是很搭呢?
![]() |
如果你想闷骚一点那也简单,我想黑白波普漫画会是你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