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自己与自己的战争
有话说:“你炫耀的东西正是你缺少的东西。”
婷姐用她多年星座大师的经验决定要给卜一卦,看着星座罗盘上的对角线,许久她说:“恩,没有顶盘,都是合盘,不错,你月亮是落在狮子座的,所以你的潜意识会有狮子座的影响,你在做决定的时候会有天秤座的权衡,也会有狮子座的果敢,和笃定。你适合做生意,适合写文字,或者音乐,对玄学感兴趣,只是你容易受到感情的伤,你智商很高,但是情商不高,你这一生有起有伏,但总体是向上走,你明白吗?”我点点头。最后她说:“记着,相信你的直觉。”说这话的时候她的变色眼镜泛出了夹在乌云缝隙里太阳的光。
婷姐是让人佩服和尊敬的人,自然不是说卜卦,而是她的职业素养,她是我见过的各种主持人记者以及编辑里最敬业的一个·····记者。她会很自然的让你感觉到亲切和温暖,如果说正能量,她绝对有。诚然,每个人都想从别人身上获取正能量,是因为他们控制不了他们的负能量,而有时候这样的获取是不是也可以理解成为一种索取?心灵导师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说对于负能量的人,对于每天抱怨的人,最好果断的离开他们。当然这本书最终是要把那些抱怨的人变成不抱怨的人。你不能说抱怨本身是个错,但是抱怨多了就不算是对的,你觉得黑色的是黑色的,白色的是白色的,最后区分只会让你更加困惑,或者有更好的方式,去找另一种色彩,其实也会有另一种颜色。
想起雨童说她有一个朋友能力很强为了自己的男朋友留在了老家当了一个酒店客服经理,雨童说她有些不甘心。其实所有的爱情都值得去赞赏,所有的感情都值得去记着,只是有些时候那只是自己和自己的战争,你有想把谁牵扯进来的想法,这本来就是一种自私。那么,甘心不甘心也就只有和自己有关系了。
我但求活的磊落一些,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如果某一天因为妥协去见了想要见的人,做了一直想要做的事情,那一定不可以。我们总想有一个结果,好也罢坏也罢,只要有,就可以因为这结果去做事情,这本来就是一个逆推理,你是在把结果假定好,然后因这结果去找该做的事情。这样其实是很不错的,起码目标明确,婷姐也说起过这个,只是她叙述的时候有些费劲,暂且把这个方法叫结果导向论,自娱自乐。
喜欢得过且过的人一定是懒的,不是难得糊涂,而是确实懒,人有时候会给自己找很多理由,去否定自己想做的事情,关于梦想只是往前一步的现实而已,就算给你非此即彼的选择,懒得人也会觉得纠结,而有些人就喜欢朦朦胧胧云里雾里,有些人则反之,不活明白死了也不甘心的那种。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晏殊和柳永、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我把这些看做是人生的三种境界:第一种是青年,年轻,肆无忌惮,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遇到挫败会迷茫,不知对的是不是对的,错的为什么是错的,会困惑会不解,会忧愁,没有方向。第二种是中年,沉稳,老练,习惯世事无常,理解物似人非,能坚持己见,在一条路上笃定前行,风雨兼程。第三种是老年,历经时间磨砺,不慌不忙,看过世间悲欢离合,不急不躁,懂得余下的时光才是最好,看淡了所有,尘归尘,土归土,自然而已。
昨天写过一句话:断一念,伤一尺,尺有所尽,念无绝期。写完以后我想起金岳霖先生,以前感觉他没有勇气,后来觉得这样的认为实在有失偏颇,先生为了一段感情可以终生不娶,为了不打扰可以主动退出,这世间也就先生可以。如果一些事情是自己与自己的战争,那么扯上无关的人确实是很自私,我们都想把一个人或者一个物据为己有,但是所有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这才是事实。 这世间本就是只有自己与自己的存在,譬如仓央嘉措 的那首《见与不见》一样,存在即是一种自我,与他人再无瓜葛。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 |
自由,孤独,梦想,爱人 |
婷姐用她多年星座大师的经验决定要给卜一卦,看着星座罗盘上的对角线,许久她说:“恩,没有顶盘,都是合盘,不错,你月亮是落在狮子座的,所以你的潜意识会有狮子座的影响,你在做决定的时候会有天秤座的权衡,也会有狮子座的果敢,和笃定。你适合做生意,适合写文字,或者音乐,对玄学感兴趣,只是你容易受到感情的伤,你智商很高,但是情商不高,你这一生有起有伏,但总体是向上走,你明白吗?”我点点头。最后她说:“记着,相信你的直觉。”说这话的时候她的变色眼镜泛出了夹在乌云缝隙里太阳的光。
婷姐是让人佩服和尊敬的人,自然不是说卜卦,而是她的职业素养,她是我见过的各种主持人记者以及编辑里最敬业的一个·····记者。她会很自然的让你感觉到亲切和温暖,如果说正能量,她绝对有。诚然,每个人都想从别人身上获取正能量,是因为他们控制不了他们的负能量,而有时候这样的获取是不是也可以理解成为一种索取?心灵导师威尔鲍温在《不抱怨的世界》说对于负能量的人,对于每天抱怨的人,最好果断的离开他们。当然这本书最终是要把那些抱怨的人变成不抱怨的人。你不能说抱怨本身是个错,但是抱怨多了就不算是对的,你觉得黑色的是黑色的,白色的是白色的,最后区分只会让你更加困惑,或者有更好的方式,去找另一种色彩,其实也会有另一种颜色。
想起雨童说她有一个朋友能力很强为了自己的男朋友留在了老家当了一个酒店客服经理,雨童说她有些不甘心。其实所有的爱情都值得去赞赏,所有的感情都值得去记着,只是有些时候那只是自己和自己的战争,你有想把谁牵扯进来的想法,这本来就是一种自私。那么,甘心不甘心也就只有和自己有关系了。
我但求活的磊落一些,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如果某一天因为妥协去见了想要见的人,做了一直想要做的事情,那一定不可以。我们总想有一个结果,好也罢坏也罢,只要有,就可以因为这结果去做事情,这本来就是一个逆推理,你是在把结果假定好,然后因这结果去找该做的事情。这样其实是很不错的,起码目标明确,婷姐也说起过这个,只是她叙述的时候有些费劲,暂且把这个方法叫结果导向论,自娱自乐。
喜欢得过且过的人一定是懒的,不是难得糊涂,而是确实懒,人有时候会给自己找很多理由,去否定自己想做的事情,关于梦想只是往前一步的现实而已,就算给你非此即彼的选择,懒得人也会觉得纠结,而有些人就喜欢朦朦胧胧云里雾里,有些人则反之,不活明白死了也不甘心的那种。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晏殊和柳永、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我把这些看做是人生的三种境界:第一种是青年,年轻,肆无忌惮,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遇到挫败会迷茫,不知对的是不是对的,错的为什么是错的,会困惑会不解,会忧愁,没有方向。第二种是中年,沉稳,老练,习惯世事无常,理解物似人非,能坚持己见,在一条路上笃定前行,风雨兼程。第三种是老年,历经时间磨砺,不慌不忙,看过世间悲欢离合,不急不躁,懂得余下的时光才是最好,看淡了所有,尘归尘,土归土,自然而已。
昨天写过一句话:断一念,伤一尺,尺有所尽,念无绝期。写完以后我想起金岳霖先生,以前感觉他没有勇气,后来觉得这样的认为实在有失偏颇,先生为了一段感情可以终生不娶,为了不打扰可以主动退出,这世间也就先生可以。如果一些事情是自己与自己的战争,那么扯上无关的人确实是很自私,我们都想把一个人或者一个物据为己有,但是所有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这才是事实。 这世间本就是只有自己与自己的存在,譬如仓央嘉措 的那首《见与不见》一样,存在即是一种自我,与他人再无瓜葛。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