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场马拉松
当学习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主要内容,作为家长的你,是否开始不淡定?
去练琴的路上,轩轩问我,“妈妈,悠悠的课程是不是落后我很多?我学过的曲子她都没学过。”想了想又说:“可是林林已经超过我了。”三个孩子开始学琴的时间都差不多,可是进度有快有慢,所以经常拿这个互相比较。
只是孩子喜欢比赛吗?其实,家长更喜欢比。甚至,跟别人家的孩子对比已经成为一种很多家长改不了的习惯。孩子很小的时候,会在心里默默地比较,我家孩子是不是比同龄孩子更高点,说话更清楚一点。等上了幼儿园,尤其是上了小学,比较的标准更清晰化,家长就更理所当然地给孩子做比较,贴标签,划等级。在一次次的对此中,家长逐渐变得紧张和焦虑,而这种情绪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
我也不例外,每当孩子告诉我,他因为表现得好被老师奖励,我总是不自觉地问:“这次得到奖励的有几个同学,你的好朋友也有吗?”好像我关注的不是孩子本身,而是时刻把自家的孩子放在好多孩子中间,并一定要比清楚高低。可是这种对比真的好吗?我心里也存有很多疑惑。其实,孩子们一起比赛,互相鼓励,并希望自己能够领先是童心使然。而我们做家长的,却总是不自觉地把这种比较无限度地夸大,把自己的焦虑强加给孩子,并美其命曰,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当孩子一点点在这种竞争中变得小心翼翼,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我们又开始担心孩子的脆弱。
邻居的孩子聪明可爱,在幼儿园时深得老师的喜爱,可是上了小学却有些失落,因为每次举手回答问题老师都不请他。做妈妈的很有智慧,“孩子,老师这次不提问你没关系,等你举手到第二十次,老师一定会提问你的。”孩子信以为真,有一天高兴地告诉妈妈,“今天老师提问我了,还没有到二十次哦!”邻居很高兴,我们也比较欣赏她的做法,可是她接下去说的话却让我们大跌眼镜。“班里70多个孩子,老师刚开始肯定分不出优劣,过不了一个月,老师心里自然会有数,分出等级。”对这样的想法,我还真不敢苟同。每个孩子的差异是客观存在,有淘气一些的,也有安静沉稳的,有友好待人的,当然也有霸道不怎么讲道理的,最后比较的结果可能会归结为学习认真,成绩优异的,和马马虎虎错误百出的。可是,究竟哪一个能作为标准去客观地划分孩子们的所谓“等级”呢?你又希望自己的孩子被划分到哪一级,按照这种标准划分出的等级会不会对一些孩子造成伤害呢。
所以,我希望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不要有意无意地去给孩子划“等级”,所有的孩子都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天使,我们爱他们,是因为他是我们的孩子,而不是因为他有多么优秀,多么不平凡!虽然我们知道总有一天,他要独自去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可是尹建莉老师这句话说得很好,“童年的任务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内积累。一个人内在力量强大,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未来才能处理好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在人生事物中获得主动权,这才是培养竞争力的正常顺序和逻辑。”
当孩子得到一张奖状兴奋不已时,当孩子因为自己不够优秀而情绪低落时,你都可以告诉他,学习是一场马拉松,暂时的落后或领先都不必过于在意,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努力跑完全程,同时,千万不要错过了沿途的风景!
去练琴的路上,轩轩问我,“妈妈,悠悠的课程是不是落后我很多?我学过的曲子她都没学过。”想了想又说:“可是林林已经超过我了。”三个孩子开始学琴的时间都差不多,可是进度有快有慢,所以经常拿这个互相比较。
只是孩子喜欢比赛吗?其实,家长更喜欢比。甚至,跟别人家的孩子对比已经成为一种很多家长改不了的习惯。孩子很小的时候,会在心里默默地比较,我家孩子是不是比同龄孩子更高点,说话更清楚一点。等上了幼儿园,尤其是上了小学,比较的标准更清晰化,家长就更理所当然地给孩子做比较,贴标签,划等级。在一次次的对此中,家长逐渐变得紧张和焦虑,而这种情绪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
我也不例外,每当孩子告诉我,他因为表现得好被老师奖励,我总是不自觉地问:“这次得到奖励的有几个同学,你的好朋友也有吗?”好像我关注的不是孩子本身,而是时刻把自家的孩子放在好多孩子中间,并一定要比清楚高低。可是这种对比真的好吗?我心里也存有很多疑惑。其实,孩子们一起比赛,互相鼓励,并希望自己能够领先是童心使然。而我们做家长的,却总是不自觉地把这种比较无限度地夸大,把自己的焦虑强加给孩子,并美其命曰,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当孩子一点点在这种竞争中变得小心翼翼,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我们又开始担心孩子的脆弱。
邻居的孩子聪明可爱,在幼儿园时深得老师的喜爱,可是上了小学却有些失落,因为每次举手回答问题老师都不请他。做妈妈的很有智慧,“孩子,老师这次不提问你没关系,等你举手到第二十次,老师一定会提问你的。”孩子信以为真,有一天高兴地告诉妈妈,“今天老师提问我了,还没有到二十次哦!”邻居很高兴,我们也比较欣赏她的做法,可是她接下去说的话却让我们大跌眼镜。“班里70多个孩子,老师刚开始肯定分不出优劣,过不了一个月,老师心里自然会有数,分出等级。”对这样的想法,我还真不敢苟同。每个孩子的差异是客观存在,有淘气一些的,也有安静沉稳的,有友好待人的,当然也有霸道不怎么讲道理的,最后比较的结果可能会归结为学习认真,成绩优异的,和马马虎虎错误百出的。可是,究竟哪一个能作为标准去客观地划分孩子们的所谓“等级”呢?你又希望自己的孩子被划分到哪一级,按照这种标准划分出的等级会不会对一些孩子造成伤害呢。
所以,我希望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不要有意无意地去给孩子划“等级”,所有的孩子都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天使,我们爱他们,是因为他是我们的孩子,而不是因为他有多么优秀,多么不平凡!虽然我们知道总有一天,他要独自去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可是尹建莉老师这句话说得很好,“童年的任务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内积累。一个人内在力量强大,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未来才能处理好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在人生事物中获得主动权,这才是培养竞争力的正常顺序和逻辑。”
当孩子得到一张奖状兴奋不已时,当孩子因为自己不够优秀而情绪低落时,你都可以告诉他,学习是一场马拉松,暂时的落后或领先都不必过于在意,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努力跑完全程,同时,千万不要错过了沿途的风景!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