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
在吸烟室抽了几根烟,踅出来,在卖图书报纸的站内店里看看,买了一瓶矿泉水与一份南方周末,拿在手里想找个地方坐下,发现大多数人在低头看手机。翻了几下报纸,不能确定半路上是否停车休息,不停车的话可能肚子会饿,因此又转回去买了两个面包。想想也不太可能,路途这么遥远,中途不停车的话肚子饿的事暂且不说,单说这小便急了怎么办呢?但也不能排除真的中途不停车的可能,这世界出乎意料的事情太多。于是上车前还是去了趟洗手间,不过这与中途停不停车的联想无关,好像是一种自然反应,似乎带有点时代痕迹,不说来自血液里,但一定能说是来自记忆里。上车的人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有点少,四五十个座位就四五个人,因而碰到了多少年没见的中途带客这回事。无奈也只能默认这种利益的弥补,这已经超出为了效益而置旅客安全于不顾的范畴,而是一种生存搏击,在安全范围之内在运行规则之外。由于不等同于旅游客车,车况卫生也相对差次许多,扶手座位皮面安全带靠背布套明显不常清洗有点脏,窗框塑胶封板上甚至有黑乎乎的什么饮料流迹。一上车驾驶员就发名片,这大概是最实用也是最效果的广告。汽车准点出发,没走多远在上高速之前车子拐进一个加油站。以为要加油,车门打开,驾驶员跳下车子向几个手里拿着行李的人走去,那几个拿着行李的人其实也在向车子方向走过来,等于是迎面碰上了,驾驶员问他们总共有几个人,他们回答了,其中有一个说上高速的地方还有几个。坐在车上看下去这批途中客没有几个,但上车之后却好像多了不少,驾驶员一个劲的让他们往里走找座位坐,中间过道一下子站满了人似的。付钱买票时说出的地名也不一样,有的近有的远,有一两个地名都没听说过,估计是某两个小镇的名称。车子在市区道路上拐来拐去行驶了一段时间,刚才上车的都找了座位坐下,他们之间交流很少,虽是一路的,但好像来自不同的地方,彼此并不熟悉,也可能熟悉的几个在这段上高速之前不长的路程里正好无话可说。气象预报说这几天有台风,但天气还是很热,并且没有风,没有风就显得特别闷热,还好车子里有空调,空调水从车顶滴下来挂在玻璃上,不注意以为外面在下雨,其实外面正艳阳高照,一点不像台风要来的样子。出门前还特意多带了几件衣服,以为天气开始转凉,去的那地方会比家里更冷。在高速入口带上几名乘客之后,车子过了收费站算是正式上了高速公路,大家各就各位,感觉上,除了驾驶员之外都没有什么可期待的,气氛上因而显得比较放松。当然之前也没有什么让人紧张的事情发生,不过是内心自我的感觉而已,而且即便中途带客,似乎也比以前规矩了许多,毕竟现在的交通条件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少了许多安全上的不确定因素。路边可看的以绿化树为主,市区内的路程枝叶间闪过的都是各种房屋建筑,有的超过树顶露了出来,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路面低的时候,一种是建筑特别高大的时候,大部分情况是高速公路的路基普遍较高,坐在车上看外面基本上以俯视的角度,除了偶尔的高楼与山地,但汽车在开出市区穿过两个不长的隧道之后就再地没有山了,因此视觉上就比较开阔和遥远,天气好时则能看得更远。审美疲劳之说与日常生活里的视觉有关,山里出来的人看到大海或草原的时候会觉得心情舒畅,城市里出来的人突然见到迎面而来的青山会兴奋得跳起来。路边的白杨树刚开始并不高大有些瘦小,树与树之间留有很大空隙,使得树后的景物能够清晰地看到,但当汽车驶入另一个省之后,两边的白杨树突然就高大起来,并且又粗又壮,有的树枝上还筑有鸟巢,尽管枝叶并没开始脱落,但还是能够非常清楚地看出整个鸟巢的形状,巴掌大的叶子随风翻动时更能衬托出鸟巢的存在,如果碰巧,还能看到那些鸟正好从鸟窝里飞出来在树枝间跳动。车子跨越省界不久之后,拐进了一个高速公路服务区,驾驶员说休息十分钟。那种中途不停车的担忧就此打破,它仿佛比真实的小便更急需要解决,其实真正的小便那种紧迫感此时还远没有到来,但这停车的举动十分钟的休息时间把人内心里的忧虑给解决了,尽管并不彻底。下车后首先点上一支香烟,然后边抽边走去洗手间小便,完了出来冲了下手,走过卖水果的地方买了一盒水果,天气闷热,不想吃别的东西,只想喝水与吃水果。买了一盒之后,又买了一袋生红菱,好像是服务区所在地的特产,觉得价格比较合理,不像有些高速服务区价格高得出奇,走到停车场正好抽完一支烟,下车时记过车牌号,很快就走到车边,其实车子还是停在老地方没动。一些城际快客是很容易搞错的,因为车子一模一样,凑巧的时候十几辆外观一样的车子停在一起,如果不记车牌号回来时就极容易找不到自己坐的车或者上错车,会把人弄得慌急慌忙的。奇怪的是驾驶员这时候又带上了几名客人,这多少有点让人莫名其妙,这几名客人是事先就联系好的呢,还是从别的车上转过来的?就算事先联系好的,怎么可以在服务区发生这样的事情呢,他们坐什么车到服务区的?如果是从别的车子上转过来的,这其间的调度很复杂啊!总之这世间毕竟是虾有虾路蟹有蟹道,说不定有什么密道链接着服务区与其他地方,只是车上其他乘客不知道罢了。这样做其他倒没什么,无非有些本来一个人占着两个座位很舒服的,新来的客人很可能就会坐到身边来;最主要的还是安全问题,尽管不太可能发生比较极端的事情,但那种放松自在的气氛肯定会被打破。只是大家似乎也没有什么异议,本来大多数乘客就是半路上的车,也算是不确定因素之一,只不过早一步上车而已。车子重新上路,路边房屋建筑的间隙逐渐扩大,到后来就以田野与水塘、河流、湖泊为主了,白杨树似乎也变得越来越高大粗壮,枝条总体直刺向上,躯干露白的地方也越来越多,露出的主要在下面部分,挺拨的姿态给人一种力量感。除了白杨树,还有其他不认识的树,它们与白杨树一起构成了一道道绿色屏障。车子有一次弯向一条收费站匝道,以为此处下高速去走普通的省道或国道,或者前方几公里处出了交通事故形成交通堵塞车辆已排成了长队等待事故处理完成,驾驶员及时接到通知或得到消息,因此提前下高速走下面的道路绕过这一截事故路段。具体到底怎么回事大家不得而知,直到车子开出收费站打开车门几个人走了下去,车子又绕了回来重新上了高速,才明白原来这里有人下车。想看这里是什么地方的收费站时,车子已经开出一段距离来不及看清站名了,其实完全可以拿出手机启动导航或打开地图看一下就知道的,但终究不是自己下车的地方或者不是那么出名的地方就不想进一步了解,与自己无关的地方总是懒于去理会或忽略不去计。换句话说既然错过现成的机会就再也没必要去穷追不舍了,不值得费心思,沿途这样的机会太多了,总不能揽尽所有吧。接下去沿途的变化是房子少了河道多了,河道旁边一垛又一垛平整的庄稼地,稻田有时一大片金黄有时一大片青绿,相际出现,看上去赏心悦目,只能这样形容,加上沃野千里之类的也很合适,褪去城市的繁华之后的土地景色,给人感觉朴质亲切。也原始,接近原始,那种烟火远离的落日,印象中的麦田与油菜花,开花的芦苇在风中摇曳,土地终于露出黄色的脸。有一个湖边有不少荒地,风景看起来特别优美,几乎没有什么工商业之类的侵入,这时候内心的那根弦往往被触动,无论曾经有多么的辉煌与没落,面对这么一大片纯天然土地的搁置,脑子里的商业细胞都会迸发出来。曾经在柳树掩映下走出来的村妇,手挽月白蓝去小河边的石埠头洗衣服,朝雾弥漫,小孩子在屋里睡觉,丈夫在地里劳动。因为广袤,河流开阔许多。又有人下车,车子再次驶出一个收费站之后重新又折回来,道口停着几辆出租车、私家轿车、三轮车、电瓶车,下车的几个人分别坐上这些车子走了,驶向灯火阑珊的小城。最快的应该是电瓶车,看上去像是一对小夫妻,男的从车上下来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背心袋,背心袋鼓鼓的里面不知装着什么东西,可能很轻,因为他与妻子打招呼时用的是拎袋子的那只手,袋子挂在大拇指上晃动着,他们显然比另外几个更加快捷方便地上了路,其间他们还完成了一次交接,那女的接过男子手里的塑料袋,男的很自然地骑到电瓶车上,然后那女的坐到男的后面,那只没拿东西的手就势搂到男的腰上。用手机查了一下,这里以前是革命老区,打过几次规模不大不小的战争,出产一种表面撒上芝麻的草饼。关于战争这里不能说更多,但草饼成了打胜仗的关键,因为它让军队填饱肚子,至少不会饿肚子,而有力气跟敌人进行一场持久战,如果必须的话,这也说明草饼是很耐饥的。驶过匝道重上高速,夜空中有一两只鸟在飞的影子,看上去特别急促,似乎不是夜鸟,因为错过了太阳落山时的第一归巢时间而显得心情慌张,这情景可能也会影响到人,黑夜的来临使一切变得收缩而内敛,光线、目光、天空、道路、此时此景……整个身心渐渐的要沉下去,将要睡着的时候,慒懂间发觉车子拐进了一个服务区,驾驶员停好车,站起来对车里的乘客说,停车吃饭,休息15分钟。车子可能还在革命老区的地域之内,站外广告牌、站内的超市餐厅都有草饼的宣传与售卖,因此吃晚饭时,就特意要了一份草饼。草饼外面有芝麻,里面有馅子,馅子有甜的和咸的两种。甜馅好像就砂糖猪油芝麻这些,比较单一,咸的就什么都有了,花样丰富。据说战争时期,实在没有太多东西拿来做馅子,就搁点盐,没有蔬菜,就摘点嫩树叶嫩草野菜之类的,所以叫草饼。现在变成这地方的特产与特色小吃了。但外表与包装一点不花里胡哨,简简单单的保持着朴素的传统本质。现在食品这么丰富,这些土特产就味道本身而论,与其他食品相比并无多大差别,但也毫无优势可言,人们之所以热衷,特别是对本地人来说,吃的已经不是味道,而是一种记忆与气息。车子在重新上路行驶了一段时间之后停了下来。刚开始是走一段停一段,停顿时间比较短,但后来变成停顿时间长,超过了开车时间,这就说明前方发生了什么事情,也可能是出了交通事故,高速公路上常见交通事故是追尾的情况比较多,严重的追尾事故也能造成人员伤亡。车内乘客一路上极少交流,除了几对本来就一起的,但即便这样,这几对彼此熟悉结伴同行的同样很少交流。这样一车人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显得挺斯文似的,实际上是一种比较沉闷或者不活跃的表现,也许是一种谨慎与防备,大家都不知来自哪里,彼此之间并不熟悉,即使坐在同一排座位上也没见有人交流,此时若按性格来分析这种情况肯定是行不通的,若在平时生活中,彼此多少有点认识的一群人在某种场合下凑在一起的,若出现这种情况,那好像可以判断他们是不那么喜欢交际或者说不太善于交际的那么一些人,但即便如此,这判断肯定也是有问题的,至少不会太准确。因此车子在这段路上的走走停停,大家既没有怨言,也不知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有几个伸着脖子向外张望,但在夜幕的映衬下,除了近旁的车辆,外面看不到什么东西,以致看上去他们更像是在出神或者在想什么心事。多数坐着没动,有的在打盹,有的在吃零食,至于外面发生了什么好像与自己无关,这平静的气氛沉静得让人有点接受不了,但反过来说,这般走走停停的情景,你又能怎么样,谁又能说点什么呢。驾驶员一路上也并没有说什么,他可能也不知道前方发生了什么,他只是在开他的车,或许这种走走停停的状况更需要他专心致志。即使在停留时间比较长的时候,驾驶员也并没有做出什么举动,这可能是出于实际考虑,因为你不知道这一忽儿的停留前方车辆会在什么时候又突然移动起来。当然这是刚开始在走走停停比较密集的情况下,驾驶员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对频繁的操作不能有丝毫松懈,对一名驾驶员来说,这样是最理想的状态,而对乘客来说,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其实这时候很少有人会去关注驾驶员的技术问题,此刻大家关心的是车子什么时候能快速移动起来,甚至可以畅通无阻地通行。随着停顿次数的减少而停留时间的逐渐拉长,乘客的心情也由一开始的迫切与充满期待逐渐转变为无奈与气馁,因为谁都知道这时候怎么急都没用,这不是仅凭个人意志能够转变的事,谁都无能为力,能够随得上大流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事了。停留时间一长,终于有人问驾驶员知不知道前方出了什么事为什么堵车这么长时间。也有人提出要驾驶打开车门想下车去看个究竟,驾驶员起先没答应,但在乘客提醒车子已经停了多长时间以及前面一辆大客车早已开门让乘客下车的情况下才多少还带有点谨慎地打开车门让乘客下车,并且不忘叮嘱下车的乘客不要走太远以便在车子启动时能及时回到车上。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