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诊日记(二)
脾胃科,朱迪教授。另外面基了喻师兄。
1.常见疾病:慢性胃炎,萎缩性常伴肠上皮化生,非萎缩性(浅表性,糜烂性,出血性);
便秘,虚症多见;
胆石症,输尿管结石,肾囊肿等;
2.常做检查:胃镜,腹部b超,病检,腹部CT,考虑溃疡性病变会做造影。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不宜做胃镜。
3.胆石症基础方:
醋柴胡5g,白芍10g,炒鸡内金5g,金钱草10g,麸炒枳壳10g,茯苓10g,甘草5g
4.输尿管结石病人,男
金钱草,海金沙,炒鸡内金(上三味为三金排石汤),白芍,车前草,瞿麦,石韦,川牛膝,萹蓄,茯苓,甘草,山木通,麸炒枳壳
5.乳癌术后,便秘,女,52岁,自述二便不通,消瘦,脉细弱。
6.咽喉炎,便秘,女(自述耳鼻喉科治疗慢性咽炎的药对便秘亦有调理作用)
锻浮海石,瓜蒌,炒栀子,浙贝母,苦杏仁,桔梗,黄芩片,前胡,桑白皮,紫菀,百部,甘草,白芍,天冬。
中成药,铁笛润喉丸。
7.功能性便秘
8.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
甘草之前,为基础方。
伴有糜烂出血加白及。
9.HP检测技术
10.百合在多方中均有应用:
气平,气甘,无毒。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
百合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降味和,阴也。
肺主气,气逆则腹胀心痛,谓之邪者,盖非其位则为邪也;气平下降,所以主之。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气化则出,肺主气,而与大肠为合,脾者又为胃行津液者也;百合甘平,平则气降,气化及于州都,则小便利。甘则脾润,脾行胃之津液,则大便利也。脾为中州,补中者味甘益脾也;肺主气,益气者气平肃肺也。
——摘自叶天士《本草经解》
11.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
附录:
消化系统疾病诊断公式
共同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包块
1.急、慢性胃炎=饮食不洁或刺激物+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
2.胃食管反流病=反酸+胸骨后烧灼感+胃镜检查食管下段红色条样糜烂带(烧心、反酸、返食)
3.消化性溃疡病
胃溃疡=慢性规律性上腹痛(饱餐后痛)+呕血黑便
十二指肠溃疡=饥饿时痛(餐后4小时以上)或夜间痛+呕血黑便
消化性溃疡穿孔=突发剧烈腹痛(腹膜炎体征)+X线膈下有游离气体
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大出血+既往肝病史
5.细菌性痢疾=不洁饮食+腹痛+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
6.溃疡性结肠炎=左下腹痛+粘液脓血便+(便意、便后缓解)+抗生素无效
治疗:柳氮磺吡啶(SASP)
7.急性胰腺炎(水肿型)=暴饮暴食/慢性胆道病史+持续上腹疼痛+弯腰疼痛减轻+淀粉酶检测
急性胰腺炎(出血坏死型)=水肿型症状+腰腹部或脐周紫斑+腹穿洗肉水样液体+血糖高+血钙低
出血坏死型:血尿淀粉酶值不一定高,有时反而会下降。确诊时选CT
一周内测血淀粉酶,超过一周测脂肪酶
8.幽门梗阻=呕吐宿食+振水音
9.肝硬化=肝炎病史+门脉高压(脾大+腹水+蜘蛛痣)+超声(肝脏缩小)
10.胆囊炎=阵发性右上腹绞痛+莫非征阳性+恶心呕吐
11.胆石症=阵发性右上腹绞痛+莫非征阳性+B超强回声光团、声影
12.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下柯三联征(腹痛+寒颤高热+黄疸)+休克表现+精神症状(如神情淡漠、昏迷)五联征
13.急腹症
(1)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痛+麦氏点压痛(胀痛、闷痛)+WBC升高
(2)肠梗阻:腹痛+吐+胀+闭+X线(香蕉/液平)
病因:机械性和动力性
血运:单纯性和绞窄性
程度:完全性和不完全性
部位:高位和低位
(3)消化道穿孔=溃疡病史+突发上腹部剧痛+腹膜刺激征+膈下游离气体
(4)异位妊娠=阴道出血+停经史+下腹剧痛(宫颈举痛)+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5)卵巢囊肿蒂扭转=体位变化+突发腹痛+囊性肿物
(6)急性盆腔炎=刮宫手术史+白带异常+下腹痛+下腹剧痛(宫颈举痛)+脓性分泌物
14.消化系统肿瘤
(1)胃癌=老年人+黑便+龛影+慢性溃疡疼痛规律改变+上腹痛+腹部包块+消瘦+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2)食管癌=进行性吞咽困难(中晚期)+胸骨后烧灼样疼痛(早期)+进食哽咽感(早期)
(3)肝癌:肝炎病史+肝区疼痛+AFP升高+肝大质硬+腹水黄疸+B超占位
(4)直肠癌=直肠刺激症状+指诊带血+脓血便+消瘦+大便变形
(5)胰腺癌(胰头癌、壶腹周围癌)=老年人+无痛进行性加重黄疸+陶土色大便+皮肤瘙痒
(6)结肠癌:老年人+消瘦+排便习惯改变+CEA+腹部肿块
15.肛门、直肠良性病变
(1)内痔=无痛性血便+便带鲜血+静脉样团块
(2)外痔=肛门疼痛+便鲜血+肛门口触痛肿物
(3)肛裂=便时便后肛门剧痛+肛门裂口
16.腹部闭合性损伤
肾损伤=腰部损伤+血尿
肝破裂=右腹部外伤+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
脾破裂=左腹部外伤+全腹痛+腹腔内出血
肠破裂=腹中部外伤+腹膜刺激征+穿刺淡黄色液体
17.腹外疝(斜疝)=老年男性+腹压增加+右下腹肿物+进入阴囊
消化系统疾病进一步检查
1.胃镜、结肠镜、直肠镜
2.消化道造影
3.腹部B超、CT
4.立位腹平片
5.粪便:常规检查、隐血、培养和寄生虫检查
6.HP检测
7.腹腔穿刺
8.淋巴结活检或肝活检(病例监测)
9.实验室检查:
(1)血尿淀粉酶
(2)AFP、CEA、CA19-9糖链抗原
(3)血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等
消化系统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注意休息,控制饮食/禁食,生活指导
二、病因治疗
(1)溃疡:首选PPI类抑酸药,可加用黏膜保护剂,如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应行联合除菌治疗,常用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PPI、胶体铋联合两种抗生素
(2)应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抗休克
(3)梗阻/腹膜炎:禁食、胃肠减压
(4)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三、对症治疗
四、手术:切除或修补
五、肿瘤:1)手术治疗
2)放疗+化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
1.常见疾病:慢性胃炎,萎缩性常伴肠上皮化生,非萎缩性(浅表性,糜烂性,出血性);
便秘,虚症多见;
胆石症,输尿管结石,肾囊肿等;
2.常做检查:胃镜,腹部b超,病检,腹部CT,考虑溃疡性病变会做造影。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不宜做胃镜。
3.胆石症基础方:
醋柴胡5g,白芍10g,炒鸡内金5g,金钱草10g,麸炒枳壳10g,茯苓10g,甘草5g
4.输尿管结石病人,男
金钱草,海金沙,炒鸡内金(上三味为三金排石汤),白芍,车前草,瞿麦,石韦,川牛膝,萹蓄,茯苓,甘草,山木通,麸炒枳壳
5.乳癌术后,便秘,女,52岁,自述二便不通,消瘦,脉细弱。
![]() |
6.咽喉炎,便秘,女(自述耳鼻喉科治疗慢性咽炎的药对便秘亦有调理作用)
锻浮海石,瓜蒌,炒栀子,浙贝母,苦杏仁,桔梗,黄芩片,前胡,桑白皮,紫菀,百部,甘草,白芍,天冬。
中成药,铁笛润喉丸。
7.功能性便秘
![]() |
8.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
![]() |
甘草之前,为基础方。
伴有糜烂出血加白及。
9.HP检测技术
![]() |
10.百合在多方中均有应用:
气平,气甘,无毒。主邪气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
百合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降味和,阴也。
肺主气,气逆则腹胀心痛,谓之邪者,盖非其位则为邪也;气平下降,所以主之。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气化则出,肺主气,而与大肠为合,脾者又为胃行津液者也;百合甘平,平则气降,气化及于州都,则小便利。甘则脾润,脾行胃之津液,则大便利也。脾为中州,补中者味甘益脾也;肺主气,益气者气平肃肺也。
——摘自叶天士《本草经解》
11.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
![]() |
![]() |
附录:
消化系统疾病诊断公式
共同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包块
1.急、慢性胃炎=饮食不洁或刺激物+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
2.胃食管反流病=反酸+胸骨后烧灼感+胃镜检查食管下段红色条样糜烂带(烧心、反酸、返食)
3.消化性溃疡病
胃溃疡=慢性规律性上腹痛(饱餐后痛)+呕血黑便
十二指肠溃疡=饥饿时痛(餐后4小时以上)或夜间痛+呕血黑便
消化性溃疡穿孔=突发剧烈腹痛(腹膜炎体征)+X线膈下有游离气体
4.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大出血+既往肝病史
5.细菌性痢疾=不洁饮食+腹痛+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
6.溃疡性结肠炎=左下腹痛+粘液脓血便+(便意、便后缓解)+抗生素无效
治疗:柳氮磺吡啶(SASP)
7.急性胰腺炎(水肿型)=暴饮暴食/慢性胆道病史+持续上腹疼痛+弯腰疼痛减轻+淀粉酶检测
急性胰腺炎(出血坏死型)=水肿型症状+腰腹部或脐周紫斑+腹穿洗肉水样液体+血糖高+血钙低
出血坏死型:血尿淀粉酶值不一定高,有时反而会下降。确诊时选CT
一周内测血淀粉酶,超过一周测脂肪酶
8.幽门梗阻=呕吐宿食+振水音
9.肝硬化=肝炎病史+门脉高压(脾大+腹水+蜘蛛痣)+超声(肝脏缩小)
10.胆囊炎=阵发性右上腹绞痛+莫非征阳性+恶心呕吐
11.胆石症=阵发性右上腹绞痛+莫非征阳性+B超强回声光团、声影
12.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下柯三联征(腹痛+寒颤高热+黄疸)+休克表现+精神症状(如神情淡漠、昏迷)五联征
13.急腹症
(1)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痛+麦氏点压痛(胀痛、闷痛)+WBC升高
(2)肠梗阻:腹痛+吐+胀+闭+X线(香蕉/液平)
病因:机械性和动力性
血运:单纯性和绞窄性
程度:完全性和不完全性
部位:高位和低位
(3)消化道穿孔=溃疡病史+突发上腹部剧痛+腹膜刺激征+膈下游离气体
(4)异位妊娠=阴道出血+停经史+下腹剧痛(宫颈举痛)+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5)卵巢囊肿蒂扭转=体位变化+突发腹痛+囊性肿物
(6)急性盆腔炎=刮宫手术史+白带异常+下腹痛+下腹剧痛(宫颈举痛)+脓性分泌物
14.消化系统肿瘤
(1)胃癌=老年人+黑便+龛影+慢性溃疡疼痛规律改变+上腹痛+腹部包块+消瘦+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2)食管癌=进行性吞咽困难(中晚期)+胸骨后烧灼样疼痛(早期)+进食哽咽感(早期)
(3)肝癌:肝炎病史+肝区疼痛+AFP升高+肝大质硬+腹水黄疸+B超占位
(4)直肠癌=直肠刺激症状+指诊带血+脓血便+消瘦+大便变形
(5)胰腺癌(胰头癌、壶腹周围癌)=老年人+无痛进行性加重黄疸+陶土色大便+皮肤瘙痒
(6)结肠癌:老年人+消瘦+排便习惯改变+CEA+腹部肿块
15.肛门、直肠良性病变
(1)内痔=无痛性血便+便带鲜血+静脉样团块
(2)外痔=肛门疼痛+便鲜血+肛门口触痛肿物
(3)肛裂=便时便后肛门剧痛+肛门裂口
16.腹部闭合性损伤
肾损伤=腰部损伤+血尿
肝破裂=右腹部外伤+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
脾破裂=左腹部外伤+全腹痛+腹腔内出血
肠破裂=腹中部外伤+腹膜刺激征+穿刺淡黄色液体
17.腹外疝(斜疝)=老年男性+腹压增加+右下腹肿物+进入阴囊
消化系统疾病进一步检查
1.胃镜、结肠镜、直肠镜
2.消化道造影
3.腹部B超、CT
4.立位腹平片
5.粪便:常规检查、隐血、培养和寄生虫检查
6.HP检测
7.腹腔穿刺
8.淋巴结活检或肝活检(病例监测)
9.实验室检查:
(1)血尿淀粉酶
(2)AFP、CEA、CA19-9糖链抗原
(3)血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等
消化系统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注意休息,控制饮食/禁食,生活指导
二、病因治疗
(1)溃疡:首选PPI类抑酸药,可加用黏膜保护剂,如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应行联合除菌治疗,常用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PPI、胶体铋联合两种抗生素
(2)应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抗休克
(3)梗阻/腹膜炎:禁食、胃肠减压
(4)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三、对症治疗
四、手术:切除或修补
五、肿瘤:1)手术治疗
2)放疗+化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