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刚漫游不列颠Day 09【歌与长城的故事:卡莱尔与哈德良长城】
这应该是此次不列颠之行中最难忘,也是最美丽的回忆了,决心动笔写不列颠游记的最初动机,就是能将这一天的见闻讲述给大家,但一直隐忍着,酝酿着,耐心地完成前面的铺垫,终于在今天,随着记忆又一次来到了卡莱尔和哈德良长城。
======================================================
起初在英国行程里列入哈德良长城,仅仅因为它是历史遗迹——也许脑内隐隐约约还有些神话传说——只是想亲自沿城墙走走,踏足在这条英格兰与苏格兰分界线上。后来才意识到,这条长城也是乔治·马丁《冰与火之歌》里绝境长城的原型。
咨询曾在英国留学的V大,得知哈德良长城周边交通很不方便,需要周转,周转点有两个可以选择:
东边的纽卡思尔:相当于绝境长城的东海望、万里长城的山海关
西边的卡莱尔:相当于绝境长城的影子塔、万里长城的嘉峪关
因前一站已定确定是曼彻斯特,所以选择了离曼彻斯特较近的卡莱尔。再一查发现,从卡莱尔到哈德良长城的公交车特别少,早上十点半最后一班车就没有了,所以得一大早从曼彻斯特出发,这样若是错过了九点的公交,还有十点的可以补救。计划通过,卡莱尔这个我完全不了解的城市就这么仓促地进入了我的行程。
那天列好计划后,有事乘地铁出门,途中听歌时,突然很想听Loreena McKennitt的歌,就选了那首我听了八年的The English Ladye And The Knight。
听歌点此
这首歌一直没有学会,因为其中往复出现的一句里有个单词的发音很奇怪,歌者每唱到此处时吐字就会变得缥缈起来。之前没想深究,可这一天却鬼使神差地打开歌词,惊了,那个词不就是我今天早上查路线输入了十几遍的卡莱尔(Carlisle)么?!我连忙搜索确认……
果不其然,我将拜访的城市就是歌谣中的城市!八年前,这个城市的名字无意地出现在我的播放列表里,陪伴了我八年,八年后,这座城市又在无意中出现在我的旅行计划里!我有一种预感,八年前命运的轻轻落笔,在流逝的时间中耐心酝酿,终于要书写出意义非凡的笔划了。
先谈谈这首缘起诸事的歌谣:这首歌,取词于苏格兰诗人沃尔特·司各特爵士的《最后一个吟游诗人的歌》。此段是在布兰克森大厅(Branksome Hall)举行的婚宴上,老诗人阿伯特·格莱姆所唱的一首边境小调。
这首歌之前有过翻译,原译曹明伦,此版中将Carlisle译作卡利斯,经查,Carlisle的发音是[kɑ:'lail],确实接近是卡莱尔,而不是卡利斯(后来听火车报站也是Carlisle,读得特好听)。本想仅仅将词中卡利斯替换成卡莱尔放出,可换着换着又想重译,故将部分句子重译。全诗如下:
The English Ladye And The Knight
英格兰少女与苏格兰骑士
or "The Song of Albert Graeme"
又称“阿伯特·格莱姆之歌”
excerpt form Sir Walter Scott's "The Lay of the Last Minstrel" Canto 6 XI, XII
节选自沃尔特·司各特爵士的《最后一个吟游诗人的歌》 第六章 11、12小节
演唱:罗琳娜·麦肯尼特(Loreena McKennitt)
听歌点此
原译:曹明伦
部分重译:Luinrandr
XI
It was an English ladye bright,
(The sun shines fair on Carlisle wall)
And she would marry a Scottish knight,
For Love will still be lord of all.
有位英格兰少女明艳无双
(灿烂阳光照耀卡莱尔城墙)
她将嫁给一位苏格兰骑士
因为爱情永远是至高无上
Blithely they saw the rising sun
When he shone fair on Carlisle wall;
But they were sad ere day was done,
Though Love was still the lord of all.
见朝阳初升他们欢欣无虑
当阳光照耀在卡莱尔城墙
可夕阳落下他们黯然神伤
尽管爱情永远是至高无上
Her sire gave brooch and jewel fine,
Where the sun shines fair on Carlisle wall;
Her brother gave but a flask of wine,
For ire that Love was lord of all.
父亲赠予她胸针珠玉
在阳光照耀的卡莱尔城墙
哥哥赠予她毒酒一瓶
恼恨那爱情至高无上
For she had lands both meadow and lea,
Where the sun shines fair on Carlisle wall,
For he swore her death, ere he would see
A Scottish knight the lord of all.
恨那牧场草甸尽归她有
恨那阳光照耀卡莱尔城墙
恨那来自苏格兰的骑士
誓死不容他成为至高君王
That wine she had not tasted well
(The sun shines fair on Carlisle wall)
When dead, in her true love's arms, she fell,
For Love was still the lord of all!
她尚未品出那美酒滋味
(灿烂阳光照耀卡莱尔城墙)
已在恋人怀中玉陨香销
只因爱情永远是至高无上
XII
He pierced her brother to the heart,
Where the sun shines fair on Carlisle wall,
So perish all would true love part
That Love may still be lord of all!
他举剑刺透她哥哥心脏
在阳光照耀的卡莱尔城墙
所有真爱就此枯萎凋零
尽管爱情永远是至高无上
And then he took the cross divine,
Where the sun shines fair on Carlisle wall,
And died for her sake in Palestine;
So Love was still the lord of all.
而后他加入十字军圣战
在阳光照耀的卡莱尔城墙
以她之名战死巴勒斯坦
如此爱情永远是至高无上
Now all ye lovers, that faithful prove,
(The sun shines fair on Carlisle wall)
Pray for their souls who died for love,
For Love shall still be lord of all!
致世间所有忠贞爱侣
(灿烂阳光照耀卡莱尔城墙)
为这对因爱而逝的魂灵祷告
因为爱情永远是至高无上
清晨离开乘火车离开曼彻斯特,耳中放着这首曲子,见乌云一点点消散,露出晴朗的天空,突然意识到,说不定今天真的能见到“灿烂阳光照耀卡莱尔城墙”。
卡莱尔站在修缮,不是很大,但是很干净。这是个对于游客来讲相对冷门的城市,没有多少专门为外地旅客配备的标识设施,让人有种异乡人来到他人生活家园的新鲜感。
一出火车站,第一眼就被北面的两座塔楼吸引。
沿着从塔楼中穿行往北,向卡莱尔大教堂走去,路上行人的口音已经有了显著变化,天上不时有海鸥掠过,看来离海岸已经很近了。
城市不大,很快就来到了卡莱尔大教堂。
与高耸于闹市中的科隆大教堂不同,这座哥特式教堂安安静静地融进了周围的环境里,尤其是那些断壁残桓,战火与自然削去了它们规则的形体, 这是人类与自然在不经意中的合作所创造的美景。
据说,这也是沃尔特·司各特爵士成婚的地方。
从教堂出来,继续往北,卡莱尔城堡映入眼帘,终于到了。
只有零星几个游人,本想着绕着外墙快速地转一圈,然后赶紧去坐前往哈德良长城的巴士。可走到堡垒入口处时,堡垒大门突然打开了,一位工作人员手持大门钥匙,从缓缓开启的大门中走了出来。这么隆重和恰到时机的邀约,看来不进去是不行了。工作人员看见我,热情地招呼,他得知我是中国人后,问我,为什么大老远地来这里,我说是因为一首歌,他很惊讶,我把曲子分享给他,并跟他说作词是沃尔特·司各特爵士,他说,哈,他在这里可是非常有名,可是你知道么,他的祖先,另一些司各特们,在这里靠的是抢粮食抢妹子出名的,建这座城堡就是为了抵御他们的,说着晃了晃手中的钥匙。
我请求掌匙人让我拍一下钥匙,掌匙人欣然同意。
然后,行程变得纠结了,如果继续游览城堡的话,去哈德良长城的巴士就真的赶不上了。这时候V大在国内支招,去哈德良长城的旅游巴士复活节后就有了,很频繁的,不用担心。于是安下心来,买了门票,进入了卡莱尔城堡。
说白了,目的只为一个:看到阳光照耀的卡莱尔城墙,所以进入城堡后立刻登上城墙,可是天上的云朵像补丁一样,当我登上城墙时,太阳刚好被一块大乌云遮住,为此在城墙上徘徊了很长时间,直到:
绕城墙一周,然后下城墙钻进了堡垒内部,黑乎乎的第一层用作监狱,囚禁贵族犯人。
地牢黑乎乎的,一面墙壁上有一个光滑的凹坑,凹坑中央连着一块小石头,叫Licking Stone,直译为“舔石”,据说地牢里不给水喝,囚犯只能靠这块小石头喝到墙壁渗进来和湿气凝结成的水滴。
走上二楼,终于开了窗户,房间明亮起来。典型的城堡厅堂,壁炉,还有隐藏在挂画后的暗廊。
不过很多房间还是被当做监狱使用,无聊的狱卒看守犯人时,会想出各种法子打发时间,比如在墙上刻画。
从城堡出来,回到售票点,询问旅游巴士事宜,却被告知,旅游巴士是有,但不是从复活节开始,而是从6月28日开始,现在还是属于淡季……唉?岂不是错过了。哈德良长城之行岂不是要泡汤?坐在城堡对面的博物馆外,重新查了一遍线路,果然,要是想当天回来是不可能了。心里盘算了好几个主意:
1.叫个Uber去哈德良长城,但没有尝试就cancel了
2.改早一班火车去爱丁堡,可心确实不甘,而且改签要20镑
3.这里不也有哈德良长城遗迹么?沿着走走,看到什么算什么
于是开始了沿卡莱尔段哈德良长城的步行
期初,还能看见一段连接堡垒的长城,可再往前走,河流、铁轨、桥梁交汇,各种各样的线条中,费了好大劲才分辨出哪条是哈德良长城。
这条罗马人修建的长城如今已经消失得差不多了,偶尔还能看见几块残存的石块,更多的只是寻常河岸,哪有半点城墙的身影。
几天的长途跋涉,脚已经彻底走废了,水泡旁边、水泡里都磨出了新的水泡,走着走着,索性找了一处被草丛遮掩的沙滩,脱掉鞋,把脚埋进细软的沙子里,躺下歇息。心想还要在卡莱尔待7个小时呢,不着急,就眯上眼睛睡觉。
河水滚滚,对面就是苏格兰。
阳光随着云朵的推移而变化,躲进云层里时四周冷得可怕,钻出云层后,又滚烫无比。躺在小沙滩上忽冷忽热了两番之后,太阳埋进了云里再也没出来。再待下去心情也会变得抑郁的,于是起身继续前进。
步道上不时碰见背着登山包跋涉的游人,难不成是徒步游历哈德良长城?每个人脸上带着谜一样的成就感,特别友好地跟路上每一个游人打招呼。
前面依旧没有长城的半点影子,我不想继续前进了,想去租个自行车,却发现卡莱尔唯一的自行车租赁店今天歇业,想去看个电影,却发现没啥好片子而评论里一堆恶评,小城市的不方便渐渐体现出来了。思前想后,决定再去游客中心问问,看能否提供其他前往哈德良长城的方案。此时已经是1点了,已经浪费了太多时间,我根本不抱希望。
重新回到市区,好小好寂静好悠闲的一个城市啊,不知道定居在这里会是一种什么感觉。
回到火车站,向工作人员询问去哈德良长城的线路。
虽然哈德良长城是很长的一段,但Goolge上搜哈德良长城,跳出的是Gilsland的一个点,所以我就直接询问工作人员有没有去Gisland的巴士,工作人员帮我查了查,说真是抱歉,现在是淡季,班次很少,确实没有了。这时候突然想起在穷游上瞄到哈德良长城上的另一个点: Housesteads Roman Fort(Housesteads罗马堡垒),不过这个点比Gilsland还要远上一倍多,于是就随口问道,那是不是去Housesteads就更没戏了?
工作人员的眼睛亮了,不,你要是去Housesteads的话,我倒是有线路提供给你,然后抽出了一张打印纸,密密麻麻的时刻表。首先,你得去Haltwhistle,然后从Haltwhistle搭乘他们的哈德良旅游巴士前往Houssteads。
我一看,每一班换乘的间隔只有几分钟,稍有晚点或者找不到上车点,可能就困在这里无法去爱丁堡了。
这时候心里是犹豫不决的,工作人员见我如此,说,我所知道的信息就是这些了,不过游客中心说不定有其他我不知道的线路,你可以再去咨询一下他们。我接过时刻表,谢过工作人员,这时候已经心灰意懒,向游客中心方向走了几步又折回来,想着要不吃顿饭,在城市里瞎逛逛得了。
当时已经坐进餐厅了,可还是拿着时刻表心有不甘,前后换乘时间只有1到2分钟不说,往返车次间隔一小时,也就是说每错过一次换乘就要傻等一小时。反复思量反复思量,最后心一横,不就是返程回来赶不上火车么?多花30镑买张票不就得了,来这里的目的就是为了哈德良长城,能不能实现是一回事,眼见着机会溜走,不去作死地尝试一下,留下遗憾又是另一回事了。下一班车在10分钟后,饭也不吃了,风风火火地向火车站奔去。
写到这又不得不提一年前在法兰克福被偷的经历,我觉得正是那次经历改变了我的很多想法,那天被偷得精光,拿着借来的钱坐在返程的火车上, 忽地对面隔着三排座椅的位置坐下了一位漂亮的德国姑娘,姑娘稍微一倾身,露出了我这辈子见过的最美丽的事业线,心肝一颤。那时处于被偷后的恍惚状态,心中想着去搭讪吧,去搭讪吧,反正今天不可能更糟了,就真的上去借着警察开得遗失证明看不懂求翻译这个理由去搭讪了,那是最糟糕的一天里最美丽的回忆。自此作死之魂一发不可收拾。
言归正传,回到火车站,找到那位工作人员,说,我决定了,就坐那班车,不过要在哪坐车呢?工作人员说,不是巴士,是火车,快点买票,还能赶上。
我心中一个趔趄,火车……更不靠谱唉。
不过没有别的选择了,买了去Haltwhistle的火车票,然后一路看着手机上的时间。
火车站上为女王庆生画的肖像画:
还好,准点到。还好开得蛮快的。可眼看着时间已经过去一半,火车还没开到一半,心里又焦急起来,这种焦虑在还剩三分钟发车的时候到达了顶峰,我想着,完了,肯定赶不上了。就在这时,列车开始倾斜,大下坡!列车准时地停在了Haltwhistle!都说德国火车准点,这种论调给人一种其他欧洲国家都不靠谱的错觉。但在这里我要为大不列颠铁路正名。
一出站就看见了前往哈德良长城的巴士,顿时就觉得大功告成世界又一次被拯救了,兴奋地走到巴士司机面前确认道,这是去哈德良长城的么?英俊的巴士司机冷淡地点了点头,估计已经对我们这些兴奋多度的游客习以为常。
乘火车时已经是阳光明媚了,不过当时盯着手机看时间,无心关注,等到悠闲地坐在巴士上时,觉得看到的一切都美不胜收。狭窄的道路上,只有我们一辆巴士飞快行驶。这里已经不是一马平川了,景色渐渐有了高地的感觉。周围到处都是豢羊的石墙,要从这里面分辨出那条是哈德良长城,实在是不容易。沿途都是一些哈德良长城相关的景点,但可惜不了解背景。
终于,到了哈德良长城的Housesteads罗马堡垒
蓝天绿地,白羊点缀,词语是如此贫乏,直接看图吧
一路上四处飘散着羊粪味儿,但对于历尽“千难万险”终于来到城墙的我来说,这也算是风景的一部分。
半山腰就能看见罗马城墙的遗迹了,旁边有个小休息室和博物馆,不过跟后面的景色比,这些都可以略过了。于是继续放图。
这个兵营就相当于《冰与火之歌》里的黑城堡吧,也是把三四百远离他乡没有妹子的士兵放在帝国边境。曾经辉煌的帝国要塞如今只剩下一块块地基,旁边的铭牌帮助游人分辨出哪一块是兵营、哪一块是马厩、哪一块是医务室……
这张图后来被在上海地铁上遇见的英国夫妇赞赏,说一张图道出了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天气特点。
渐渐地,阴云开始笼罩城堡,我准备沿长城走走,原本计划的一小时游览,因内心被此番美景折服,加至两小时,我对英国交通准时有信心了,踩点换乘三次不算什么。
从厕所旁边走出城堡,前往城墙,看到Google里很多评论,说无非是一些破石碓,但不知怎么的,就是这些青草丛生的破石碓,对我有着无限的吸引力。
黑云压城,黑暗开始一点点侵吞绿色的平原了。
随着阳光一点点消逝,我明白哈德良长城之行即将结束了,心满意足地向山下走去,这时候脚已经不停使唤了,加上山路崎岖,下坡左一崴右一崴,看见远处父母架着一个刚上山就崴脚的少年,心里庆幸自己一路过来没有伤残。离开时买了一个雪糕慰劳自己,这时候想起来,可以把雪糕送给崴脚少年冰敷的,不过来不及返回去了,只好作罢。
回到出发点才注意到,休息区的椅子做成了罗马卫生间的样式
等车的时候,已经是阴雨绵绵,这时却突然来了一个小学生团,突然热闹起来。
返回Haltwhistle的旅途无甚特别,站台有一个介绍Haltwhistle工业发展的牌子,做的十分美丽,我看上顶部的纹章了。
顺利地返回卡莱尔,这才发现自己饿坏了,趁着中间二十分钟的等车时间,去火车站对面买了个汉堡,量足,便宜。然而我的关注点是订单号。
酒足饭饱,乘车前往爱丁堡。
一首歌、一座城堡和一条长城的故事,就此结束。
阿刚漫游不列颠(2016年·夏)
1.阿刚漫游不列颠Day 01【从一切的缘起至英国的第一天:伯明翰】
2.阿刚漫游不列颠Day 02-05【既不伪,也不乌有的伦敦】
3.阿刚漫游不列颠Day 06【在莎士比亚老家看辛白林】
4.阿刚漫游不列颠Day 07【托尔金寻踪记:从伯明翰至牛津】
5.阿刚漫游不列颠Day 08【曼彻斯特小憩】
6.阿刚漫游不列颠Day 09【歌与长城的故事:卡莱尔与哈德良长城】
7.阿刚漫游不列颠Day 09-11【情迷爱丁堡】
去而复返(2015年·夏)
1.去而复返:德国行【富尔达】
2.去而复返:德国行【柏林】
3.去而复返:德国行【哥廷根】
4.去而复返:德国行【关于这几天的遭遇】
5.去而复返:德国行【德国大农村:第一天】
6.去而复返:德国行【德国大农村:第二天】
7.去而复返:德国行【沃尔姆斯——尼伯龙根之城】
意外之旅(2013年·冬)
1.意外之旅:德国行【第一周】
2.意外之旅:德国行【法兰克福-海德堡-海尔布隆-斯图加特-乌尔姆-慕尼黑】
3.意外之旅:德国行【巴赫的足迹】
4.意外之旅:德国行【波恩-科隆】
======================================================
起初在英国行程里列入哈德良长城,仅仅因为它是历史遗迹——也许脑内隐隐约约还有些神话传说——只是想亲自沿城墙走走,踏足在这条英格兰与苏格兰分界线上。后来才意识到,这条长城也是乔治·马丁《冰与火之歌》里绝境长城的原型。
咨询曾在英国留学的V大,得知哈德良长城周边交通很不方便,需要周转,周转点有两个可以选择:
东边的纽卡思尔:相当于绝境长城的东海望、万里长城的山海关
西边的卡莱尔:相当于绝境长城的影子塔、万里长城的嘉峪关
因前一站已定确定是曼彻斯特,所以选择了离曼彻斯特较近的卡莱尔。再一查发现,从卡莱尔到哈德良长城的公交车特别少,早上十点半最后一班车就没有了,所以得一大早从曼彻斯特出发,这样若是错过了九点的公交,还有十点的可以补救。计划通过,卡莱尔这个我完全不了解的城市就这么仓促地进入了我的行程。
那天列好计划后,有事乘地铁出门,途中听歌时,突然很想听Loreena McKennitt的歌,就选了那首我听了八年的The English Ladye And The Knight。
听歌点此
这首歌一直没有学会,因为其中往复出现的一句里有个单词的发音很奇怪,歌者每唱到此处时吐字就会变得缥缈起来。之前没想深究,可这一天却鬼使神差地打开歌词,惊了,那个词不就是我今天早上查路线输入了十几遍的卡莱尔(Carlisle)么?!我连忙搜索确认……
果不其然,我将拜访的城市就是歌谣中的城市!八年前,这个城市的名字无意地出现在我的播放列表里,陪伴了我八年,八年后,这座城市又在无意中出现在我的旅行计划里!我有一种预感,八年前命运的轻轻落笔,在流逝的时间中耐心酝酿,终于要书写出意义非凡的笔划了。
先谈谈这首缘起诸事的歌谣:这首歌,取词于苏格兰诗人沃尔特·司各特爵士的《最后一个吟游诗人的歌》。此段是在布兰克森大厅(Branksome Hall)举行的婚宴上,老诗人阿伯特·格莱姆所唱的一首边境小调。
这首歌之前有过翻译,原译曹明伦,此版中将Carlisle译作卡利斯,经查,Carlisle的发音是[kɑ:'lail],确实接近是卡莱尔,而不是卡利斯(后来听火车报站也是Carlisle,读得特好听)。本想仅仅将词中卡利斯替换成卡莱尔放出,可换着换着又想重译,故将部分句子重译。全诗如下:
The English Ladye And The Knight
英格兰少女与苏格兰骑士
or "The Song of Albert Graeme"
又称“阿伯特·格莱姆之歌”
excerpt form Sir Walter Scott's "The Lay of the Last Minstrel" Canto 6 XI, XII
节选自沃尔特·司各特爵士的《最后一个吟游诗人的歌》 第六章 11、12小节
演唱:罗琳娜·麦肯尼特(Loreena McKennitt)
听歌点此
原译:曹明伦
部分重译:Luinrandr
XI
It was an English ladye bright,
(The sun shines fair on Carlisle wall)
And she would marry a Scottish knight,
For Love will still be lord of all.
有位英格兰少女明艳无双
(灿烂阳光照耀卡莱尔城墙)
她将嫁给一位苏格兰骑士
因为爱情永远是至高无上
Blithely they saw the rising sun
When he shone fair on Carlisle wall;
But they were sad ere day was done,
Though Love was still the lord of all.
见朝阳初升他们欢欣无虑
当阳光照耀在卡莱尔城墙
可夕阳落下他们黯然神伤
尽管爱情永远是至高无上
Her sire gave brooch and jewel fine,
Where the sun shines fair on Carlisle wall;
Her brother gave but a flask of wine,
For ire that Love was lord of all.
父亲赠予她胸针珠玉
在阳光照耀的卡莱尔城墙
哥哥赠予她毒酒一瓶
恼恨那爱情至高无上
For she had lands both meadow and lea,
Where the sun shines fair on Carlisle wall,
For he swore her death, ere he would see
A Scottish knight the lord of all.
恨那牧场草甸尽归她有
恨那阳光照耀卡莱尔城墙
恨那来自苏格兰的骑士
誓死不容他成为至高君王
That wine she had not tasted well
(The sun shines fair on Carlisle wall)
When dead, in her true love's arms, she fell,
For Love was still the lord of all!
她尚未品出那美酒滋味
(灿烂阳光照耀卡莱尔城墙)
已在恋人怀中玉陨香销
只因爱情永远是至高无上
XII
He pierced her brother to the heart,
Where the sun shines fair on Carlisle wall,
So perish all would true love part
That Love may still be lord of all!
他举剑刺透她哥哥心脏
在阳光照耀的卡莱尔城墙
所有真爱就此枯萎凋零
尽管爱情永远是至高无上
And then he took the cross divine,
Where the sun shines fair on Carlisle wall,
And died for her sake in Palestine;
So Love was still the lord of all.
而后他加入十字军圣战
在阳光照耀的卡莱尔城墙
以她之名战死巴勒斯坦
如此爱情永远是至高无上
Now all ye lovers, that faithful prove,
(The sun shines fair on Carlisle wall)
Pray for their souls who died for love,
For Love shall still be lord of all!
致世间所有忠贞爱侣
(灿烂阳光照耀卡莱尔城墙)
为这对因爱而逝的魂灵祷告
因为爱情永远是至高无上
清晨离开乘火车离开曼彻斯特,耳中放着这首曲子,见乌云一点点消散,露出晴朗的天空,突然意识到,说不定今天真的能见到“灿烂阳光照耀卡莱尔城墙”。
![]() |
![]() |
卡莱尔站在修缮,不是很大,但是很干净。这是个对于游客来讲相对冷门的城市,没有多少专门为外地旅客配备的标识设施,让人有种异乡人来到他人生活家园的新鲜感。
![]() |
一出火车站,第一眼就被北面的两座塔楼吸引。
沿着从塔楼中穿行往北,向卡莱尔大教堂走去,路上行人的口音已经有了显著变化,天上不时有海鸥掠过,看来离海岸已经很近了。
城市不大,很快就来到了卡莱尔大教堂。
![]() |
![]() |
![]() |
![]() |
![]() |
![]() |
![]() |
![]() |
与高耸于闹市中的科隆大教堂不同,这座哥特式教堂安安静静地融进了周围的环境里,尤其是那些断壁残桓,战火与自然削去了它们规则的形体, 这是人类与自然在不经意中的合作所创造的美景。
据说,这也是沃尔特·司各特爵士成婚的地方。
从教堂出来,继续往北,卡莱尔城堡映入眼帘,终于到了。
![]() |
![]() |
只有零星几个游人,本想着绕着外墙快速地转一圈,然后赶紧去坐前往哈德良长城的巴士。可走到堡垒入口处时,堡垒大门突然打开了,一位工作人员手持大门钥匙,从缓缓开启的大门中走了出来。这么隆重和恰到时机的邀约,看来不进去是不行了。工作人员看见我,热情地招呼,他得知我是中国人后,问我,为什么大老远地来这里,我说是因为一首歌,他很惊讶,我把曲子分享给他,并跟他说作词是沃尔特·司各特爵士,他说,哈,他在这里可是非常有名,可是你知道么,他的祖先,另一些司各特们,在这里靠的是抢粮食抢妹子出名的,建这座城堡就是为了抵御他们的,说着晃了晃手中的钥匙。
我请求掌匙人让我拍一下钥匙,掌匙人欣然同意。
![]() |
然后,行程变得纠结了,如果继续游览城堡的话,去哈德良长城的巴士就真的赶不上了。这时候V大在国内支招,去哈德良长城的旅游巴士复活节后就有了,很频繁的,不用担心。于是安下心来,买了门票,进入了卡莱尔城堡。
![]() |
说白了,目的只为一个:看到阳光照耀的卡莱尔城墙,所以进入城堡后立刻登上城墙,可是天上的云朵像补丁一样,当我登上城墙时,太阳刚好被一块大乌云遮住,为此在城墙上徘徊了很长时间,直到:
![]() |
![]() |
绕城墙一周,然后下城墙钻进了堡垒内部,黑乎乎的第一层用作监狱,囚禁贵族犯人。
![]() |
地牢黑乎乎的,一面墙壁上有一个光滑的凹坑,凹坑中央连着一块小石头,叫Licking Stone,直译为“舔石”,据说地牢里不给水喝,囚犯只能靠这块小石头喝到墙壁渗进来和湿气凝结成的水滴。
![]() |
走上二楼,终于开了窗户,房间明亮起来。典型的城堡厅堂,壁炉,还有隐藏在挂画后的暗廊。
![]() |
不过很多房间还是被当做监狱使用,无聊的狱卒看守犯人时,会想出各种法子打发时间,比如在墙上刻画。
![]() |
从城堡出来,回到售票点,询问旅游巴士事宜,却被告知,旅游巴士是有,但不是从复活节开始,而是从6月28日开始,现在还是属于淡季……唉?岂不是错过了。哈德良长城之行岂不是要泡汤?坐在城堡对面的博物馆外,重新查了一遍线路,果然,要是想当天回来是不可能了。心里盘算了好几个主意:
1.叫个Uber去哈德良长城,但没有尝试就cancel了
2.改早一班火车去爱丁堡,可心确实不甘,而且改签要20镑
3.这里不也有哈德良长城遗迹么?沿着走走,看到什么算什么
于是开始了沿卡莱尔段哈德良长城的步行
![]() |
步行起点 |
期初,还能看见一段连接堡垒的长城,可再往前走,河流、铁轨、桥梁交汇,各种各样的线条中,费了好大劲才分辨出哪条是哈德良长城。
![]() |
哈德良长城国家步道 |
这条罗马人修建的长城如今已经消失得差不多了,偶尔还能看见几块残存的石块,更多的只是寻常河岸,哪有半点城墙的身影。
![]() |
![]() |
几天的长途跋涉,脚已经彻底走废了,水泡旁边、水泡里都磨出了新的水泡,走着走着,索性找了一处被草丛遮掩的沙滩,脱掉鞋,把脚埋进细软的沙子里,躺下歇息。心想还要在卡莱尔待7个小时呢,不着急,就眯上眼睛睡觉。
![]() |
河水滚滚,对面就是苏格兰。
阳光随着云朵的推移而变化,躲进云层里时四周冷得可怕,钻出云层后,又滚烫无比。躺在小沙滩上忽冷忽热了两番之后,太阳埋进了云里再也没出来。再待下去心情也会变得抑郁的,于是起身继续前进。
![]() |
![]() |
![]() |
![]() |
我至今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见的花的名字 |
步道上不时碰见背着登山包跋涉的游人,难不成是徒步游历哈德良长城?每个人脸上带着谜一样的成就感,特别友好地跟路上每一个游人打招呼。
前面依旧没有长城的半点影子,我不想继续前进了,想去租个自行车,却发现卡莱尔唯一的自行车租赁店今天歇业,想去看个电影,却发现没啥好片子而评论里一堆恶评,小城市的不方便渐渐体现出来了。思前想后,决定再去游客中心问问,看能否提供其他前往哈德良长城的方案。此时已经是1点了,已经浪费了太多时间,我根本不抱希望。
重新回到市区,好小好寂静好悠闲的一个城市啊,不知道定居在这里会是一种什么感觉。
![]() |
回到火车站,向工作人员询问去哈德良长城的线路。
虽然哈德良长城是很长的一段,但Goolge上搜哈德良长城,跳出的是Gilsland的一个点,所以我就直接询问工作人员有没有去Gisland的巴士,工作人员帮我查了查,说真是抱歉,现在是淡季,班次很少,确实没有了。这时候突然想起在穷游上瞄到哈德良长城上的另一个点: Housesteads Roman Fort(Housesteads罗马堡垒),不过这个点比Gilsland还要远上一倍多,于是就随口问道,那是不是去Housesteads就更没戏了?
工作人员的眼睛亮了,不,你要是去Housesteads的话,我倒是有线路提供给你,然后抽出了一张打印纸,密密麻麻的时刻表。首先,你得去Haltwhistle,然后从Haltwhistle搭乘他们的哈德良旅游巴士前往Houssteads。
![]() |
我一看,每一班换乘的间隔只有几分钟,稍有晚点或者找不到上车点,可能就困在这里无法去爱丁堡了。
这时候心里是犹豫不决的,工作人员见我如此,说,我所知道的信息就是这些了,不过游客中心说不定有其他我不知道的线路,你可以再去咨询一下他们。我接过时刻表,谢过工作人员,这时候已经心灰意懒,向游客中心方向走了几步又折回来,想着要不吃顿饭,在城市里瞎逛逛得了。
当时已经坐进餐厅了,可还是拿着时刻表心有不甘,前后换乘时间只有1到2分钟不说,往返车次间隔一小时,也就是说每错过一次换乘就要傻等一小时。反复思量反复思量,最后心一横,不就是返程回来赶不上火车么?多花30镑买张票不就得了,来这里的目的就是为了哈德良长城,能不能实现是一回事,眼见着机会溜走,不去作死地尝试一下,留下遗憾又是另一回事了。下一班车在10分钟后,饭也不吃了,风风火火地向火车站奔去。
写到这又不得不提一年前在法兰克福被偷的经历,我觉得正是那次经历改变了我的很多想法,那天被偷得精光,拿着借来的钱坐在返程的火车上, 忽地对面隔着三排座椅的位置坐下了一位漂亮的德国姑娘,姑娘稍微一倾身,露出了我这辈子见过的最美丽的事业线,心肝一颤。那时处于被偷后的恍惚状态,心中想着去搭讪吧,去搭讪吧,反正今天不可能更糟了,就真的上去借着警察开得遗失证明看不懂求翻译这个理由去搭讪了,那是最糟糕的一天里最美丽的回忆。自此作死之魂一发不可收拾。
言归正传,回到火车站,找到那位工作人员,说,我决定了,就坐那班车,不过要在哪坐车呢?工作人员说,不是巴士,是火车,快点买票,还能赶上。
我心中一个趔趄,火车……更不靠谱唉。
不过没有别的选择了,买了去Haltwhistle的火车票,然后一路看着手机上的时间。
火车站上为女王庆生画的肖像画:
![]() |
正常组 |
![]() |
逗比组 |
还好,准点到。还好开得蛮快的。可眼看着时间已经过去一半,火车还没开到一半,心里又焦急起来,这种焦虑在还剩三分钟发车的时候到达了顶峰,我想着,完了,肯定赶不上了。就在这时,列车开始倾斜,大下坡!列车准时地停在了Haltwhistle!都说德国火车准点,这种论调给人一种其他欧洲国家都不靠谱的错觉。但在这里我要为大不列颠铁路正名。
一出站就看见了前往哈德良长城的巴士,顿时就觉得大功告成世界又一次被拯救了,兴奋地走到巴士司机面前确认道,这是去哈德良长城的么?英俊的巴士司机冷淡地点了点头,估计已经对我们这些兴奋多度的游客习以为常。
乘火车时已经是阳光明媚了,不过当时盯着手机看时间,无心关注,等到悠闲地坐在巴士上时,觉得看到的一切都美不胜收。狭窄的道路上,只有我们一辆巴士飞快行驶。这里已经不是一马平川了,景色渐渐有了高地的感觉。周围到处都是豢羊的石墙,要从这里面分辨出那条是哈德良长城,实在是不容易。沿途都是一些哈德良长城相关的景点,但可惜不了解背景。
![]() |
![]() |
![]() |
这棵树实在是太赞了,据说是个景点 |
终于,到了哈德良长城的Housesteads罗马堡垒
![]() |
![]() |
蓝天绿地,白羊点缀,词语是如此贫乏,直接看图吧
![]() |
![]() |
![]() |
![]() |
一路上四处飘散着羊粪味儿,但对于历尽“千难万险”终于来到城墙的我来说,这也算是风景的一部分。
半山腰就能看见罗马城墙的遗迹了,旁边有个小休息室和博物馆,不过跟后面的景色比,这些都可以略过了。于是继续放图。
![]() |
![]() |
![]() |
![]() |
![]() |
![]() |
![]() |
这个兵营就相当于《冰与火之歌》里的黑城堡吧,也是把三四百远离他乡没有妹子的士兵放在帝国边境。曾经辉煌的帝国要塞如今只剩下一块块地基,旁边的铭牌帮助游人分辨出哪一块是兵营、哪一块是马厩、哪一块是医务室……
![]() |
![]() |
阴云笼罩的苏格兰 |
![]() |
流云飞逝的英格兰 |
![]() |
英格兰与苏格兰 |
这张图后来被在上海地铁上遇见的英国夫妇赞赏,说一张图道出了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天气特点。
![]() |
![]() |
![]() |
渐渐地,阴云开始笼罩城堡,我准备沿长城走走,原本计划的一小时游览,因内心被此番美景折服,加至两小时,我对英国交通准时有信心了,踩点换乘三次不算什么。
![]() |
厕所遗迹 |
从厕所旁边走出城堡,前往城墙,看到Google里很多评论,说无非是一些破石碓,但不知怎么的,就是这些青草丛生的破石碓,对我有着无限的吸引力。
![]() |
![]() |
![]() |
![]() |
黑云压城,黑暗开始一点点侵吞绿色的平原了。
![]() |
![]() |
![]() |
随着阳光一点点消逝,我明白哈德良长城之行即将结束了,心满意足地向山下走去,这时候脚已经不停使唤了,加上山路崎岖,下坡左一崴右一崴,看见远处父母架着一个刚上山就崴脚的少年,心里庆幸自己一路过来没有伤残。离开时买了一个雪糕慰劳自己,这时候想起来,可以把雪糕送给崴脚少年冰敷的,不过来不及返回去了,只好作罢。
回到出发点才注意到,休息区的椅子做成了罗马卫生间的样式
![]() |
![]() |
等车的时候,已经是阴雨绵绵,这时却突然来了一个小学生团,突然热闹起来。
返回Haltwhistle的旅途无甚特别,站台有一个介绍Haltwhistle工业发展的牌子,做的十分美丽,我看上顶部的纹章了。
![]() |
![]() |
顺利地返回卡莱尔,这才发现自己饿坏了,趁着中间二十分钟的等车时间,去火车站对面买了个汉堡,量足,便宜。然而我的关注点是订单号。
![]() |
酒足饭饱,乘车前往爱丁堡。
一首歌、一座城堡和一条长城的故事,就此结束。
阿刚漫游不列颠(2016年·夏)
1.阿刚漫游不列颠Day 01【从一切的缘起至英国的第一天:伯明翰】
2.阿刚漫游不列颠Day 02-05【既不伪,也不乌有的伦敦】
3.阿刚漫游不列颠Day 06【在莎士比亚老家看辛白林】
4.阿刚漫游不列颠Day 07【托尔金寻踪记:从伯明翰至牛津】
5.阿刚漫游不列颠Day 08【曼彻斯特小憩】
6.阿刚漫游不列颠Day 09【歌与长城的故事:卡莱尔与哈德良长城】
7.阿刚漫游不列颠Day 09-11【情迷爱丁堡】
去而复返(2015年·夏)
1.去而复返:德国行【富尔达】
2.去而复返:德国行【柏林】
3.去而复返:德国行【哥廷根】
4.去而复返:德国行【关于这几天的遭遇】
5.去而复返:德国行【德国大农村:第一天】
6.去而复返:德国行【德国大农村:第二天】
7.去而复返:德国行【沃尔姆斯——尼伯龙根之城】
意外之旅(2013年·冬)
1.意外之旅:德国行【第一周】
2.意外之旅:德国行【法兰克福-海德堡-海尔布隆-斯图加特-乌尔姆-慕尼黑】
3.意外之旅:德国行【巴赫的足迹】
4.意外之旅:德国行【波恩-科隆】
© 本文版权归 Luinrandr老刚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