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行队伍里的麻油鸡小摊贩
1.
我觉得完全能代表台湾冬日美食的,是麻油鸡。
我很爱麻油鸡,简单好煮吃了全身暖暖,冬天的时候我都会自己在家煮,在这里告诉大家麻油鸡的作法。
材料:鸡肉(鸡腿鸡翅都行)、芝麻油、姜、米酒。
比较难买的是米酒,很多大陆朋友一听到米酒,第一个想到像韩国米酒那样白稠甜腻的饮料酒,非也非也,是类似白酒的那种透明、高浓度米酒,京东就有卖。
做法超简单,先倒入芝麻油,把姜片爆香,然后加入鸡肉炒呀炒,炒到稍微变色后加入水与酒。
水和酒的比例可以是一比一,可以是一比二,可以是全加酒不加水,台湾很多人爱吃全酒的,这是一道超随性的菜。
(但我个人建议,在网上买的广东料理米酒,最好还是加点水,不然酒量差的会跟我一样呜呼倒地。)
然后等煮开再小火闷一下,就可以吃啦!煮一次,可以吃三回,台湾人喜欢在麻油鸡里加入闽南面线(京东也有卖),再用麻油煎一个半熟荷包蛋。
带汤的麻油面线加上半熟荷包蛋,吃时戳破,蛋黄流进面线汤里……妹子们,我保证,好吃到不会分给那位瘫在沙发上的死鬼老公一口!
我常自豪地说,台北女孩有三宝,泡面、饺子、麻油鸡。
喝完一碗几乎全酒的麻油鸡,就可以暖暖地睡觉了,我的两位河北室友觉得是大补,每次都问,这是做月子才喝的吧?
不啊,台湾冬天,街头小巷都会有麻油鸡的香味。
我大学刚毕业那会儿还在台湾工作,浪迹豆瓣近两年,好歹也有些大陆网友,有位北京大哥跑来台北自由行,那时候,两岸“太平洋的风”还徐徐吹着,北上广的小清新纷纷来自由行。
那次是我最后一次去士林夜市,冬天的夜市好暖,因为都是人!
我们循着麻油香找到一家麻油鸡小摊,夜市里的麻油鸡摊贩是用一个大锅炒麻油、鸡肉和老姜,好香好香,麻油鸡、麻油腰子、麻油猪肝都是台湾人爱吃的,一碗二十元人民币有满满的料。
那位北京大哥说,超划算,好吃,吃完后一身大汗。
2011年,台湾摊贩对自由行的大陆观光客还是有点好奇的,“就算士林夜市大陆人很多,好多都是团客,结束行程后来吃,一群人,我也不太好意思跟人家聊。”摊贩大叔笑嘻嘻。
“北京的呀,可以自由行是吧?哎北京现在是超级大城市吧?”
付了帐,北京大哥留了一个人民币的铜板聊当拍照费用,摊贩大叔笑开嘴收进脏脏的围裙口袋。
开始陆续传出“士林夜市宰陆客”是那之后的事情了,我也不推荐大陆友人去士林夜市了,再后来……我好久没去啦。
2.
我家附近也有一家夜市,永和乐华夜市,最热门的,莫过于夜市口的“肥猪的炸鸡摊”,我看过东南亚、大陆、香港、日本乃至于金发碧眼的朋友在吃,油味四溢,好的名字,果然跨越国界。
而在肥猪的对面不远处,有家一年四季都有卖麻油鸡的小摊,冬天的时候炸鸡味和麻油味都特香,以前和姐姐常拎着炸鸡左右为难,还要吃麻油腰子吗……可以!两个人吃一碗总塞得下吧?
最近一次去夜市是今年过年时,和姐姐去高雄的夜市,冬天的高雄不冷(可以说挺热),不用补,但我们还是买了“麻油相关产业链”的食物──麻油蛤蜊。
一大勺新鲜蛤蜊,加姜、麻油、米酒煮开,香气四溢,20元人民币。
老板好台,一口红红的槟榔牙,冬天还是穿白汗衫,他说,这里好多陆客呀,下午五点半以后就多了。
“他们喔……有些习惯好奇怪捏。”大叔话匣子立刻打开,指着炉子上的四锅麻油蛤蜊。“你看看吼,这些麻油蛤蜊每锅都一样啊,那些陆客好喜欢指名‘左边那锅素我的,右边那锅素他的’,我就要一直缩‘每锅都一样啊’,很怪吼?锅子上又没有写他们的名字,怎么那么执着捏?”
(南部口音,真的就是这样。)
(这段话,我曾纪录在之前的文章里,但大叔后来的话我没有写下来,怕引战。)
大叔说,哎,但如果没有陆客生意差很多捏。我们还是需要他们的。
3.
我曾写过“去台北要做的几件事”,反响不错。
后来再写台湾旅游的,很多大陆朋友都开始说,不想去,你们又不欢迎我们。
我想,不管是麻油鸡、麻油腰子还是麻油蛤蜊,味道还是一样好,大叔们也还是一样可爱。
变的,是我们的舆论。尽管网上舆论“看似主流”,也未必是主流。
很多事情不是政治,而是够不够“将心比心”。
9月12日,继军公教后,换他们走上街头。
有旅馆业、有民宿、有食品业、有牛肉面业;有大企业、也有小摊贩和小司机;许多人很小,却是这波两岸政治风暴中的倒霉鬼。
4.
台湾有很多善于分析者,可以告诉大家“陆客不来没关系,其他国家客人会增加”“一些人自己没有竞争力”……
因为陆客增加,在夜市的麻油鸡小摊生意爆好,他们当然希望西方客人、东南亚客人、台湾客人都来,当然同样希望陆客来。
许多事情是地缘因素,这跟“鸡蛋不要放同个篮子”没有半毛关系,谁都知道要开发多元市场、只要是客人都欢迎。
只是台湾和大陆好近,而远方国家有一些傻子还真以为台湾是泰国。台湾一打开门,首要面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市场,它同时坚持“一个中国”──这给了台湾很大的政治与经济冲击,就算台湾人不喜欢。
有人认为是幸运,当然对一些人而言也是“不幸”。
不论幸与不幸,中国大陆的影响力,台湾躲不过。
麻油鸡的小摊贩、游览车司机可能不太懂“九二共识”,但他们是这波政治变革中的受害者,网络舆论用很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一条龙产业、没有竞争力,要转型。
但真实的情况是,现在的台湾,能不能禁得起一波劳工失业潮?洗涤、礼品、出租车、酒店、冷冻食品业……
如果今天是一波无奈的景气循环,大陆经济持续放缓,那也属无奈;但今天这是一个政治问题,这时候政府的角色就会非常重要。
陆客不来,和整顿观光业、多开发客源,这是三码子不同的事,更是三种不同的处理方式。
将自己骨子里的意识形态,套上“开发客源、没竞争力”的外衣,来遮掩“陆客/中国大陆是很重要的市场”这个现实,这若是网民的思想,不用负责任,也无可厚非。
但对决策者而言,这种想法,叫模棱两可、转移焦点。
因为这不是“陆客不来”这么简单,而是整体两岸经贸往来的受挫,就算现在我们可以找理由推拖,未来还是要面对。
我也不认为那些政治口水,比几千个游览车司机、日月潭卖茶叶蛋的老奶奶、以及麻油鸡摊贩的生计还重要。
5.
有没有什么“九二共识”,现在可能已经不太重要,因为就算现在有了这个关键词,许多大陆朋友,可能也不愿来了。
而愿意来的,也始终愿意。
许多对立,有没有挽回的余地,我不知道。
不论如何,北漂台劳也只能尽力喊──麻油鸡,超好吃喔。
现在回想,昔日的士林夜市很挤,但小小的角落里还是挺温暖的,北京大哥呼噜噜吸着麻油面线,摊贩大叔得意地笑瞇了眼。
我想到台湾,还是常想到麻油香,摊贩架着大锅,老姜、猪肝、鸡肉在锅中翻转,白烟阵阵,在冬日中是最幸福的味道。
我觉得完全能代表台湾冬日美食的,是麻油鸡。
我很爱麻油鸡,简单好煮吃了全身暖暖,冬天的时候我都会自己在家煮,在这里告诉大家麻油鸡的作法。
材料:鸡肉(鸡腿鸡翅都行)、芝麻油、姜、米酒。
比较难买的是米酒,很多大陆朋友一听到米酒,第一个想到像韩国米酒那样白稠甜腻的饮料酒,非也非也,是类似白酒的那种透明、高浓度米酒,京东就有卖。
做法超简单,先倒入芝麻油,把姜片爆香,然后加入鸡肉炒呀炒,炒到稍微变色后加入水与酒。
水和酒的比例可以是一比一,可以是一比二,可以是全加酒不加水,台湾很多人爱吃全酒的,这是一道超随性的菜。
(但我个人建议,在网上买的广东料理米酒,最好还是加点水,不然酒量差的会跟我一样呜呼倒地。)
然后等煮开再小火闷一下,就可以吃啦!煮一次,可以吃三回,台湾人喜欢在麻油鸡里加入闽南面线(京东也有卖),再用麻油煎一个半熟荷包蛋。
带汤的麻油面线加上半熟荷包蛋,吃时戳破,蛋黄流进面线汤里……妹子们,我保证,好吃到不会分给那位瘫在沙发上的死鬼老公一口!
我常自豪地说,台北女孩有三宝,泡面、饺子、麻油鸡。
喝完一碗几乎全酒的麻油鸡,就可以暖暖地睡觉了,我的两位河北室友觉得是大补,每次都问,这是做月子才喝的吧?
不啊,台湾冬天,街头小巷都会有麻油鸡的香味。
我大学刚毕业那会儿还在台湾工作,浪迹豆瓣近两年,好歹也有些大陆网友,有位北京大哥跑来台北自由行,那时候,两岸“太平洋的风”还徐徐吹着,北上广的小清新纷纷来自由行。
那次是我最后一次去士林夜市,冬天的夜市好暖,因为都是人!
我们循着麻油香找到一家麻油鸡小摊,夜市里的麻油鸡摊贩是用一个大锅炒麻油、鸡肉和老姜,好香好香,麻油鸡、麻油腰子、麻油猪肝都是台湾人爱吃的,一碗二十元人民币有满满的料。
那位北京大哥说,超划算,好吃,吃完后一身大汗。
2011年,台湾摊贩对自由行的大陆观光客还是有点好奇的,“就算士林夜市大陆人很多,好多都是团客,结束行程后来吃,一群人,我也不太好意思跟人家聊。”摊贩大叔笑嘻嘻。
“北京的呀,可以自由行是吧?哎北京现在是超级大城市吧?”
付了帐,北京大哥留了一个人民币的铜板聊当拍照费用,摊贩大叔笑开嘴收进脏脏的围裙口袋。
开始陆续传出“士林夜市宰陆客”是那之后的事情了,我也不推荐大陆友人去士林夜市了,再后来……我好久没去啦。
2.
我家附近也有一家夜市,永和乐华夜市,最热门的,莫过于夜市口的“肥猪的炸鸡摊”,我看过东南亚、大陆、香港、日本乃至于金发碧眼的朋友在吃,油味四溢,好的名字,果然跨越国界。
而在肥猪的对面不远处,有家一年四季都有卖麻油鸡的小摊,冬天的时候炸鸡味和麻油味都特香,以前和姐姐常拎着炸鸡左右为难,还要吃麻油腰子吗……可以!两个人吃一碗总塞得下吧?
最近一次去夜市是今年过年时,和姐姐去高雄的夜市,冬天的高雄不冷(可以说挺热),不用补,但我们还是买了“麻油相关产业链”的食物──麻油蛤蜊。
一大勺新鲜蛤蜊,加姜、麻油、米酒煮开,香气四溢,20元人民币。
老板好台,一口红红的槟榔牙,冬天还是穿白汗衫,他说,这里好多陆客呀,下午五点半以后就多了。
“他们喔……有些习惯好奇怪捏。”大叔话匣子立刻打开,指着炉子上的四锅麻油蛤蜊。“你看看吼,这些麻油蛤蜊每锅都一样啊,那些陆客好喜欢指名‘左边那锅素我的,右边那锅素他的’,我就要一直缩‘每锅都一样啊’,很怪吼?锅子上又没有写他们的名字,怎么那么执着捏?”
(南部口音,真的就是这样。)
(这段话,我曾纪录在之前的文章里,但大叔后来的话我没有写下来,怕引战。)
大叔说,哎,但如果没有陆客生意差很多捏。我们还是需要他们的。
3.
我曾写过“去台北要做的几件事”,反响不错。
后来再写台湾旅游的,很多大陆朋友都开始说,不想去,你们又不欢迎我们。
我想,不管是麻油鸡、麻油腰子还是麻油蛤蜊,味道还是一样好,大叔们也还是一样可爱。
变的,是我们的舆论。尽管网上舆论“看似主流”,也未必是主流。
很多事情不是政治,而是够不够“将心比心”。
9月12日,继军公教后,换他们走上街头。
有旅馆业、有民宿、有食品业、有牛肉面业;有大企业、也有小摊贩和小司机;许多人很小,却是这波两岸政治风暴中的倒霉鬼。
4.
台湾有很多善于分析者,可以告诉大家“陆客不来没关系,其他国家客人会增加”“一些人自己没有竞争力”……
因为陆客增加,在夜市的麻油鸡小摊生意爆好,他们当然希望西方客人、东南亚客人、台湾客人都来,当然同样希望陆客来。
许多事情是地缘因素,这跟“鸡蛋不要放同个篮子”没有半毛关系,谁都知道要开发多元市场、只要是客人都欢迎。
只是台湾和大陆好近,而远方国家有一些傻子还真以为台湾是泰国。台湾一打开门,首要面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市场,它同时坚持“一个中国”──这给了台湾很大的政治与经济冲击,就算台湾人不喜欢。
有人认为是幸运,当然对一些人而言也是“不幸”。
不论幸与不幸,中国大陆的影响力,台湾躲不过。
麻油鸡的小摊贩、游览车司机可能不太懂“九二共识”,但他们是这波政治变革中的受害者,网络舆论用很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一条龙产业、没有竞争力,要转型。
但真实的情况是,现在的台湾,能不能禁得起一波劳工失业潮?洗涤、礼品、出租车、酒店、冷冻食品业……
如果今天是一波无奈的景气循环,大陆经济持续放缓,那也属无奈;但今天这是一个政治问题,这时候政府的角色就会非常重要。
陆客不来,和整顿观光业、多开发客源,这是三码子不同的事,更是三种不同的处理方式。
将自己骨子里的意识形态,套上“开发客源、没竞争力”的外衣,来遮掩“陆客/中国大陆是很重要的市场”这个现实,这若是网民的思想,不用负责任,也无可厚非。
但对决策者而言,这种想法,叫模棱两可、转移焦点。
因为这不是“陆客不来”这么简单,而是整体两岸经贸往来的受挫,就算现在我们可以找理由推拖,未来还是要面对。
我也不认为那些政治口水,比几千个游览车司机、日月潭卖茶叶蛋的老奶奶、以及麻油鸡摊贩的生计还重要。
5.
有没有什么“九二共识”,现在可能已经不太重要,因为就算现在有了这个关键词,许多大陆朋友,可能也不愿来了。
而愿意来的,也始终愿意。
许多对立,有没有挽回的余地,我不知道。
不论如何,北漂台劳也只能尽力喊──麻油鸡,超好吃喔。
现在回想,昔日的士林夜市很挤,但小小的角落里还是挺温暖的,北京大哥呼噜噜吸着麻油面线,摊贩大叔得意地笑瞇了眼。
我想到台湾,还是常想到麻油香,摊贩架着大锅,老姜、猪肝、鸡肉在锅中翻转,白烟阵阵,在冬日中是最幸福的味道。
![]() |
十一将至,夜市人少了,想去吃的,走起吧! |
![]() |
-
haityue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2 18:52:41
-
恶恶的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1-29 11:37:44
-
Lumia_Saki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24 17:40:22
-
小昭爱小宝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23 13:33:38
-
内涵外露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23 09:05:37
-
东村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21 18:36:10
-
sarah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21 17:47:25
-
Paris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21 16:48:28
-
YUNDA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21 16:17:03
-
Luna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21 14:09:58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21 11:33:32
-
palefox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20 22:52:41
-
豆友1069312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20 14:20:07
-
Sponsor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20 11:45:26
-
Rancy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20 11:06:37
-
McCullers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20 09:04:46
-
Mingzi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20 08:51:38
-
在路上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19 20:37:51
-
李福龙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18 00:03:42
-
风吹麦浪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17 19:32:57
-
v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17 17:48:57
-
人洁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16 14:50:06
-
liaoj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15 21:32:44
-
冬日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14 23:42:33
-
在路上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14 13:22:06
-
夕_0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14 11:41:09
-
空与海一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13 20:43:34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13 20:26:50
-
taiji-phf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13 19:09:05
-
shan y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13 16:51:47
-
深蓝色玛歌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13 14:29:34
-
sy7via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13 11:58:57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13 11:26:45
-
Jessic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13 10:36:47
-
alice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13 09:44:03
-
fjangel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13 09:15:14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13 04:16:41
-
饮得杯落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13 00:20:58
-
meanless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12 23:33:30
-
媽二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12 23:33:12
-
阿蒙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12 23:23:57
-
$_$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12 22:48:19
-
桑梓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12 22:36:33
-
卡蓝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12 22: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