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圈
我高中是在一个私立学校读的,当时有个语文老师对我的三观影响很大。
她说过很多很多有道理的话里,我印象最深的其中一句,就是:
「即使环境很糟糕,也不要抱怨环境。因为你每抱怨一次,你跟这个环境的联系就更紧密,你就变得更糟糕。」
我当时觉得这句话不过是人参鸡汤罢了,听听可以,不必当真。后来我读了心理学方面的书,发现我们日常生活中真的会有很多心理误区。而最大的误区居然是:有些我们以为毫无道理的鸡汤,很可能是对的。
关于「抱怨」,社会心理学领域有一个非常违反常识的研究结论:
人们通常以为,不开心了,发个脾气,抱怨一下,情绪就平复了。
事实上恰恰相反,我们越是宣泄负面情绪,负面情绪就越多。
根据「心理动力学」的理论,情绪就像池塘里的波纹:
一个涟漪在没有「外界干扰」时很快会归于平静。
而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某个情绪上时,它由于获得了源源不断的「能量补充」,反而会变得越来越不平静。
根据「詹姆斯 - 兰格」的情绪理论,人不仅会因为情绪本身而唤起生理反应,同时还会因为生理反应而反过来影响情绪。
比如我们因为悲伤而哭泣,同时又因为意识到自己哭得很伤心于是更难过。
再后来我就想明白了,所谓「大道相通」,这一切表象的背后,都是「熵」sh ā ng 在起作用。
「熵」是指一个系统中「无序」的程度。越混乱的状态,熵越高。
而熵是会默认增加的。也就是说如果你不去努力维持「有序」,所有东西会自然而然地走向混乱。
m
比如房间,你不认真收拾,就会越来越恶心。比如身材,你不去锻炼,就会越来越不堪。
而 Low 货本身,是你生活中遇到的一坨混乱。引发的抱怨不仅不会带来任何积极的东西,反而增加了这种混乱。
于是越抱怨 Low 货,你自己就也会越 Low。
【 02 一味抱怨 Low 货的,也是 Low 货 】
几乎每个人,都无法摆脱「自利偏差」的心理误区。
「自利偏差」是指,为了维持对自身的积极评价,我们倾向于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能力等内部因素,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环境等外部因素。
比如考试得了高分,我们会觉得这是因为自己能力强,而分数如果不理想,可能更容易觉得这是运气太差刚好考到了不会的题目。
同样地,在面对生活中的不爽时,把责任一股脑儿推给别人是非常轻松的。
「这全都是那个 Low 货的错」,「这全都是那个贱人的错」,我们骂得可痛快了,然后觉得自己特别无辜。
可是我们再回过头去看一下,什么是「Low 货」?
还不就是那些成天觉得别人都欠 ta 的、遇事永远在别人身上找原因的、宣称「这都是你们的错」的贱人么?
可是如果一个人成天都觉得问题是 Low 货们造成的、在 Low 货们身上找原因、宣称这都是 Low 货们的错,那这个人是什么?
一味地抱怨 Low 货,只会让我们在反对 Low 货的时候,自己也变成一个 Low 货。
有人可能会说放你妈的屁,别人是 Low 货还不让老子说几句了?当然可以说。
谁身边还没几个 Low 货啊,对不对。谁都会有心情不爽的时候,谁都会有想要骂娘的时候,人之常情。
但凡事有个度。
如果一个人看不到黑暗,那是因为盲目乐观。
但如果一个人永远只看到黑暗,那他妈是瞎呀。
【 03 Low 货朋友圈,比单个 Low 货更可怕 】
一味抱怨 Low 货的非典型性 Low 货,比狭义上的典型 Low 货更隐蔽、负面影响更大。
而我们每个个体与环境相比总是渺小的,当我们身处一群非典型性 Low 货组成的可以秒杀一切正能量的 Low 货大环境时,自己想要不 Low 是非常困难的。
直接摘录《复活》里的原文,是我自己非常喜欢的一段话:
「通常人们总以为小偷、凶手、间谍、妓女会承认自己的职业卑贱,会感到羞耻。其实正好相反。
凡是由命运安排或者自己造了孽而堕落的人,不论他们的地位多么卑贱,他们对人生往往抱着这样的观点,仿佛他们的地位是正当的,高尚的。
为了保持这样的观点,他们总是本能地依附那些肯定他们对人生和所处地位的看法的人。
但要是小偷夸耀他们的伎俩,妓女夸耀她们的淫荡,凶手夸耀他们的残忍,我们就会感到惊奇。
我们之所以会感到惊奇,无非因为这些人的生活圈子狭小,生活习气特殊,而我们却是局外人。
不过,要是富翁夸耀他们的财富,也就是他们的巧取豪夺,军事长官夸耀他们的胜利,也就是他们的血腥屠杀,统治者夸耀他们的威力,也就是他们的强暴残忍,还不都是同一回事?
我们看不出这些人歪曲了生活概念,看不出他们为了替自己的地位辩护而颠倒善恶,这无非因为他们的圈子比较大,人数比较多。
而且我们自己也是这个圈子里的人。 」
你所处的圈子,其实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所以不仅应该在面对 Low 货个体时提高警惕,更应该想想,为什么你的朋友圈会被铺天盖地抱怨 Low 货的内容刷爆?
【 04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 Low 】
对抗阻力去运动是要做功的,对抗「熵增」去进步是要奋斗的。当你停止向上努力时,自由落体迟早会把你拉回到地面。
既然是你自己想要不做 Low 货,而且还要远离 Low 货,那你就应该为自己的生活追求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有人说妈的明明别人是 Low 货,最后怎么还成了我的责任了?
换一个角度去想可能就明白了。行人过马路,司机闯红灯,错的当然是司机,可是为什么最后被撞死的是行人?
行人虽然没有错,但是却承担了他人过错的后果,亏不亏?
行人为了自己的安全,是不是应该过马路的时候多左右看几眼,尽可能地保证自己的安全呢?
这并不是为了给闯红灯的司机洗地,而是试着去分析有哪些因素是我们自己可控的,我们能不能通过控制这些因素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同样地,在「我身边尽是些 Low 货」这件事上,我们自己真的一点儿责任也没有么?
「这全都是那些 Low 货们的错」?
退一步讲,「物以类聚」,如果我们自己真的是鹤立鸡群的话,干嘛非要立在鸡群里呢?
有人可能会说,大环境太差了,我自己的努力是很微不足道的,不能怪我不努力啊。
要知道,loser 总是在找借口这件事上异常地成功。
她说过很多很多有道理的话里,我印象最深的其中一句,就是:
「即使环境很糟糕,也不要抱怨环境。因为你每抱怨一次,你跟这个环境的联系就更紧密,你就变得更糟糕。」
我当时觉得这句话不过是人参鸡汤罢了,听听可以,不必当真。后来我读了心理学方面的书,发现我们日常生活中真的会有很多心理误区。而最大的误区居然是:有些我们以为毫无道理的鸡汤,很可能是对的。
关于「抱怨」,社会心理学领域有一个非常违反常识的研究结论:
人们通常以为,不开心了,发个脾气,抱怨一下,情绪就平复了。
事实上恰恰相反,我们越是宣泄负面情绪,负面情绪就越多。
根据「心理动力学」的理论,情绪就像池塘里的波纹:
一个涟漪在没有「外界干扰」时很快会归于平静。
而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某个情绪上时,它由于获得了源源不断的「能量补充」,反而会变得越来越不平静。
根据「詹姆斯 - 兰格」的情绪理论,人不仅会因为情绪本身而唤起生理反应,同时还会因为生理反应而反过来影响情绪。
比如我们因为悲伤而哭泣,同时又因为意识到自己哭得很伤心于是更难过。
再后来我就想明白了,所谓「大道相通」,这一切表象的背后,都是「熵」sh ā ng 在起作用。
「熵」是指一个系统中「无序」的程度。越混乱的状态,熵越高。
而熵是会默认增加的。也就是说如果你不去努力维持「有序」,所有东西会自然而然地走向混乱。
m
比如房间,你不认真收拾,就会越来越恶心。比如身材,你不去锻炼,就会越来越不堪。
而 Low 货本身,是你生活中遇到的一坨混乱。引发的抱怨不仅不会带来任何积极的东西,反而增加了这种混乱。
于是越抱怨 Low 货,你自己就也会越 Low。
【 02 一味抱怨 Low 货的,也是 Low 货 】
几乎每个人,都无法摆脱「自利偏差」的心理误区。
「自利偏差」是指,为了维持对自身的积极评价,我们倾向于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能力等内部因素,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环境等外部因素。
比如考试得了高分,我们会觉得这是因为自己能力强,而分数如果不理想,可能更容易觉得这是运气太差刚好考到了不会的题目。
同样地,在面对生活中的不爽时,把责任一股脑儿推给别人是非常轻松的。
「这全都是那个 Low 货的错」,「这全都是那个贱人的错」,我们骂得可痛快了,然后觉得自己特别无辜。
可是我们再回过头去看一下,什么是「Low 货」?
还不就是那些成天觉得别人都欠 ta 的、遇事永远在别人身上找原因的、宣称「这都是你们的错」的贱人么?
可是如果一个人成天都觉得问题是 Low 货们造成的、在 Low 货们身上找原因、宣称这都是 Low 货们的错,那这个人是什么?
一味地抱怨 Low 货,只会让我们在反对 Low 货的时候,自己也变成一个 Low 货。
有人可能会说放你妈的屁,别人是 Low 货还不让老子说几句了?当然可以说。
谁身边还没几个 Low 货啊,对不对。谁都会有心情不爽的时候,谁都会有想要骂娘的时候,人之常情。
但凡事有个度。
如果一个人看不到黑暗,那是因为盲目乐观。
但如果一个人永远只看到黑暗,那他妈是瞎呀。
【 03 Low 货朋友圈,比单个 Low 货更可怕 】
一味抱怨 Low 货的非典型性 Low 货,比狭义上的典型 Low 货更隐蔽、负面影响更大。
而我们每个个体与环境相比总是渺小的,当我们身处一群非典型性 Low 货组成的可以秒杀一切正能量的 Low 货大环境时,自己想要不 Low 是非常困难的。
直接摘录《复活》里的原文,是我自己非常喜欢的一段话:
「通常人们总以为小偷、凶手、间谍、妓女会承认自己的职业卑贱,会感到羞耻。其实正好相反。
凡是由命运安排或者自己造了孽而堕落的人,不论他们的地位多么卑贱,他们对人生往往抱着这样的观点,仿佛他们的地位是正当的,高尚的。
为了保持这样的观点,他们总是本能地依附那些肯定他们对人生和所处地位的看法的人。
但要是小偷夸耀他们的伎俩,妓女夸耀她们的淫荡,凶手夸耀他们的残忍,我们就会感到惊奇。
我们之所以会感到惊奇,无非因为这些人的生活圈子狭小,生活习气特殊,而我们却是局外人。
不过,要是富翁夸耀他们的财富,也就是他们的巧取豪夺,军事长官夸耀他们的胜利,也就是他们的血腥屠杀,统治者夸耀他们的威力,也就是他们的强暴残忍,还不都是同一回事?
我们看不出这些人歪曲了生活概念,看不出他们为了替自己的地位辩护而颠倒善恶,这无非因为他们的圈子比较大,人数比较多。
而且我们自己也是这个圈子里的人。 」
你所处的圈子,其实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所以不仅应该在面对 Low 货个体时提高警惕,更应该想想,为什么你的朋友圈会被铺天盖地抱怨 Low 货的内容刷爆?
【 04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 Low 】
对抗阻力去运动是要做功的,对抗「熵增」去进步是要奋斗的。当你停止向上努力时,自由落体迟早会把你拉回到地面。
既然是你自己想要不做 Low 货,而且还要远离 Low 货,那你就应该为自己的生活追求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有人说妈的明明别人是 Low 货,最后怎么还成了我的责任了?
换一个角度去想可能就明白了。行人过马路,司机闯红灯,错的当然是司机,可是为什么最后被撞死的是行人?
行人虽然没有错,但是却承担了他人过错的后果,亏不亏?
行人为了自己的安全,是不是应该过马路的时候多左右看几眼,尽可能地保证自己的安全呢?
这并不是为了给闯红灯的司机洗地,而是试着去分析有哪些因素是我们自己可控的,我们能不能通过控制这些因素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同样地,在「我身边尽是些 Low 货」这件事上,我们自己真的一点儿责任也没有么?
「这全都是那些 Low 货们的错」?
退一步讲,「物以类聚」,如果我们自己真的是鹤立鸡群的话,干嘛非要立在鸡群里呢?
有人可能会说,大环境太差了,我自己的努力是很微不足道的,不能怪我不努力啊。
要知道,loser 总是在找借口这件事上异常地成功。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