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蜜糖就信盐
在回想起来很冗长的二十多年来,九月比元旦春节更像一年的原点。它总是提醒我进入了新的人生阶段或者将要离开某个阶段,想初二高二大二这些比较二的尴尬时候也会被被传达这是冲向下个阶段的重要时间节点。
这就是学生时代吧,每天有课程表,每周有周记,一年有学期计划表。以前以为会对过去怀念的原因是那时能唤醒自己的人生理想,汗腺快要压不住的荷尔蒙,或者对姑娘纯粹的感情。也许对于很多长得好看的人,真是这么回事。但就我一直猥琐有余,风流不足的学生时期来说,除了上午第四节课铃声响起来,并没有明显的感到自己蠕动起来像道春天的闪电。我真的想念的是单纯和无知,可那也是我一直想摆脱的东西,也因此现在对一些心理年龄幼小的人心生鄙薄的原因。
对于岁月的叠加这个过程,我们善于用很多好听而不易懂词去描述,什么是长大是成熟呢?是氧化,发酵还是酸碱中和反应呢?如果抛去知识的堆积,我真的不知道时间怎么让我更合理地看待人,去认识世界,去坚定相信哪些理想,又去坚定地抵抗哪些主张。
成长对我来说就是解构和模糊,解构是对信仰的,模糊是对立场的。把曾经裹在崇高理想上的欲望一层层剥开,一一解构后发现自己也不过如此,自己就是在做了很多俗气事情还努力装得没那么俗气的人,于是给自己个理想假装一样精神贵族。又把自己坚定不移的观念一一模糊,填充了太多两难的情景和自己刻骨铭心的经历后,发现自己根本没法给眼前事物定性,一句“里面很复杂”就带过了自己的立场,大到普世价值小到婚姻恋爱,哪条听着太顺耳的原则一细想,都没那么站得住脚,都可以有意外。我想再久一点,等我懒得想这个道理要不要相信,这件事对不对,像办公室女同事看娱乐八卦一样,凭着本能大喊自己反应时候,成长会给我有一个功能,一套没有理想和客观的评价机制,时间里有着每个人的边沁,密尔还有纳什。典型的逻辑就是“我不是上帝,不能判断你有没有罪,我要做的就是送你去见上帝”。
如果没有成长,起码我还能狂热地喊些口号,固执地认为该怎么做,最重要的是,我可以对未来有个充满骄傲的想象和希望,当然这都是无知的。
本来只是想最难的一年过了,跑完步睾酮有些失调,地产生了些许感慨,不知不觉废话说了好多。瘫倒在凌晨的副驾驶,脑子里老是回转着《我的生存之道》。想着自己和这首歌的历史故事,当然不是指我暗恋杨千嬅的事情,感觉还是有点搞笑的。
最早听《千嬅盛放》这张专辑时,我还在加拿大的冬天做数学题,还没去北京。那时候只喜欢《可惜我是水瓶座》或者《飞女正传》这种和我八竿子打不着的歌,其他歌连歌名都不太知道,听到“我决定,喜欢你,像亲人“ 还以为是《咬唇》那类表忠心的歌,听着这歌就像当时听很多忠心歌一样,只会想加行去北京的航班,题目也刷着快了很多。
去年九月的多伦多,最冷的九月吧,开始了这一年。听到这歌却老是听清“我有爸妈挂念,事业还望发展”。上班那四个月给自己报了4个证和两门课,12点才离开办公室,甚至是周日的12点。我以为这是个疗伤歌。
后来是今年的6月,休学的第二个月,在图书馆边抽烟的时候终于听了不开心那段时间的歌,这次听到的是” 仍能活着 未曾靠诺言,记忆似病发感染 心却比水善变,再也不相信蜜糖 便信盐”这次这首歌好像也不是情歌了。可能是休学时候看了些奇怪的宗教,又开始运动了。心里想到,和可能靠着希望和远大理想活着,并不比从眼前的苟且寻找走下一步的依据高明。可这个值得高兴的新想法,超然外总是好像夹杂着无奈。现在一听到这句歌,总是会抿着嘴偷笑,好像自己有什么谁都不知道的秘密。
歌是不会在意你的想法的,但我却老能在里面听到想听的哲理。世界或者比其渺小多的人生,都比一首歌大很多。是不是我总能在忙忙碌碌的遇见中找到早就藏在身体里的想法,自以为是掌握真理呢,所以说到底根本没有事情能启发我,要真的走出来还是只能依照自己的身体去误打误撞吧。现在我也真的要感谢什么的话,一定要感谢自己那点好运气没有消失殆尽也没有太迟钝。
我也说不清这梦一样的一年,是诊断书上的一场抑郁,是很丢人半夜哭诉的一次情伤,还是对事业上落差的长久失衡,或者是得不到回应的自怜反复提醒的人的孤独本质。可能这些都是表面的吧,我唯一觉得完全无法挽回的是,我高二出来后一直藏起来的单纯无知,一次性就全用光了,用一种留着很多遗憾的方式,自然更没带来好结果。我很想念他们。
但这一年过去了,下一个这一年到来的时候我会表现的更好吧。
这就是学生时代吧,每天有课程表,每周有周记,一年有学期计划表。以前以为会对过去怀念的原因是那时能唤醒自己的人生理想,汗腺快要压不住的荷尔蒙,或者对姑娘纯粹的感情。也许对于很多长得好看的人,真是这么回事。但就我一直猥琐有余,风流不足的学生时期来说,除了上午第四节课铃声响起来,并没有明显的感到自己蠕动起来像道春天的闪电。我真的想念的是单纯和无知,可那也是我一直想摆脱的东西,也因此现在对一些心理年龄幼小的人心生鄙薄的原因。
对于岁月的叠加这个过程,我们善于用很多好听而不易懂词去描述,什么是长大是成熟呢?是氧化,发酵还是酸碱中和反应呢?如果抛去知识的堆积,我真的不知道时间怎么让我更合理地看待人,去认识世界,去坚定相信哪些理想,又去坚定地抵抗哪些主张。
成长对我来说就是解构和模糊,解构是对信仰的,模糊是对立场的。把曾经裹在崇高理想上的欲望一层层剥开,一一解构后发现自己也不过如此,自己就是在做了很多俗气事情还努力装得没那么俗气的人,于是给自己个理想假装一样精神贵族。又把自己坚定不移的观念一一模糊,填充了太多两难的情景和自己刻骨铭心的经历后,发现自己根本没法给眼前事物定性,一句“里面很复杂”就带过了自己的立场,大到普世价值小到婚姻恋爱,哪条听着太顺耳的原则一细想,都没那么站得住脚,都可以有意外。我想再久一点,等我懒得想这个道理要不要相信,这件事对不对,像办公室女同事看娱乐八卦一样,凭着本能大喊自己反应时候,成长会给我有一个功能,一套没有理想和客观的评价机制,时间里有着每个人的边沁,密尔还有纳什。典型的逻辑就是“我不是上帝,不能判断你有没有罪,我要做的就是送你去见上帝”。
如果没有成长,起码我还能狂热地喊些口号,固执地认为该怎么做,最重要的是,我可以对未来有个充满骄傲的想象和希望,当然这都是无知的。
本来只是想最难的一年过了,跑完步睾酮有些失调,地产生了些许感慨,不知不觉废话说了好多。瘫倒在凌晨的副驾驶,脑子里老是回转着《我的生存之道》。想着自己和这首歌的历史故事,当然不是指我暗恋杨千嬅的事情,感觉还是有点搞笑的。
最早听《千嬅盛放》这张专辑时,我还在加拿大的冬天做数学题,还没去北京。那时候只喜欢《可惜我是水瓶座》或者《飞女正传》这种和我八竿子打不着的歌,其他歌连歌名都不太知道,听到“我决定,喜欢你,像亲人“ 还以为是《咬唇》那类表忠心的歌,听着这歌就像当时听很多忠心歌一样,只会想加行去北京的航班,题目也刷着快了很多。
去年九月的多伦多,最冷的九月吧,开始了这一年。听到这歌却老是听清“我有爸妈挂念,事业还望发展”。上班那四个月给自己报了4个证和两门课,12点才离开办公室,甚至是周日的12点。我以为这是个疗伤歌。
后来是今年的6月,休学的第二个月,在图书馆边抽烟的时候终于听了不开心那段时间的歌,这次听到的是” 仍能活着 未曾靠诺言,记忆似病发感染 心却比水善变,再也不相信蜜糖 便信盐”这次这首歌好像也不是情歌了。可能是休学时候看了些奇怪的宗教,又开始运动了。心里想到,和可能靠着希望和远大理想活着,并不比从眼前的苟且寻找走下一步的依据高明。可这个值得高兴的新想法,超然外总是好像夹杂着无奈。现在一听到这句歌,总是会抿着嘴偷笑,好像自己有什么谁都不知道的秘密。
歌是不会在意你的想法的,但我却老能在里面听到想听的哲理。世界或者比其渺小多的人生,都比一首歌大很多。是不是我总能在忙忙碌碌的遇见中找到早就藏在身体里的想法,自以为是掌握真理呢,所以说到底根本没有事情能启发我,要真的走出来还是只能依照自己的身体去误打误撞吧。现在我也真的要感谢什么的话,一定要感谢自己那点好运气没有消失殆尽也没有太迟钝。
我也说不清这梦一样的一年,是诊断书上的一场抑郁,是很丢人半夜哭诉的一次情伤,还是对事业上落差的长久失衡,或者是得不到回应的自怜反复提醒的人的孤独本质。可能这些都是表面的吧,我唯一觉得完全无法挽回的是,我高二出来后一直藏起来的单纯无知,一次性就全用光了,用一种留着很多遗憾的方式,自然更没带来好结果。我很想念他们。
但这一年过去了,下一个这一年到来的时候我会表现的更好吧。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