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继续,乒乓不退役
![]() |
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玩的人非常多,会玩不会玩都可以比试一下。可能是由于场地限制小,对人员的要求不高等原因造成的。
我对乒乓球没有特别的喜欢。也玩,但是不爱好;也看,但是没有瘾。乒乓生涯开始很早,从小学,断断续续的到中学、高中、大学,持续到工作后。
我的小学,除了破旧的篮球架和乒乓球台,整个学校再也没有别的教学设施,篮球印象中没有,于是运动生涯就从乒乓开始。
学校的教室是那种大瓦房,两排房子中间有空地,种着松树。树下就是乒乓球台,台面是水泥做的,厚厚的一块水泥板搭在红砖垒就的基座上,整个球台已经破旧不堪。台面上歪歪斜斜地立着几块砖头,权当球网。球拍都是木头板,哪有橡胶皮啊!颗粒啊!还直板横板。同学有一块胶合板,用钢锯锯成球拍形状,边角毛毛嘟嘟的木头纤维,磕到台上都掉渣。有个乒乓球拍形状的木头板,刷上油漆都算是抢手货,这样的球拍不吃对方发过来的转球,所以大家都喜欢这样的球拍。我就是在这样简陋的环境里开始了童年的乒乓时代。
我班有个高手,当时感觉他非常厉害,可能是因为他玩的早。一下课男生们蜂拥而出,就为了多玩几次。两个木头拍,5个球一局,谁输谁下。最开始我只比球台高一点,比分也经常是0:3惨败,后来能打成平手,再后来能赢他3球。在小时候那个资源匮乏的年代,能有这个运动,真的是非常幸运。抽、杀、推、挡,球起球落,声声如珠落玉盘。
初中快结束的时候,学校才有了乒乓球台。也是简陋的大理石水泥球台,因为制水泥板时会混入气泡,所以磨好后会稍微有些小坑洞,但是最起码用机器磨过,比较光滑平整。球网是铁丝网焊成,用螺丝拧死在球台上。印象中是每节下课,中午和晚自习前都去玩,有两个同学是我经常的玩伴,其中一人球品如人,大气正统,另一个不太会玩,扣球很快,抽冷子一拍也防不住。总结下自己的球路,发球亦转亦不转,有点贼和妖。虽然扣球也可以,但一般赢球不是用扣球,而是寻找对方的漏洞,或者向对方不方便的地方回球来得分。侧重防守,对方的扣杀能够挡回去,这些是靠提前的判断,是依据对对方的熟悉和人性的理解,依据对球性的判断,可是这样打球面对水平差不多的对手可以,面对高手就不太管用。
玩球对学习有没有影响,这个不好说,不过下课前5分钟,心思已经跑到球台上是肯定的。上课铃响起,才恋恋不舍的扣杀一个球,飞奔着跑向教室,在老师进门前窜进班级,给班级带来一股酸爽的气味,一节课在流汗中度过。
高中时球台多,可是人也多了,抢球台成了很难的事情,最怕老师拖堂,这样抢到球台的机会为零,随着年级的增长,楼层越来越高,跑到楼下抢台根本不可能。慢慢发展成从楼上往下扔球拍占台的习惯,可是这就冒着风险,有可能不准,球拍扔到地下,也有可能把球拍摔坏。后来大家脑洞大开,各种办法层出不穷,比如走之前放个破拍、杯子,意思是我占了,这就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去的早的把占台的东西一扔,说这个没人占台,大家也不好意思去辩白,去强占,慢慢就玩的少了。但是我们的创造力与发现是无限的,灵光乍现的看到让学生坐着休息学习的石台,虽然很窄,却是长条型,中间摆上砖头,一样当球台玩耍,竟然还能扣球,简单的推挡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很引起了一股潮流。班主任老师都嘲笑我们,在玩上脑瓜子真好使,咋就不把聪明用在学习上。
人生的第一块球拍是在大学买的,不过大学乒乓球玩的却非常少,因为各种的课外活动比较多,而且这个时候足球成了全部,想玩乒乓球只是跟着同班同学,混进乒乓球社团玩过两次,但是水平差距太大,没法愉快的玩耍,遂作罢。
工作后,玩的人比较多,大部分都是单位篮球队的这些人,像滚雪球一样聚合,形成一个圈子。球桌是专业的世乒赛专用台,地面是塑胶,还有场地围挡,球拍也都是专业的球板,红双喜、蝴蝶什么的,动辄上千块,买球皮,自己动手粘板面。
中午吃饭后消化半个小时,陆续的开始玩,不过只有两个台面,狼多肉少,慢慢依照球技自动划分成甲A和甲B。A组单打,B组演化成双打,起点低,目标定的却很高,号称和世界接轨,完全按照国际乒联的规则进行比赛。
最开始随意组队参赛,水平良莠不齐,配合默契程度也不同,这就造成了一场比赛下来,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吵吵着就要换队友,嘻嘻哈哈的最终变为固定搭档模式。后来有人总结,为什么我和双打搭档能够成功配对,是因为我们洗澡都是一样的速度,5分钟。
这完全就是搞笑版乒乓赛,有段时间开始是调侃我的队友,让他握好球拍,别扔拍伤人,原因是一次比赛中球拍没抓住掉了。
我的球拍拍把裂了,没换新拍前,我用胶带粘了下,继续用,每次比赛前,都要威胁下对手,告诉他们不让我们赢的话,球拍没准就断了飞出去。
有两个人用蝴蝶球拍,都说自己的好,都号称自己是蝴蝶王,可是被我们调侃成了输的是扑棱蛾子,赢的是扑棱蛾子王。
每个人都认为双打中自己厉害,是大腿,上场前都腆着脸和队友说:我带你。如果输掉比赛,则开始埋怨队友:太沉,带不动。
比赛中,也是各种的套路,一般第一球,输的肯定说:比赛开始没?好了,正式开始吧。于是第一球作废,重新开始。
比赛中,当然会出现争议球,比如发球不过线、擦网等等,这些都需要争吵一会,最终的裁定不依据声音高低,而是吵吵半天的结果是重发。
比赛中,也会出现内讧,队友会给你做个人技术统计并通报:XX,发球失误2次,扣球失误7次,对方扣球得2分,比赛结束。
比赛中,扣球失误,互相指责,扔拍不玩,表现的和真的一样,演技相当棒,当然这都是假的,嬉笑怒骂才玩的热火朝天,关于乒乓球的乐趣真是讲也讲不完。
现在,乒乓球已经成为一天的固定科目,就像每天需要睡觉一样习惯,像喝水吃饭一样缺一不可。出门办事的,能回来的肯定回来,不能回来的争取回来,就为了中午打会球。今天没来的,大家都会询问怎么回事,调侃说队友不在的今天可以休息,所以每天都会关心下搭档在不在。休假在家的,如果没事,中午都能跑来单位打球。有时候周末群里招呼一声,大家也踊跃参加,这是有多大的瘾呢。不见面时会互相惦记,见了面能感觉到一种默契,在一起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我们是朋友。
虽然经常玩,可是基本动作已经定型,进步的空间不大,技术仍旧一般,但觉得自己找到了童年的感觉,那个为了一个球的胜利而高兴一天的兴奋劲。还因为乒乓这项运动,保证了身体的增重速度在减缓,快乐的业余活动让身心健康愉悦,有助于增加工作的效率。在茫茫人群中,有这么一群人,喜欢这项运动,而且经常一起玩耍,真是非常难得,值得珍惜。
![]() |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