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伦•古尔德与理查•施特劳斯
大家欣赏格伦·古尔德的演奏,几乎毫无疑问都是从他的巴赫录音开始:哥德堡变奏曲、键盘协奏曲、二声部三声部创意曲……然后再到他演奏的贝多芬,接着再听他极端个性化的莫扎特。古尔德对巴赫作品的演绎确实非常出色和耐人深思——或许他和图雷克代表着二十世纪巴赫键盘作品演绎的两个极端,大概很多人也就顺理成章地认为,古尔德最喜欢的作曲家是巴赫吧。
哦,可能还真不是。印象中他似乎没有讲过自己爱巴赫有多深,但倒是在跟乔纳森·科特的采访中,他说了这么一段话: “你也知道,对晚期浪漫派,我是绝对的迷恋,或者说瓦格纳之后的所有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早期的勋伯格等——但是却发现要对早期浪漫派提起热情很困难……我坐下来随便弹一些19世纪晚期音乐消遣,通常不会弹勃拉姆斯。更可能弹自己改编的施特劳斯交响诗,或是类似的音乐……”
他对理查·施特劳斯和勋伯格有多喜欢?在Tim Page为他编订的文集Glenn Gould Reader(中文译本名为《古尔德读本》)中,他合计用了七篇文章来谈论他们两位。其中,古尔德用了三篇文章来写理查·施特劳斯,在我看来,这三篇文章是以理查·施特劳斯为原点,辐射出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理查·施特劳斯辩护》是谈古尔德眼中的理查·施特劳斯,以及后者与过去的联系;《理查·施特劳斯的<埃诺赫·阿登>》是他演奏施特劳斯作品唱片的介绍文章,那这便是他的“现在”;而《理查·施特劳斯和电子化未来》毫无疑问就是谈他的未来。在古尔德看来,理查·施特劳斯尽管是“令人讨厌”,且一个曾经有着青年阶段让人觉得可笑的精神躁动——又称“中二病”的人,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他那个时代的贝多芬;而他对和声和节奏的出色运用,又让他成为门德尔松之后最接近巴洛克精神的作曲家。这与很多人印象中的理查·施特劳斯相去甚远,他们一直觉得,理查·施特劳斯缺乏天赋,尖酸刻薄,试图违背历史潮流,直到晚期有着“清流”风格的作品才让他不这么让人生厌。
既然是喜爱的作曲家之一,那理所当然地,古尔德是留有他演奏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唱片的。可能很多人好奇理查·施特劳斯怎么会有钢琴作品,还真的有,他的钢琴独奏作品有两部,分别是Op.3的五首钢琴小品集和Op.5的b小调钢琴奏鸣曲,实际上这些小型编制的独奏或者重奏作品都是施特劳斯的早期作品,很快他的注意力就集中到大型作品中去了。而除了这两部作品以外,唱片中还有他为施瓦茨科普夫伴奏的理查·施特劳斯《据<哈姆雷特>而作的3首奥菲莉亚之歌》(Op.67 No.1),还有一部神奇的作品——诗剧《埃诺赫·阿登》(丁尼生的诗作,Op.38),朗诵者为美国演员克劳德·雷恩斯,《阿拉伯的劳伦斯》中的Dryden先生。
这张唱片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与那三篇文章呼应的产品,《据<哈姆雷特>而作的3首奥菲莉亚之歌》展现了理查·施特劳斯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埃诺赫·阿登》则是施特劳斯创作中动机和音符相互关系的绝好例子,以及对即兴风格恰到好处而带来的简洁效果,这对理查·施特劳斯来说倒是新鲜;早期钢琴作品突出的是作曲家对和声的敏锐触觉,尽管这些作品实在太“贝多芬式”,但作为青年时期的习作,没有什么必要挑剔。在这张唱片中,古尔德并非是我们在往日听到的那样,用一种遗世独立或者具有实验性眼光的方式的来对待作品,他在这张唱片中展现了一种理性,字字句句之间我觉得他在皱着眉头——“讲道理嘛”,格伦·古尔德说。节目预告本周六(9月10日)22:00的FM94.7《古典导航》节目中,顾超将会分享古尔德演绎的理查·施特劳斯,欢迎到时收听
经典947节目收听方式:
1.关注经典947微信,在底部菜单点击“收听节目”
2.上海地区听众使用收音机调至FM94.7
3.使用“阿基米德”app搜索具体节目名称,如“与你共享”
4.使用各种网络收音机或app找到“经典947”
5.登陆官网www.fm947.cn
我们是来自上海的经典音乐广播!
![]() |
哦,可能还真不是。印象中他似乎没有讲过自己爱巴赫有多深,但倒是在跟乔纳森·科特的采访中,他说了这么一段话: “你也知道,对晚期浪漫派,我是绝对的迷恋,或者说瓦格纳之后的所有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早期的勋伯格等——但是却发现要对早期浪漫派提起热情很困难……我坐下来随便弹一些19世纪晚期音乐消遣,通常不会弹勃拉姆斯。更可能弹自己改编的施特劳斯交响诗,或是类似的音乐……”
![]() |
他对理查·施特劳斯和勋伯格有多喜欢?在Tim Page为他编订的文集Glenn Gould Reader(中文译本名为《古尔德读本》)中,他合计用了七篇文章来谈论他们两位。其中,古尔德用了三篇文章来写理查·施特劳斯,在我看来,这三篇文章是以理查·施特劳斯为原点,辐射出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理查·施特劳斯辩护》是谈古尔德眼中的理查·施特劳斯,以及后者与过去的联系;《理查·施特劳斯的<埃诺赫·阿登>》是他演奏施特劳斯作品唱片的介绍文章,那这便是他的“现在”;而《理查·施特劳斯和电子化未来》毫无疑问就是谈他的未来。在古尔德看来,理查·施特劳斯尽管是“令人讨厌”,且一个曾经有着青年阶段让人觉得可笑的精神躁动——又称“中二病”的人,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他那个时代的贝多芬;而他对和声和节奏的出色运用,又让他成为门德尔松之后最接近巴洛克精神的作曲家。这与很多人印象中的理查·施特劳斯相去甚远,他们一直觉得,理查·施特劳斯缺乏天赋,尖酸刻薄,试图违背历史潮流,直到晚期有着“清流”风格的作品才让他不这么让人生厌。
![]() |
既然是喜爱的作曲家之一,那理所当然地,古尔德是留有他演奏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唱片的。可能很多人好奇理查·施特劳斯怎么会有钢琴作品,还真的有,他的钢琴独奏作品有两部,分别是Op.3的五首钢琴小品集和Op.5的b小调钢琴奏鸣曲,实际上这些小型编制的独奏或者重奏作品都是施特劳斯的早期作品,很快他的注意力就集中到大型作品中去了。而除了这两部作品以外,唱片中还有他为施瓦茨科普夫伴奏的理查·施特劳斯《据<哈姆雷特>而作的3首奥菲莉亚之歌》(Op.67 No.1),还有一部神奇的作品——诗剧《埃诺赫·阿登》(丁尼生的诗作,Op.38),朗诵者为美国演员克劳德·雷恩斯,《阿拉伯的劳伦斯》中的Dryden先生。
![]() |
这张唱片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与那三篇文章呼应的产品,《据<哈姆雷特>而作的3首奥菲莉亚之歌》展现了理查·施特劳斯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埃诺赫·阿登》则是施特劳斯创作中动机和音符相互关系的绝好例子,以及对即兴风格恰到好处而带来的简洁效果,这对理查·施特劳斯来说倒是新鲜;早期钢琴作品突出的是作曲家对和声的敏锐触觉,尽管这些作品实在太“贝多芬式”,但作为青年时期的习作,没有什么必要挑剔。在这张唱片中,古尔德并非是我们在往日听到的那样,用一种遗世独立或者具有实验性眼光的方式的来对待作品,他在这张唱片中展现了一种理性,字字句句之间我觉得他在皱着眉头——“讲道理嘛”,格伦·古尔德说。节目预告本周六(9月10日)22:00的FM94.7《古典导航》节目中,顾超将会分享古尔德演绎的理查·施特劳斯,欢迎到时收听
经典947节目收听方式:
1.关注经典947微信,在底部菜单点击“收听节目”
2.上海地区听众使用收音机调至FM94.7
3.使用“阿基米德”app搜索具体节目名称,如“与你共享”
4.使用各种网络收音机或app找到“经典947”
5.登陆官网www.fm947.cn
我们是来自上海的经典音乐广播!
![]() |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