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戰電影
在美國讀書的幾年裡 難免會學習越戰的歷史。By the way, 據說Pho店店名的數字代表店主逃出越南的年份。不過Tom說數字是代表店裡年資最高的廚師之入行年份。但其實兩個說法並無衝突。言歸正傳,較出名的越戰相關美國電影其實都看了,被逼看的(要寫film report); 朋友推薦的(但我不喜歡的Full Metal Jacket(1987))。不過還有幾部想看的未看, 希望有時間早日完成。雖然當初不想學習越戰歷史,也看越戰電影看到很反感。(Oliver Stone是我最討厭的導演之一。)但我突然發現,原來我自小就接觸越戰史。年少時很喜歡的Forrest Gump (1994)提及越戰的篇幅挺多。中一時老師上課講起An Officer and a Gentleman (1982)的劇情,我讓Miki買了VCD給我看,但劇情完全跟老師講的不一樣。我一直以為是老師編出來的劇情,到了美國之後才發現她講了Full Metal Jacket (1987)的劇情但她記錯電影名稱。中三History 老師推薦過的Born on the Forth of July (1989),一直都有在CD店見到影碟但猶豫買不買。後來上網看了,上電影課也被逼要看多次這部我非常不喜歡的電影。來美國後很喜歡的Taxi Driver(1976)也是講一個打完越戰的退伍軍人。太多太多電影和越戰有關,雖然大多是以美國人為受害者的角色出發,但無可否認越戰對人做成的精神和身體傷害實在是在反映盲目愛國不一定是對的。參戰不一定代表為國家好,反戰行為也不一定是破壞社會安定。做人要有批判性思考,無可能每人都有一樣看法。越戰電影不好看的比較多,因為包含太多偏見。The Deer Hunter (1978)是其中一部極不持平的電影,但在越戰電影中真的非常優秀。Christopher Walken在電影中的演技比Robert De Niro更精湛,他在醫院被醫生問資料那幕實在令我看完之後幾天都陷入難過的情緒當中。不過,導演雖則有才華,但他真的太不願意剪掉多餘的東西。By the way, 剛來美國時發現有間髮型屋門口有張Christopher Walken的大頭,寫著"we accept walkens". 我竟然猜中是接受walk in沒有make appointment 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