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感悟-断舍离
这三个字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有好多朋友推荐,我却一直没有去看一看的想法。因为一直以为这不就是一本教给大家如何收拾房间的书吗?有什么好看的,看再多我的房间还是依然那么乱,对我这种懒癌晚期是没有用的。有一次集中买书为了凑单还是把它收入囊肿了,买了有两个月了吧,一直被我闲置在书架上。刚才翻看豆瓣里的文章有提到断舍离,想着是时候看看了。
还没有翻到正文,仅仅看了前面的几张图片,房间整理后的样子已是给我一种开阔明亮的感觉。张德芬的推荐序看到那一句“断,停止负面的思考模式”,这不正是我现在一直不断思考的问题吗?原来断舍离三个字还可以这么理解,原来这不仅仅是一本教给大家如何收拾房间的书籍,原来这三个字包含了看待人生的智慧。以前是我太肤浅了,今日相见,希望不算太晚。
虽然我并非天生的悲观主义者,甚至以前很多朋友对我的评价都有乐观二字,但我清楚的知道不知从何时开始,我觉得自己很差劲,别人很优秀。经常与别人相比较,比不上人家就会自卑情绪低落。有时看到别人不开心,我也会想到是不是自己哪里惹到她了?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常常处于一种自我怀疑的状态,时常揣摩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总是会不自觉想谁谁谁是不是不喜欢我。这种状态下的太在乎,让我变得异常敏感和做事情畏畏缩缩小心翼翼。长期以来处于这样的困惑当中无法自拔,原来我一直是自己念头的囚犯。所以我意识到这一点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是吧,到底如何去解脱?
放下并接受,愿意在当下和心中并不完美的自己好好相处。接受当下自己所处环境的一切事物,不羡慕不张望;享受当下生活的简单和单纯;感受只属于当下的自在和幸福。所谓不念过去不畏将来,所谓活给自己看就是如此吧。
还记得刚来北京的时候,有了属于自己的小房间,那时候非常非常的开心,因为这么多年来终于有了自己的独立空间。我每天想的就是如何把自己的房间打扮的漂漂亮亮,如何让自己活的更有品质。我开始在豆瓣上翻看各种贴子,疯狂的购买贴子里推荐的生活用品。那时候还喜欢逛丽芙家居,每一次都要买上百的东西,搬家时连师傅准备的箱子都用不上了。后来不知怎的就戒了,也没觉得对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有很多东西你买了觉得自己会用的到,可一直处于闲置状态。有些东西你明明看不上却不知不觉用了好多年。是的,任何物品只有被使用了它才算是有价值的。自己衣柜里的衣服,有太多是穿不上又舍不得扔的。直到现在家里还存着我大学毕业寄回家的衣服,舍不得扔索性给它换个位置,却再也发挥不了它们本该有的作用。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一个同学扔了好多不穿的衣服我还觉得可惜,现在想想其实她很明智。毕竟工作后的穿着还是不要带有学生气了。丢掉这些衣服也就代表走出学生时代的自己,从头开始。反观我,到现在还穿着甚至大学时买的衣服,总是以一种不成熟幼稚的心态看待问题,总是想得到别人的照顾,殊不知谁都没有义务去照顾你。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对衣服的态度,却也能体现出一个人对待工作生活同事朋友的态度。
在买东西喜欢占小便宜这件事上我也是不能幸免。其实告诉过自己很多次,不要因为贪图便宜就去买本不在计划内的东西,可每一次逛超市还是喜欢看看特价区商品,也因此买了一堆无用的东西。漂亮的水果盘本来是用来盛放水果的,现在都成了杂物收纳盘。为了得到那三个杯子,花了好多钱买化妆品,结果快一年了这仨杯子依然躺在包装盒里。还有那个小茶壶,买的时候就开始幻想自己坐在阳光下,旁边放着一本书,桌上是自己精心泡制的茶,边喝茶边看书,这样的生活多么的优雅精致又富有诗意。结果它一次次的被灰尘覆盖,我一次次的把它擦拭干净,却没用它泡过一次茶。再就是电脑底座,脑袋一热就买了回来,结果发现用还不如不用。有很多我曾经买来为了让自己的生活过的更精致的物品,如今都被藏匿起来,包括那些明信片,那些小夹子,那些漂亮的照片卡套。总是冲动的想要学习别人生活中的浪漫,也不去思考适不适合自己,就一通的把需要的东西先买了,最后都变成了闲置物品。倒是那些你不看在眼里的小东西反而一直默默的陪伴着你。比如那把太阳伞,很多次我都想换把新的,可它却不知不觉陪伴了我四年。还有一双鞋子,陪我有五六年了吧,当初我还嫌弃它丑,可至今还在穿。是这样的吧,那些看起来精致的东西一时冲动买下的东西,到最后却是连花瓶都不如的。
所以说我应该属于执着于过去型加少许担忧未来型吧。因为身处外地,很多东西无法带在身边,但是家里一整个箱子的东西都是我对过去的回忆。上次回家还翻出来看,除了过去的相册,CD,日记本,同学录,还保留着各种信件、同学的作文本、跟同桌一起完成的试卷、曾经玩的小木棍、所谓倚天剑屠龙刀等等等等这些小东西。这些东西贯穿我的整个生命,从小学到现在。我自以为很念旧,所以保留了所有可以代表某个时期的东西,只是越发觉得没意思了。看不到的时候也没觉得怎样,就算没有这些东西我依然可以怀念过往。如今杂乱的一股脑扔在箱子里,其实早晚都要面临被丢掉的命运,我又是何苦折腾。至于担忧未来,过于跟我喜欢屯纸巾洗发水牙膏牙刷化妆品这些东西有关,但是还没有觉得这样有何不妥。可能我还是没有完全接受断舍离的理念吧。
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会喜欢保留过去的东西?想了想我保留最多的应该是初三初四和高一的东西吧。因为那三年对我来说是最辉煌最受人瞩目朋友最多的三年。我总爱回忆初三时九个人的结拜,初四时众多好友的打闹,高一时第一名的荣耀和同学的宠爱。即使跟那些人早已不再联系,就算见面也会觉得尴尬,可还是经常忍不住去回忆。仔细想想,那些年竟有很多共同点。学习不错人缘很好,就像万众瞩目的光。我是好多人会放在心上的朋友,有她们捧着,我自信我乐观我高调我任性我无所畏惧。只是这一切的一切终究会像泡沫一样经不住阳光的照耀,消失不见,自此再也没能回到那段时光。我开始回归本性,做回那个安安静静不爱说话敏感脆弱的自己。我再也没有令人瞩目的成绩做加持,一路平平淡淡走到现在。经常回忆过往,那个自认被人捧在手心每天自信心爆棚激发出所有幽默感和勇气的自己。这就是我放不下过去的原因吧,我怀念的不过是那些泡沫般的荣光,因再也没有得到而怀念。原来我是这么的虚荣,开始学着正视自己,好的不好的,然后再试着去改变。
看一本书的意义是什么?这本书让我挖掘了自己真正的内心,它的价值在我身上已经有所体现了吧。从来没有哪本书能让我刚看完半本就记录下这么多文字。与这次边看边写的习惯有关,也有最近的心情有关,当然更与这本书的内容有关。
还没有翻到正文,仅仅看了前面的几张图片,房间整理后的样子已是给我一种开阔明亮的感觉。张德芬的推荐序看到那一句“断,停止负面的思考模式”,这不正是我现在一直不断思考的问题吗?原来断舍离三个字还可以这么理解,原来这不仅仅是一本教给大家如何收拾房间的书籍,原来这三个字包含了看待人生的智慧。以前是我太肤浅了,今日相见,希望不算太晚。
![]() |
很喜欢那段话,是我一直疑惑不知如何表达的意思 |
虽然我并非天生的悲观主义者,甚至以前很多朋友对我的评价都有乐观二字,但我清楚的知道不知从何时开始,我觉得自己很差劲,别人很优秀。经常与别人相比较,比不上人家就会自卑情绪低落。有时看到别人不开心,我也会想到是不是自己哪里惹到她了?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常常处于一种自我怀疑的状态,时常揣摩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总是会不自觉想谁谁谁是不是不喜欢我。这种状态下的太在乎,让我变得异常敏感和做事情畏畏缩缩小心翼翼。长期以来处于这样的困惑当中无法自拔,原来我一直是自己念头的囚犯。所以我意识到这一点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是吧,到底如何去解脱?
放下并接受,愿意在当下和心中并不完美的自己好好相处。接受当下自己所处环境的一切事物,不羡慕不张望;享受当下生活的简单和单纯;感受只属于当下的自在和幸福。所谓不念过去不畏将来,所谓活给自己看就是如此吧。
还记得刚来北京的时候,有了属于自己的小房间,那时候非常非常的开心,因为这么多年来终于有了自己的独立空间。我每天想的就是如何把自己的房间打扮的漂漂亮亮,如何让自己活的更有品质。我开始在豆瓣上翻看各种贴子,疯狂的购买贴子里推荐的生活用品。那时候还喜欢逛丽芙家居,每一次都要买上百的东西,搬家时连师傅准备的箱子都用不上了。后来不知怎的就戒了,也没觉得对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有很多东西你买了觉得自己会用的到,可一直处于闲置状态。有些东西你明明看不上却不知不觉用了好多年。是的,任何物品只有被使用了它才算是有价值的。自己衣柜里的衣服,有太多是穿不上又舍不得扔的。直到现在家里还存着我大学毕业寄回家的衣服,舍不得扔索性给它换个位置,却再也发挥不了它们本该有的作用。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一个同学扔了好多不穿的衣服我还觉得可惜,现在想想其实她很明智。毕竟工作后的穿着还是不要带有学生气了。丢掉这些衣服也就代表走出学生时代的自己,从头开始。反观我,到现在还穿着甚至大学时买的衣服,总是以一种不成熟幼稚的心态看待问题,总是想得到别人的照顾,殊不知谁都没有义务去照顾你。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对衣服的态度,却也能体现出一个人对待工作生活同事朋友的态度。
在买东西喜欢占小便宜这件事上我也是不能幸免。其实告诉过自己很多次,不要因为贪图便宜就去买本不在计划内的东西,可每一次逛超市还是喜欢看看特价区商品,也因此买了一堆无用的东西。漂亮的水果盘本来是用来盛放水果的,现在都成了杂物收纳盘。为了得到那三个杯子,花了好多钱买化妆品,结果快一年了这仨杯子依然躺在包装盒里。还有那个小茶壶,买的时候就开始幻想自己坐在阳光下,旁边放着一本书,桌上是自己精心泡制的茶,边喝茶边看书,这样的生活多么的优雅精致又富有诗意。结果它一次次的被灰尘覆盖,我一次次的把它擦拭干净,却没用它泡过一次茶。再就是电脑底座,脑袋一热就买了回来,结果发现用还不如不用。有很多我曾经买来为了让自己的生活过的更精致的物品,如今都被藏匿起来,包括那些明信片,那些小夹子,那些漂亮的照片卡套。总是冲动的想要学习别人生活中的浪漫,也不去思考适不适合自己,就一通的把需要的东西先买了,最后都变成了闲置物品。倒是那些你不看在眼里的小东西反而一直默默的陪伴着你。比如那把太阳伞,很多次我都想换把新的,可它却不知不觉陪伴了我四年。还有一双鞋子,陪我有五六年了吧,当初我还嫌弃它丑,可至今还在穿。是这样的吧,那些看起来精致的东西一时冲动买下的东西,到最后却是连花瓶都不如的。
所以说我应该属于执着于过去型加少许担忧未来型吧。因为身处外地,很多东西无法带在身边,但是家里一整个箱子的东西都是我对过去的回忆。上次回家还翻出来看,除了过去的相册,CD,日记本,同学录,还保留着各种信件、同学的作文本、跟同桌一起完成的试卷、曾经玩的小木棍、所谓倚天剑屠龙刀等等等等这些小东西。这些东西贯穿我的整个生命,从小学到现在。我自以为很念旧,所以保留了所有可以代表某个时期的东西,只是越发觉得没意思了。看不到的时候也没觉得怎样,就算没有这些东西我依然可以怀念过往。如今杂乱的一股脑扔在箱子里,其实早晚都要面临被丢掉的命运,我又是何苦折腾。至于担忧未来,过于跟我喜欢屯纸巾洗发水牙膏牙刷化妆品这些东西有关,但是还没有觉得这样有何不妥。可能我还是没有完全接受断舍离的理念吧。
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会喜欢保留过去的东西?想了想我保留最多的应该是初三初四和高一的东西吧。因为那三年对我来说是最辉煌最受人瞩目朋友最多的三年。我总爱回忆初三时九个人的结拜,初四时众多好友的打闹,高一时第一名的荣耀和同学的宠爱。即使跟那些人早已不再联系,就算见面也会觉得尴尬,可还是经常忍不住去回忆。仔细想想,那些年竟有很多共同点。学习不错人缘很好,就像万众瞩目的光。我是好多人会放在心上的朋友,有她们捧着,我自信我乐观我高调我任性我无所畏惧。只是这一切的一切终究会像泡沫一样经不住阳光的照耀,消失不见,自此再也没能回到那段时光。我开始回归本性,做回那个安安静静不爱说话敏感脆弱的自己。我再也没有令人瞩目的成绩做加持,一路平平淡淡走到现在。经常回忆过往,那个自认被人捧在手心每天自信心爆棚激发出所有幽默感和勇气的自己。这就是我放不下过去的原因吧,我怀念的不过是那些泡沫般的荣光,因再也没有得到而怀念。原来我是这么的虚荣,开始学着正视自己,好的不好的,然后再试着去改变。
看一本书的意义是什么?这本书让我挖掘了自己真正的内心,它的价值在我身上已经有所体现了吧。从来没有哪本书能让我刚看完半本就记录下这么多文字。与这次边看边写的习惯有关,也有最近的心情有关,当然更与这本书的内容有关。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