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为观“纸”!90后小伙用纸“养”的螳螂卖出21万
推荐语:我们小时候都玩过折纸吧?折飞机、花儿、千纸鹤,以及各种可爱的小动物,每折出一种新造型都欣喜不已。可是你们见过用纸“养”出的造出很大的价值的螳螂吗?
这个被称为“折纸天才”的小伙叫秦坤。像大多数孩子一样,他小时候就把折纸当成一大乐趣,不过长大后很多人早把儿时的乐趣抛到脑后,秦坤却一直玩了下来。
初中时,别的同学都看漫画书,他则喜欢跑到书店看折纸方面的书籍。虽然这类的书很少,但只要发现,秦坤就如饥似渴地把它研究透。
每次看到书上的新样式,他就一定要把它摸索折出,这份乐在其中的成就感,让他深深地着迷。
初中毕业后,他义无反顾地想学美术,谁知父母却坚决不同意,“父母认为学美术将来没出息。”
最终在众人的好心相劝下,他到南宁学了实用的水产畜牧专业。刚开始对这个专业没有任何兴趣的他,把大把大把的时间都“浪费”在折纸上。
他偶然间读到了一本国外杂志,其中有一篇讲的是现代折纸。一张简单的白纸,不经过任何裁剪、粘贴、加工,仅凭一双手反复地折叠,就能折出造型相当复杂的动物。
这一下子让他大开眼界,自己以前折的造型都相当简单,没想过折纸还能折出如此复杂立体的动物。那次他为了折出一件作品,连续37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休息。
水产畜牧虽然不是他的兴趣,但他逐渐发现这门专业竟然对自己的折纸大有裨益。不论是动物骨骼结构、肌肉分布,还是毛发的走向以及动物的各种姿态,他都能从中大受启发。
在专业的带动下,他的折纸技艺又有了长足进步,不过秦坤一直把它当成一种业余爱好。
他毕业后在桂林一家公司当过主管,做过摄影师,直到2003年,他发现折纸已经融入自己的生命,断舍不离,因而决定辞职专心做折纸。
之后几年他在折纸方面展现的极高天赋,让他逐渐在国内国际折纸界崭露头角。
2006年法国折纸艺术大师Eric Joisel偶然看到了秦坤的作品,他惊异于秦坤的天赋,欣赏他作品的独特性,并破天荒地将秦坤收为弟子。
自那之后Eric每天通过视频,把自己的绝学和心得一点点传授给秦坤。
而秦坤自己也异常珍惜这一机会,“每天吃饭睡觉,甚至走路都在思考。”
一条不到一米的龙,单是鳞片就1400片,每个鳞片一两毫米,折一个鳞片需要7分钟。
折这样一条龙,看的就不仅是天赋,还需要很强的计算能力,折之前要先在纸上打好格子,两米长的纸,格子就打了9000多个,然后还要计算好每个部位要占多少格子。
“成千上万个格子在头脑中打转,不能有丝毫的差错。”秦坤说,错一个,就前功尽弃。
就这样一条东方巨龙,他折了一个多月。
“纯属娱乐的小作品,几十分钟也能折得出来,大作品就得花很长时间。”记得前几个月,秦坤就用一张3米长和3米宽的纸,折出了一条“巨马”,花了约40天时间。
惟妙惟肖的大圣归来,他无心地PO上微博,却收获了600万的点击。
天赋加之废寝忘食地思考磨砺,短短几年他的折纸技艺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香港折纸协会会长招思良称赞他为“折纸天才”。
代表作德古拉(Dracula)伯爵系列和狮子被欧洲多家博物馆收藏。
随着名气的日益提升,秦坤近几年也拿出部分作品,在亚洲和欧洲各国进行销售,“早期作品几千元一个,如今平均几万元一个,标价最贵的是‘螳螂’(图1)达3万欧元,折合人民币21万多元。”
“自己的东西值多少钱无所谓,关键是大家认可就是最大的满足。”秦坤说。
这是秦坤折出的一个平衡鹰。
这是秦坤折叠出的一个小提琴,经亲朋这样一拉,是不是像真的一样呢?
为了推广这项中国传统艺术,让更多孩子参与到这项益智又有趣的折纸中来,他还经常跑到山区的小学免费给孩子们授课。
秦坤如今单纯地希望:能以自己的绵薄之力推广折纸艺术,重新让中国的冷门变热。
![]() |
这个被称为“折纸天才”的小伙叫秦坤。像大多数孩子一样,他小时候就把折纸当成一大乐趣,不过长大后很多人早把儿时的乐趣抛到脑后,秦坤却一直玩了下来。
![]() |
初中时,别的同学都看漫画书,他则喜欢跑到书店看折纸方面的书籍。虽然这类的书很少,但只要发现,秦坤就如饥似渴地把它研究透。
![]() |
每次看到书上的新样式,他就一定要把它摸索折出,这份乐在其中的成就感,让他深深地着迷。
![]() |
初中毕业后,他义无反顾地想学美术,谁知父母却坚决不同意,“父母认为学美术将来没出息。”
![]() |
最终在众人的好心相劝下,他到南宁学了实用的水产畜牧专业。刚开始对这个专业没有任何兴趣的他,把大把大把的时间都“浪费”在折纸上。
![]() |
他偶然间读到了一本国外杂志,其中有一篇讲的是现代折纸。一张简单的白纸,不经过任何裁剪、粘贴、加工,仅凭一双手反复地折叠,就能折出造型相当复杂的动物。
![]() |
这一下子让他大开眼界,自己以前折的造型都相当简单,没想过折纸还能折出如此复杂立体的动物。那次他为了折出一件作品,连续37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休息。
![]() |
水产畜牧虽然不是他的兴趣,但他逐渐发现这门专业竟然对自己的折纸大有裨益。不论是动物骨骼结构、肌肉分布,还是毛发的走向以及动物的各种姿态,他都能从中大受启发。
![]() |
在专业的带动下,他的折纸技艺又有了长足进步,不过秦坤一直把它当成一种业余爱好。
![]() |
他毕业后在桂林一家公司当过主管,做过摄影师,直到2003年,他发现折纸已经融入自己的生命,断舍不离,因而决定辞职专心做折纸。
![]() |
之后几年他在折纸方面展现的极高天赋,让他逐渐在国内国际折纸界崭露头角。
2006年法国折纸艺术大师Eric Joisel偶然看到了秦坤的作品,他惊异于秦坤的天赋,欣赏他作品的独特性,并破天荒地将秦坤收为弟子。
自那之后Eric每天通过视频,把自己的绝学和心得一点点传授给秦坤。
![]() |
而秦坤自己也异常珍惜这一机会,“每天吃饭睡觉,甚至走路都在思考。”
一条不到一米的龙,单是鳞片就1400片,每个鳞片一两毫米,折一个鳞片需要7分钟。
折这样一条龙,看的就不仅是天赋,还需要很强的计算能力,折之前要先在纸上打好格子,两米长的纸,格子就打了9000多个,然后还要计算好每个部位要占多少格子。
![]() |
“成千上万个格子在头脑中打转,不能有丝毫的差错。”秦坤说,错一个,就前功尽弃。
就这样一条东方巨龙,他折了一个多月。
![]() |
“纯属娱乐的小作品,几十分钟也能折得出来,大作品就得花很长时间。”记得前几个月,秦坤就用一张3米长和3米宽的纸,折出了一条“巨马”,花了约40天时间。
![]() |
惟妙惟肖的大圣归来,他无心地PO上微博,却收获了600万的点击。
![]() |
天赋加之废寝忘食地思考磨砺,短短几年他的折纸技艺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 |
香港折纸协会会长招思良称赞他为“折纸天才”。
![]() |
代表作德古拉(Dracula)伯爵系列和狮子被欧洲多家博物馆收藏。
![]() |
随着名气的日益提升,秦坤近几年也拿出部分作品,在亚洲和欧洲各国进行销售,“早期作品几千元一个,如今平均几万元一个,标价最贵的是‘螳螂’(图1)达3万欧元,折合人民币21万多元。”
![]() |
“自己的东西值多少钱无所谓,关键是大家认可就是最大的满足。”秦坤说。
这是秦坤折出的一个平衡鹰。
![]() |
这是秦坤折叠出的一个小提琴,经亲朋这样一拉,是不是像真的一样呢?
![]() |
为了推广这项中国传统艺术,让更多孩子参与到这项益智又有趣的折纸中来,他还经常跑到山区的小学免费给孩子们授课。
![]() |
秦坤如今单纯地希望:能以自己的绵薄之力推广折纸艺术,重新让中国的冷门变热。
![]() |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