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大半日游
在杨陵参加完室友的婚礼之后,从杨陵汽车站坐一个小时汽车到扶风汽车站,再坐到宝鸡的慢客车在凤翔南大门下车,最后打车到县医院西门。下出租的人行横道对面就是我要拜访的朋友家,那时已经下午快到五点了。
客厅的茶几上放着大盘子装的葡萄、苹果、冬枣,还有核桃。她妈妈一直给我剥核桃,同时劝我吃苹果、葡萄和大枣。那核桃竟然不是干核桃,而是水分充足的新鲜核桃,入口是湿润的,而不是干巴巴的。晚上她爸爸预定了一家当地小有名气的饭店,说是可以把当地的小吃基本上都吃全了。整个晚饭分五次上菜,第一次全是凉菜,除了猪耳朵、土豆丝、黄瓜片、菠菜拌豆芽、莲藕片、小芸豆、木耳拌洋葱,还有当地的特色面食小吃了,凉粉儿、凉皮、面筋、搅团(和凉鱼儿差不多口感,我不太喜欢)、猪皮冻和猪瘦肉堆豆芽。第二轮上的是可以作为主食的面食油饼卷炒辣椒、花馍夹带皮肥肉、煎饼蘸酱、小花卷、地瓜。第三轮上了五六个热菜,倒是没太大地方特色,只记得一个炒蒜号。后来又上了一大碗的蘑菇汤。再后来还有没人一小碗辣椒面、臊子面、大碴红豆粥、凉鱼儿(又叫鱼鱼)。这才宣告结束,最后每个人前边都有五个小碗,每个人都吃的直嚷饱,吃不下。这家店还是自助餐,哪样东西没吃够还可以再要,价格从刚开始的15元每位到现在的35元每位,最后没吃完的可以打包带走,但是吃的人也不会贪便宜多点很多,自助餐做成这样淳朴厚道也只有这样的小城市才会有吧。这家饭店是建在自家的大四合院里的,拿几个屋子做餐厅,再请一个厨师,就是个很有地方特色浓郁的家庭餐馆。
其中,我最喜欢的有当地的地瓜干甜香糯,可以吃出板栗口感,甚得我心。还有凉皮,筋道弹滑,比以前吃的软软的毫无弹性的凉皮不知好多少倍。还有面筋,作为一道单独的菜,我还是第一次吃,酸辣咸香,让人停不下口。还有油饼和炒红辣椒这种奇妙的搭配,吃着竟然不油也不辣。据他爸爸讲,主要原因是当地的辣椒、老陈醋口味独特,味道纯正,当地特色主食以酸辣味的凉菜为主,而凉菜又以各种手法工艺制成的面食为主。葱花煎饼可以口感如此q弹,所蘸的酱忘记是什么味道了,但特别好吃。连带皮的肥肉块做得也没有油腻感,放在小馍里咬下去那可真是满足。
晚上同学的妹妹陪我去一条商业街绕了一圈,一路上隔三差五就有几个人聚在一起跳舞,还有成片的小吃摊。她妹妹跟我讲当地的人行路和公园的广场舞有很多种,十几人就能自成一队,大伙儿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舞蹈花样参与其中。原来广场舞的队伍可以不那么喧嚣、庞大和千篇一律,还可以如此种类丰富,就像当地的面食一样。原来小吃业可以如此繁华,可以做到如此种类丰富,路边摊可以不是大城市里的脏乱差,也可以融入小城市生活成为平常百姓的一日三餐的一部分。
第二天早上他爸又带着我俩和她小叔家的两个孩子去一家小有名气和历史的小店吃羊肉泡馍,同学说当地人的早餐一般是豆花泡馍、羊肉泡馍、豆浆油条这些,一般也都会去外边买着吃。那家的羊肉泡馍里的馍是一条条的,八九厘米长,一两厘米宽和厚的,跟以前吃的一小块的羊肉泡馍不一样。20块钱一大碗,19块钱一小碗的价格,量却差很多,让人不得不选择20块钱一大碗。
吃完泡馍,同学和她妹妹还陪我去当地最大的景点东湖逛了一圈,垂柳依依,湖光潋滟,拱桥凉亭婉约清丽,两千多年前来到这里的陨石、上百年的柳树、北魏的城墙、不知年代的狮子水槽以及苏东坡建的喜雨亭、亭子传出的高亢粗犷的秦腔、来此散步健身的当地人,使这里有一种了平和、美好的氛围。历史、现代、如此和平的共处,当年出仕的苏轼在此地做过三年的地方官,修建了与西湖相对的东湖,现在东湖公园免费开放,大方的为古城的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当代外边买了一些小纪念品。泥塑剪纸、马勺脸谱、手工玩偶有的色彩厚重,有的精巧细腻,让人不由得想要掏钱买下据为己有,虽然我也以理性克制数次一忍再忍,还是花了快200买了些小玩意。
走的时候同学的爸爸送了我一瓶自制的辣酱、买了我爱吃的葡萄、地瓜跟核桃带着,又细心的给我买了没来得及品尝的擀面皮让我在路上吃。这擀面皮也是极其的好吃,面皮筋道比凉皮更大,除了面筋还有一种叫挂挂的圆片作为配料,挂挂吃起来也是QQ滑滑的,配上香辣的汤汁,使不太能吃辣的我也吃得欲罢不能。
回去的火车上闭上眼睛,就有浓郁亲切的陕西话在脑子里回响,想着同学和她家人对我的热情招待,想着以后有机会要好好报答,想着什么时候也带爸爸妈妈也来这边看看。写着写着又嘴馋起来,看看淘宝上有没有什么能买到的凤翔美食吧。
客厅的茶几上放着大盘子装的葡萄、苹果、冬枣,还有核桃。她妈妈一直给我剥核桃,同时劝我吃苹果、葡萄和大枣。那核桃竟然不是干核桃,而是水分充足的新鲜核桃,入口是湿润的,而不是干巴巴的。晚上她爸爸预定了一家当地小有名气的饭店,说是可以把当地的小吃基本上都吃全了。整个晚饭分五次上菜,第一次全是凉菜,除了猪耳朵、土豆丝、黄瓜片、菠菜拌豆芽、莲藕片、小芸豆、木耳拌洋葱,还有当地的特色面食小吃了,凉粉儿、凉皮、面筋、搅团(和凉鱼儿差不多口感,我不太喜欢)、猪皮冻和猪瘦肉堆豆芽。第二轮上的是可以作为主食的面食油饼卷炒辣椒、花馍夹带皮肥肉、煎饼蘸酱、小花卷、地瓜。第三轮上了五六个热菜,倒是没太大地方特色,只记得一个炒蒜号。后来又上了一大碗的蘑菇汤。再后来还有没人一小碗辣椒面、臊子面、大碴红豆粥、凉鱼儿(又叫鱼鱼)。这才宣告结束,最后每个人前边都有五个小碗,每个人都吃的直嚷饱,吃不下。这家店还是自助餐,哪样东西没吃够还可以再要,价格从刚开始的15元每位到现在的35元每位,最后没吃完的可以打包带走,但是吃的人也不会贪便宜多点很多,自助餐做成这样淳朴厚道也只有这样的小城市才会有吧。这家饭店是建在自家的大四合院里的,拿几个屋子做餐厅,再请一个厨师,就是个很有地方特色浓郁的家庭餐馆。
其中,我最喜欢的有当地的地瓜干甜香糯,可以吃出板栗口感,甚得我心。还有凉皮,筋道弹滑,比以前吃的软软的毫无弹性的凉皮不知好多少倍。还有面筋,作为一道单独的菜,我还是第一次吃,酸辣咸香,让人停不下口。还有油饼和炒红辣椒这种奇妙的搭配,吃着竟然不油也不辣。据他爸爸讲,主要原因是当地的辣椒、老陈醋口味独特,味道纯正,当地特色主食以酸辣味的凉菜为主,而凉菜又以各种手法工艺制成的面食为主。葱花煎饼可以口感如此q弹,所蘸的酱忘记是什么味道了,但特别好吃。连带皮的肥肉块做得也没有油腻感,放在小馍里咬下去那可真是满足。
晚上同学的妹妹陪我去一条商业街绕了一圈,一路上隔三差五就有几个人聚在一起跳舞,还有成片的小吃摊。她妹妹跟我讲当地的人行路和公园的广场舞有很多种,十几人就能自成一队,大伙儿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舞蹈花样参与其中。原来广场舞的队伍可以不那么喧嚣、庞大和千篇一律,还可以如此种类丰富,就像当地的面食一样。原来小吃业可以如此繁华,可以做到如此种类丰富,路边摊可以不是大城市里的脏乱差,也可以融入小城市生活成为平常百姓的一日三餐的一部分。
第二天早上他爸又带着我俩和她小叔家的两个孩子去一家小有名气和历史的小店吃羊肉泡馍,同学说当地人的早餐一般是豆花泡馍、羊肉泡馍、豆浆油条这些,一般也都会去外边买着吃。那家的羊肉泡馍里的馍是一条条的,八九厘米长,一两厘米宽和厚的,跟以前吃的一小块的羊肉泡馍不一样。20块钱一大碗,19块钱一小碗的价格,量却差很多,让人不得不选择20块钱一大碗。
吃完泡馍,同学和她妹妹还陪我去当地最大的景点东湖逛了一圈,垂柳依依,湖光潋滟,拱桥凉亭婉约清丽,两千多年前来到这里的陨石、上百年的柳树、北魏的城墙、不知年代的狮子水槽以及苏东坡建的喜雨亭、亭子传出的高亢粗犷的秦腔、来此散步健身的当地人,使这里有一种了平和、美好的氛围。历史、现代、如此和平的共处,当年出仕的苏轼在此地做过三年的地方官,修建了与西湖相对的东湖,现在东湖公园免费开放,大方的为古城的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当代外边买了一些小纪念品。泥塑剪纸、马勺脸谱、手工玩偶有的色彩厚重,有的精巧细腻,让人不由得想要掏钱买下据为己有,虽然我也以理性克制数次一忍再忍,还是花了快200买了些小玩意。
走的时候同学的爸爸送了我一瓶自制的辣酱、买了我爱吃的葡萄、地瓜跟核桃带着,又细心的给我买了没来得及品尝的擀面皮让我在路上吃。这擀面皮也是极其的好吃,面皮筋道比凉皮更大,除了面筋还有一种叫挂挂的圆片作为配料,挂挂吃起来也是QQ滑滑的,配上香辣的汤汁,使不太能吃辣的我也吃得欲罢不能。
回去的火车上闭上眼睛,就有浓郁亲切的陕西话在脑子里回响,想着同学和她家人对我的热情招待,想着以后有机会要好好报答,想着什么时候也带爸爸妈妈也来这边看看。写着写着又嘴馋起来,看看淘宝上有没有什么能买到的凤翔美食吧。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