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读书小结
![]() |
本月读书16本,推荐2本:《陶庵夢忆·西湖梦寻》《The Only Child》。
![]() |
1. 《陶庵夢憶·西湖夢尋》(张岱,马兴荣[点校],中华书局)
大约要读过张岱之后,才会真正爱上杭州。这位晚明的末世才子,落拓的纨绔子弟,缅怀追忆只隐于繁华一梦中。文笔极简利,志物却非单志物,更兼志人志事。字里行间透出西子湖畔弥漫在水烟中的雅致和浪漫,更有丝丝颓废和怅惘。然笑言哑哑声中渐带凄楚,他站在梦的尽头频频回首遥望,彼岸有鲜衣酒馔,有华灯烟火,有花鸟风月。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 |
2. 《文明是副产品》(郑也夫,中信出版社)
社会学者郑也夫的近作。文明不是人类发展刻意为之,而是计划外的副产品——这个书名放在今天,无疑缺乏八年前那样的开创性。此书枚举外婚制、农业、文字、造纸术、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等六项早期文明,最后归结到“副产品”这一明晰主旨,内容由此“辐辏”而生,可谓包罗万象。立足当前回头看,免不了盖棺论定,想当然地觉得历史自有定数,然后预设出某种规律或假定。文明诞生于无心之举,似乎更有其寓言意味。
![]() |
3-5. 《葛传椝英语写作》《葛传椝英文随笔》《葛传椝英文学习法》(葛传椝,上海译文出版社)
葛传椝英语学习系列,英语小品文。讲发音,讲教材和词典,讲verse和poem,讲实用文体,讲风格要素,读来真有相见恨晚之感。
![]() |
6. 《纸上王国》(纸上王国/邓安庆,吉林出版集团/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邓安庆的小说和散文合集。记录乡村孩童眼中的世界,讲父辈、讲兄长的生活片段让人心酸,却又觉得隔。仿佛听到林间的沙沙声,伸手去摸却摸到屏幕。偶尔捡起来读几篇很生动,但一堆同样絮叨的文字排在一起就立刻受不了。
7. 《柔软的距离》(邓安庆,上海人民出版社)
所谓柔软的距离,就是比亲人远一点,再比陌生人近一点。《纸上王国》写的是乡村,这本书则迈到城市里,写那些不是人物的人物,不是故事的故事。可惜风格和内容太相似了,读下来让人觉得趣味寡淡。两本书有若干篇目重复,但稍有改动。
![]() |
8. 《闲来翻书》(黄荭,上海书店出版社)
小书话。作者是巴黎三大博士,法语翻译名家,专攻法国文学,可谓学院出身的行家,但行文间并找不到学究气。末尾附上吟风颂雅的花语,温婉敦厚,但稍显乏味。
![]() |
9. 《陌生的彼岸》(李继宏,上海书店出版社)
豆瓣“一星运动”主人公。平心而论,介绍故事情节比介绍作者生平有趣,介绍作者生平又比文学评论有趣,文学评论则比翻译有趣。单从他硬要将“斯科特不止一次说过”改译成“正如斯科特不止一次指出的”(P143)便可窥知,李先生的译笔恐怕是我等无福消受的。
![]() |
10. 《2014中国最佳科幻作品》(姚海军[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科幻世界》主编收录平宗奇、宝树、吴岩等人科幻小说中短篇作品13则。品质参差不齐,推荐《金陵十二区》《人人都爱查尔斯》《大饥之年》《造像者》四篇。
![]() |
11. 《寡人有疾》(苗炜,湖南文艺出版社)
三个不同历史年代医生的独立中篇,用后现代风格大话历史人物。至于为什么把三个看似没关联的故事放在一块,苗师傅在自序里说:“是啊,我有我的道理。可我又说不出来。它如此重大,所以不能把它太当回事儿。”真可谓“兹事体大,千万别察”!俏皮,天马行空,但欠精致。
![]() |
![]() |
12. 《The Only Child》(郭婧,Schwartz & Wade)
《纽约时报》2015年十佳绘本,讲述孤独童年的无字书。小时候守护身旁的飞鹿、大鲸和海豹,醒来后、长大后,还会有你们的陪伴吗?细腻深情,神秘缭绕,寻找和重聚的细节,让人联想起澳洲的陈志勇。
![]() |
13. 《The Art of Stillness: Adventures in Going Nowhere》(Pico Iyer,Simon & Schuster)
TED系列,很薄的小书,讲冥想和内心的安宁。读这套书,给人的感觉就像是跟很有学问的好友聊天,轻松愉快,又有所获益。
![]() |
14. 《哲学片段》([丹麦]克尔凯郭尔,翁绍军[译],商务印书馆)
克尔凯郭尔的小册子,第二次读。书名叫“哲学片段”,但实际上讲的是基督信仰。作为神学家的克尔凯郭尔,主张从个人存在的角度来选择信仰,但对黑格尔的批判也逃不出悖论的窠臼。
![]() |
15. 《七口棺材:密室杀人何其多》([日本]折原一,吕灵芝[译],新星出版社)
“叙述性诡计之王”折原一的处女作,七个中规中矩的密室推理小品。喜欢《读狄克森·卡尔的男人们》和《胁本阵杀人事件》里的诡计,可惜另外几个则是漏洞比脑洞还大。
16. 《倒错的物体》([日本]折原一,赵婧怡[译],新星出版社)
多线叙事并进,变换身份视角,刻意模糊时间,这些“叙述性诡计”的必备要素都得到圆满呈现。相比折原一“倒错”系列三部曲,此书的悬念并不难猜,好在结尾依然“崩坏”,阅读乐趣不减。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