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山琐记|今天我有了一个妹妹
对于我爸妈要领养一个小女孩的这件事,我最初只有一种反应,我希望他们能够考虑清楚再做决定,是否是自己真实的意愿,而做了这件事情是否能够使自己开心,我希望他们都考虑好。
早年间作为一个强价值观的输出机器,我的人生要义似乎就是在展现自己自以为与众不同的人生观的同时,说服听众认同我的观念,尤其是在与我父母缠斗多年之后,我发现双方都无法说服对方,我这几年好像有点想明白了,还是周总理说的好:大家还是求同存异。
所以按照我自己不可撼动的价值观,如果是我,我可不会在我父母这个年纪再来养一个孩子,而我本身其实蛮讨厌小朋友的。或许是我过分自由的做派和不时的危言耸听,我总是教育我的父母,你们要有自己的人生啊,你自己的生活和下一代没有关系,可是我却从来没有考虑过,也许他们的人生就是养育一个孩子本身。
我这个妹妹,诞生在遥远的九龙县的某个农村,甘孜州和凉山州接壤,离云南并不遥远。母亲是个寡妇,生了四个女孩,现在肚子里又新怀了一个孩子,听说好上了一个弹棉花的工匠,实在是无力抚养这四个女孩。我这个妹妹年纪最小,五岁左右,只好寄养在亲戚家里,然后我父母闯入她的生活,开始新的生活。
我像记叙剧本梗概一样的写了我妹妹的前史,然而她并不是只是梗概中的人物。他现在跟着我爸姓,在想了一堆名字,并找命理界的朋友看过后,起了“小川”这个名字,取“利涉大川”之意。
我是前天第一次见到我们家小川的,小川长得很可爱,大眼睛小脸蛋,虽然不是彝族人,高高的鼻梁还是沾染了彝家气息,毕竟来自水草丰沛的地方。然而脸色并不是很好,微微的有一些蜡黄,应该是出生到现在营养没跟上,和我那些吃虫草燕窝长大的朋友比起来,实在是云泥之别。小姑娘眼神怯生生的,全然没有她这个年纪应该有骄蛮气息,早年丧父和寄人篱下的经历,对于一个五岁的孩子来说,实在是太多了。
小川很会察言观色,前一秒还在玩玩具,观察到我累了,就老老实实的睡在我旁边的沙发上。看到我没吃干净的石榴,还会认真地要求我吃干净,并且将地面笨拙的打扫一下,这种原生家庭带来的简朴,很难不让人喜欢。我回来之前,我妈就给我绘声绘色的讲了很多妹妹的种种,言语间透露着甜蜜的苦恼,譬如小川不和他们亲近,想回甘孜州去;或者说她第一次来到成都这样的大城市,明明很兴奋,但是嘴上却要说不喜欢。
有个小插曲是,有一天小川翻看我家的相片,我爸开玩笑的说我堂姐小时候的照片就是她, 只是当时不允许生二胎,才把她放到甘孜州去的。前几天还很惆怅的小女孩,忽然间很释然,回来之后也找我求证,我连忙说是是是,她才安心的继续吃饭,小女孩自尊心很强又缺乏安全感,据我爸说,比起上个月刚来的时候,已经开朗了很多。回来这几天,我爸妈对我几乎就不那么感冒了,先不说连牙刷都没有帮我准备,就连我手臂上那两个巨大的纹身,我爸妈都视而不见。按照以往,大抓马不一定有,但碎碎念是少不了的,我打趣的和朋友说,感觉自己独生子女的骄傲放纵,一夜之间都没有了,再也不能做家里的小皇帝。
好笑的是昨天晚上却上演了一个大抓马,前因后果是这样:小川一直在想后天穿什么衣服,被我妈说了一通,说只知道喜欢这些东西,怎么不见你多读书。佛洛伊德有种观点——强迫性重复,说人会不断重复某些从父母处习得的行为,于是我也如同我妈当年严苛的要求我一样,教育小川不要只关注这些外在打扮的东西,还开玩笑的说你以后认字了要多读书,要做一个知识女性。教一个五岁小孩做知识女性也是够了……她连什么是女性都不知道。我也好像选择性的遗忘了青春期时,同学穿NIKE我穿安踏的苦闷。
其实没什么的一件小事,小川却一直念叨了好多次,计划说明天上幼儿园要穿两件衣服,我妈就忽然间发大火,用尖利的声线,先是和她讲解,穿两件会热死的,然后告诉她别的同学穿两件是因为别的同学衣服结构不一样等等,最后又落实到一天到晚只想着穿衣服,有什么出息这样的细节……其实跟一个小女孩讲这些,她听不听的懂是一回事,最主要是,这样有什么意义。小川开始被我妈发火的样子吓得大哭,我不断拍着她的背,铁石心肠如我都觉得难过,尤其是我妈还一副不消停的样子。
戏剧化的一幕是,我也控制不住情绪开始吼我妈,说什么都快五十了还不会控制情绪,讲到后面我开始指向自己,说我现在这么奇怪另类,还不是你小时候给我太多负面情绪造成的,小孩子才理解不了你的情绪的动机,她只会记住你暴怒的样子,而你现在在她面前无疑是非常强大而可怖的。到最后开始句句诛心,开始说我妈这辈子觉得自己这么丧,都是自己作出来,明明自己都安的是好心,都被自己糟蹋没了。
说到我妈这个内心戏很丰富的双鱼座,她是个多么善良的人啊,我记得我初中翻看她二十多岁的日记本,扉页就写着一句话:“XXX(我妈的名字),一个被世界抛弃的人。”中文系的女生,真的很EMO。而在我的成长经历中,我妈对我的评价基本是负面的,带着小知识分子的理智,又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人对己都是高标准严要求,凡事潜意识里已经预设了一个目标,刀子嘴豆腐心,导致我的童年在爱的浸泡中又有点忧郁。虽然我现在能理解她的内在逻辑,并调整和她相处的方式,可是脾气温和的我,最多的恶语还是向着我妈。
最好笑的是,妹妹在一旁吓哭,我妈的眼眶也被我的言语刺激得发红,我爸在一旁不知所以,我和我妈互相吼完诛心之语后,我自己一个人跑到楼上开始大哭特哭,莫名其妙的委屈,历历在目的童年阴影,毫无预兆的悲伤,真的是嚎啕大哭啊,场面想起来十分滑稽。
我一边抽烟一边抹眼泪,一幅pussy的独生子女子女形象跃然纸上。以至于半夜三更靠看《招魂2》来平复情绪。
今天早上醒来,回想昨天的种种,我和我妈相视一笑,生活或许就是这么的真实。
然而一向以抽离为骄傲的我,是过于敏感了吗。我再一次感谢我的生活,同时又开始想起我们最后这一代独生子女,在宠溺与孤独中长大,自私又乖戾。修正我们人格的,似乎都是成长中交到的好朋友们,他们就是我的兄弟姐妹,现在又有了一个真正的妹妹,这是人生的新高度,我应该报以感恩。小川来我们家,于她于我们,都是幸运,而她离开水草丰沛的家乡,不见高山草甸和马群,来到这个本分老实的教师家庭,有一个张狂怪异的哥哥,会面对怎样的人生,也都是未知数。
昨天夜里想起去年导师父亲去世的时候,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和实验室的同学去帮忙守灵。也是独子的导师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我在送别仪式上止不住的流眼泪,其实我只见过老人家一面,后来我觉得是仪式感作祟,参加完葬礼的第二天,我又故作抽离,不愿正视自己的悲哀,甚至觉得终究是别人的生活,犹如剧本的某一场转场。其实深切的悲哀来自于对孤独感移情似的确认,可惜孤独让我们保持清醒又自以为是,真实生活的前提是与之相关的人们并没有消失,你才有资格去选择投入或者旁观。有人降生有人消逝,我们在浑浑噩噩中前行。
希望我们家小川能够茁壮成长。
2016.9 于成都
大哭之后
早年间作为一个强价值观的输出机器,我的人生要义似乎就是在展现自己自以为与众不同的人生观的同时,说服听众认同我的观念,尤其是在与我父母缠斗多年之后,我发现双方都无法说服对方,我这几年好像有点想明白了,还是周总理说的好:大家还是求同存异。
所以按照我自己不可撼动的价值观,如果是我,我可不会在我父母这个年纪再来养一个孩子,而我本身其实蛮讨厌小朋友的。或许是我过分自由的做派和不时的危言耸听,我总是教育我的父母,你们要有自己的人生啊,你自己的生活和下一代没有关系,可是我却从来没有考虑过,也许他们的人生就是养育一个孩子本身。
我这个妹妹,诞生在遥远的九龙县的某个农村,甘孜州和凉山州接壤,离云南并不遥远。母亲是个寡妇,生了四个女孩,现在肚子里又新怀了一个孩子,听说好上了一个弹棉花的工匠,实在是无力抚养这四个女孩。我这个妹妹年纪最小,五岁左右,只好寄养在亲戚家里,然后我父母闯入她的生活,开始新的生活。
我像记叙剧本梗概一样的写了我妹妹的前史,然而她并不是只是梗概中的人物。他现在跟着我爸姓,在想了一堆名字,并找命理界的朋友看过后,起了“小川”这个名字,取“利涉大川”之意。
我是前天第一次见到我们家小川的,小川长得很可爱,大眼睛小脸蛋,虽然不是彝族人,高高的鼻梁还是沾染了彝家气息,毕竟来自水草丰沛的地方。然而脸色并不是很好,微微的有一些蜡黄,应该是出生到现在营养没跟上,和我那些吃虫草燕窝长大的朋友比起来,实在是云泥之别。小姑娘眼神怯生生的,全然没有她这个年纪应该有骄蛮气息,早年丧父和寄人篱下的经历,对于一个五岁的孩子来说,实在是太多了。
小川很会察言观色,前一秒还在玩玩具,观察到我累了,就老老实实的睡在我旁边的沙发上。看到我没吃干净的石榴,还会认真地要求我吃干净,并且将地面笨拙的打扫一下,这种原生家庭带来的简朴,很难不让人喜欢。我回来之前,我妈就给我绘声绘色的讲了很多妹妹的种种,言语间透露着甜蜜的苦恼,譬如小川不和他们亲近,想回甘孜州去;或者说她第一次来到成都这样的大城市,明明很兴奋,但是嘴上却要说不喜欢。
有个小插曲是,有一天小川翻看我家的相片,我爸开玩笑的说我堂姐小时候的照片就是她, 只是当时不允许生二胎,才把她放到甘孜州去的。前几天还很惆怅的小女孩,忽然间很释然,回来之后也找我求证,我连忙说是是是,她才安心的继续吃饭,小女孩自尊心很强又缺乏安全感,据我爸说,比起上个月刚来的时候,已经开朗了很多。回来这几天,我爸妈对我几乎就不那么感冒了,先不说连牙刷都没有帮我准备,就连我手臂上那两个巨大的纹身,我爸妈都视而不见。按照以往,大抓马不一定有,但碎碎念是少不了的,我打趣的和朋友说,感觉自己独生子女的骄傲放纵,一夜之间都没有了,再也不能做家里的小皇帝。
好笑的是昨天晚上却上演了一个大抓马,前因后果是这样:小川一直在想后天穿什么衣服,被我妈说了一通,说只知道喜欢这些东西,怎么不见你多读书。佛洛伊德有种观点——强迫性重复,说人会不断重复某些从父母处习得的行为,于是我也如同我妈当年严苛的要求我一样,教育小川不要只关注这些外在打扮的东西,还开玩笑的说你以后认字了要多读书,要做一个知识女性。教一个五岁小孩做知识女性也是够了……她连什么是女性都不知道。我也好像选择性的遗忘了青春期时,同学穿NIKE我穿安踏的苦闷。
其实没什么的一件小事,小川却一直念叨了好多次,计划说明天上幼儿园要穿两件衣服,我妈就忽然间发大火,用尖利的声线,先是和她讲解,穿两件会热死的,然后告诉她别的同学穿两件是因为别的同学衣服结构不一样等等,最后又落实到一天到晚只想着穿衣服,有什么出息这样的细节……其实跟一个小女孩讲这些,她听不听的懂是一回事,最主要是,这样有什么意义。小川开始被我妈发火的样子吓得大哭,我不断拍着她的背,铁石心肠如我都觉得难过,尤其是我妈还一副不消停的样子。
戏剧化的一幕是,我也控制不住情绪开始吼我妈,说什么都快五十了还不会控制情绪,讲到后面我开始指向自己,说我现在这么奇怪另类,还不是你小时候给我太多负面情绪造成的,小孩子才理解不了你的情绪的动机,她只会记住你暴怒的样子,而你现在在她面前无疑是非常强大而可怖的。到最后开始句句诛心,开始说我妈这辈子觉得自己这么丧,都是自己作出来,明明自己都安的是好心,都被自己糟蹋没了。
说到我妈这个内心戏很丰富的双鱼座,她是个多么善良的人啊,我记得我初中翻看她二十多岁的日记本,扉页就写着一句话:“XXX(我妈的名字),一个被世界抛弃的人。”中文系的女生,真的很EMO。而在我的成长经历中,我妈对我的评价基本是负面的,带着小知识分子的理智,又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人对己都是高标准严要求,凡事潜意识里已经预设了一个目标,刀子嘴豆腐心,导致我的童年在爱的浸泡中又有点忧郁。虽然我现在能理解她的内在逻辑,并调整和她相处的方式,可是脾气温和的我,最多的恶语还是向着我妈。
最好笑的是,妹妹在一旁吓哭,我妈的眼眶也被我的言语刺激得发红,我爸在一旁不知所以,我和我妈互相吼完诛心之语后,我自己一个人跑到楼上开始大哭特哭,莫名其妙的委屈,历历在目的童年阴影,毫无预兆的悲伤,真的是嚎啕大哭啊,场面想起来十分滑稽。
我一边抽烟一边抹眼泪,一幅pussy的独生子女子女形象跃然纸上。以至于半夜三更靠看《招魂2》来平复情绪。
今天早上醒来,回想昨天的种种,我和我妈相视一笑,生活或许就是这么的真实。
然而一向以抽离为骄傲的我,是过于敏感了吗。我再一次感谢我的生活,同时又开始想起我们最后这一代独生子女,在宠溺与孤独中长大,自私又乖戾。修正我们人格的,似乎都是成长中交到的好朋友们,他们就是我的兄弟姐妹,现在又有了一个真正的妹妹,这是人生的新高度,我应该报以感恩。小川来我们家,于她于我们,都是幸运,而她离开水草丰沛的家乡,不见高山草甸和马群,来到这个本分老实的教师家庭,有一个张狂怪异的哥哥,会面对怎样的人生,也都是未知数。
昨天夜里想起去年导师父亲去世的时候,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和实验室的同学去帮忙守灵。也是独子的导师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我在送别仪式上止不住的流眼泪,其实我只见过老人家一面,后来我觉得是仪式感作祟,参加完葬礼的第二天,我又故作抽离,不愿正视自己的悲哀,甚至觉得终究是别人的生活,犹如剧本的某一场转场。其实深切的悲哀来自于对孤独感移情似的确认,可惜孤独让我们保持清醒又自以为是,真实生活的前提是与之相关的人们并没有消失,你才有资格去选择投入或者旁观。有人降生有人消逝,我们在浑浑噩噩中前行。
希望我们家小川能够茁壮成长。
2016.9 于成都
大哭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