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新西兰一周
转眼已经来新西兰一周了,时间过得真快。最近一直在忙这忙那,都没有闲下来写点东西,所以趁着现在有空,赶紧把最近的情况给交代一下。 现在基本上算是安顿下来了,住在BBH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糟,这种生活方式很像大学宿舍的生活,只是这里有厨房和客厅,没有食堂和小卖部。到达新西兰的第二天,我一早就赶去了之前预约好的银行激活账户,从住的地方走过去大概也就10分钟的样子,Broadway算是Newmarket区的主干道了,ANZ的分行非常显眼,很容易找到。银行的大厅没什么人,也不像国内的营业厅一样需要拿号,所有的柜台都没有防弹玻璃,不,应该说完全没有玻璃。柜台前有一排栏杆,旁边写着标语“Please wait here.”,所有人就这样自觉排队。我径直走到柜台,一个嚼着口香糖的黑人职员接待了我。在说明了我的预约情况后,他带我去到负责激活我的账户的客户经理那里。负责我的客户经理是个华人,所以沟通起来完全没有问题,没几分钟我的账户就搞定了。激活之后我到柜台那边去办卡,这次接待我的是一个华人妹子,叫Sammy,长得很漂亮,神似巩俐,而且总是挂着微笑,我心情顿时愉快起来(哈哈)。

弄完账户的事情,我跟室友Jessica去了Parnell图书馆,这是我这几天除了hostel以外,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了,原因很简单:这里有免费WiFi。这个图书馆不大,人也不多,所以基本上任何时候来都能找到位子坐。图书馆除了书以外还有影碟可以外借,租借都是免费的,并且整个奥克兰的任意一个图书馆都可以归还图书。图书馆的WiFi网速还不错,只是每用完一个GB的流量就得重新连一下。

我查了一下现在办IRD(就是税号)需要的文件,除了护照和签证的复印件以外还需要申请表格、住址证明和银行账户的资金流动证明。于是我去Warehouse Stationery复印了表格、护照和签证,又到ANZ的营业厅去了一趟。我跟Sammy说了情况,她说要有交易记录才行,于是我立马存了20块然后跑到隔壁的日化店买了一瓶“洗发露”(后来用的时候才发现,尼玛我买的是护发素······此处感谢人美心善的室友Jessica用她的洗发露跟我换),这才开了证明。弄完这些文件,已经将近4点,我想了想邮局应该已经快下班了,就打算明天再去办。

Warehouse对面就是一家叫EVENT Cinemas的电影院,而此时大陆无缘上映的《自杀小队》正在上映,不用说,我情不自禁地走了进去。电影院依然没什么人,仅有的几个人依然井然有序地在排队区排队。这里的售票和零食是在同一个窗口,所以有点慢。我买了一张18:10的票,票价是$18.50,着实不便宜,而且这即将是我第一次看无字幕的外语片,感觉有点压力。影厅跟国内的没什么区别,座位很舒适,不过尴尬的是坐在我旁边的两个女生跟我穿的是一毛一样的鞋(全白的AF1),这迷之尴尬让我连二郎腿都不好意思跷。影片开场的广告长得令人发指,一直到18:25才开始正片,这要是在国内绝逼被投诉。我心说国外的人看电影好歹也给个英文字幕吧,结果真是完全没字幕,我全程下来虽然看懂大概,但是好几个地方我都不知道我周围的人在笑什么······

次日一早我就去了最近的邮局,这里的邮局跟银行是一体的,类似于国内的邮政储蓄,叫Kiwi Bank。不用说,排队区依然井井有条,窗口服务的大妈非常耐心,告诉我买信封写地址,然后投递到门口的邮筒。(IRD需要邮寄到首都惠灵顿办理)

办完IRD,我直奔附近的一个叫Mt Eden的山上,之前答应过韦老板要给她录一个婚礼祝福的视频,要以奥克兰市区为背景,把天空塔拍进去。Mt Eden不高,很快我就爬了上去,但是让我没想到的是山上的风简直是丧心病狂,分分钟吹得你感觉不到耳朵的存在,冷到哭。因为风大很影响声音,我NG了好多遍才把视频拍好。完事儿顺便去山顶溜达了一圈,在这种天气里,行人的着装可真是匪夷所思。有穿羽绒服的,也有光着膀子就上来的·····从山上下来,我走了另一条路回去,也算逛了一下。这里超过3层的房子很少,几乎都是小洋楼,家家户户门口都有自己的邮箱、车库,有的还有一个小院子,住在这样的房子里,绝对幸福感爆棚。 虽然季节工的时间还没到,我琢磨着还是应该赶紧找个工作,毕竟这里的消费实在太高,没有收入的话钱花得实在太快。最近汇率持续上涨,人民币在这边根本hold不住,看到超市大蒜的价格标的是27刀/kg,我整个人都懵逼了。肉和蔬菜基本是一个价位,唯一稍微便宜一点的估计也就只有牛奶了。于是我索性把早餐和午餐一起吃,这样一天吃两顿的话,可以省下不少钱,虽然这样做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饥饿变成了我的日常。而且我基本上是什么便宜吃什么,hostel的炉灶火力巨小,几乎没办法炒菜。

我回到Newmarket的市区,直接walk in问了几家咖啡馆,得到的答复都是拒绝。这时候我路过一家马来西亚餐厅,看到门口用中文写着招工,便走了进去。心说既然都来了,而且肚子也这么饿,不如干脆就在这儿吃一顿。这是我在新西兰最奢侈的一顿饭,一份海南鸡饭,价值14纽币(约68元人民币,呵呵)。老板给了我一个地址,让我去那里看看,于是我吃完饭按照卡片上的地址找了过去。这家店离我住的地方略远,在Greenlane,走路过去大概要半个小时。老板是个叫Kit的马来西亚人,跟我了解了情况过后让我回家等电话然后过来试工,还算比较顺利。

周日受寝室里的一个台湾女生Yolanda的邀请,我和Jessica也跟着她去了奥克兰植物园。同行的另外一个叫Tsai的台湾女生跟Yolanda是朋友,她有车,我们便搭她的车一起去。我们先到了奥克兰南区的一个周末市集,不少小摊在这里设点,卖什么的都有。这一代的居民大多都是毛利人,你可以从他们的口音和样貌轻松辨别。之后我们去了一家超市,我买了点吃的,结账的时候是自助收款机,换言之,你买了什么只有你自己知道,完全信任你。这种信任感和秩序感是新西兰最打动我的地方,包括我买的保险,如果买了财险,要骗保其实也是很容易的。这里的汽车也是绝对会礼让行人,无论有没有红绿灯,几乎从不鸣笛,转弯车辆一定会礼让直行车辆。这种感觉会让你觉得,生活在这样的城市,是不会感到焦躁的。

奥克兰植物园比我想象地要大很多,而且完全免费,就是停车场太小,车位都要靠等的。当天天气特别好,所以很多人都来到这里野餐、遛狗、散步什么的。园内几乎找不到垃圾桶,不过你也看不到垃圾。植物园非常漂亮,拿起相机都不知道要拍哪儿,每个植物都有名牌,当然上面的专业名词我几乎都不认识。我们一直在里面溜达了两个多小时才出来,感觉非常惬意。

终于在周一我收到餐厅老板发来的短信,让我周二中午去试工。我按时来到餐厅,同事有印度人、马来人也有华人。午餐的时候因为有lunch special所以人很多,老板是永远不会让你闲下来的人,所以这4个小时我几乎都没停下来。送餐、收桌子、擦东西,4个小时里我不停地重复“Excuse me”、“Sorry”、“Thank you”、“You're welcome”。说真的其实蛮累的,有时候我都会在心里问自己,我千里迢迢跑到新西兰来就是为了来端盘子的么?不过通常我会马上回答自己,是啊不然你还想干嘛?有工作就不错了,吃饱饭再说!比较囧的是,每次我的印度同事跟我说话的时候我都感觉比较懵逼,因为她浓浓的印度口音经常让我听不懂她在说什么。我想等我离职的时候,我的印音应该会进步不少,哈哈。

试工还算顺利,老板同意我在那边工作,只是我的工时不会很长,因为毕竟我只是兼职。在税号下来之前,都是直接付现金给我,每小时11纽币,有税号之后就直接打到卡上,按照新西兰法定最低薪资每小时15.25纽币付,不过因为要扣税,所以拿到手上的应该也就12块多。昨天晚上下班之后我拿到了我两天的薪水,88块,突然就很感动,这是我在新西兰挣到的第一笔钱。我算是在奥克兰活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