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慰藉
在其他地方我已经撰文写过哲学的现实意义,也就是哲学之于今天的个人乃至群体组织究竟价值在哪里(见《哲学思维的现实意义》)。这里仍然忍不住想再啰嗦两句。
先说一下大多数人眼中的现实世界是什么样子。如今社会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新闻热点层出不穷,各类新技术不断的被开发并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我们置身于一个热闹非凡的信息汪洋大海之中,读书时代秉承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好像已经成为一句颇为自欺的口号,再怎么“勤奋”也望不到“书山”的尽头。于是,很多人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追时事追热点,美其名曰“与时俱进”;甚至对于自己本领域的学习,也被不断堆砌的名词或者方法绕的眼花缭乱手足无措。比如在工业生产领域,涉及到的工具手段包括FEMA、CAP、Kaizen Principles、SPC、Poka-yoke等,咨询管理领域则有MECE、SMART、SWOT、Scenario Planning等,每一个词都可以扩充为一门课程,足够你学上一个学期。
除了知识爆炸之外,还有很多现实生活中需要处理的问题。比如交流沟通、工作变动、家庭关系甚至是计划一次旅行都可能让你头痛不已。
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置身于这纷纷扰扰之中,我们该怎么办?
学习哲学。先看大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的一段话:
“神话、宗教、艺术、语言,甚至科学,现在都被看成是同一主旋律的众多变奏,而哲学的任务正是要使这种主旋律成为听得出的和听得懂的。”
简单解读一下,哲学是隐藏在社会万象背后的根本规律,你掌握了这个规律,什么艺术啊、科学啊、文化啊之类,都能“听得懂和听得出”,从而可以“高枕无忧”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了,多牛!想想都令人激动。比如上面谈到的各种字母名词代表的工具方法,如果你懂得了哲学,就会发现,它们的出现是牛人总结下来为笨人或懒人准备的,它们背后所隐含的道理都一样。
但一谈到哲学,首先浮现在大家脑海中的无外乎“唯心”、“唯物”、“形而上学”、“辩证法”等一大堆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学术名词。那么,这里不妨把“哲学”这个词换成“指南针”,接受起来似乎容易一些,也更形象一些。
那么,既然“指南针”对于行走在人生旅途中的我们如此重要,如何才能找到它呢?
前面说过,“指南针”隐藏于社会万象的背后,自然不会轻而易举的被人发现。对于个人来讲,需要下两点功夫:读书、实践。这两点功夫要同时进行,就像计算机的多线程运行一样。
读书要广泛涉猎,小说、散文、诗歌,政治、经济、历史,都可以作为阅读的对象。刚开始读,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和主题入手。否则,上来就抱着《资本论》、《国富论》开始读,对自己也太残忍了一些。
生活上要多多实践,吃饭、喝酒、旅游、结交新朋友甚至组织一场相亲派对都可以,把自己弄得“俗不可耐”最好。总之,要到到生活中摸爬滚打一番。
在进行以上两个“线程”的时候,不要忘了思考。思考文字背后的东西,思考生活背后的东西。老祖宗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实乃精辟。另外,写作是思考的助推剂,如果在思考的时候偶有所获,不妨写出来,可以加速你找到“指南针”的过程。
能够坚持以上两点功夫,并且多多思考,多多动笔,相信以正常人的基本智商,不出多久,就能收获人生旅途的“指南针”了。还有一点,不要认为这个探寻的过程是多么苦逼、劳心的过程,只要迈出第一步,你就能体会到新知的喜悦,自然而然的就有动力探寻下去了。
最后补充两点。第一,说了上面这么多,本人也不是标榜自己多么厉害,多么懂哲学,只是在茫茫求知路上的一点心得,如果不同意,请予以忽视并绕行。第二,也不是每个人都要“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探寻那枚指南针,毕竟无法要求人人都能成为生活的哲学家,这也不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前提是你还能在蛋疼的生活中过得下去。
2015.04.27 于匈牙利
先说一下大多数人眼中的现实世界是什么样子。如今社会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新闻热点层出不穷,各类新技术不断的被开发并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我们置身于一个热闹非凡的信息汪洋大海之中,读书时代秉承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好像已经成为一句颇为自欺的口号,再怎么“勤奋”也望不到“书山”的尽头。于是,很多人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追时事追热点,美其名曰“与时俱进”;甚至对于自己本领域的学习,也被不断堆砌的名词或者方法绕的眼花缭乱手足无措。比如在工业生产领域,涉及到的工具手段包括FEMA、CAP、Kaizen Principles、SPC、Poka-yoke等,咨询管理领域则有MECE、SMART、SWOT、Scenario Planning等,每一个词都可以扩充为一门课程,足够你学上一个学期。
除了知识爆炸之外,还有很多现实生活中需要处理的问题。比如交流沟通、工作变动、家庭关系甚至是计划一次旅行都可能让你头痛不已。
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置身于这纷纷扰扰之中,我们该怎么办?
学习哲学。先看大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的一段话:
“神话、宗教、艺术、语言,甚至科学,现在都被看成是同一主旋律的众多变奏,而哲学的任务正是要使这种主旋律成为听得出的和听得懂的。”
简单解读一下,哲学是隐藏在社会万象背后的根本规律,你掌握了这个规律,什么艺术啊、科学啊、文化啊之类,都能“听得懂和听得出”,从而可以“高枕无忧”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了,多牛!想想都令人激动。比如上面谈到的各种字母名词代表的工具方法,如果你懂得了哲学,就会发现,它们的出现是牛人总结下来为笨人或懒人准备的,它们背后所隐含的道理都一样。
但一谈到哲学,首先浮现在大家脑海中的无外乎“唯心”、“唯物”、“形而上学”、“辩证法”等一大堆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学术名词。那么,这里不妨把“哲学”这个词换成“指南针”,接受起来似乎容易一些,也更形象一些。
那么,既然“指南针”对于行走在人生旅途中的我们如此重要,如何才能找到它呢?
前面说过,“指南针”隐藏于社会万象的背后,自然不会轻而易举的被人发现。对于个人来讲,需要下两点功夫:读书、实践。这两点功夫要同时进行,就像计算机的多线程运行一样。
读书要广泛涉猎,小说、散文、诗歌,政治、经济、历史,都可以作为阅读的对象。刚开始读,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和主题入手。否则,上来就抱着《资本论》、《国富论》开始读,对自己也太残忍了一些。
生活上要多多实践,吃饭、喝酒、旅游、结交新朋友甚至组织一场相亲派对都可以,把自己弄得“俗不可耐”最好。总之,要到到生活中摸爬滚打一番。
在进行以上两个“线程”的时候,不要忘了思考。思考文字背后的东西,思考生活背后的东西。老祖宗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实乃精辟。另外,写作是思考的助推剂,如果在思考的时候偶有所获,不妨写出来,可以加速你找到“指南针”的过程。
能够坚持以上两点功夫,并且多多思考,多多动笔,相信以正常人的基本智商,不出多久,就能收获人生旅途的“指南针”了。还有一点,不要认为这个探寻的过程是多么苦逼、劳心的过程,只要迈出第一步,你就能体会到新知的喜悦,自然而然的就有动力探寻下去了。
最后补充两点。第一,说了上面这么多,本人也不是标榜自己多么厉害,多么懂哲学,只是在茫茫求知路上的一点心得,如果不同意,请予以忽视并绕行。第二,也不是每个人都要“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探寻那枚指南针,毕竟无法要求人人都能成为生活的哲学家,这也不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前提是你还能在蛋疼的生活中过得下去。
2015.04.27 于匈牙利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