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而静谧——圣弥厄尔天主教堂
在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甲13号,东交民巷与台基厂十字路口的东北角,有一座古典的教堂,在一片古旧的建筑中显得格外的鹤立鸡群,仿哥特式建筑,颇有中世纪欧洲的味道,如同一个沉睡的绅士一般,静静地安睡在那个角落。 这座教堂建于1901年,也是老北京城内修建的最后一个天主教堂,由于东交民巷系晚清时期的使馆区,法国领事馆组织修建,并于1904年正式开堂,因其修建时间较晚,故而顺利地避开了义和团运动的浩劫,得以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政策限制,教堂一度被划为台基厂小学使用,直到1986年才被归还北京教会管理。与北京其他的天主教堂相比,圣弥厄尔教堂历史很短,规模也小(我觉得可能与使馆区寸土寸金且空间有限,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其设计精巧,且原貌保持程度最好,很值得一看。 尤其是教堂内的天使造像,设计十分精美,且雕刻的颇为细致,在圣堂正门上方为教堂主保圣弥厄尔,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天使弥迦洛德雕像,他是圣经中保护以色列子民的总领天使,也被教会视为新约子民的守护天使,由于这座雕像细节鲜明、做工精细,在视觉上极具冲击力。并且教堂的东西两侧装饰有玻璃花窗(就是教堂中常见的碎花多色玻璃窗),做工精美,都是当年法国领事馆从法国定做并海运过来的精品,但是在台基厂小学作为礼堂期间,大部分都被毁坏了,如今所剩无几(熊孩子不论何时都是公害啊……)。 由于现在教堂大部分时间都不对外开放,故而游客往往只能远观而已。只是之前有一次我途径教堂,发现在内部整修,且大门开着一人宽的空间,故而趁机进去一探究竟,院内比较杂乱,且颇有一种幽静的静谧之感,纵使夏日仍然清凉宜人,颇为舒适,教堂内较为老旧,座椅亦是老式座椅,且吊灯亦保持着旧时模样,甚是古典,本欲往讲经台一观,奈何被后知后觉的管理人员呵斥离开,未能上前一探究竟,颇为可惜。 这座教堂总给人以静谧而神秘之感,也许这正是它的独特之处吧。 PS:教堂北侧松鹤楼的松鼠鱼非常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