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垢与帝陵:世界上不同的美
1.天然之美 最近烧水壶冒出的蒸汽有异味,就买了瓶醋,去掉了长期沉淀结晶的水垢,从壶嘴的滤网上取了些样品。虽然知道主要是碳酸钙,但还是想亲眼看看它到底长什么样。 等我拿到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它时,我吃了一惊。屏幕里显示的哪像水垢,而是一个鲜花簇拥的世界:晶体拥抱在一起,绽放成朵朵盛开的鲜花。虽然色彩黑白,但似乎不能阻止它们散发出香味。原来,我们每个人家里,都拥有如此美丽的一个世界。我想自己以后是不会再讨厌水垢了。此事亦让我相信:凡是天然的,必有其绝美之处,如果还未发现,准是我们还不够了解,尝试着换个时间、换个角度,再去观察,直到发现它的美。因为,新发现带来的惊叹号是一种美。


2.人造景观之美 去年冬天北京来了一场雪,我兴冲冲来到十三陵。选择十三陵是因为那里也有古建筑群,雪后故宫、景山、颐和园这些地方人满为患,而十三陵比较清静,毕竟这是阴界。 当我进入长陵大殿拍摄时,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大殿感觉很美,但是拍了几张,却全然没有美感。这种感觉的反差自从开始练习摄影时就经常出现。不过这次我捕捉到了原因:人造景观,大多只能远观,不可细察,因为如果单是拍摄某一个物件,通常会因为这个物体丑陋的工艺而失去美感。单取建筑的线条和形态,你会发现它们都太简单。而内心感受的大殿之美,应当来自于秩序的重复。一个个望柱、一片片金瓦、一根根椽头,无不彰显着重复的秩序。 重复产生秩序,秩序产生艺术,重复得越多,越显示出等级的尊严。这我想到了长城、故宫、金字塔,它们之所以被称为人类奇迹,是因为它们满足了两种被称为“伟大”的表现形式:或是制造出超乎想象的秩序感,像长城、秦俑、故宫一样进行排列组合,重复而有序;或是制造庞大的单体,像金字塔、亚历山大灯塔一样雄伟,让人感到卑微和窒息。


3.美的借用 拿破仑说:一切非天然的东西都是不完美的。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 自然的奥秘,在于它表面看起来是无序的,但是背后却有各种规律在支配。比如,没有两株牵牛花的形态完全相同,但它们都在做逆时针的攀爬。玩摄影的也许会同意:一朵花、一片叶子、一只虫子,拍下来都可以很惊艳、复杂而且很耐看。一个美人,可以不那么努力便获得青睐,这是因为,美人也是自然的杰作。 反观人类制造的东西,经常直奔主题,像螺丝钉一样,只是为了用来应付某一种功能,因此它们通常是笔直的、方正的、圆的、重复的,象征着效率。人类甚至不能制造出美丽的曲线,因为要制作曲线,首先是我们要知道:什么时候往这边弯,弯多少度,什么时候又弯回去。对此我们毫无目标和准则,不知道怎么办。那就做成直线吧!因此,如果在自然界里发现一些笔直的东西,那通常是人类的作品。 这就产生一个问题:难道只有自然才能谈得上终极的美,而人工建筑只能其次? 是的。古人对人造景观的最高评价就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句话表明,非天然的人造景观的终极目标是——天然。 因此,人造景观要突出表象的美,必须借助于自然的“洪荒之力”。只有自然界,才具有这种力量。 2014年11月,我到了戒台寺。寺里很冷清,就几个人。快闭寺的时候,飘起小雨,不一会儿变成了大雪。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帝王树、卧龙松,顿时生动了起来。原来这些红墙、灰瓦、绿松在下雪前之所以不能令人动容,缺少的正是一种情绪和氛围,而突然到来的雪,制造了这种美的氛围。 《诗经》的诗句很美,因为古人经常借助天然景观带来的情感,比如有这么一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为什么雨雪霏霏和杨柳依依这两个时刻很美,是因为氛围,是因为整体的韵味,而天然的东西美化了这种氛围。摄影是一种强烈的观看方式,很多时候拍的是一种强烈的感觉;制造感觉,怎能不强调氛围?所谓好的摄影作品,很多时候就是激发情感,在看客“哇”一下时,摄影就完成了使命。让人“哇的方法之一,是让被摄体周围充满了云、雾、雪,这些东西会天生带给你情感,所以这类摄影的拍摄目标不是物体本身,而是天气!很多优秀的古建筑摄影作品,无不如此。


2016年4月,我爬上景山俯瞰故宫,看着故宫草木,我突然明白了人类为什么总在建筑物边种植草木,自己为什么老是在拍古建筑时把植物拍进去。原因也是如此:我们人类除了伟大的想象力,制作工艺实在太过一般,即便是故宫角楼也不过如此,如果没有光影、雨雪、生物的衬托,他们还有形态之美吗?因此我们借用宇宙的造化来掩盖在建筑美学上的无力。请你想象下面照片里草木尽去的场景。


4.美的应用 春天的时候,我经常去北土城公园走走。但是,我总觉得公园除了海棠花溪,还不够美。为什么?后来想明白了,是因为这里的秩序感还不够震撼哪。比如前面有几棵类似的树,身后换了另外一些树,再往后又换了一些其他的树,他们看起来有点秩序感,但又没有应用和加强秩序感,最终只是制造了混乱。而海棠花溪则很简单粗暴,长长的两排,由此制造了秩序。如果一个花园不能够让它看起来自然地无序,那么它可以通过制造秩序让变得震撼。现在很多景区都在制造这种重复的秩序,他们叫它为“海”。 回到摄影,启发我的是,要重视整体的协调之美。好比有个女子,一双眼很美,但整个面相,不一定美。好比一件衣服,很昂贵,但穿在身上却无法显示应有价值。为什么?可能是因为整体不够协调,整体的组合和感觉还不到位。因此,好的摄影追求整体的韵味。拍摄人造景观时,更要注意到人造和自然景观的不同,人造景观更需要氛围,因此,多利用天然的、自然的东西,去美化非自然。

5.人类的抽象之美 如上,我讨论的只是外形美、表象美。美有两种,一种是外在的,一种是抽象的。人类建造之美,其实是它背后的抽象之美,例如人类的智慧、想象力以及道德情感的规范。就像康德所说,最令他震撼的是星空和人类的道德准则。皇宫之所以庄严,在于秩序感给人以威严。长城令人激动,在于它依靠人类的意志,在空间上给我们制造了一种令人震惊的秩序,并且这个秩序一直存留至今。有个网友在我微博里留言说:长城之美在善和美,德乃善,法乃美。又有个网友说:善指长城为保万民而生,美指的是其次序、秩序之美。 都很对,这些美,在于背后的抽象、理性之美。康德说:我们的全部知识都是从感觉开始,经过理智,最后达到理性。这是人类精神的不同表现,他们都很重要,都可以很美。

空错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石之花与铁之画:大自然的秩序美学 (19人喜欢)
- 黑神话:北京的山 (660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