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只烟斗》notes---马格力特的方法叫仿效
1 这儿有两只烟斗 p1-33
λ 图形——-再现功能说
λ 图形诗解:
∆ 图形诗的三重作用:
补充词语的不足,不借助修辞进行重复,用两种书写法捕捉事物体
∆ 特点:
“把同样的内容叙述两次,将其所说和其所示相互转移,从而相互遮掩”21
言语功能&视觉功能 不同时言说和再现,逆向而动
∆ 何以可能?
字母的特性:
作为符号,字母可以确定词汇;作为线条,它可以勾画物体的形象
∆作用:
“词语和图形结成了指示、命令、描述、分类等各种关系,图形诗曾经试图消除了这一间隙” p28
消解古老的对立:展示与命名,绘制与言说,重现与表述,模仿与意指,观看与阅读
^是双重陷阱
λ 马格利特的画——-这不是一只烟斗
∆ 拆解图形诗 恢复原先空间布局和对应状态 重新打破这一空间
p18 “重拾其三项功能,但目的确实颠覆它们,并由此打乱语言和图像之间的所有传统关系。”
∆ Bc:
1 分解开的图形诗
2图形的易于辨认 利于阅读的文字排列
3“它给不需要命名的东西命名。而在命名之际,马格利特所作确是否定。”21
λ “这不是一只烟斗“的多重解释
∆ 本质: “否定马格利特语句的,是烟斗的图和人们可以为这同一只烟斗命名的文字直接及相互从属关系。”(27)
∆ 图形诗可以达到的互相遮掩空间在马格利特那里被打开
图形与其说明简单对应的空间,即文字和图形的共同空间被打开
p37-79 ending!
克利,康定斯基,马格利特
λ 主宰西方绘画的两项原则
1 形体再现和语言说明之间的分离(重要的不是从属方向,而是语言符号和视觉再现从来不会一下子出现) 克利打破(把符号链和图形网交织在一起)
2 把相似与再现性关系的确认这二者等同起来(重要的不是再现关系的方向,重要的是人们不能把相似与确认分开) 康定斯基打破(极端的不相似)
cf 马格利特 殊途同归
“更专注于相似的准确性,以至于达到了似乎为进一步确认而刻意增加相似之处的程度” 41
∆ effects:“话语在质疑图形的明显特征以及人们准备赋予它的名称。”
λ 语词无声的工作
《对谈的艺术》:石堆形成了自己的语词,将意义渗透进两个正在交流的人当中
马格利特的作品中有很多替代和实体同化的例子
λ 确认的七封印
∆ 相似vs仿效
相似:“本原的要素从自身出发,整理并按等级排列那些越来越远和削弱的复制品” 只允许唯一的一个
“相似需要的前提,是一个起分类和规定作用的第一参照。” p60
仿效:“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不遵循任何等级”,“以细小的差异一点一点地繁衍”,“为重复服务” 可以逆转 一起舞动 转移游戏 德里达的play of traces
仿效的移动和交换绝非相似的复制,相似使人识别“可见物”,仿效使人看到“可识别物及熟悉的形状所掩盖的、妨碍看见的、变得不可见的东西”p64,冲击一一对应,一切陷于不确定
∆“致使显现的绝对权力是不是属于相似”excellent question
马格利特:“只有思想是相似的” 思想与思想之间是仿效的
∆ 这不是一只烟斗的七重解释
∆ 仿效摆脱与再现性合谋的论断
1 仿效物系列(物与物之间的移动、交换关系)
2 一副图与其应该再现的内容混合在一起(利用拆分的圈套来规避或嘲弄)
λ 绘画不是确认
马格利特将“纯粹的仿效”和“非确认性话语”置于一个没有“参照的体量”和“没有水平面的”不稳定空间中,使其发挥作用
λ 图形——-再现功能说
λ 图形诗解:
∆ 图形诗的三重作用:
补充词语的不足,不借助修辞进行重复,用两种书写法捕捉事物体
∆ 特点:
“把同样的内容叙述两次,将其所说和其所示相互转移,从而相互遮掩”21
言语功能&视觉功能 不同时言说和再现,逆向而动
∆ 何以可能?
字母的特性:
作为符号,字母可以确定词汇;作为线条,它可以勾画物体的形象
∆作用:
“词语和图形结成了指示、命令、描述、分类等各种关系,图形诗曾经试图消除了这一间隙” p28
消解古老的对立:展示与命名,绘制与言说,重现与表述,模仿与意指,观看与阅读
^是双重陷阱
λ 马格利特的画——-这不是一只烟斗
∆ 拆解图形诗 恢复原先空间布局和对应状态 重新打破这一空间
p18 “重拾其三项功能,但目的确实颠覆它们,并由此打乱语言和图像之间的所有传统关系。”
∆ Bc:
1 分解开的图形诗
2图形的易于辨认 利于阅读的文字排列
3“它给不需要命名的东西命名。而在命名之际,马格利特所作确是否定。”21
λ “这不是一只烟斗“的多重解释
∆ 本质: “否定马格利特语句的,是烟斗的图和人们可以为这同一只烟斗命名的文字直接及相互从属关系。”(27)
∆ 图形诗可以达到的互相遮掩空间在马格利特那里被打开
图形与其说明简单对应的空间,即文字和图形的共同空间被打开
p37-79 ending!
克利,康定斯基,马格利特
λ 主宰西方绘画的两项原则
1 形体再现和语言说明之间的分离(重要的不是从属方向,而是语言符号和视觉再现从来不会一下子出现) 克利打破(把符号链和图形网交织在一起)
2 把相似与再现性关系的确认这二者等同起来(重要的不是再现关系的方向,重要的是人们不能把相似与确认分开) 康定斯基打破(极端的不相似)
cf 马格利特 殊途同归
“更专注于相似的准确性,以至于达到了似乎为进一步确认而刻意增加相似之处的程度” 41
∆ effects:“话语在质疑图形的明显特征以及人们准备赋予它的名称。”
λ 语词无声的工作
《对谈的艺术》:石堆形成了自己的语词,将意义渗透进两个正在交流的人当中
马格利特的作品中有很多替代和实体同化的例子
λ 确认的七封印
∆ 相似vs仿效
相似:“本原的要素从自身出发,整理并按等级排列那些越来越远和削弱的复制品” 只允许唯一的一个
“相似需要的前提,是一个起分类和规定作用的第一参照。” p60
仿效:“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不遵循任何等级”,“以细小的差异一点一点地繁衍”,“为重复服务” 可以逆转 一起舞动 转移游戏 德里达的play of traces
仿效的移动和交换绝非相似的复制,相似使人识别“可见物”,仿效使人看到“可识别物及熟悉的形状所掩盖的、妨碍看见的、变得不可见的东西”p64,冲击一一对应,一切陷于不确定
∆“致使显现的绝对权力是不是属于相似”excellent question
马格利特:“只有思想是相似的” 思想与思想之间是仿效的
∆ 这不是一只烟斗的七重解释
∆ 仿效摆脱与再现性合谋的论断
1 仿效物系列(物与物之间的移动、交换关系)
2 一副图与其应该再现的内容混合在一起(利用拆分的圈套来规避或嘲弄)
λ 绘画不是确认
马格利特将“纯粹的仿效”和“非确认性话语”置于一个没有“参照的体量”和“没有水平面的”不稳定空间中,使其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