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冥之中自有安排[20160827]
每次看了本书,就觉得自己get到了一个“新”体会。然而,不过是我看到了我想看到的场景,理解了我想理解的道理。 《解忧杂货店》原本以为是认真回信者 通过信件 帮助 抱着试试心态写信的人 逐渐认识自己 的故事,毕竟我们总是看到我们更愿意看到的,听到我们更愿意听到的。然而……

第一篇,我想是种巧合让三个小偷按照自己的心境解答了运动员的疑惑,感觉无论如何回答,女运动员都会自我发现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选择最符合自己心境的选项。难为作者猜到了像我这样肤浅的读者会有这样子的感受吧,[笑cry] 人家作者直接就借人中人物直白阐述了。事实上,一开始,我在想如果是我遇到了女运动员的场景,会怎么样。我没有像运动员那样对奥运会的期待和执着,也没有什么非要想实现的梦想,但是很难做出选择,因此觉得无法作为旁观者给任何的建议或意见。还好,回信的人是来自三十多年后的未来人。 第二篇,不知道他人看完的感受,我却奇怪地觉得是:不要轻易看轻他人的梦想和他人。我一向觉得普通人不顾现实对音乐道路的执着追求难以理解。文中的“普通人”(然而并不是)放弃大学,不顾父母的期待,坚持走向音乐,我开始也是不能理解的。我想,即使是追求个人音乐梦想,难道不能是你在真正独立(至少经济独立)之后吗?。事实上,最后他的选择是否正确,应该没有对错。可是,后来让我觉得很抱歉,我轻视了他的梦想。 第三篇,店主的故事,解忧杂货店的由来。我感动于店主那种认真,三十封咨询信件,出自同一人之手,明明知道是个恶作剧,仍认真回复,还说:就算是瞎编的烦恼,一口气想出三十个也不简单。也是费了那么多心思,怎么可能不想知道答案。他的认真,让抱着试试心态的寄信人,得到了回复。无论回复内容,已经足以让人得到安慰,而店主却抱着负责的态度,认真地回复着所有的烦恼。 第四篇,寄信者两次看他心爱的偶像的最后一部电影最后一段画面时,感受却是截然相反的两种。第一次,源于心境,深深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羁绊那么脆弱;第二次,却觉得觉得偶像们的乐在其中,那种即使要分离了,却好像随时能回到过去。而第一次看时,他理智上想要理解父亲,相信父亲,然而自己所看到的“现实”难以说服自己;而第二次看时,间接获得的父母的消息让自己知道了,父亲为了自己真的什么都愿意做。在他知道事实那一瞬间,一切应该很难接受吧。原本以为自己因父母饱受艰苦,完全靠着自己获得新生,如今却发现,并不是这样子的。 第五篇,“幸运”的寄信人获得了未来人的提示,逐渐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成功人士。当甜品店家祈求寄信人时,或许作者就立下了flag吧。后来,家中被盗,而偷盗的人确实回信的未来人。 一封封烦恼信件,一封封回信,故事逐渐展开,他们相互之间或深或浅的联系也逐渐呈现了。最终,老爷爷的最后 为那三位 内心其实善良而迷茫的三个小偷 的回信。白纸,正因为是一张白纸,才可以随心所欲地描绘地图,一切全在你自己。 冥冥之中,自由安排。老爷爷年轻时试图与人私奔,为了不让女方留下伤疤,即使过去三年仍不忘写信郑重表达歉意,这么善良的老爷爷,后来一直幸福着,真好。 很中意的他人评价:“有时伤害,有时相助,人们总是在不经意的时候与他人的人生紧密相连”(书上推荐时有位读者的评价) p.s. 昨天晚上收取包裹才拿到书,但是过了凌晨之后,因为最近总白夜班倒班的关系,睡不着而拆开了这本书。看到第一二篇,说实话,大半夜就自己一个人在,听到外面窗外的声响,看着故事中这么灵异的情节,心里还是有那么些害怕的。可能作者厉害就在这把,即使我有些害怕可是逐渐被情节吸引的自己,居然安安静静地看着书,至到困意袭来。昨晚大概两三点睡的吧,因此,一醒来已经很晚了,也就推迟了回家的时间,任性地继续看书,一没注意,居然看完了。最近都没怎么看书,难得自己还能一口气看完,怪不得那么多人的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