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丽人
终于把《美国丽人》看完了,看完以后,觉得里面总有自己的影子,也许,人性本就是相通的,只是我们一直没有去挖掘、正视这些东西,而美国丽人像是一面镜子,把生活中处处出现的矛盾、人们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展示出来,也许,这样,身为观众的我们会轻松一点。
一 自我的寻找与释放
这部电影揭露了美国中产阶级虽然拥有华丽富贵的外表,却逃脱不了低迷、痛苦的精神生活。并且刻画了几个在现实生活重重压抑下艰难度日的人物,这些人物有的是朝气蓬勃的青少年,也有的已经步入不惑之年,但是不论年龄、职业、地位,收入,他们都无一不苦闷,无一不忍受着这生活的残酷无情。
莱斯特,一位在报社上班的普通职员,年过四十的他,无法承担养家的责任,基本上依靠妻子卡洛琳进行房产销售的收入来支撑家庭,性格也是懦弱,缺少男子汉风度,在家庭中饱受妻子卡洛琳和女儿珍妮的嫌弃鄙视。在工作和家庭都毫无存在感的他无疑是痛苦的,但是多年来他已经习惯了这种无价值的人生,日复一日地麻木地过完今后的每一天。
直到遇见了他女儿的同学,一位风姿卓越、美丽迷人的安琪,于是他说到:“我感觉我已昏睡了二十多年,我现在终于醒了。”他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表形象,健身、同时,他内心曾经被现实击倒的男人也站立了起来,懦弱胆小的他居然炒了老板鱿鱼还索要了一年的薪水和福利,居然敢于和妻子叫板,宣示自己的尊严与地位,这是被压抑了十几年的自我在慢慢苏醒,他想摆脱掉那种尊严被轻视被践踏的自我,他想得到一份纯粹受到崇拜与爱慕的爱情,他想过另外一种与现在截然不同的生活,是的,他做到了,甚至吸毒,这些都是他自我的寻找与释放,就像他回味过往说的那样,我曾经整日寻乐,挥霍青春。他想成为曾经的自己,那个快乐无比、挥霍美好的人。
而她的妻子呢?同样折磨于无性无爱的婚姻,折磨于工作的压力,折磨于对物质金钱的欲望,最终选择了与自己崇拜的男人出轨,享受着纵情肆意的男欢女爱,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她的自我也慢慢苏醒,如同灿烂艳丽的红玫瑰。
这两个人在各自的世界里面终于找到了释放痛苦的自我,然而,这种自我,依然只是虚妄的快乐,幻灭过后,剩下的是赤裸裸的难以承受的真相:莱斯特只能去餐厅做服务员,卡洛琳无法结束这段有名无实的婚姻。存在的问题依然存在:莱斯特依然懦弱,卡洛琳的物质欲望无法满足,两个人终归回不到快乐的曾经。
他们认为他们所做的种种是寻找释放自我,他们认为换一个爱人,换一种新鲜刺激的生活方式就能把自己从痛苦的深渊中拯救出来,其实这是在逃避自我,逃避现实。如果不能正视自我的缺陷,接受真实的自我,如果不能学会在琐碎烦闷的生活中发掘乐趣,美丽,不论怎样折腾,寻找释放,都只是徒劳。
而这一切,隔壁的小伙子芮奇,早已洞察:所有事物背后都有生命,一种慈悲的生命。要像芮奇细细凝视随风飞舞的塑料袋一样,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到感知生命的美好,感激每一刻生命的美好。
幸运的是,莱斯特最终明白了这个真谛,在他发现他朝思暮想的情人居然是处女的时候,他发现了他并不想要这些,他发现了他更应该珍视的美好,比如眼前这个女孩纯洁的身心、比如妻子的能干、率性,比如珍妮的可爱无邪…… 原来,他一直拥有着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现在的他应该和以前是一样的幸福。
只是,命运喜欢捉弄自以为是的人,他的生命之花在白墙上开得绚丽而凄然。虽然如此,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是快乐的。
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是随着时间往前走,变得更好,更值得被爱。其实,我们落入了回忆的圈套,始终在里面打转。我们怀念从前的快乐的自己,却不知道现在拥有的一切,未来未必会在我们身边,在为逝去的花朵哭泣时,我们又错过了重新播种的机会,遗失了下一个花期。
二 直面自我
如果说莱斯特和卡洛琳是生活的勇者,敢于活出自我。那么其他的人物也都拥有这么一个特点:不愿意直面自己的内心,一再而再的欺骗自己,麻痹自己。
比如安琪,这个有些自恋的女孩。她爱美,喜欢时髦,喜欢被人群簇拥,成为人群焦点,她把自己膨胀得无限大,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即便如此,她也不能抹掉她也是平凡人中的一员这个事实,然而,谁不是平凡的呢?谁都摆脱不了世俗的纷扰,她想成为万人迷,超级模特,这种想法和其他拥有此种梦想的女孩又有何不同?没有绝对的平凡,也没有绝对的独特。因为这是一个较为主观的判断,每个人的判断都有所不同。就像芮奇觉得貌美妖娆的安琪毫无特色、毫无魅力,但却被古怪的珍妮深深吸引一样。
安琪一直给自己营造出一个美丽虚幻的梦境:我很有魅力,男人都想占有我的美丽……越是如此,越发衬托出她的自卑,最终她撑不住了,在莱斯特面前溃不成军。一个是整天用华丽的谎言粉饰自己,一个是努力改变自己的种种缺陷,前者浮夸飘忽,后者稳健务实,两者的碰撞相遇,让安琪能直面自己的自卑,直面自己的平凡,而这种平凡难道不也是一种美么?
除此之外,有一个人很让我心疼,是芮奇的父亲。没错,这个上校,他非常在乎外界对他的评价,在外界面前他一直都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自己上校的威严形象,以至于每次在和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都会煞有介事地说出自己的头衔,带着一种莫名的优越感。
也许这是他太在乎自己的面子,不能忍受自己的尊严在毁于外界的评论,他成为了别人眼中那个威风凛凛的上校。他成为了一个别人眼中的正常男人:娶妻生子。但是作为同性恋的他又该是何等痛苦?不能享受真实的爱情,不能与心爱的人日夜相伴。更痛苦的是他开始贬低同性恋,希望如此来抑制内心的痛苦,试图给自己的悲剧人生画上一点温暖的颜色。近乎于残忍地给自己洗脑:同性恋是罪恶,我远离了罪恶,我还是一名有头有脸的上校。这样他就会快乐吗?
不,我们看到了抑制的恶果:妻子恍惚失神,和儿子关系恶劣……不得不说他们一家都是悲剧……唯一让他轻松愉悦地可能就是误以为莱斯特也是同性恋,而向他聊表心意的时候,那时他多年隐忍的眼泪夺眶而出,他紧紧地抓住莱斯特的背,仿佛是抓住最后的一丝生命希望…… 但是我终究不忍心看他失落羞愧冲向大雨,落荒而逃的画面,太悲情,太心痛。
带着面具生活能获得外界的赞许、艳羡的目光,也许也能获得些许自信,这些东西都会随时间流逝,剩下的只是一具行尸走肉的躯体。
一 自我的寻找与释放
这部电影揭露了美国中产阶级虽然拥有华丽富贵的外表,却逃脱不了低迷、痛苦的精神生活。并且刻画了几个在现实生活重重压抑下艰难度日的人物,这些人物有的是朝气蓬勃的青少年,也有的已经步入不惑之年,但是不论年龄、职业、地位,收入,他们都无一不苦闷,无一不忍受着这生活的残酷无情。
莱斯特,一位在报社上班的普通职员,年过四十的他,无法承担养家的责任,基本上依靠妻子卡洛琳进行房产销售的收入来支撑家庭,性格也是懦弱,缺少男子汉风度,在家庭中饱受妻子卡洛琳和女儿珍妮的嫌弃鄙视。在工作和家庭都毫无存在感的他无疑是痛苦的,但是多年来他已经习惯了这种无价值的人生,日复一日地麻木地过完今后的每一天。
直到遇见了他女儿的同学,一位风姿卓越、美丽迷人的安琪,于是他说到:“我感觉我已昏睡了二十多年,我现在终于醒了。”他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表形象,健身、同时,他内心曾经被现实击倒的男人也站立了起来,懦弱胆小的他居然炒了老板鱿鱼还索要了一年的薪水和福利,居然敢于和妻子叫板,宣示自己的尊严与地位,这是被压抑了十几年的自我在慢慢苏醒,他想摆脱掉那种尊严被轻视被践踏的自我,他想得到一份纯粹受到崇拜与爱慕的爱情,他想过另外一种与现在截然不同的生活,是的,他做到了,甚至吸毒,这些都是他自我的寻找与释放,就像他回味过往说的那样,我曾经整日寻乐,挥霍青春。他想成为曾经的自己,那个快乐无比、挥霍美好的人。
而她的妻子呢?同样折磨于无性无爱的婚姻,折磨于工作的压力,折磨于对物质金钱的欲望,最终选择了与自己崇拜的男人出轨,享受着纵情肆意的男欢女爱,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她的自我也慢慢苏醒,如同灿烂艳丽的红玫瑰。
这两个人在各自的世界里面终于找到了释放痛苦的自我,然而,这种自我,依然只是虚妄的快乐,幻灭过后,剩下的是赤裸裸的难以承受的真相:莱斯特只能去餐厅做服务员,卡洛琳无法结束这段有名无实的婚姻。存在的问题依然存在:莱斯特依然懦弱,卡洛琳的物质欲望无法满足,两个人终归回不到快乐的曾经。
他们认为他们所做的种种是寻找释放自我,他们认为换一个爱人,换一种新鲜刺激的生活方式就能把自己从痛苦的深渊中拯救出来,其实这是在逃避自我,逃避现实。如果不能正视自我的缺陷,接受真实的自我,如果不能学会在琐碎烦闷的生活中发掘乐趣,美丽,不论怎样折腾,寻找释放,都只是徒劳。
而这一切,隔壁的小伙子芮奇,早已洞察:所有事物背后都有生命,一种慈悲的生命。要像芮奇细细凝视随风飞舞的塑料袋一样,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到感知生命的美好,感激每一刻生命的美好。
幸运的是,莱斯特最终明白了这个真谛,在他发现他朝思暮想的情人居然是处女的时候,他发现了他并不想要这些,他发现了他更应该珍视的美好,比如眼前这个女孩纯洁的身心、比如妻子的能干、率性,比如珍妮的可爱无邪…… 原来,他一直拥有着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现在的他应该和以前是一样的幸福。
只是,命运喜欢捉弄自以为是的人,他的生命之花在白墙上开得绚丽而凄然。虽然如此,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是快乐的。
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是随着时间往前走,变得更好,更值得被爱。其实,我们落入了回忆的圈套,始终在里面打转。我们怀念从前的快乐的自己,却不知道现在拥有的一切,未来未必会在我们身边,在为逝去的花朵哭泣时,我们又错过了重新播种的机会,遗失了下一个花期。
二 直面自我
如果说莱斯特和卡洛琳是生活的勇者,敢于活出自我。那么其他的人物也都拥有这么一个特点:不愿意直面自己的内心,一再而再的欺骗自己,麻痹自己。
比如安琪,这个有些自恋的女孩。她爱美,喜欢时髦,喜欢被人群簇拥,成为人群焦点,她把自己膨胀得无限大,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即便如此,她也不能抹掉她也是平凡人中的一员这个事实,然而,谁不是平凡的呢?谁都摆脱不了世俗的纷扰,她想成为万人迷,超级模特,这种想法和其他拥有此种梦想的女孩又有何不同?没有绝对的平凡,也没有绝对的独特。因为这是一个较为主观的判断,每个人的判断都有所不同。就像芮奇觉得貌美妖娆的安琪毫无特色、毫无魅力,但却被古怪的珍妮深深吸引一样。
安琪一直给自己营造出一个美丽虚幻的梦境:我很有魅力,男人都想占有我的美丽……越是如此,越发衬托出她的自卑,最终她撑不住了,在莱斯特面前溃不成军。一个是整天用华丽的谎言粉饰自己,一个是努力改变自己的种种缺陷,前者浮夸飘忽,后者稳健务实,两者的碰撞相遇,让安琪能直面自己的自卑,直面自己的平凡,而这种平凡难道不也是一种美么?
除此之外,有一个人很让我心疼,是芮奇的父亲。没错,这个上校,他非常在乎外界对他的评价,在外界面前他一直都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自己上校的威严形象,以至于每次在和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都会煞有介事地说出自己的头衔,带着一种莫名的优越感。
也许这是他太在乎自己的面子,不能忍受自己的尊严在毁于外界的评论,他成为了别人眼中那个威风凛凛的上校。他成为了一个别人眼中的正常男人:娶妻生子。但是作为同性恋的他又该是何等痛苦?不能享受真实的爱情,不能与心爱的人日夜相伴。更痛苦的是他开始贬低同性恋,希望如此来抑制内心的痛苦,试图给自己的悲剧人生画上一点温暖的颜色。近乎于残忍地给自己洗脑:同性恋是罪恶,我远离了罪恶,我还是一名有头有脸的上校。这样他就会快乐吗?
不,我们看到了抑制的恶果:妻子恍惚失神,和儿子关系恶劣……不得不说他们一家都是悲剧……唯一让他轻松愉悦地可能就是误以为莱斯特也是同性恋,而向他聊表心意的时候,那时他多年隐忍的眼泪夺眶而出,他紧紧地抓住莱斯特的背,仿佛是抓住最后的一丝生命希望…… 但是我终究不忍心看他失落羞愧冲向大雨,落荒而逃的画面,太悲情,太心痛。
带着面具生活能获得外界的赞许、艳羡的目光,也许也能获得些许自信,这些东西都会随时间流逝,剩下的只是一具行尸走肉的躯体。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