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相逢之一——姓氏
在日本的时候很喜欢看日本人的姓名,住的酒店桌上摆着卡片,写着“今日清洁担当:月见山”,日式家院墙上:“善阿弥之家”,寺院悬挂的绘马上:“调月梨子”许愿……
日本人的姓氏是很有意思的。中国北宋时有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直到现在都很有名,叫做《百家姓》,成书时收集有姓氏411个,后来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有444个,复姓60个。到今天中国汉族的常用姓氏也只有三千多个。但日本姓氏数目却超过十万个,一般由一至三个组成,少数也有四个汉字的。作为世界上最早出现姓氏的国家,姓氏于中国而言是很重要的,先秦时期的《国语·晋语》记载:“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因此姓氏代表着共同血缘关系种族。“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国语·晋语》),为了延续旺盛健康的家族香火,避免近亲婚配的不良恶果,古人煞费苦心的在姓氏上下功夫,从而起到“别种类”,“别婚姻”的作用。比较之下,一贯严谨小心兢兢业业锱铢必较(没错我就是在学《左传》/张狂地笑/)的日本人在这一方面却相当随意。
古代日本人没有姓,只有名。上至天皇,下至平民百姓,仅仅凭着一个“名”悠然的过着日子。天皇被认为是神的后代,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因而没有必要有姓。不仅是天皇,就连天皇的子女也没有姓。有些贵族遵当时的风俗,既有表示社会政治地位的“姓”,又有标明职务或管辖地的“氏”,还有表明从氏族本家分离出来后的新姓“苗”,这样一来名字写出来便很长,所以即便是贵族,也很少使用“姓氏”的。虽然不使用,但“姓”、“氏”、“苗”都是权势的象征,在名字前冠以这些称号是当时日本统治阶级的特权,因而广大老百姓只有名,没有姓。
这样的情况一致持续到1870年明治维新,为了征兵、征税和制作户籍等需要,明治天皇颁布《平民苗字容许令》,允许包括以前不准拥有姓氏的平民在内的所有日本人拥有姓氏。然而已经习惯有名无姓的日本百姓对此并不热心。无奈的天皇在5年后下达《平民苗字必称令》,规定所有日本人必须使用姓氏,从这时起,日本在家家户户都有了姓,子承父姓,妻随夫姓,男子入赘从妻姓,世代相承,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天皇依然例外orz)
虽说是有了姓氏,但日本人对姓氏的随性却依然流传了下来,上至星辰日月,下至花鸟鱼虫,从职业、住所到自然现象都可成为姓,偶尔还有人毫不忌讳的给自己起姓为“大冢”,理由可能是家住坟边或怀念故人?(在日本时隐约听说,有的人家有将故去亲人骨灰装在坛子里埋于家中庭院的习俗,有待考证)甚至有人狗腿一把,拆几个上级的姓放在自己的姓中。住在山脚下的,便以“山下”或“山本”为姓,住在水田边的,便姓做“水田”,忠于信仰的便姓作“小野寺”、“西园寺”,喜欢自己职业的渔夫也可姓一个“鹈饲”(嘻嘻~)。《失乐园》的作者渡边淳一,生于北海道的一个渡口旁,于是姓为“渡边”;世界制造业的大牛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成长于和歌山县的松树下;吉隆坡世锦赛时张继科的对手大岛祐哉,也许出生于某个小岛上。北海道南部大名蛎崎庆广为了抬高自己的声望,从德川家康旧姓松平中取一个"松"字,从前田利家姓中取一个"前"字,称为松前庆广,丰臣秀吉在“羽柴秀吉”时期,羽和柴就分别取自当时织田信长重臣丹羽长秀与柴田胜家的姓。日本流行的绿茶“佐藤园”,其中“佐藤”便为日本最大的姓氏,据说是因为日本人普遍希望自己的家族兴旺,就像可以担任公家的藤原氏一样,真是可爱。
除此之外,日本人的姓氏可变性也极高,开创新的家业,分个家,结个婚,收养个干儿子等等,都可以成为更换姓氏的理由。
那么他们的家谱该怎么编写呢?脑洞大开,假如父子两人同时参政而所站派别却相互对立,父亲将自己支持一方纳入姓氏,儿子却随儿子支持一方的姓氏,那可真是有意思~
本文多数内容为旅途中的记忆碎片与随想,专业知识未经考证,欢迎各位大神批评指正,啾咪~
![]() |
日本人的姓氏是很有意思的。中国北宋时有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直到现在都很有名,叫做《百家姓》,成书时收集有姓氏411个,后来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有444个,复姓60个。到今天中国汉族的常用姓氏也只有三千多个。但日本姓氏数目却超过十万个,一般由一至三个组成,少数也有四个汉字的。作为世界上最早出现姓氏的国家,姓氏于中国而言是很重要的,先秦时期的《国语·晋语》记载:“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因此姓氏代表着共同血缘关系种族。“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国语·晋语》),为了延续旺盛健康的家族香火,避免近亲婚配的不良恶果,古人煞费苦心的在姓氏上下功夫,从而起到“别种类”,“别婚姻”的作用。比较之下,一贯严谨小心兢兢业业锱铢必较(没错我就是在学《左传》/张狂地笑/)的日本人在这一方面却相当随意。
![]() |
古代日本人没有姓,只有名。上至天皇,下至平民百姓,仅仅凭着一个“名”悠然的过着日子。天皇被认为是神的后代,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因而没有必要有姓。不仅是天皇,就连天皇的子女也没有姓。有些贵族遵当时的风俗,既有表示社会政治地位的“姓”,又有标明职务或管辖地的“氏”,还有表明从氏族本家分离出来后的新姓“苗”,这样一来名字写出来便很长,所以即便是贵族,也很少使用“姓氏”的。虽然不使用,但“姓”、“氏”、“苗”都是权势的象征,在名字前冠以这些称号是当时日本统治阶级的特权,因而广大老百姓只有名,没有姓。
![]() |
又一位酒店的值日担当 |
这样的情况一致持续到1870年明治维新,为了征兵、征税和制作户籍等需要,明治天皇颁布《平民苗字容许令》,允许包括以前不准拥有姓氏的平民在内的所有日本人拥有姓氏。然而已经习惯有名无姓的日本百姓对此并不热心。无奈的天皇在5年后下达《平民苗字必称令》,规定所有日本人必须使用姓氏,从这时起,日本在家家户户都有了姓,子承父姓,妻随夫姓,男子入赘从妻姓,世代相承,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天皇依然例外orz)
虽说是有了姓氏,但日本人对姓氏的随性却依然流传了下来,上至星辰日月,下至花鸟鱼虫,从职业、住所到自然现象都可成为姓,偶尔还有人毫不忌讳的给自己起姓为“大冢”,理由可能是家住坟边或怀念故人?(在日本时隐约听说,有的人家有将故去亲人骨灰装在坛子里埋于家中庭院的习俗,有待考证)甚至有人狗腿一把,拆几个上级的姓放在自己的姓中。住在山脚下的,便以“山下”或“山本”为姓,住在水田边的,便姓做“水田”,忠于信仰的便姓作“小野寺”、“西园寺”,喜欢自己职业的渔夫也可姓一个“鹈饲”(嘻嘻~)。《失乐园》的作者渡边淳一,生于北海道的一个渡口旁,于是姓为“渡边”;世界制造业的大牛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成长于和歌山县的松树下;吉隆坡世锦赛时张继科的对手大岛祐哉,也许出生于某个小岛上。北海道南部大名蛎崎庆广为了抬高自己的声望,从德川家康旧姓松平中取一个"松"字,从前田利家姓中取一个"前"字,称为松前庆广,丰臣秀吉在“羽柴秀吉”时期,羽和柴就分别取自当时织田信长重臣丹羽长秀与柴田胜家的姓。日本流行的绿茶“佐藤园”,其中“佐藤”便为日本最大的姓氏,据说是因为日本人普遍希望自己的家族兴旺,就像可以担任公家的藤原氏一样,真是可爱。
![]() |
除此之外,日本人的姓氏可变性也极高,开创新的家业,分个家,结个婚,收养个干儿子等等,都可以成为更换姓氏的理由。
![]() |
那么他们的家谱该怎么编写呢?脑洞大开,假如父子两人同时参政而所站派别却相互对立,父亲将自己支持一方纳入姓氏,儿子却随儿子支持一方的姓氏,那可真是有意思~
![]() |
本文多数内容为旅途中的记忆碎片与随想,专业知识未经考证,欢迎各位大神批评指正,啾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