枥木 枥木 (五)在日本的日子
远,远,远……
秋天的大波斯菊
我的研修机构是县立埋藏文化财中心(相当于中国的文物考古研究所,后简称“中心”),距宇都宫市区有40多公里的路程。因此,在八位研修员当中我的上下班路程是最为遥远的。 在去日本之前,我已通过多方途径了解了自己将要研修的机构,这其中当然包括地理位置。埋藏文化财中心位于枥木县国分寺町(2006年1月起归入下野市),这里曾是日本古代下野国的中心区域(注:701年,大和朝廷施行大宝律令,将全国编成5畿7道,下野国属于東山道。其中心地区就在今枥木县国分寺町一带),因此,这一带文化古迹相对集中。“中心”附近就是天平の丘公园,这里不仅是当地著名的赏樱之地,公园内还有风土记の丘资料馆、下野国国分寺遗址、下野国分尼寺遗址和传说中的紫式部墓等,占地面积相当广阔。
对于上下班路途的遥远我是有一点点心理准备的,但到了实地我才发现:竟管我上班的地方是在公园之内,但是“中心”地处偏僻,周围又人烟稀少,平时也没有游客,连小店都关门,(根本就是乡下嘛!)这里的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驾车来上班的,唯独我一人必须每天往返80多公里的路途,还要换乘三种不同的交通工具,这不得不说是件头疼的事。(以后,渐渐发现我的困难还远不止于此。) 我曾经担心TIA为了节省研修经费(因为日本经济一直不景气,这几年政府给予海外研修员的经费也一直在压缩)会将我一个人安排在国分寺町居住。因为这是有先例的。后来证明我的担心并非完全多余,他们的确考虑过这个方案,但终究考虑到我是个女生,会有诸多不便且会感到寂寞,才放弃这一打算。由此一来,我成为TIA历史上交通开销最为昂贵的海外技术研修员。 在正式走上研修岗位之前,TIA的两位工作人员(佐藤、藤井)对我进行了“特训”。首先发给我公交车、JR电车时刻表,还有月票、地图以及注意事项,并亲自对我进行实地的“认路培训”。 为了便于后文的叙述,先了解一下我每天上班的路程吧:早上7点之前必须出门,先乘20多分钟的公交车赶到宇都宫JR车站的东口;再坐上行的东北本线,途经石桥、自治医大,到小金井站下车,共花费20分钟;然后从西口的一家自行车保管处,取出自行车,一直向西再骑20多分钟,才能到达埋藏文化财中心。单程费用为公交车250日圆;电车400日圆;自行车的租用费和保管费不详,但一般单日租车费为500日圆。这样算来,我一日的交通费至少有120元人民币;加上等车的时间,我上下班差不多要花近3个小时。 我的“认路培训”并不顺利。那是正式研修前的最后一个周末,(在这之前佐藤、藤井已经陪我去过“中心”与我的担当见过面了,不但对方担心我是否能独立完成这段路程,连我自己在看到实际情况之后也开始怀疑个人的能力了。我向来自诩“不像有些女人那样毫无方向感”。)藤井さん在我的一再要求下决定陪我走一趟自行车路程。方法是这样的:我先坐JR电车在“自治医大”站下(他家附近),然后坐他的车到“小金井”站,他从后备车厢中拿出一辆折叠自行车,接下来他开车在前面带路(当然是开得很慢),我骑车在后面跟着。 结果,我才骑了不到10分钟,车就出问题了。由于那部自行车长久不使用,零件松懈,笼头散架了,我怎么也调整不好,摆弄了几次,临时固定了一下,一会儿又不行了。眼看着藤井さん的车在一个拐角处就消失了,我急得一边拖着破车跑一边大叫,但根本无济于事。等了很长时间(可能时间并不长,只是我的感觉),也没见他折回。那一刻自己怎么也无法冷静下来,虽然还没有到哭的地步,但稍稍有了“绝望”的体会。没人,周围没有一个人,只看见两侧黑幽幽的树丛(已快到傍晚),连个电话亭也没有……一个人拖着破车僵硬地站在那里不敢离开。终于,看到有个中年男子骑车过来了,他边骑车边打着手机;我顾不得礼仪,扔下车冲了过去……请求对方把手机借我一用,并且告诉他我迷路了……我以最快的速度拨了藤井さん的手机号,但他没接,我心理不断地在骂他“混蛋”。就在我已经无计可施的情况下,藤井さん的车终于又出现在我的视野中,我连谢也没谢对方,就还了手机,向车的方向跑去,但拐角处可能有一个视觉死角,藤井さん好象根本没看见我,又把车开跑了……过了一会儿,他又似乎听见了我的叫喊,把车倒了回来,停下了……我再也不骑那辆破车了。于是,藤井さん只好带着我开着车,饶路程两圈,就算完事了(在这个过程中我记下了所有重要的参照标志)。
JR小金井车站前
第二天就要“实战考验”了。佐藤さん先开车带我到“小金井”站的自行车存放处,先向管车的おばさん问候了一下,然后就是我单独骑车去上班了。那天天气格外晴朗,天空湛蓝无比,由于是农村,空气中充满了杂草的香味儿,路上一派田野风光,清澈的河水,郁郁葱葱的树林,远远地还能看见日光的山峰和红红的神社。(到了冬天由于能见度更高了,有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能看见山顶白皑皑的富士山,她在我的手掌中小小的,不盈一握)。我的心情格外地舒畅,和前一天“认路培训”时的精神完全不一样。由于时间还早,我从自行车上跳上跳下,不停地拍照,兴奋不已。经过“淡墨街道”,看见“止まれ”的红色三角形标志,就离“中心”不远了……我终于准确无误地到达了目的地。
路过的风景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每天都要这样“玩命”地赶路了。冬天,寒风刺骨,我围得严严实实,骑到车站手都木了;天黑得早,我打着车灯(后来灯坏了,一起工作的阿姨送了我一只精致的电筒,可以装在车把上的,我带回国,至今还保存着),唱着歌给自己壮胆,偶尔遇见素不相识的正在骑车回家的小学生,他们会向我问好,我也大声地回答一句:“晚上好!”;中秋节的月亮像一个大大的金盘悬挂在田野的上空,我第一次看见这样大的月亮,美得有些“惨惨”的,我仰望着她,一时间鼻子酸楚不已……偶尔会忘记带自行车钥匙,只好问自行车存放处的おばさん租一辆自行车;偶尔会忘记带中午的便当,只好绕道去车站北侧的“麦当劳”店买汉堡包;偶尔会因为疲倦打盹,错过了该下车的地点,只好返回;偶尔老天会下雨刮风,我会与风雨“搏斗”一番;偶尔会发生自行车被“盗”,我只好借车去上班,但不久“盗车”的高中生又会将车还回来……
中心的风景和正在工作的我
还好,日本的乡间公路平坦整洁,我的自行车半年之中,居然没有发生过瘪胎漏气的情况(附近连打气修车的地方都没有);那年的冬天也没有出现冰雪封路的事情,否则我就要徒步一个小时上班了。 上班的路很辛苦,可我却时常被路途中每一处景色的微妙变化而打动:不会忘记第一次看见那样小小的富士山时的疑惑,真的是那座富士山吗?也不会忘记头一次看见成片的大波斯菊田时的激动,那美妙的就是山口百惠吟唱的那首《コスモス》吗?远看就象印象派的油画。还有秋天金色火红的树林……这就是我渡过的五个多月的苦中作乐的上下班路途。我将小小的困难化作了一丝丝激情,将激情演变成了一股热爱和随时的惊喜……如果没有这些作为支撑,我不可能完成研修任务。(未完待续)
![]() |
秋天的大波斯菊
我的研修机构是县立埋藏文化财中心(相当于中国的文物考古研究所,后简称“中心”),距宇都宫市区有40多公里的路程。因此,在八位研修员当中我的上下班路程是最为遥远的。 在去日本之前,我已通过多方途径了解了自己将要研修的机构,这其中当然包括地理位置。埋藏文化财中心位于枥木县国分寺町(2006年1月起归入下野市),这里曾是日本古代下野国的中心区域(注:701年,大和朝廷施行大宝律令,将全国编成5畿7道,下野国属于東山道。其中心地区就在今枥木县国分寺町一带),因此,这一带文化古迹相对集中。“中心”附近就是天平の丘公园,这里不仅是当地著名的赏樱之地,公园内还有风土记の丘资料馆、下野国国分寺遗址、下野国分尼寺遗址和传说中的紫式部墓等,占地面积相当广阔。
对于上下班路途的遥远我是有一点点心理准备的,但到了实地我才发现:竟管我上班的地方是在公园之内,但是“中心”地处偏僻,周围又人烟稀少,平时也没有游客,连小店都关门,(根本就是乡下嘛!)这里的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驾车来上班的,唯独我一人必须每天往返80多公里的路途,还要换乘三种不同的交通工具,这不得不说是件头疼的事。(以后,渐渐发现我的困难还远不止于此。) 我曾经担心TIA为了节省研修经费(因为日本经济一直不景气,这几年政府给予海外研修员的经费也一直在压缩)会将我一个人安排在国分寺町居住。因为这是有先例的。后来证明我的担心并非完全多余,他们的确考虑过这个方案,但终究考虑到我是个女生,会有诸多不便且会感到寂寞,才放弃这一打算。由此一来,我成为TIA历史上交通开销最为昂贵的海外技术研修员。 在正式走上研修岗位之前,TIA的两位工作人员(佐藤、藤井)对我进行了“特训”。首先发给我公交车、JR电车时刻表,还有月票、地图以及注意事项,并亲自对我进行实地的“认路培训”。 为了便于后文的叙述,先了解一下我每天上班的路程吧:早上7点之前必须出门,先乘20多分钟的公交车赶到宇都宫JR车站的东口;再坐上行的东北本线,途经石桥、自治医大,到小金井站下车,共花费20分钟;然后从西口的一家自行车保管处,取出自行车,一直向西再骑20多分钟,才能到达埋藏文化财中心。单程费用为公交车250日圆;电车400日圆;自行车的租用费和保管费不详,但一般单日租车费为500日圆。这样算来,我一日的交通费至少有120元人民币;加上等车的时间,我上下班差不多要花近3个小时。 我的“认路培训”并不顺利。那是正式研修前的最后一个周末,(在这之前佐藤、藤井已经陪我去过“中心”与我的担当见过面了,不但对方担心我是否能独立完成这段路程,连我自己在看到实际情况之后也开始怀疑个人的能力了。我向来自诩“不像有些女人那样毫无方向感”。)藤井さん在我的一再要求下决定陪我走一趟自行车路程。方法是这样的:我先坐JR电车在“自治医大”站下(他家附近),然后坐他的车到“小金井”站,他从后备车厢中拿出一辆折叠自行车,接下来他开车在前面带路(当然是开得很慢),我骑车在后面跟着。 结果,我才骑了不到10分钟,车就出问题了。由于那部自行车长久不使用,零件松懈,笼头散架了,我怎么也调整不好,摆弄了几次,临时固定了一下,一会儿又不行了。眼看着藤井さん的车在一个拐角处就消失了,我急得一边拖着破车跑一边大叫,但根本无济于事。等了很长时间(可能时间并不长,只是我的感觉),也没见他折回。那一刻自己怎么也无法冷静下来,虽然还没有到哭的地步,但稍稍有了“绝望”的体会。没人,周围没有一个人,只看见两侧黑幽幽的树丛(已快到傍晚),连个电话亭也没有……一个人拖着破车僵硬地站在那里不敢离开。终于,看到有个中年男子骑车过来了,他边骑车边打着手机;我顾不得礼仪,扔下车冲了过去……请求对方把手机借我一用,并且告诉他我迷路了……我以最快的速度拨了藤井さん的手机号,但他没接,我心理不断地在骂他“混蛋”。就在我已经无计可施的情况下,藤井さん的车终于又出现在我的视野中,我连谢也没谢对方,就还了手机,向车的方向跑去,但拐角处可能有一个视觉死角,藤井さん好象根本没看见我,又把车开跑了……过了一会儿,他又似乎听见了我的叫喊,把车倒了回来,停下了……我再也不骑那辆破车了。于是,藤井さん只好带着我开着车,饶路程两圈,就算完事了(在这个过程中我记下了所有重要的参照标志)。
![]() |
JR小金井车站前
第二天就要“实战考验”了。佐藤さん先开车带我到“小金井”站的自行车存放处,先向管车的おばさん问候了一下,然后就是我单独骑车去上班了。那天天气格外晴朗,天空湛蓝无比,由于是农村,空气中充满了杂草的香味儿,路上一派田野风光,清澈的河水,郁郁葱葱的树林,远远地还能看见日光的山峰和红红的神社。(到了冬天由于能见度更高了,有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能看见山顶白皑皑的富士山,她在我的手掌中小小的,不盈一握)。我的心情格外地舒畅,和前一天“认路培训”时的精神完全不一样。由于时间还早,我从自行车上跳上跳下,不停地拍照,兴奋不已。经过“淡墨街道”,看见“止まれ”的红色三角形标志,就离“中心”不远了……我终于准确无误地到达了目的地。
![]() |
![]() |
路过的风景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每天都要这样“玩命”地赶路了。冬天,寒风刺骨,我围得严严实实,骑到车站手都木了;天黑得早,我打着车灯(后来灯坏了,一起工作的阿姨送了我一只精致的电筒,可以装在车把上的,我带回国,至今还保存着),唱着歌给自己壮胆,偶尔遇见素不相识的正在骑车回家的小学生,他们会向我问好,我也大声地回答一句:“晚上好!”;中秋节的月亮像一个大大的金盘悬挂在田野的上空,我第一次看见这样大的月亮,美得有些“惨惨”的,我仰望着她,一时间鼻子酸楚不已……偶尔会忘记带自行车钥匙,只好问自行车存放处的おばさん租一辆自行车;偶尔会忘记带中午的便当,只好绕道去车站北侧的“麦当劳”店买汉堡包;偶尔会因为疲倦打盹,错过了该下车的地点,只好返回;偶尔老天会下雨刮风,我会与风雨“搏斗”一番;偶尔会发生自行车被“盗”,我只好借车去上班,但不久“盗车”的高中生又会将车还回来……
![]() |
![]() |
![]() |
中心的风景和正在工作的我
还好,日本的乡间公路平坦整洁,我的自行车半年之中,居然没有发生过瘪胎漏气的情况(附近连打气修车的地方都没有);那年的冬天也没有出现冰雪封路的事情,否则我就要徒步一个小时上班了。 上班的路很辛苦,可我却时常被路途中每一处景色的微妙变化而打动:不会忘记第一次看见那样小小的富士山时的疑惑,真的是那座富士山吗?也不会忘记头一次看见成片的大波斯菊田时的激动,那美妙的就是山口百惠吟唱的那首《コスモス》吗?远看就象印象派的油画。还有秋天金色火红的树林……这就是我渡过的五个多月的苦中作乐的上下班路途。我将小小的困难化作了一丝丝激情,将激情演变成了一股热爱和随时的惊喜……如果没有这些作为支撑,我不可能完成研修任务。(未完待续)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