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里淘金
8月19日凌晨我说:今年书单完成了。突然很想叙述这些事。
月童度河。
第一本就说她,不是因为我最早看她,而是我最喜爱她。
她就像失联多年的闺蜜,她是青春,是久别重逢的喜悦。读月童不读哲理不读恩仇,只是一丝丝淡而悠远的情绪。
作者:庆山。曾用名:安妮宝贝。
起初的她告诉我姑娘应该有一点执拗,有一点安静甚至要有那么一点叛逆。
她是,我亦是。
而匆匆数年,她又告诉我姑娘应该走过千山万水而心境宁静,不行余步自得之。
她是,我不是。
里面大多是一些一路走来遇见些人,谈了些事,存了份情。如果你有零碎时间可以拿一本在手随时翻翻,或许会在这烦闷的夏日得到一丝凉意。
人生。
去年读了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是母亲从贵州机场带回来的。而后又反复看了其改编的电视剧,至今都记得田晓霞在铁轨上对孙少平念得诗,是那样的激情澎湃,似乎年少时就该是这样意气风发。
“我们原是自由的鸟儿,飞去吧。飞到那乌云后面明媚的山峦。 飞到那里,到那蓝色的海角。只有风在欢舞,还有我作伴。“
昨日电脑无故罢工,便随手翻看起新来学妹桌上的闲书。只看了第一段,就问学妹“是路遥先生的作品吧,腔调如此的一致。”回到封面,果不其然是路遥先生早期成名作——《人生》。
当读完《人生》的时候,我不免将高加林与孙少安放在一起比较,轨迹相似,结局迥异。相较于孙少安,高加林是幸运的,但也是贪婪的。所以,我更喜爱那个愿意承认现实的无奈,却更加奋力冲破无奈境地的孙少安。
说来奇怪的是里面的姑娘都是如出一辙的忠于奉献。
精神课的故事.在游泳池(原名:持续勃起)
作者: 奥田英朗 。这本书我在朋友圈里强推过两遍,第一遍是看了第一则小故事,觉得有意思极了。第二遍是完整的读完这本书,觉得这本书除了有趣竟找不出什么形容词来形容。唯一的读后感就是我应该也有病,需要去看心理医生。
会买这本书完全是因为封面的色彩搭配,是我最喜欢的蓝粉色调,看着就很少女很萌系。一读才知道,一点儿也不萌萌哒,简直就是黑色幽默系列的佼佼者。全书所讲的是一个看起来完全没有任何心理医生样子的心理医生通过各种看起来特别不靠谱的方法治愈精神障碍者的故事。而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本书恰如其分的告诉了人们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No one is perfect。
向着光亮那方 作者:刘同
非常抱歉读完毫无感觉,只觉得是一碗热了一遍又一遍的毒鸡汤。
更为奇怪的是我都不知道 刘同这位是怎么火起来的。
这书还特贵,34.6元。感觉一杯哈根达斯掉水里了。
乌合之众
首先它是一本网红书。可以说周围的但凡是在读书的朋友都读过这本书了。那么我买这本书的理由很简单了,就是大家都在看,是不是得看一看呢。看完后,第一反应我想到的是我的专业已在人生打磨石里给磨没了。似乎在记忆里大学时有一门必修课是《大众心理学》,我应该是学过的。
这本书讨论了大众心理的产生与运行。个人认为之所以在当下能成为一本畅销书,仅仅是因为信息大爆炸的当今社会,网民们逐渐自以为是的觉得 我 是 主宰。媒体被网民牵着走的现状如越走越深,后果不言而喻。
无声告白
这是我今年看得第二本书。对于这本书我特意在日记本里长篇大论的抒发过情感,因我本是个感性的人,加之作者细腻的笔触,使我不得不对它产生依恋。
“莉迪亚死了。”这是《无声告白》的第一句话,扑面而来的沉重感让我觉得这必定说了一个悲伤的故事。往下接着读去,你会不断的看到自己的身影,自我的内心独白以及相似的事件,它会触发你心底深处无法掩盖的强烈共鸣感。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是么?“
喜欢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情
噢~就是它,让我昨夜凌晨还在被窝里翻来覆去无法入眠。这不是一本什么特别有深意的书。只是在里面说了一个又一个爱情故事。
最喜欢里面那则《虎口脱险》的小故事。原因有二,一来我很喜欢老狼一首歌:《虎口脱险》。而这首歌里最喜欢这句歌词:“把烟熄灭了吧,对身体会好一点。”理由不明。二来“庆幸我们 虎口脱险”。
在春风里我看过一些书,他们是生活的缩影
在夏日里我进过一些话,他们是生活的废柴
这些是今年书单里的一部分
另一部分留给秋雨和冬雪。
月童度河。
第一本就说她,不是因为我最早看她,而是我最喜爱她。
她就像失联多年的闺蜜,她是青春,是久别重逢的喜悦。读月童不读哲理不读恩仇,只是一丝丝淡而悠远的情绪。
作者:庆山。曾用名:安妮宝贝。
起初的她告诉我姑娘应该有一点执拗,有一点安静甚至要有那么一点叛逆。
她是,我亦是。
而匆匆数年,她又告诉我姑娘应该走过千山万水而心境宁静,不行余步自得之。
她是,我不是。
![]() |
里面大多是一些一路走来遇见些人,谈了些事,存了份情。如果你有零碎时间可以拿一本在手随时翻翻,或许会在这烦闷的夏日得到一丝凉意。
人生。
去年读了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是母亲从贵州机场带回来的。而后又反复看了其改编的电视剧,至今都记得田晓霞在铁轨上对孙少平念得诗,是那样的激情澎湃,似乎年少时就该是这样意气风发。
“我们原是自由的鸟儿,飞去吧。飞到那乌云后面明媚的山峦。 飞到那里,到那蓝色的海角。只有风在欢舞,还有我作伴。“
昨日电脑无故罢工,便随手翻看起新来学妹桌上的闲书。只看了第一段,就问学妹“是路遥先生的作品吧,腔调如此的一致。”回到封面,果不其然是路遥先生早期成名作——《人生》。
![]() |
当读完《人生》的时候,我不免将高加林与孙少安放在一起比较,轨迹相似,结局迥异。相较于孙少安,高加林是幸运的,但也是贪婪的。所以,我更喜爱那个愿意承认现实的无奈,却更加奋力冲破无奈境地的孙少安。
说来奇怪的是里面的姑娘都是如出一辙的忠于奉献。
精神课的故事.在游泳池(原名:持续勃起)
作者: 奥田英朗 。这本书我在朋友圈里强推过两遍,第一遍是看了第一则小故事,觉得有意思极了。第二遍是完整的读完这本书,觉得这本书除了有趣竟找不出什么形容词来形容。唯一的读后感就是我应该也有病,需要去看心理医生。
![]() |
会买这本书完全是因为封面的色彩搭配,是我最喜欢的蓝粉色调,看着就很少女很萌系。一读才知道,一点儿也不萌萌哒,简直就是黑色幽默系列的佼佼者。全书所讲的是一个看起来完全没有任何心理医生样子的心理医生通过各种看起来特别不靠谱的方法治愈精神障碍者的故事。而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本书恰如其分的告诉了人们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No one is perfect。
向着光亮那方 作者:刘同
非常抱歉读完毫无感觉,只觉得是一碗热了一遍又一遍的毒鸡汤。
更为奇怪的是我都不知道 刘同这位是怎么火起来的。
![]() |
这书还特贵,34.6元。感觉一杯哈根达斯掉水里了。
乌合之众
首先它是一本网红书。可以说周围的但凡是在读书的朋友都读过这本书了。那么我买这本书的理由很简单了,就是大家都在看,是不是得看一看呢。看完后,第一反应我想到的是我的专业已在人生打磨石里给磨没了。似乎在记忆里大学时有一门必修课是《大众心理学》,我应该是学过的。
![]() |
这本书讨论了大众心理的产生与运行。个人认为之所以在当下能成为一本畅销书,仅仅是因为信息大爆炸的当今社会,网民们逐渐自以为是的觉得 我 是 主宰。媒体被网民牵着走的现状如越走越深,后果不言而喻。
无声告白
这是我今年看得第二本书。对于这本书我特意在日记本里长篇大论的抒发过情感,因我本是个感性的人,加之作者细腻的笔触,使我不得不对它产生依恋。
![]() |
“莉迪亚死了。”这是《无声告白》的第一句话,扑面而来的沉重感让我觉得这必定说了一个悲伤的故事。往下接着读去,你会不断的看到自己的身影,自我的内心独白以及相似的事件,它会触发你心底深处无法掩盖的强烈共鸣感。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是么?“
喜欢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情
噢~就是它,让我昨夜凌晨还在被窝里翻来覆去无法入眠。这不是一本什么特别有深意的书。只是在里面说了一个又一个爱情故事。
![]() |
最喜欢里面那则《虎口脱险》的小故事。原因有二,一来我很喜欢老狼一首歌:《虎口脱险》。而这首歌里最喜欢这句歌词:“把烟熄灭了吧,对身体会好一点。”理由不明。二来“庆幸我们 虎口脱险”。
在春风里我看过一些书,他们是生活的缩影
在夏日里我进过一些话,他们是生活的废柴
这些是今年书单里的一部分
另一部分留给秋雨和冬雪。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