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艺术》摘抄
我英伦才子啦 2014/6/2
对旅行的艺术的研究可能在一定意义上(也许是微不足道的)帮助人们理解希腊哲人所谓的“由理性支配的积极生活所带来的幸福”或人类昌盛。
在家中,我可以专注于酒店房间,海滩或天空的图片而忽略跟它们密切相关的复杂环境,而这些图片所反映的只不过是更宽广、更繁杂的生活的一小部分。
……处在一个地方所得的幸福感和同一个地方联系在一起的幸福感似乎一定只能是短暂的。……只是在那么一个短暂的时刻,我们将过去和未来的一些美好的思绪凝合在一起,所以焦虑顿然释解;我们沉浸于周围世界,真切地感受它们。……新的焦虑总在生成,一如爱尔兰岛西岸的寒湿气流,每隔几天总要登岛一次。过去的胜利不再辉煌,将来的情形显得复杂不定,影响到眼前的美景,它们也变得像总在我们周围的其他景观一样,让人视而不见。
在任何地方,实际的经历往往是,我们所想见到的总是在我们所能见到的现实场景中变得平庸和黯淡,因为我们焦虑将来而不能专注于现在,而且我们对美的欣赏还受制于复杂的物质需求和心理欲求。
“现实的生活就像是一家医院,每个人都疲于更换自己的病床。有人喜欢靠近暖气片的病床,有人喜欢靠窗。”
“任何地方!任何地方!只要它在我现在的世界之外!”——波德莱尔
“列车,让我与你同行!轮船,带我离开这里!带我走,到远方。此地,土俱是泪!”
也许,心境悲伤时,最好的解药便是阅读伤感的书籍,而当我们觉得周遭无爱可系无情相牵的时候,我们最应当驱车前行的地方便是某一个偏远独立的加油站。
(知道了知道了,你喜欢死了加油站,无聊的魅力里也说到,哈哈哈)
宏阔的思考常常需要有壮阔的景观,而新的观点往往也产生于陌生的所在。在流动景观的刺激下,那些原本容易停顿的内心求索可以不断深进。
如果我们在加油站,还有汽车旅馆等地方发现了生活的诗意,如果我们为机场和火车车厢所吸引,其原因也许是我们明确地感觉到这些偏僻孤立的地方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场景,使我们能暂时摆脱因循僵滞的日常生活中难以改易的种种自私的安逸、种种陋习和拘囿,不管它们在设计上是如何的不完美,不舒适,在色彩上是如何的不含蓄,在灯光上是如何的不柔和。
只有那些有助于我们自己国家自我完善的差异方可引发长久的快感。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也会因为一个人给面包抹黄油的方式而喜欢上他,也可能因为他对鞋子的品位而憎恶他。如果我们因注重这些细节的东西而自责,那么我们必将忽视生活中的细节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含义。
我对公寓房子情有独钟,因为这样的建筑让我感受到节制之美。它舒适,但不招摇。
我们在异域发现的异国情调可能就是我们在本国苦求而不得的东西。
“一天又结束了,呸!这是一个威力无穷的词,它能在你遭遇任何人间苦境时给你带来安慰, 所以我喜欢反复说:呸!呸!”——福楼拜
如果爱是寻求那些我们自身所不具备、却为我们所爱之人独有的个性魅力,那么,当我们和异域情人相爱时,我们更有理由期待自己融入一种我们自身文化所缺失的价值和观念之中。
(和异域情人相爱?No no,除非是你呀,不,你也不行,害怕hhhhh
“做你该做的事吧!在不同的环境里(尽管你可能一时反感),永远表现出你应该表现出来的样子,不管你是一位年轻人,一位游客,一位艺术家,或者是一个儿子,一位公民!”
对于任何旅人来说,一个为求得真知而进行的旅程,远比一个四处观光之旅得到更多好处。
旅行的一个危险是,我们还没有积累和具备所需要的接受能力就迫不及待地去观光,而造成时机错误。正如缺乏一条链子将珠子串成项链一样,我们所接纳的新讯息会变得毫无价值,并且散乱无章。
旅游因为表面的地理逻辑扭曲了我们的好奇心,这好比大学课程的指定教科书只看其厚度,而不问主题一样。
时常走访大自然是解除城市生活中罪恶的必要良方。
为什么?为什么接近一座瀑布、一座山或自然界中的任何一部分,一个人比较能免于“仇恨和卑劣欲望”的骚扰?为什么在比肩接踵的街道就做不到?
也许不快乐的源泉正来自我们用单一的视角看世界。
我们在大自然中所见到的景象可能永远留在我们一生的记忆中,每当它们进入我们的意识中,便能与我们眼前困境形成对比,给予我们慰藉。他称这些自然界的体验为“凝固的时间点”。
接受比自己伟大的事物,也接受自己不了解的道理。
如果这个世界不公平,或让人无法理解,那么壮阔的景致会提示我们,世间本来就是如此,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宇宙的力量可以移山倒海,而人类不过是小小的玩偶。从壮阔的山河中去了悟自身的局限是十分有效的,否则我们就有可能在日常生活的流变中感到焦虑和愤怒。不只是自然违抗我们,就连生活本身也是不堪忍受的重压。
如果把眼睛经过的路线用一支巨大的铅笔描绘出来,那么天空就将立即被躁动而随意的线条涂满了。
我们就像这样一个人,有一个词语在他耳边已经被提及多次,但是只有他体会到这个词语的含义时,他才开始倾听到它。我们探寻美的旅程也是这样;我们想要从哪里开始艺术之旅,艺术作品就从哪里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
正如尼采所了解的,现实本身是无穷的,也永远无法全部被表现于艺术之中。
……艺术只是推波助澜,诱发出更深刻的感受,使我们不至于因匆忙和随意而变得麻木。
在与美邂逅的那一刻,我们会有一种强烈的冲动,就是一种握住它不放的渴望:将它占为己有,并使它成为自己生命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我们有一种迫切地表达的欲望:“我曾在这里,我看见了它,它对我很重要。”
拍照可以稍稍满足那种拥有的渴望,这种渴望是被一个地方的美丽所激起的;我们对将要失去一幅珍贵的图景的焦虑,会随着快门的每一次闪动而逐渐消失。
“我们在旅行时,如果我们放弃每小时走100英里,从从容容地行进,我们或许会变得健康些、快乐些或明智些。世界之大,远超过我们的眼界可以容纳的范围,不管人们走得多慢;走得快,他们也不会看到更多。真正珍贵的东西是所思和所见,不是速度。子弹飞得太快并不是好事;一个人,如果他的确是个人,走慢点也并无害处;因为他的辉煌根本不在于行走,而在于亲身体验。”
技术也许让人们更加容易接触到美,但是它并没有使拥有或欣赏美的过程变得简单。
对于一片景色真正的拥有,实质是通过有意识的努力注意到各种元素并且了解它们的结构。只要将眼睛睁开,我们就能见到许多美景,但是这份美在记忆中存留多久却要依赖于我们领悟它的用心的程度。照相机模糊了观看和注视之间、观看与拥有之间的区别;它或许可以让我们择取真正的美,但是它却可能不经意地使意欲获得美的努力显得多余。照相机暗示我们,只需拍摄一张照片,我们就做完了所有的功课。
在罗斯金看来,“你的艺术是对某些你所喜欢的东西的赞美。它或许仅仅是对一片贝壳或是一块石头的赞美。”
“人类不快乐的唯一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安静地呆在他的房间里。”——《沉思录》,第136页
我们从旅行中获取的乐趣或许更多地取决于我们旅行时的心境,而不是我们旅行的目的地本身。
我想到人们相类似的抱怨,他们抱怨别人自私,有眼无珠,但实质上,我们对别人的抱怨也就是别人对我们的抱怨。
让我们在前往远方之前,先关注一下我们已经看到的东西。
对旅行的艺术的研究可能在一定意义上(也许是微不足道的)帮助人们理解希腊哲人所谓的“由理性支配的积极生活所带来的幸福”或人类昌盛。
在家中,我可以专注于酒店房间,海滩或天空的图片而忽略跟它们密切相关的复杂环境,而这些图片所反映的只不过是更宽广、更繁杂的生活的一小部分。
……处在一个地方所得的幸福感和同一个地方联系在一起的幸福感似乎一定只能是短暂的。……只是在那么一个短暂的时刻,我们将过去和未来的一些美好的思绪凝合在一起,所以焦虑顿然释解;我们沉浸于周围世界,真切地感受它们。……新的焦虑总在生成,一如爱尔兰岛西岸的寒湿气流,每隔几天总要登岛一次。过去的胜利不再辉煌,将来的情形显得复杂不定,影响到眼前的美景,它们也变得像总在我们周围的其他景观一样,让人视而不见。
在任何地方,实际的经历往往是,我们所想见到的总是在我们所能见到的现实场景中变得平庸和黯淡,因为我们焦虑将来而不能专注于现在,而且我们对美的欣赏还受制于复杂的物质需求和心理欲求。
“现实的生活就像是一家医院,每个人都疲于更换自己的病床。有人喜欢靠近暖气片的病床,有人喜欢靠窗。”
“任何地方!任何地方!只要它在我现在的世界之外!”——波德莱尔
“列车,让我与你同行!轮船,带我离开这里!带我走,到远方。此地,土俱是泪!”
也许,心境悲伤时,最好的解药便是阅读伤感的书籍,而当我们觉得周遭无爱可系无情相牵的时候,我们最应当驱车前行的地方便是某一个偏远独立的加油站。
(知道了知道了,你喜欢死了加油站,无聊的魅力里也说到,哈哈哈)
宏阔的思考常常需要有壮阔的景观,而新的观点往往也产生于陌生的所在。在流动景观的刺激下,那些原本容易停顿的内心求索可以不断深进。
如果我们在加油站,还有汽车旅馆等地方发现了生活的诗意,如果我们为机场和火车车厢所吸引,其原因也许是我们明确地感觉到这些偏僻孤立的地方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场景,使我们能暂时摆脱因循僵滞的日常生活中难以改易的种种自私的安逸、种种陋习和拘囿,不管它们在设计上是如何的不完美,不舒适,在色彩上是如何的不含蓄,在灯光上是如何的不柔和。
只有那些有助于我们自己国家自我完善的差异方可引发长久的快感。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也会因为一个人给面包抹黄油的方式而喜欢上他,也可能因为他对鞋子的品位而憎恶他。如果我们因注重这些细节的东西而自责,那么我们必将忽视生活中的细节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含义。
我对公寓房子情有独钟,因为这样的建筑让我感受到节制之美。它舒适,但不招摇。
我们在异域发现的异国情调可能就是我们在本国苦求而不得的东西。
“一天又结束了,呸!这是一个威力无穷的词,它能在你遭遇任何人间苦境时给你带来安慰, 所以我喜欢反复说:呸!呸!”——福楼拜
如果爱是寻求那些我们自身所不具备、却为我们所爱之人独有的个性魅力,那么,当我们和异域情人相爱时,我们更有理由期待自己融入一种我们自身文化所缺失的价值和观念之中。
(和异域情人相爱?No no,除非是你呀,不,你也不行,害怕hhhhh
“做你该做的事吧!在不同的环境里(尽管你可能一时反感),永远表现出你应该表现出来的样子,不管你是一位年轻人,一位游客,一位艺术家,或者是一个儿子,一位公民!”
对于任何旅人来说,一个为求得真知而进行的旅程,远比一个四处观光之旅得到更多好处。
旅行的一个危险是,我们还没有积累和具备所需要的接受能力就迫不及待地去观光,而造成时机错误。正如缺乏一条链子将珠子串成项链一样,我们所接纳的新讯息会变得毫无价值,并且散乱无章。
旅游因为表面的地理逻辑扭曲了我们的好奇心,这好比大学课程的指定教科书只看其厚度,而不问主题一样。
时常走访大自然是解除城市生活中罪恶的必要良方。
为什么?为什么接近一座瀑布、一座山或自然界中的任何一部分,一个人比较能免于“仇恨和卑劣欲望”的骚扰?为什么在比肩接踵的街道就做不到?
也许不快乐的源泉正来自我们用单一的视角看世界。
我们在大自然中所见到的景象可能永远留在我们一生的记忆中,每当它们进入我们的意识中,便能与我们眼前困境形成对比,给予我们慰藉。他称这些自然界的体验为“凝固的时间点”。
接受比自己伟大的事物,也接受自己不了解的道理。
如果这个世界不公平,或让人无法理解,那么壮阔的景致会提示我们,世间本来就是如此,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宇宙的力量可以移山倒海,而人类不过是小小的玩偶。从壮阔的山河中去了悟自身的局限是十分有效的,否则我们就有可能在日常生活的流变中感到焦虑和愤怒。不只是自然违抗我们,就连生活本身也是不堪忍受的重压。
如果把眼睛经过的路线用一支巨大的铅笔描绘出来,那么天空就将立即被躁动而随意的线条涂满了。
我们就像这样一个人,有一个词语在他耳边已经被提及多次,但是只有他体会到这个词语的含义时,他才开始倾听到它。我们探寻美的旅程也是这样;我们想要从哪里开始艺术之旅,艺术作品就从哪里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
正如尼采所了解的,现实本身是无穷的,也永远无法全部被表现于艺术之中。
……艺术只是推波助澜,诱发出更深刻的感受,使我们不至于因匆忙和随意而变得麻木。
在与美邂逅的那一刻,我们会有一种强烈的冲动,就是一种握住它不放的渴望:将它占为己有,并使它成为自己生命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我们有一种迫切地表达的欲望:“我曾在这里,我看见了它,它对我很重要。”
拍照可以稍稍满足那种拥有的渴望,这种渴望是被一个地方的美丽所激起的;我们对将要失去一幅珍贵的图景的焦虑,会随着快门的每一次闪动而逐渐消失。
“我们在旅行时,如果我们放弃每小时走100英里,从从容容地行进,我们或许会变得健康些、快乐些或明智些。世界之大,远超过我们的眼界可以容纳的范围,不管人们走得多慢;走得快,他们也不会看到更多。真正珍贵的东西是所思和所见,不是速度。子弹飞得太快并不是好事;一个人,如果他的确是个人,走慢点也并无害处;因为他的辉煌根本不在于行走,而在于亲身体验。”
技术也许让人们更加容易接触到美,但是它并没有使拥有或欣赏美的过程变得简单。
对于一片景色真正的拥有,实质是通过有意识的努力注意到各种元素并且了解它们的结构。只要将眼睛睁开,我们就能见到许多美景,但是这份美在记忆中存留多久却要依赖于我们领悟它的用心的程度。照相机模糊了观看和注视之间、观看与拥有之间的区别;它或许可以让我们择取真正的美,但是它却可能不经意地使意欲获得美的努力显得多余。照相机暗示我们,只需拍摄一张照片,我们就做完了所有的功课。
在罗斯金看来,“你的艺术是对某些你所喜欢的东西的赞美。它或许仅仅是对一片贝壳或是一块石头的赞美。”
“人类不快乐的唯一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安静地呆在他的房间里。”——《沉思录》,第136页
我们从旅行中获取的乐趣或许更多地取决于我们旅行时的心境,而不是我们旅行的目的地本身。
我想到人们相类似的抱怨,他们抱怨别人自私,有眼无珠,但实质上,我们对别人的抱怨也就是别人对我们的抱怨。
让我们在前往远方之前,先关注一下我们已经看到的东西。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