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阅读笔记
第十一章 跨文化交际与文化教学 第一节跨文化交际 1 中国人文化交际的特点 (1)含蓄内敛,中庸平和 (2)贬损自己,抬高对方 (3)明确角色,承担责任 2几种文化交往习俗中的具体对比 (1)称呼 中国人贬己扬人 (2)寒暄 中国人与人交往时讲求亲密无间,不分你我,而西方人普遍把年龄、收入、住址、婚姻、政治倾向看做个人的私事,不需要别人干涉或者了解。 美国人交往三大禁忌:年龄、问所买东西的价钱、薪水 阿拉伯人:谈论中东的政治和国际石油政治,提及对方的老婆 泰国人:忌讳有关政治、王族和宗教的话题 但是这些确是中国人交往的前奏,在中国的交往习俗中,这些都是询问的内容 3访问 中国人的访问比较随意,比较自由。亲戚朋友间的访问不需要特别的安排,突然造访不是冒犯,但是在有些文化中不请自来的访问方式是不礼貌的 4宴请 中国人通过宴请来表现对客人的友好,宴请往往安排在高档酒店吃很贵很好的菜。 5迎送 一次一次的送别,把客人送的很远,甚至含泪道别,很能体现中国人的真诚 6送礼中国人接受别人馈赠时推脱一番表示客气,但很多文化中不认可这种举动 7恭祝,中国人夸赞别人时极尽赞美,夸张虚构是恰当的,接受恭祝时往往用自谦得话语 8金钱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方面对金钱鄙夷,另一方面追求金钱。 三 非语言交际 一般说的非语言交际包括手势、姿态、服饰、眼神。表情、体距、触摸和音量 第二节价值观和文化 一 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价值观:包含着对人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观点,包含着怎样做人,怎样实现个人价值的看法,怎样做人,实质上就是怎样对待自己,以及怎样对待与自己构成或相互作用的其他三组基本关系 文化最根本的差异是价值观的差异。 二 历时文化和共时文化 历时文化:纵向考察文化的起源,发展,演变,它的阶段性和规律性 共时文化:横向考察文化现象在某一历史阶段的表象和特征 第三节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对外汉语教学,也是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二、文化课教学 二 向学生介绍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 1 中国历史介绍 介绍历史从学生的已知知识开始介绍,要有趣味性,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材料,利用一些政治观点中性,在西方社会有一定影响的学者有关中国文化的传统论述来介绍中国文化,要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向学生介绍灿烂的中国文化,介绍时不要进行政治渲染,要用事实本身说话,教师对介绍的历史故事要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 2中国地理介绍 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兴趣来来介绍中国地理知识,并由此介绍相关的中国文化知识,地名介绍、各地地理的基本特点、介绍那里的语言、民族、饮食、经济。 3 中国的名俗介绍 可以从节庆、饮食、婚丧、语言、艺术等多个方面来介绍民俗。注意这些都是为了语言学习而服务的 三 介绍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基本态度 1 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反对文化沙龙主义 对自己的文化要有深入的了解,要客观、真实、公正。中国文化虽然灿烂辉煌,但是也有糟粕的东西 2注意文化教学中的现实性和可接受性 注意向学生展示我们现实的文化风貌,不要把明显落后于时代的文化内容当做中国文化的特点来介绍,避免空洞的政治宣传和道德说教,注重寻求那些包含人类共同感情的东西,不把自己的文化强加在学生身上 坚持宽容,兼容并蓄,博取各国的所长的原则,坚持自己的原则,一些不能接受的观点和文化我们也要坚决的抵制。 第四节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从整体上看,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更是以人文主义为内核的文化精神 1自强不息 5平均平等 2正道直行 6求是务实 3贵和持中 7豁达乐观 4民为邦本 8以道制欲 第五节小结 教师要有比较丰富的文化知识,并且在此基础上有选择的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要培养学生很好的完成跨文化交际,教师自己就要对跨文化交际有清楚地认识 教师在教学生时要培养他们两种能力1:要能感觉到进行交际的不完全成功 2:能发现交际故障之所以存在的原因并知道采取怎样的补救措施。 下篇 语言技能教学及测试 第十章初级汉语读写课教学 一 读写课的性质 初级读写课是一门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这四项技能的综合课,同时它还兼顾有关文化知识的介绍。 二 以建立规范为主的强化教学 初级汉语读写课要注意让学生熟练掌握跟汉语交际技能密切相关的语言要素,并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汉语读写能力。 三 以实践为主的教学 第二节教学内容和方法 1严格教学标准普通话 2教学步骤和方法 (1)语音教学 包括展示语音、练习发音、指导发音、纠正发音几部分 训练的具体方法:教师展示语音,学生模仿,教师展示语音时可以适当的夸张一些 注意几点:教学中要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在有了一定的汉字基础之后,要增加给汉字标音的练习,语音训练要放在实际的语言中训练。因为一个音单独能发音,在语流中未必能够发的标准,提倡语言练习的材料与交际有关,要有实际的意义。 (2)拼写规则 教师读,学生用英文字母复述 (3)有针对性的训练 教师在掌握一定的语音教学的规律和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性的对学生的语音进行训练 二 简单实用的汉字教学 汉字在初级读写课中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去练习: 1 有专门的汉字课可以帮助他们学习 2 学生可以回去自己练习 3用太多的课堂时间教授汉字,对日本和韩国的学生不公平 教学内容 1 汉字常用笔画,偏旁的名称 2 汉字书写的一般规律和笔顺 3 汉字的基本描述方法 4 强化汉字的分析,例:声符和义符的位置,学生的典型汉字书写错误在课堂上要提出来 5简单讲解汉字手写体的书写方式 教学的方法,层级和特点 针对学生的畏难情绪 1 开宗明义说明汉字学习的艰难,打消他们寻求侥幸,走捷径的心理 初级阶段进行大量的临摹抄写,老师把检查汉字当做正常的工作 2钻研第二语言教学中汉字教学的特点,摸索出最有效的汉字教学的方法 3我们的汉字教学要敢于承认“认”比“写”重要 将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总结为6点: (1)先认后写 (2)熟悉基本构件 (3)强化偏旁位置 (4)突出声符 (5)淡化义符 (6)敢于拆字分析 三 逻辑分析型的词汇教学 (一)介绍汉语构词法 偏正,联合,补充,述宾,主谓,重叠 (二)扩大词汇的度和量 词汇扩大应注意:高频词,交际中迫切要用到的词;词汇场,以某一词汇为核心所形成类聚; (三)在对比中说明词汇的使用条件 适当使用外语,注意词语色彩、语用、文化内涵方面的因素, (四)词汇练习的方法 1 解释和造句 2指定组词 3随意组词 4接龙 5拆词 6搭配 7反义词 8简称 四严格强化的语法教学 1教师对语法的准确理解 2清楚展示语法形式 3高级强化的重复练习 4准确的搭配 五 对教材的处理 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要从下列几点做起 (1)熟悉教材,储备知识 (2)补充内容,丰富教学 (3)因材施教,灵活调整 第三节课堂技巧和复习考核 一 课堂教学的控制技巧 1课堂上全体参与的气氛 2功能目的明确的教学 3让学生熟悉你的教学方法 4课堂上要保持高效率 (1)课堂上要精讲多练,把时间还给学生 (2)要保持一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气氛 (3)教师学生的直接对话 (4)用最有效的方式操练 二 复习和考核 1高质量的复习是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 2有效和经常化的考核是牢固掌握知识的保证 第十一章初级口语课 口语教学是初级阶段汉语教学的重要课题 第一节初级口语教学原则 1、i+1的原则:在学生已有的汉语基础之上,提供略高于学生汉语水平的知识,保证可理解性的输入 2、交际法的原则 说话和教学要着眼于交际情景和交际功能,让学生掌握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对谁说什么。 进行口语课教学时要时刻注意其课型特点,以情景功能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口头交际能力为目的,不要把口语课上成对话体的语法,精读课 3、个人化的原则 在口语教学中要学生谈自己熟悉的事情,讲自己的故事,让学生从虚拟的课文中走出来,回到学生亲身经历的现实生活中。 4、地方化原则 5、精讲多练的原则 第二节初级口语的教学环节 一 基本句环节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然后学生齐读或请学生分别朗读,也可以先让学生试读,教师针对个别错误加以指正,然后领读,全班齐读。 对于好的同学要做出积极的反馈,之所以强调词语纠错的重要性,是因为 (1)发音不好会影响交际,声调不同意义不同 (2)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开始的错误不加以纠正的话,后来就会形成化石化的倾向 (3)发错音的学生在教师的提醒和纠正下,能够发出正确的音,会有一种成功的感觉,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 会话环节 1简单介绍对话的人物,会话梗概和文化背景,以导入对话 2请发音较好,与角色相当的学生分角色进行示范朗读 3让学生根据对话内容进行回答问题,或者纠正判断错误 4复述课文 5分角色朗读课文甚至背诵对话 6教师归纳一下完成交际功能的程序,及相应的词语。 三 替换与扩展环节 四 练习环节 1语法练习 为什么不把语法作为口语课的一个环节 (1)口语课区别与其他课型的特点在于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的训练 (2)同时进行的读写课已经有了系统的语法介绍,而且花了大量时间进行教学 (3)把语法点放在相应的练习前介绍,具有即时可见的效果,有助于学生掌握该语法项目。 2完成会话 3听述 4自由表达 第三节小结 五个主要原则:i+1的原则、交际法的原则、个人化的原则、地方化的原则、精讲多练的原则 四大环节:基本句环节、会话环节、替换与扩展环节、练习环节、 第十二章听力技能课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听力课的课型特点 一、从听力理解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听力课的课型特点 听力理解的本质:对言语信息的接收和解码 语言学习的规律:输入是输出的基础和前提,输入应先于输出,多于输出,最终也是为了输出。不仅是语言学习的规律也是听力理解的规律。 输入:1语料的输入 2教学操练方法的输入 A以“听”为主,辅以“说”、“读”、“写” 听力课的“说”与口语课的“说”的不同 ① 为了帮助记忆 ② 检查听的质量和效果 ③ 避免单调刺激 B 有些联系不适合在听力课上做,例“听语素组词”因为输入量太小。 二、从听力课的性质和课型地位把我听力课的课型特点 听力课作为一门独立的课型一直认为是以门比较难上的课程,原因 1.“听”基本上是被动的行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掘,课堂气氛不易活跃 2.有的新老师找不到启发,引导学生听,解的方法。找不到分析讲解的切入口,上课时没话可说,容易造成放录音带,对答案了事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觉得枯燥无味 3.听力水平的提高是缓慢无形的,往往不易察觉,学生不容易看到进步,容易失去信心。 初级班听力课应有以下特点:基本上不讲语法,更不讲新的语法知识;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个别未学过的词语,只讲语料中的意义和用法,一般不扩展;以听为主,以操练再现读写课的语言项目为主;以领会,理解话语意义为主。 中级班的特点:1 听力课与综合课的关系没有初级阶段那么紧密,没有系列教材,此阶段的听力余料具有相对独立性 2 中级阶段的教材,书面语言成分增加 3 精读课本语法一般系统性不强,汉语语法系统应在初级阶段完成。 三、从听力课总的教学目的把握听力课的课型特点 1不同阶段应掌握的听力技能 初级阶段 A辨音辨调的能力 B对句法结构形式以及意义的领会 C对语境的理解 D抓细节提高精读能力 E捕捉主要信息 F联想猜测 G记忆存储 H快速反应 中级阶段 A辨音辨调的能力 B义群理解,识别句中停顿的能力 C抓细节的能力 D跳越障碍,抓关键词语,掌握关键信息的能力 F联想猜测能力 G预测能力 H检索监听能力 I记忆存储能力 J概括总结能力 K快速反应能力 几项主要的听力微技能 1辨音辨调的能力(最常见的是音近字误听和声调误听) 2联想猜测能力与预测能力 3检索监听 4义群理解,语流切分 第二节听力课的课堂教学 一、听力课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步骤 教学环节: 初级班的教学环节 1复习旧知识与学习生词两个环节同时进行 2听正文与做练习结合在一起 3最后的总结 中级班的教学环节 以一段或者若干段语料为一个教学环节,逐个环节展开教学过程。 二 如何听讲生词 1有时布置预习,有时不布置预习,不布置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不知语义范围的情况下接触语料。 2借助教学经验,只讲没学过的,或者由学会说呢过自己提出不懂的词、教师解释。 3解释完词义学生不看书,听教师读生词,让学生在长时间内记忆检索,有时候可以后模仿,跟读以增强记忆 4看着生词听语料,用生词串句子,理解语料 5听会有生词的句子,跟读或回答相关的问题 三 如何听,解语料正文 1串联法 (1)用句子的主要语法成分串联 (2)生词串联 (3)关联词语串联 (4)相关数字串联‘ 2句型类比法 3提纲提示法 四如何进行操练(交叉进行,边听边练) 二 听力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六“有” 1 课前有准备,即备课 (1)浏览教材 (2)了解前一课的内容,做到知识的连贯性 (3)了解主打课,即平行课的内容,特别是语法点掌握教学的主动性 (4)熟悉当课的教学内容,做好安排 (5)对联系项目,练习题也要过一遍,在其中会发现一些问题,讲课中有针对性的解决 (6)是否需要补充材料,补充练习项目 2课上有讲解分析,有重点,有变化,有交流’ 3课后有要求 二 “三忌” 1忌单调刺激 2忌反复死听,只对答案,新老师自己要认真琢磨,要多听课,要多实践 3忌放羊式上课,要因人施教,调动尽可能多的人的积极性 第十三章中级精读课(综合课) 第一节中间精读课教学的特点和目标 一、精读课教学的性质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