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的价格和市场需求有什么关系?
价格,跟需求弹性,有什么关系?
需求弹性小的产品或服务,价格波动大;
但,价格波动大的产品或服务,不一定是需求弹性小。
比如大蒜、绿豆等农产品,曾经非常非常贵,但,其需求弹性很大,也就是价格上涨乃至保障,会减少其需求。
如果用公式来表达,弹性大小,意思就是,价格上涨,但,其需求并不会同步减少,甚至不会减少。
比如某个商品,涨价10%,其需求仅仅下降3%,对于提供者来说,就是(1+10%)X(1-3%)=106.7%,依然比原来有6.7%的增长。
其反面大概也是如此,你降价10%,未必会有15%的需求增长,可能只有5%,那么也就是(1-10%)×(1+5%)=94.5%,减少5.5%。
从个体需求来说,衣食住行,睁眼四件事,吃住,是相对弹性小的。
比如猪肉,从过去13~4块,涨到现在20块,价格涨了40%+,但,需求并未减少40%甚至更多,其总需求,几乎是没有大幅波动的;甚至是在猪肉12~13块的日子,其需求也并没有大幅上涨,因为人胃的整体容量是有限的,没有几个人任性和傻逼到,买2斤猪肉,吃一斤,扔一斤。
所以说,猪肉涨价起来,很容易,也肆无忌惮。这与蒜你狠、姜你一军、(绿)豆你玩不一样,这三样需求弹性大,多数人可吃可不吃,那么,时间稍微一长,价格就会回落。
需求弹性小的产品,价格的决定就是看供需咯。需求是100,供应是105乃至110,那么,价格就会大幅下跌;反过来也是一样,需求是100,供应是95,价格就会大涨。
房子,某种意义上说,也是需求弹性很小的产品或服务。到最后,每个家庭都至少要有一套房子居住,注意,这里是居住,而不是拥有产权也就是自有房屋。
比如很多在大城市打工的人,不仅仅是从农村出来的,也包括不少大学毕业的学生,可能在自己工作的城市,没有自己的房子,但,在老家,可能不止一套啊,但,然并卵,房子是固定资产,不是流动资产,跟money不一样,它不能搬走。你需要在你工作的地方,找一个住所,不论是买还是租,这都会衍生需求。
房子是否过剩,要分地域看,分板块看,距离是房子护城河。当然,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学校也是一个重要的护城河。同时,有些城市的房子,即使南京苏州,甚至是北京上海深圳,总体看都是过剩的,但是,可能又是不足的。过剩的房子,可能是在远郊,但,这里交通不便,距离工作地点太远,有没有班车,会造成不少上班族,算下来,其实整年出行成本不低,最后这部分供应的竞争力下降,甚至部分推出市场。而任何一个城市的房地产供应的老大都是政府,政府控制着流速。关于房子,我的另外一个观察,这玩意可能跟春运一样。平时看着不足或过剩,到了春节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形。
农产品,我说的是吃的东西,特别是基本的比如大米、小麦,以及猪肉等,其需求弹性小,还体现在另外一方面-其替代产品少或比较难出现。现在能做的是什么?提高效率,提高亩产出,或缩短生长时间,目前看,这两个都是非常难,很容易有瓶颈。
农产品不是工业产品,工业产品,比如钢铁,纸张,你可以有废料可以回收,部分当作原材料使用。但,农产品很难,而且,相对的,农产品对储存要求较高,对温度和湿度,甚至空间都有要求,不是一般的家庭和农户可以做到的。
比如石油价格高涨的时候,那么,石油产品就诞生了不少替代品,比如煤化工就应然而生;同理,棉花价格高企的时候,化纤产品可能就会替代所谓纯棉产品。
但,农产品,目前看还是比较难,虽然有各种“黑科技”传出来,比如人造肉、人造鸡蛋等等,但是,是否真正能够替代,恐怕要大大问号啊,另外是,中国人肯定不信啊,连转基因都反抗一波波的,你这人造的“垃圾”食品,怎么能够推广呢?
农产品,跟工业产品完全不一样,比如工业产品可以通过开工率、提高良品率、缩短节拍时间、减少停机故障等等来迅速扩大产出,一般来说,只要行业内厂家乐意,短期适当扩产是相对容易的;但,农产品不行啊,一亩地不可能产出一亩半的玉米;一头猪,你也很难说一窝子生下25头小猪;你一头猪,你也很难一天长两公斤;白羽鸡,你也很难30天就到2.5公斤。而且,养殖都是有最佳或最合理密度值的,养殖密度过大,可能导致疫病,到来极大损失。
需求弹性小的生活必备品,还有什么?水电气。好处是,政府在管制,否则,水电气的涨价早就上天了。所以,跟咱们生活必需品相关的产品,很容易就受到政府的管制,水电气是如此;高速收费也是如此,路边停车费也是如此,否则,核心城市的停车费,几十元一小时,也会有人去停,毕竟,违章停车是100~200块起步,还要扣分。
需求弹性小的产品或服务,价格波动大;
但,价格波动大的产品或服务,不一定是需求弹性小。
比如大蒜、绿豆等农产品,曾经非常非常贵,但,其需求弹性很大,也就是价格上涨乃至保障,会减少其需求。
如果用公式来表达,弹性大小,意思就是,价格上涨,但,其需求并不会同步减少,甚至不会减少。
比如某个商品,涨价10%,其需求仅仅下降3%,对于提供者来说,就是(1+10%)X(1-3%)=106.7%,依然比原来有6.7%的增长。
其反面大概也是如此,你降价10%,未必会有15%的需求增长,可能只有5%,那么也就是(1-10%)×(1+5%)=94.5%,减少5.5%。
从个体需求来说,衣食住行,睁眼四件事,吃住,是相对弹性小的。
比如猪肉,从过去13~4块,涨到现在20块,价格涨了40%+,但,需求并未减少40%甚至更多,其总需求,几乎是没有大幅波动的;甚至是在猪肉12~13块的日子,其需求也并没有大幅上涨,因为人胃的整体容量是有限的,没有几个人任性和傻逼到,买2斤猪肉,吃一斤,扔一斤。
所以说,猪肉涨价起来,很容易,也肆无忌惮。这与蒜你狠、姜你一军、(绿)豆你玩不一样,这三样需求弹性大,多数人可吃可不吃,那么,时间稍微一长,价格就会回落。
需求弹性小的产品,价格的决定就是看供需咯。需求是100,供应是105乃至110,那么,价格就会大幅下跌;反过来也是一样,需求是100,供应是95,价格就会大涨。
房子,某种意义上说,也是需求弹性很小的产品或服务。到最后,每个家庭都至少要有一套房子居住,注意,这里是居住,而不是拥有产权也就是自有房屋。
比如很多在大城市打工的人,不仅仅是从农村出来的,也包括不少大学毕业的学生,可能在自己工作的城市,没有自己的房子,但,在老家,可能不止一套啊,但,然并卵,房子是固定资产,不是流动资产,跟money不一样,它不能搬走。你需要在你工作的地方,找一个住所,不论是买还是租,这都会衍生需求。
房子是否过剩,要分地域看,分板块看,距离是房子护城河。当然,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学校也是一个重要的护城河。同时,有些城市的房子,即使南京苏州,甚至是北京上海深圳,总体看都是过剩的,但是,可能又是不足的。过剩的房子,可能是在远郊,但,这里交通不便,距离工作地点太远,有没有班车,会造成不少上班族,算下来,其实整年出行成本不低,最后这部分供应的竞争力下降,甚至部分推出市场。而任何一个城市的房地产供应的老大都是政府,政府控制着流速。关于房子,我的另外一个观察,这玩意可能跟春运一样。平时看着不足或过剩,到了春节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形。
农产品,我说的是吃的东西,特别是基本的比如大米、小麦,以及猪肉等,其需求弹性小,还体现在另外一方面-其替代产品少或比较难出现。现在能做的是什么?提高效率,提高亩产出,或缩短生长时间,目前看,这两个都是非常难,很容易有瓶颈。
农产品不是工业产品,工业产品,比如钢铁,纸张,你可以有废料可以回收,部分当作原材料使用。但,农产品很难,而且,相对的,农产品对储存要求较高,对温度和湿度,甚至空间都有要求,不是一般的家庭和农户可以做到的。
比如石油价格高涨的时候,那么,石油产品就诞生了不少替代品,比如煤化工就应然而生;同理,棉花价格高企的时候,化纤产品可能就会替代所谓纯棉产品。
但,农产品,目前看还是比较难,虽然有各种“黑科技”传出来,比如人造肉、人造鸡蛋等等,但是,是否真正能够替代,恐怕要大大问号啊,另外是,中国人肯定不信啊,连转基因都反抗一波波的,你这人造的“垃圾”食品,怎么能够推广呢?
农产品,跟工业产品完全不一样,比如工业产品可以通过开工率、提高良品率、缩短节拍时间、减少停机故障等等来迅速扩大产出,一般来说,只要行业内厂家乐意,短期适当扩产是相对容易的;但,农产品不行啊,一亩地不可能产出一亩半的玉米;一头猪,你也很难说一窝子生下25头小猪;你一头猪,你也很难一天长两公斤;白羽鸡,你也很难30天就到2.5公斤。而且,养殖都是有最佳或最合理密度值的,养殖密度过大,可能导致疫病,到来极大损失。
需求弹性小的生活必备品,还有什么?水电气。好处是,政府在管制,否则,水电气的涨价早就上天了。所以,跟咱们生活必需品相关的产品,很容易就受到政府的管制,水电气是如此;高速收费也是如此,路边停车费也是如此,否则,核心城市的停车费,几十元一小时,也会有人去停,毕竟,违章停车是100~200块起步,还要扣分。
-
小凡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25 01: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