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出租车与网约车
想讲讲出租车与网约车的事。背景上海。最近知道了怎么分辨一辆车是不是网上平台预约的车辆而不是一般私家车,是看车的牌照。依靠着这个方法,闲来无事走在路上的时候就会看过往车的车牌,发现这种车还真的是很多很多。在网约车合法前,那些租赁公司是发这样的牌照的,但是在网约车合法后,还有其他的一些私家车不需要依靠这个牌照也可以成为网约车,再加上外地牌照的,网约车的队伍真是越来越壮大。可以这么说吧,100辆车里,出租车占比20%,网约车45%-50%,普通私家车30%-35%。我也没有做过什么调查,只是凭自己在路上看到的感觉。总之想表达的就是网约车也许很早就盖过了出租车的数量。之前看到过一个投票,问如果出行的话,是会选择网约车还是出租车?以倍数的关系网约车压倒了出租车,其实有那么点心疼出租车。上海的出租车几家大公司无非是强生,大众,锦江,剩下的还有蓝色联盟和一众红色的出租车。可以说我有点玻璃心吧,但是还就是有了又怎么办呢?因为家里有人之前是出租车司机,知道出租车司机这一档子有多辛苦,所以真的有心疼。但是作为我,要是出门,其实也会选择打网约车,原因跟大家一样,无非是便宜又快。但是也许如果有一天,国家调控出租车不再这么贵或许我也不再会选择网约车。之前有出国一个新闻,讲的好像是出租车司机摸女乘客大腿,被告发的事。我不能说这种事情真的不是很多很常见,我没有资格,不能担保,但是反过来问网约车这种情况就一定少吗?我认为网约车并不比出租车少,但是出租车曝光率选大于网约车曝光率。出租车出事,一发出来,微博转发量很高,很多声音是说出租车司机不好还有很多举例子的,但是网约车真的就少就安全了吗?出租车你可以拿发票,拍工号,打电话去公司投诉,公司尤其是大公司,为了公司形象一定会做出相应举措面对大众和受害者,但是网约车,他背后没有什么公司,有的只是一个预约的平台,司机的举动并不碍着它平台,网约车,连发票也没,工号也没,仅仅一个牌照,我不知道在网约车平台审不审核牌照,但是即使审核,有时候牌照和真正开过来的车的牌照也是不一样的吧,我就碰到几次司机说我的车跟页面显示不一样,你记一下我的车型车牌。这种情况下,万一出事,司机还可能找得到吗?车牌还记得住吗,这种跟页面车牌显示不一样的,难道车上的牌照就真了吗?网约车,我从来不敢坐副驾驶,永远老老实实后排坐着,就是怕出事,但是我对出租车的信任度高于网约车,现在上海大多数出租车司机都是40多岁,驾龄少则4/5年多则十几年,我家那位就是十几年的。年数代表着经验,会看的朋友也可以通过工号估摸司机的驾龄,有时候看着那些老司机,我是真的放心。然而网约车,你根本无从得知,哪怕是刚拿到驾照的,也会出来开车的,从安全角度,我个人认为出租车>网约车。说实话现在出租车行业真的不景气,老的离开了,新的也没人进去,接不上,出租车司机只会越来越少。有时候想着会不会十几年几十年有些出租车公司就要合并或者被收购或者倒闭了呢?也可能是我杞人忧天了吧。前面讲过出租车司机年龄,很多出租车司机并没有很高的文化教育,也有很多读书的时候正好处在文革。真的有很多手机都玩不上手,一直以来靠出租车接送乘客为生,出租车不需要很高的文化要求,你只要熟门熟路就行了。记得以前有个朋友跟我说,他最佩服的职业就是司机和律师,一个好像没有不认识的路一个能记住那么多的法律条文。那时候我有种小小的骄傲,但是现在再看看,司机的含金量低了很多吧,网约车司机,即使不那么熟门熟路也行,反正有地图导航,有些路其实连名字都没有听过,而很多出租车老司机却是真的实打实的认路,说出来路名人家就知道了,是真的很放心。出租车司机早出晚归,也许网约车也是,但是兼职网约车就不一定了。出租车司机很容易吃饭误点,有时候想上厕所还要憋着,网约车可以选择接单或者不接单,也许觉得出租车也可以,但是每个人可能都经历过吧,招手但是出租车司机不停,有些素质低的直接指着车破口大骂,有些好一点的一个皱个眉翻个白眼。但是万一人家是赶着找地方吃饭或者上厕所呢…?插个题外话,DD与KD合并,之后收购YB,近乎垄断的市场,感觉并不是什么好事,现在连很多出租车司机都依靠这个平台,虽然单也没有很多…脑洞开的不实际一点,如果以后出租车因为网约车变得很少,我们对网约车依赖度越来越高,那么如果以后有一点这个平台不再免费或者不再那么容易,稍有一些变动,或许就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我觉得无论对什么,依赖性一大都不是什么好事。
以上全部仅代表个人!只是把我想说的说了出来,想表达的只是对比出租车与网约车,感慨出租车司机行业大不如前以及反思平台到底是带来好处还是隐患。
以上全部仅代表个人!只是把我想说的说了出来,想表达的只是对比出租车与网约车,感慨出租车司机行业大不如前以及反思平台到底是带来好处还是隐患。
![]() |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