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成语典故全世界99%的人都不知道
相信100%的人都知道绿林好汉这个成语,通常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人们。很多电影电视里占山为王的人都自称绿林好汉。但99%的人却不知道绿林好汉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绿林好汉又拥有什么样的精神?
绿林好汉成语故事
西汉末年,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五莽乘机窃取皇位,改国号为“新”朝,平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公元17年,荆州南郡(今湖北荆门、洪湖一带),江夏郡(今湖北安陆、钟祥一带)闹大饥荒。饥民为了活命,纷纷来到绿林山下,宣水河边挖野草荸荠充饥。由于争食,时常引起纠纷。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人王匡、王凤正直侠义,出面调解,因而深得饥民拥护,被推为渠帅,聚众数百人,以绿林山绿林寨为根据地与官府抗争,不久队伍迅速发展到近万人,号称“绿林军”,公开对抗王莽新朝,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由此爆发。
公元21年,王莽见绿林军的势力迅速扩大,赶紧派荆州牧率两万官兵围剿绿林军,结果反被绿林军打的大败而逃。绿林军趋势攻占了竟陵(今湖北天门)、安陆等几座县城,释放囚犯,分发官粮,一时间军威大振,绿林军迅速扩大到五万余人。为了推翻王莽政权,绿林军兵分三路,向外扩展。一路由王常、成丹率领,西入南郡,号称下江兵,一路是主力,由王匡、王凤率领,北上南阳,号称新市兵,一路由陈牧、廖湛率领,号称平林兵向东扩展。
在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的影响下,地主、豪强也趁机起兵。南阳西汉宗室刘演、刘秀兄弟俩策动族人、宾客七八千人起兵于舂陵(今湖北枣阳),号称舂陵兵。他们和绿林三路人马汇合,刘演、刘秀和王匡、王凤在绿林山会盟台正式结盟,共同抗击王莽,恢复汉室,绿林军达到十余万人。公元23年,绿林军在清阳推举刘玄为皇帝,恢复汉朝,改年号更始。王匡、王凤做了上公,刘演为大司马,刘秀为太常偏将军。从那时候起,绿林军又称为汉军。
王莽见绿林军迅速壮大,紧急征集了四十余万人马,号称百万,派王邑、王寻为大将出兵围攻绿林军驻扎的昆阳(今河南叶县)。王凤率城内绿林军八九千人奋战守城,加之天降大雨,莽军大败。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昆阳大战”。
同年九月,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为人所杀,他所建立的新朝也随之灭亡。公元25年,刘秀在洛阳建议东汉王朝,这就是著名的汉光武帝。王匡在被封为比阳王后不久被刘秀部将所杀。王凤在被封为宜城王后,发生更始内乱,王凤逃离长安,在太壹山浮屠寺皈依佛门,后回绿林山建立起栖凤寺,传播佛法,成为一代宗师。最后在绿林山终老,被弟子们厚葬于南寨。
王匡、王凤领导的绿林起义,历时九年,纵横驰骋大半个中国,谱写了中国历史上光辉的农民革命史诗,他们所弘扬的“疏财仗义、豪爽侠义、深明大义、主张正义”的绿林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因为有了这次起义,所以就有了“绿林好汉”这一成语典帮流传千古,“绿”字也因此而一字两读。
绿林好汉成语故事
西汉末年,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五莽乘机窃取皇位,改国号为“新”朝,平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公元17年,荆州南郡(今湖北荆门、洪湖一带),江夏郡(今湖北安陆、钟祥一带)闹大饥荒。饥民为了活命,纷纷来到绿林山下,宣水河边挖野草荸荠充饥。由于争食,时常引起纠纷。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人王匡、王凤正直侠义,出面调解,因而深得饥民拥护,被推为渠帅,聚众数百人,以绿林山绿林寨为根据地与官府抗争,不久队伍迅速发展到近万人,号称“绿林军”,公开对抗王莽新朝,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由此爆发。
公元21年,王莽见绿林军的势力迅速扩大,赶紧派荆州牧率两万官兵围剿绿林军,结果反被绿林军打的大败而逃。绿林军趋势攻占了竟陵(今湖北天门)、安陆等几座县城,释放囚犯,分发官粮,一时间军威大振,绿林军迅速扩大到五万余人。为了推翻王莽政权,绿林军兵分三路,向外扩展。一路由王常、成丹率领,西入南郡,号称下江兵,一路是主力,由王匡、王凤率领,北上南阳,号称新市兵,一路由陈牧、廖湛率领,号称平林兵向东扩展。
在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的影响下,地主、豪强也趁机起兵。南阳西汉宗室刘演、刘秀兄弟俩策动族人、宾客七八千人起兵于舂陵(今湖北枣阳),号称舂陵兵。他们和绿林三路人马汇合,刘演、刘秀和王匡、王凤在绿林山会盟台正式结盟,共同抗击王莽,恢复汉室,绿林军达到十余万人。公元23年,绿林军在清阳推举刘玄为皇帝,恢复汉朝,改年号更始。王匡、王凤做了上公,刘演为大司马,刘秀为太常偏将军。从那时候起,绿林军又称为汉军。
王莽见绿林军迅速壮大,紧急征集了四十余万人马,号称百万,派王邑、王寻为大将出兵围攻绿林军驻扎的昆阳(今河南叶县)。王凤率城内绿林军八九千人奋战守城,加之天降大雨,莽军大败。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昆阳大战”。
同年九月,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为人所杀,他所建立的新朝也随之灭亡。公元25年,刘秀在洛阳建议东汉王朝,这就是著名的汉光武帝。王匡在被封为比阳王后不久被刘秀部将所杀。王凤在被封为宜城王后,发生更始内乱,王凤逃离长安,在太壹山浮屠寺皈依佛门,后回绿林山建立起栖凤寺,传播佛法,成为一代宗师。最后在绿林山终老,被弟子们厚葬于南寨。
王匡、王凤领导的绿林起义,历时九年,纵横驰骋大半个中国,谱写了中国历史上光辉的农民革命史诗,他们所弘扬的“疏财仗义、豪爽侠义、深明大义、主张正义”的绿林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因为有了这次起义,所以就有了“绿林好汉”这一成语典帮流传千古,“绿”字也因此而一字两读。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