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跆拳道
连我也惊讶的是自己豆瓣的第一篇日记会交待在这个在我生命中忽浓忽淡,曾经只有每次在各种申请表的“兴趣”栏里才会被想起的存在上。确实,从小学二三年级开始练跆拳道,在上大学之前,我们都像是分居多年的老夫老妻一样,关系在、情分浅。
可是这个题目也算是与我交情不浅,小学开始用了两年我从白带一路考到了红带,当时颇以为傲,后来才知道这个速度不能不说是磨蹭,教练们都是一年直接考到黑带的。可能是为了体现人文情怀吧,那时候每考一次带位,道馆里都会让小孩子写一篇作文,题目就叫“我与跆拳道”。当时咬着笔头在椅子上辗转反侧一下午才憋出来三四百字,内容无非是教练很凶但很负责,训练很累但很有趣之类的谄媚话,博得个六十来分勉强通过。实际上内心里对跆拳道排斥到到每次去体育场训练都想吐的程度,爸爸有一段时间送我去道馆的时候爱听黄磊的那首《橘子红了》,导致我到现在听到那首歌还心有余悸。记得第一次去训练道馆里的白炽灯光把人晃得头晕目眩,不知道是谁捏着我的肩膀把我送到场地边上,叮嘱了一句“见到教练要敬礼”便悠然远去,我天生胆小站在场地边上一动不敢动,看着场地里的教练慢慢逼近,右手晃晃荡荡抬起来敬了个少先队礼,那教练面不改色朝我鞠了一躬把我领进场地,后来才知道那才是真正的敬礼方式。
在那个道馆里练了六年,其实每次的训练都大同小异,先跑步,之后行进间的热身,之后压柔韧,下半场练技术,最后是身体素质。那时候小,贯穿每一个环节的感受都只有两个字“累”和“怕”,两个字孰先孰后,我也分不清,仔细想想原因,可能是教练不同导致差异很大吧。
已经不记得第一次见馆长的时候是什么情景了,只记得我们一群小孩子远远见到这个皮肤黝黑,个子小但是结实,脸上有着硬硬的短胡茬,嗓音沙哑的男人就会瞬间停止打闹,战战兢兢鞠躬敬礼叫一声“馆长好”之后像老鼠一样溜走。所以在很久很久以后,大概是初二吧,有一次见到他走过来我腾地从椅子上站起来鞠躬叫了声“馆长好”,旁边和教练打成一片的漂亮姐姐细者嗓子说“干嘛给他敬礼”的时候,竟然惊讶难过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据说馆长以前是练短跑的,之后转行来练跆拳道,道馆柜子里摆的国奖证书从来没撤下过。之后来开道馆,对小孩子们私下里会揉揉你的头宠溺地叫着丫头小子,道馆里有一位打理后勤的阿姨说他对她儿子跟对自己的儿子一样,后来那个男孩子可以轻易地拿到省市比赛的冠军,出腿速度在我看来之后大学里认识的国家队退下来的教练也比不上,可馆长对他严厉一如往常。就像训练时对待我们一样。记得有一次带我们练品势,本身就是些格挡动作加上腿上的步伐,基本都是静止状态,可是练完之后他挨个检查我们的额头看有没有出汗,没出汗的就趴下来做俯卧撑,一直撑到汗水滴到垫子上才可以停下来,因为他要让我们把格挡做到袖子也可以响的力度;还有一次打品势,我站在最后排的角落,有一个动作出错了,他便不绕过人(碰到人会给他让开)走过来,就那么紧紧抿着嘴唇,皱着眉看着我,什么话也不说。一双眼睛就轻而易举把我钉在原地,整整一分钟,那个过程里仿佛全身都要被烧成灰烬。至于踢靶不使劲冷不丁后脑挨一巴掌,跑步跑到眼睛冒火,或者劈横叉被压到觉得大腿的筋要断了,都已经是家常便饭。到了训练完,馆长会把大家叫到一起,给一群大难不死的孩子们讲着坚持不懈之类的道理,那些话早已忘了。只是记得第一次练习跳山羊,我不敢,便浑水摸鱼,他看到了走过来,只是让我的搭档爬好,盯着我说,“跳”,没有别的话。我硬着头皮撑那个人的后背,竟然一下子就跳过了,从此再没怕过跳山羊,也从此明白了类似于破釜沉舟之类的道理。
以前有时候会很自豪地把自己叫做那个道馆里的元老,道馆里,不论是教练还是队友,很多人来来去去,可我一直都在。小时候有一个教练有难得的好脾气,嗓音和长相都温柔细腻,每一个动作开始前必定要说一句“全力以赴”;有一个教练口音很重短小精悍,俯前正压一定要让我们把手掌全部超出去;有一个教练特技很漂亮,连续三百六十度后旋四五个破木板,真的成了一阵风;还有一个教练爱听五月天,训练的时候不忘埋怨门外放烟花的真不低碳;有教练帅气到让女孩子看着入了迷,有教练为了纠正我们的动作让人把一个动作保持一刻钟,有教练跟我们开玩笑扭着胖胖的身子跳夜上海……
我在那里从什么都不懂的小姑娘终于慢慢长大成和教练打成一片的大孩子,只是道馆里人来人往越来越快,有时候课业一忙几个月不去训练仿佛世上已千年,我也终于免不了做了那到乡的烂柯人,看着眼前陌生人的热闹茫然无措,一如第一次和它相遇时的情景,不同的是这次选择了不再融入。记得当时离开它的理由是高中课业太忙,内心也耻笑过自己虚伪吧,分明是怕了那般被冷落,分明是觉得除却巫山不是云。
之后辗转过一家道馆,可是终究是过客而且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记忆甚浅。
到了大学,也不知是哪种驱动力让我在百团大战径直朝着跆拳道社团奔过去,还自告奋勇要加入校队。当初觉得校队听来就非同一般,后来发现只是训练残酷十分,被教练拳打脚踢成了家常小菜。记得大一结束的时候学姐问我为什么要加入校队,旁边学长开玩笑说当初以为校队打比赛是比赛,后来才知道打比赛是打啊。
校队的教练是从前国家队的队员,下来后在我们学校里念研究生。教练人长得帅,快一米九的个子,身材兼容风衣和运动装,皮肤白鼻梁挺,笑起来仿佛倒映在冰川里的太阳。很巧的是,对他的第一印象也是凶。刚刚加入的时候因为动作不规范不够重视之类的原因也没少被教练吼。记得冬天的时候为了表演练冲拳,社团里没有基础的同学们动作当然不尽如人意,他便突然大喝起来说些大家脑子笨之类的气话,骂完之后一个人闷头抽烟,社长在旁边手忙脚乱地打圆场,他沉默的等着道馆里空气回暖,缓和下来之后继续嘻嘻哈哈纠正动作。后来才知道那场表演学院里给他压力很大,他却没提起来过。因为刚入社的时候胖,他便叫我小胖。校队里几乎所有人都拥有一个他给起的难听外号,之后学姐告诉我们,教练给你起外号了,便是接受你了。所以那天实战正被打得屁滚尿流,突然听到教练喊我小胖,心里一阵窃喜,冲上去甩给对手一脚。有一次表演的时候我出岔子,教练在后台就是一通骂,眼瞎了之类的难听词用了不少,当时全队人都瞬间冻结似的愣在那里。骂完之后,趁大家都散了,学姐悄悄跟我说:“教练让我给小胖说一声儿,别放心上。”
校队成立了四年,一直都是这个教练在带,每年新人加进来很多,要么嫌累,要么被骂走了,最后留下来的也就几个。留下来的这些人,处得跟兄弟似的。
最怕的是一起出去喝酒吧,基本上每周训练完教练都要让大家去同一家馆子喝酒,三四个男的,分四斤白酒,听来悚人。教练酒量不算大,可永远不听劝,第三瓶的时候已经神智模糊了,唯一清醒的就是知道还没喝第四瓶,谁也骗不了他。女的都心疼,劝他少喝,他便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总念叨,“男人啊,什么时候都不能说自己不行。”喝酒当然也是这样,他这样想,就没法儿劝。
教练好面子,也照顾别人面子。出去打比赛,他只给一两个他得意的队员坐镇,因为怕队员输了他没面子。所以大家心知肚明的是教练给你坐镇才是真正认可你的实力,那才是真厉害。教练给坐镇的,要是输了,便觉得是辜负了他。上次打比赛之前要称体重,队里有个队员体重没达标,不能走。教练就说,都别走,留下来训练。于是一天没吃饭的一队人就留在人家体育馆里面训练,后来学姐抱怨说大家都饿成那样还不让吃饭,接着训练,都知道他在等人,怎么不明说呢?原来八面玲珑的人不一定善良,有些人虽然粗粝,可仍然善良。
总觉得练体育的人不一般,平时训练的时候被教练鞭腿打得满胳膊瘀青,甚至半边脸肿起来仿佛不是什么值得哭天喊地的事情。有一个已经毕业了的学姐曾经被打得鼻梁骨骨折,第二天照常来训练,左脚骨折休养了半个月就去打全国赛;他们甚至输不起,有个队友因为一场友谊赛输了带着伤凌晨出学校去压马路,就像教练太好输赢这个面子。
所以总觉得我们平时所看到的他们的性格,或者活泼,或者安静,都不再那么重要。他们内心都潜藏着一股爆发力吧,就像他们要瞬间起腿瞬间冲刺那样。那力量会让你无条件相信他们的义气可以为你挡住一把尖刀、他们的情绪可以是最深沉的那种、甚至他们的暴烈也可以在一瞬间喷发出灼人的岩浆......
本以为那些关于跆拳道的回忆太散漫太复杂,或许再没有哪一种东西可以带给我这样掺杂着快乐、痛苦、无助、敬畏、感动、不服输等等这么多味道了吧?我害怕理不清。还记得妈妈以前给我说,跆拳道,你练到十八岁,就可以选择放弃了。真正到十八岁的时候没想过要放弃,可是因为一些原因或许不久之后真的就要和它道别了,于是硬着头皮写这篇日记,它带给我的东西,说得太做作就会失真,只能借这样粗浅的文字,来缅怀五味杂陈的它。
可是这个题目也算是与我交情不浅,小学开始用了两年我从白带一路考到了红带,当时颇以为傲,后来才知道这个速度不能不说是磨蹭,教练们都是一年直接考到黑带的。可能是为了体现人文情怀吧,那时候每考一次带位,道馆里都会让小孩子写一篇作文,题目就叫“我与跆拳道”。当时咬着笔头在椅子上辗转反侧一下午才憋出来三四百字,内容无非是教练很凶但很负责,训练很累但很有趣之类的谄媚话,博得个六十来分勉强通过。实际上内心里对跆拳道排斥到到每次去体育场训练都想吐的程度,爸爸有一段时间送我去道馆的时候爱听黄磊的那首《橘子红了》,导致我到现在听到那首歌还心有余悸。记得第一次去训练道馆里的白炽灯光把人晃得头晕目眩,不知道是谁捏着我的肩膀把我送到场地边上,叮嘱了一句“见到教练要敬礼”便悠然远去,我天生胆小站在场地边上一动不敢动,看着场地里的教练慢慢逼近,右手晃晃荡荡抬起来敬了个少先队礼,那教练面不改色朝我鞠了一躬把我领进场地,后来才知道那才是真正的敬礼方式。
在那个道馆里练了六年,其实每次的训练都大同小异,先跑步,之后行进间的热身,之后压柔韧,下半场练技术,最后是身体素质。那时候小,贯穿每一个环节的感受都只有两个字“累”和“怕”,两个字孰先孰后,我也分不清,仔细想想原因,可能是教练不同导致差异很大吧。
已经不记得第一次见馆长的时候是什么情景了,只记得我们一群小孩子远远见到这个皮肤黝黑,个子小但是结实,脸上有着硬硬的短胡茬,嗓音沙哑的男人就会瞬间停止打闹,战战兢兢鞠躬敬礼叫一声“馆长好”之后像老鼠一样溜走。所以在很久很久以后,大概是初二吧,有一次见到他走过来我腾地从椅子上站起来鞠躬叫了声“馆长好”,旁边和教练打成一片的漂亮姐姐细者嗓子说“干嘛给他敬礼”的时候,竟然惊讶难过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据说馆长以前是练短跑的,之后转行来练跆拳道,道馆柜子里摆的国奖证书从来没撤下过。之后来开道馆,对小孩子们私下里会揉揉你的头宠溺地叫着丫头小子,道馆里有一位打理后勤的阿姨说他对她儿子跟对自己的儿子一样,后来那个男孩子可以轻易地拿到省市比赛的冠军,出腿速度在我看来之后大学里认识的国家队退下来的教练也比不上,可馆长对他严厉一如往常。就像训练时对待我们一样。记得有一次带我们练品势,本身就是些格挡动作加上腿上的步伐,基本都是静止状态,可是练完之后他挨个检查我们的额头看有没有出汗,没出汗的就趴下来做俯卧撑,一直撑到汗水滴到垫子上才可以停下来,因为他要让我们把格挡做到袖子也可以响的力度;还有一次打品势,我站在最后排的角落,有一个动作出错了,他便不绕过人(碰到人会给他让开)走过来,就那么紧紧抿着嘴唇,皱着眉看着我,什么话也不说。一双眼睛就轻而易举把我钉在原地,整整一分钟,那个过程里仿佛全身都要被烧成灰烬。至于踢靶不使劲冷不丁后脑挨一巴掌,跑步跑到眼睛冒火,或者劈横叉被压到觉得大腿的筋要断了,都已经是家常便饭。到了训练完,馆长会把大家叫到一起,给一群大难不死的孩子们讲着坚持不懈之类的道理,那些话早已忘了。只是记得第一次练习跳山羊,我不敢,便浑水摸鱼,他看到了走过来,只是让我的搭档爬好,盯着我说,“跳”,没有别的话。我硬着头皮撑那个人的后背,竟然一下子就跳过了,从此再没怕过跳山羊,也从此明白了类似于破釜沉舟之类的道理。
以前有时候会很自豪地把自己叫做那个道馆里的元老,道馆里,不论是教练还是队友,很多人来来去去,可我一直都在。小时候有一个教练有难得的好脾气,嗓音和长相都温柔细腻,每一个动作开始前必定要说一句“全力以赴”;有一个教练口音很重短小精悍,俯前正压一定要让我们把手掌全部超出去;有一个教练特技很漂亮,连续三百六十度后旋四五个破木板,真的成了一阵风;还有一个教练爱听五月天,训练的时候不忘埋怨门外放烟花的真不低碳;有教练帅气到让女孩子看着入了迷,有教练为了纠正我们的动作让人把一个动作保持一刻钟,有教练跟我们开玩笑扭着胖胖的身子跳夜上海……
我在那里从什么都不懂的小姑娘终于慢慢长大成和教练打成一片的大孩子,只是道馆里人来人往越来越快,有时候课业一忙几个月不去训练仿佛世上已千年,我也终于免不了做了那到乡的烂柯人,看着眼前陌生人的热闹茫然无措,一如第一次和它相遇时的情景,不同的是这次选择了不再融入。记得当时离开它的理由是高中课业太忙,内心也耻笑过自己虚伪吧,分明是怕了那般被冷落,分明是觉得除却巫山不是云。
之后辗转过一家道馆,可是终究是过客而且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记忆甚浅。
到了大学,也不知是哪种驱动力让我在百团大战径直朝着跆拳道社团奔过去,还自告奋勇要加入校队。当初觉得校队听来就非同一般,后来发现只是训练残酷十分,被教练拳打脚踢成了家常小菜。记得大一结束的时候学姐问我为什么要加入校队,旁边学长开玩笑说当初以为校队打比赛是比赛,后来才知道打比赛是打啊。
校队的教练是从前国家队的队员,下来后在我们学校里念研究生。教练人长得帅,快一米九的个子,身材兼容风衣和运动装,皮肤白鼻梁挺,笑起来仿佛倒映在冰川里的太阳。很巧的是,对他的第一印象也是凶。刚刚加入的时候因为动作不规范不够重视之类的原因也没少被教练吼。记得冬天的时候为了表演练冲拳,社团里没有基础的同学们动作当然不尽如人意,他便突然大喝起来说些大家脑子笨之类的气话,骂完之后一个人闷头抽烟,社长在旁边手忙脚乱地打圆场,他沉默的等着道馆里空气回暖,缓和下来之后继续嘻嘻哈哈纠正动作。后来才知道那场表演学院里给他压力很大,他却没提起来过。因为刚入社的时候胖,他便叫我小胖。校队里几乎所有人都拥有一个他给起的难听外号,之后学姐告诉我们,教练给你起外号了,便是接受你了。所以那天实战正被打得屁滚尿流,突然听到教练喊我小胖,心里一阵窃喜,冲上去甩给对手一脚。有一次表演的时候我出岔子,教练在后台就是一通骂,眼瞎了之类的难听词用了不少,当时全队人都瞬间冻结似的愣在那里。骂完之后,趁大家都散了,学姐悄悄跟我说:“教练让我给小胖说一声儿,别放心上。”
校队成立了四年,一直都是这个教练在带,每年新人加进来很多,要么嫌累,要么被骂走了,最后留下来的也就几个。留下来的这些人,处得跟兄弟似的。
最怕的是一起出去喝酒吧,基本上每周训练完教练都要让大家去同一家馆子喝酒,三四个男的,分四斤白酒,听来悚人。教练酒量不算大,可永远不听劝,第三瓶的时候已经神智模糊了,唯一清醒的就是知道还没喝第四瓶,谁也骗不了他。女的都心疼,劝他少喝,他便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总念叨,“男人啊,什么时候都不能说自己不行。”喝酒当然也是这样,他这样想,就没法儿劝。
教练好面子,也照顾别人面子。出去打比赛,他只给一两个他得意的队员坐镇,因为怕队员输了他没面子。所以大家心知肚明的是教练给你坐镇才是真正认可你的实力,那才是真厉害。教练给坐镇的,要是输了,便觉得是辜负了他。上次打比赛之前要称体重,队里有个队员体重没达标,不能走。教练就说,都别走,留下来训练。于是一天没吃饭的一队人就留在人家体育馆里面训练,后来学姐抱怨说大家都饿成那样还不让吃饭,接着训练,都知道他在等人,怎么不明说呢?原来八面玲珑的人不一定善良,有些人虽然粗粝,可仍然善良。
总觉得练体育的人不一般,平时训练的时候被教练鞭腿打得满胳膊瘀青,甚至半边脸肿起来仿佛不是什么值得哭天喊地的事情。有一个已经毕业了的学姐曾经被打得鼻梁骨骨折,第二天照常来训练,左脚骨折休养了半个月就去打全国赛;他们甚至输不起,有个队友因为一场友谊赛输了带着伤凌晨出学校去压马路,就像教练太好输赢这个面子。
所以总觉得我们平时所看到的他们的性格,或者活泼,或者安静,都不再那么重要。他们内心都潜藏着一股爆发力吧,就像他们要瞬间起腿瞬间冲刺那样。那力量会让你无条件相信他们的义气可以为你挡住一把尖刀、他们的情绪可以是最深沉的那种、甚至他们的暴烈也可以在一瞬间喷发出灼人的岩浆......
本以为那些关于跆拳道的回忆太散漫太复杂,或许再没有哪一种东西可以带给我这样掺杂着快乐、痛苦、无助、敬畏、感动、不服输等等这么多味道了吧?我害怕理不清。还记得妈妈以前给我说,跆拳道,你练到十八岁,就可以选择放弃了。真正到十八岁的时候没想过要放弃,可是因为一些原因或许不久之后真的就要和它道别了,于是硬着头皮写这篇日记,它带给我的东西,说得太做作就会失真,只能借这样粗浅的文字,来缅怀五味杂陈的它。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