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面的女孩看过来…………女孩子的人生脉络
多少女孩就这样,从光芒万丈到平庸无常
2016-08-02 李婧 桃花马上石榴裙
文 /李婧 本文经授权发布
选自作者新书《梦想会证明一切》
一个女孩所面临的困惑,在十几岁时,其实并没有那么明显。
那时我们常用“阴盛阳衰”来揶揄班里成绩不如自己的男生:女孩比同龄的男孩长得快,发育得早,个头首先就超过了他们;从小学到高中,成绩名列前茅的也都是女生;不管学什么兴趣班,听话的女生更容易专注于老师所授,很快习得新的技能……但家长们却总是在担忧小学成绩好的女生到初中会“变”,在很多优秀的初中女生证明了自己“不会变”以后,家长们还是预言,初中成绩好的女生,到高中会“变”。
这仿佛是一条被定死的规律,女生越长大就越容易败下阵来,最终在性别的斗争中,输得如人们所预期的那样。
“对嘛,女人就应该不要那么拼,反正也拼不过男人,还不如做一份安稳的工作,回家带孩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上面这句话,才是人们说“女孩不如男孩”预言的终点。即便我们用十几二十年的天赋和努力证明了自己可以获得更好的成就,但当某个人生节点来临时,性别的差异最终仍会把我们带向一个世俗的“圈套”。
如果一个女孩为梦想孜孜以求,人们会给她贴上“不安分”的标签;可如果是一个男孩,就会被褒奖为“勇敢”。
如果一个女人想要在事业上更上一层楼,人们就会说她“想要的太多”;可如果是一个男人,就会被夸赞为“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优秀的女孩们长大后总会疑惑:难道我们不应该把那些事、那些工作做好吗?难道结果不是因为我的努力而变得更好了吗?为什么人们总会在我们好好地完成工作后表现出苛责,甚至连我们身边最亲的人都会如此?
我发现,这一切只因你不再是一个女孩,而是成为一个妻子、母亲了。成为这些角色后,原本再闪耀的女孩,都要主动放弃自身的光芒。
不仅是父母,几乎身边所有的人都会为一个女孩指出她未来应去的方向。不管她擅长什么、热爱什么、更适合去做什么,人们终究要把她指向一个安分守己的妻子、一个为家庭牺牲事业的母亲。
—— 你获得了很高的学位,可是你结婚了吗?
—— 你获得了很高的职位,可是你生孩子了吗?
——你结婚、生孩子都完成了,为什么还在加班出差,那么不重视家庭?
种种责难,像永远停不下来的浪,一波一波地袭来。
即便你严格按照社会期望的时间表去履行了女性生育的“职责”,“按时”结了婚,也“按时”生了孩子,可等到生完孩子返回职场了,你仍然会被问:何时生第二胎?
那些没有宽松婚恋环境的职场女性,面对家中的催促、邻里同学间的比较,不禁焦头烂额。她们一边要为梦想打拼,一边又要被那些咄咄逼人的话逼到墙角。
—— 你都三十岁了,再不相亲就真的嫁不出去了!
——你快生孩子吧,早生早超生!生完父母帮你带,你去好好上班。
——你都生了孩子了,就不要拼命工作了,女孩子家,就要图个安稳!
当然职场中还有不少的女性榜样,她们仍在努力,仍在耕耘,使自我的价值获得证明。
可我发现,【许多事情并非女性不能做好,而是她们做好了也不会得到肯定。】
一语中的!!!
社会对两性的双重标准,在男孩女孩们进入职场后,变得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尖锐。
那些在职场中被我尊为榜样的“女强人”们,最终都没能成功突破性别偏见的天花板,即使从普通职员走向了中层,也难以从中层走向高层,哪怕她们为这一切已经付出了太多。
mark 你揭示了这个事实 但是你得给出解决之道才行!!!!!!!!!
目睹这样大概率的“天花板”事件,我很沮丧,我看到一个一个资历、能力都未必有专业岗位女性厉害的男性,越过本应在其职谋其责的女性,从而成为她们的上司。
我看着她们多年来踏实打下的根基,一朝成为别人轻松凭借性别优势上位的垫脚石。
女性的压力不仅来自于男性,身边的女性同样会对她施压。
一个成功的职业女性在“天花板”前还有被其他女性嘲笑的可能:
——你出差啦?你孩子怎么办?
——你出去逛街啦?你孩子怎么办?
——你晚上出去见朋友,你老公不管你吗?
——你还减什么肥啊,都孩子妈了,别折腾了!
言语的暴力、伦理的枷锁,不自觉地裹挟那些努力的女性,让她们自责,让她们黯淡,然后让她们放弃了争取关于自己的梦想与美丽。
最终,那些曾经优秀的女孩,从急急步入婚姻和生育的节奏开始,带着痛苦和困惑,被迫“消失”在平庸的人潮中,再也不见。
这种被迫我真的真的不愿意见到!!!!!!
我为这些自觉或不自觉的“沉沦”悲哀,为那些消失光芒的女孩悲哀,也为曾经带着光芒却在成年后加入贬低女性价值大流的女人们悲哀。
我们曾嘲笑封建社会的“女子无才便是德”,殊不知,这些现象也不过是“新瓶装旧酒”,让腐朽的思想在新时代换了另一种绽放的表现方式。
我惋惜那些消失光芒的女孩,她们一点一点地失去光泽,从她们的脸和身体就能看出来。她们失去了自己的理想,失去了自己的抱负,渐渐连身体都失去了。她们从不普通变得普通,美人迟暮,迟暮的,不仅仅是美。
也许超越世俗的标准还有很远的一段路,那些十几二十岁便展露自己天赋、才智和美貌的女孩,我希望她们的一生不要像一条下降的曲线。
我希望,每个女孩都不要因为世俗对女性价值狭隘的界定,而主动放弃自己的天赋、才智与美貌。
我希望她们的一生永远像十几岁那样,闪耀着最初的光芒。
※作者简介:李婧,曾在韩国留学,后在上海工作多年,现为自由撰稿人、豆瓣红人,“100个城市写作计划”发起者及策划者。在多重身份间切换:单亲妈妈、跨界撰稿人、原创品牌创业者。新书《梦想会证明一切》已上市,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
“别看你现在学习好,一上中学就不行了”。不知你是否和我一样,从小听过这样的话。
我们就是受着这样的负激励长大,然后,在残酷世界里和男人一样拼杀。
亲爱的姑娘,永远别信那些话。
结婚、生育,只是我们人生要走的几个结点,从来不是终点。
你的自我,你的坚持,你的努力和不放弃,就是让你区别于庸常的光芒。
愿你保有这光芒,永远。
2016-08-02 李婧 桃花马上石榴裙
文 /李婧 本文经授权发布
选自作者新书《梦想会证明一切》
一个女孩所面临的困惑,在十几岁时,其实并没有那么明显。
那时我们常用“阴盛阳衰”来揶揄班里成绩不如自己的男生:女孩比同龄的男孩长得快,发育得早,个头首先就超过了他们;从小学到高中,成绩名列前茅的也都是女生;不管学什么兴趣班,听话的女生更容易专注于老师所授,很快习得新的技能……但家长们却总是在担忧小学成绩好的女生到初中会“变”,在很多优秀的初中女生证明了自己“不会变”以后,家长们还是预言,初中成绩好的女生,到高中会“变”。
这仿佛是一条被定死的规律,女生越长大就越容易败下阵来,最终在性别的斗争中,输得如人们所预期的那样。
“对嘛,女人就应该不要那么拼,反正也拼不过男人,还不如做一份安稳的工作,回家带孩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上面这句话,才是人们说“女孩不如男孩”预言的终点。即便我们用十几二十年的天赋和努力证明了自己可以获得更好的成就,但当某个人生节点来临时,性别的差异最终仍会把我们带向一个世俗的“圈套”。
如果一个女孩为梦想孜孜以求,人们会给她贴上“不安分”的标签;可如果是一个男孩,就会被褒奖为“勇敢”。
如果一个女人想要在事业上更上一层楼,人们就会说她“想要的太多”;可如果是一个男人,就会被夸赞为“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优秀的女孩们长大后总会疑惑:难道我们不应该把那些事、那些工作做好吗?难道结果不是因为我的努力而变得更好了吗?为什么人们总会在我们好好地完成工作后表现出苛责,甚至连我们身边最亲的人都会如此?
我发现,这一切只因你不再是一个女孩,而是成为一个妻子、母亲了。成为这些角色后,原本再闪耀的女孩,都要主动放弃自身的光芒。
不仅是父母,几乎身边所有的人都会为一个女孩指出她未来应去的方向。不管她擅长什么、热爱什么、更适合去做什么,人们终究要把她指向一个安分守己的妻子、一个为家庭牺牲事业的母亲。
—— 你获得了很高的学位,可是你结婚了吗?
—— 你获得了很高的职位,可是你生孩子了吗?
——你结婚、生孩子都完成了,为什么还在加班出差,那么不重视家庭?
种种责难,像永远停不下来的浪,一波一波地袭来。
即便你严格按照社会期望的时间表去履行了女性生育的“职责”,“按时”结了婚,也“按时”生了孩子,可等到生完孩子返回职场了,你仍然会被问:何时生第二胎?
那些没有宽松婚恋环境的职场女性,面对家中的催促、邻里同学间的比较,不禁焦头烂额。她们一边要为梦想打拼,一边又要被那些咄咄逼人的话逼到墙角。
—— 你都三十岁了,再不相亲就真的嫁不出去了!
——你快生孩子吧,早生早超生!生完父母帮你带,你去好好上班。
——你都生了孩子了,就不要拼命工作了,女孩子家,就要图个安稳!
当然职场中还有不少的女性榜样,她们仍在努力,仍在耕耘,使自我的价值获得证明。
可我发现,【许多事情并非女性不能做好,而是她们做好了也不会得到肯定。】
一语中的!!!
社会对两性的双重标准,在男孩女孩们进入职场后,变得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尖锐。
那些在职场中被我尊为榜样的“女强人”们,最终都没能成功突破性别偏见的天花板,即使从普通职员走向了中层,也难以从中层走向高层,哪怕她们为这一切已经付出了太多。
mark 你揭示了这个事实 但是你得给出解决之道才行!!!!!!!!!
目睹这样大概率的“天花板”事件,我很沮丧,我看到一个一个资历、能力都未必有专业岗位女性厉害的男性,越过本应在其职谋其责的女性,从而成为她们的上司。
我看着她们多年来踏实打下的根基,一朝成为别人轻松凭借性别优势上位的垫脚石。
女性的压力不仅来自于男性,身边的女性同样会对她施压。
一个成功的职业女性在“天花板”前还有被其他女性嘲笑的可能:
——你出差啦?你孩子怎么办?
——你出去逛街啦?你孩子怎么办?
——你晚上出去见朋友,你老公不管你吗?
——你还减什么肥啊,都孩子妈了,别折腾了!
言语的暴力、伦理的枷锁,不自觉地裹挟那些努力的女性,让她们自责,让她们黯淡,然后让她们放弃了争取关于自己的梦想与美丽。
最终,那些曾经优秀的女孩,从急急步入婚姻和生育的节奏开始,带着痛苦和困惑,被迫“消失”在平庸的人潮中,再也不见。
这种被迫我真的真的不愿意见到!!!!!!
我为这些自觉或不自觉的“沉沦”悲哀,为那些消失光芒的女孩悲哀,也为曾经带着光芒却在成年后加入贬低女性价值大流的女人们悲哀。
我们曾嘲笑封建社会的“女子无才便是德”,殊不知,这些现象也不过是“新瓶装旧酒”,让腐朽的思想在新时代换了另一种绽放的表现方式。
我惋惜那些消失光芒的女孩,她们一点一点地失去光泽,从她们的脸和身体就能看出来。她们失去了自己的理想,失去了自己的抱负,渐渐连身体都失去了。她们从不普通变得普通,美人迟暮,迟暮的,不仅仅是美。
也许超越世俗的标准还有很远的一段路,那些十几二十岁便展露自己天赋、才智和美貌的女孩,我希望她们的一生不要像一条下降的曲线。
我希望,每个女孩都不要因为世俗对女性价值狭隘的界定,而主动放弃自己的天赋、才智与美貌。
我希望她们的一生永远像十几岁那样,闪耀着最初的光芒。
※作者简介:李婧,曾在韩国留学,后在上海工作多年,现为自由撰稿人、豆瓣红人,“100个城市写作计划”发起者及策划者。在多重身份间切换:单亲妈妈、跨界撰稿人、原创品牌创业者。新书《梦想会证明一切》已上市,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
“别看你现在学习好,一上中学就不行了”。不知你是否和我一样,从小听过这样的话。
我们就是受着这样的负激励长大,然后,在残酷世界里和男人一样拼杀。
亲爱的姑娘,永远别信那些话。
结婚、生育,只是我们人生要走的几个结点,从来不是终点。
你的自我,你的坚持,你的努力和不放弃,就是让你区别于庸常的光芒。
愿你保有这光芒,永远。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