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最近几年很流行佛家的言论,很多蔵传的、南传的、北传的、日本的、韩国的、美国的、欧洲的、甚至南美的各种宗派言论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互相补充,共指不二之宗、无宗之宗。
佛家每一个理论都是有所指示的,面对不同学识、不同心理、不同性格的人,理论都是随着时间、人物和地点的不同而变易不僵的。如果大家在使用某些理论的时候,认其为绝对,可能在意识上产生很强的偏执,终而难以走出这个偏执,陷入烦恼。
比如“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句话。接受这句话的人,大约有三种,一种是搞个人崇拜的,也不管对症不对症盲目相信某些所谓神仙大师的一切话而毫无独立思辨;一种是领悟了命运的本质的人;一种是遇到挫折不得不自我安慰的。而只有第二种人才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双面实用性。
中国本土文化里有“尽人事、听天命”,比这个“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要圆满的多。但由于人们可能要么趋向于“尽人事”,要么趋向于“听天命”,很少有人能够中道而行。中道而行,不是一直偏执于“中间”,仅仅偏执于“中间”,其实也是一种“偏执”,时也,事也。变,才是王道。但变有个核心原则,没有原则的随时而变就成了同流合污,这个核心原则来源于每个人内心本有的那个“仁”。
中国话里的“听天命”其实就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但如果偏执于此,就有可能会陷入消极,就不再从任何事件上去尽力为未开而奋进了。也就会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上没了主心骨。
其实,“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主要是用来针对“既定事实”的。因为人们经常会遇到某些令自己失望的既定事件,这是因为人们有“希望那件事按照自己的预想去实现”的内心指标,但我们常常在努力去实现某件事时受到阻碍,于是人们心里就会升起愤怒或无奈的消极情绪,让自己陷入苦闷。这就是不随人愿。反之就是心想事成。人们喜欢心想事成,不喜欢不随己愿,于是人们可能从概率来说会有一半的机会把自己搞得很憋屈嘛。
比如,从小事来说,你想过马路,但红灯就是不变绿灯,你等了1分钟45秒,还没变,你心里就承受不住了,就冒出气愤来了的,于是嘴里很容易就冒出怨言。怨言有毒啊,它在致病上比农药还有效。人总是不自觉的自我伤害着啊。其实这时候,你可以选择继续等或者继续等,边等边唱首歌给自己听咯。开车经常是个很容易憋屈的事,骑车却经常很自由,骑车的话可以绕行,开车却被堵在那一动不能动。那就自己按自己的感受去选择啦。
而一旦遇到自己不能改变的情况,那真心使用这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药到心病除。
对于整个世界的问题来说,也是如此。我们就是因为无法从心里放下对这个世界的忧虑,很多人活得很悲苦。因为看到别人很痛苦,你又没办法去解决的时候,常会纠结,这是当今的通病啦。放下不管它啦,既然解决不了,那管他干嘛,放下不是缺德啦,反而让很重要的一个人获得开朗心境嘛,那个人就是自己啦。一身轻松啊!一身轻松啊!
一个人一生能做的事确实是有限的,根本不能做到去解决世上所有人所有时间的一切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必然能够遇到一些我们必然不能解决的事情,比如在万里之外有个人被杀了,或者太平洋的海底爆炸了,或者未来一万年后将会怎样怎样了,或者从前从前怎样怎样了……现在的自己身边的小事都还没处理干净,就忧虑历史、忧虑未来、忧虑人类、忧虑地球,这也太可爱了嘛!让忧虑变化成自己能力提升的动力,尽力解决所遇大小诸事,多可敬嘛!
如果看到的每条负面新闻都很心痛,很无奈而叹息,那我们会在这个时代痛死自己啦。但反过来说,这又不是让大家去麻木不仁。而是面对周遭乃至世界一切问题,心有知,尽己力,力所不及,则放下,但有仁心的人,不仅仅是放下,他还同时用别人的苦难增加了自己努力的心力。“放下”的药方,就是这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然而,当我们面对未来和当前现状时,我们如果总使用“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那就会把自己的良心丧尽咯。从大的事情说,看到有人在偷窃,你一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看到有人正受到威胁和迫害,你一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从小的事情来说,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痛哭,你也一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看到自家乱的要命,饭碗堆了一池子,你也一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那么,人做到这样,也就成了石头了。所以难怪很多人厌恶那些学佛的,因为学成了石头嘛,麻木不仁可不是学佛啊。学佛的总把自己的麻木不仁当成是“不动不摇、心境如水”那不是不动不摇,那是守墓的僵尸啊。不过我们作为外人一定要明白那种僵尸状态是一个过程,我们也不能一概否定它啊。而每天忧虑天下,手头却毫无实际努力的,那也是思想偏执啦,苦不苦啊?
例子太多,就不多发散了。总之,面对既定事实和超出能力的事情时,使用“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面对未来和当前,尽力而为,自强不息,当仁不让,尤其是在自己内心修养和学识上,怎可以消极的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呢!
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生命的安排者啊!然而,虽然自己能安排一部分,但有一部分,自己无法左右,那就“是最好的安排”啦!洒脱自在,积极进取,何忧之有?
佛家每一个理论都是有所指示的,面对不同学识、不同心理、不同性格的人,理论都是随着时间、人物和地点的不同而变易不僵的。如果大家在使用某些理论的时候,认其为绝对,可能在意识上产生很强的偏执,终而难以走出这个偏执,陷入烦恼。
比如“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句话。接受这句话的人,大约有三种,一种是搞个人崇拜的,也不管对症不对症盲目相信某些所谓神仙大师的一切话而毫无独立思辨;一种是领悟了命运的本质的人;一种是遇到挫折不得不自我安慰的。而只有第二种人才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双面实用性。
中国本土文化里有“尽人事、听天命”,比这个“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要圆满的多。但由于人们可能要么趋向于“尽人事”,要么趋向于“听天命”,很少有人能够中道而行。中道而行,不是一直偏执于“中间”,仅仅偏执于“中间”,其实也是一种“偏执”,时也,事也。变,才是王道。但变有个核心原则,没有原则的随时而变就成了同流合污,这个核心原则来源于每个人内心本有的那个“仁”。
中国话里的“听天命”其实就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但如果偏执于此,就有可能会陷入消极,就不再从任何事件上去尽力为未开而奋进了。也就会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上没了主心骨。
其实,“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主要是用来针对“既定事实”的。因为人们经常会遇到某些令自己失望的既定事件,这是因为人们有“希望那件事按照自己的预想去实现”的内心指标,但我们常常在努力去实现某件事时受到阻碍,于是人们心里就会升起愤怒或无奈的消极情绪,让自己陷入苦闷。这就是不随人愿。反之就是心想事成。人们喜欢心想事成,不喜欢不随己愿,于是人们可能从概率来说会有一半的机会把自己搞得很憋屈嘛。
比如,从小事来说,你想过马路,但红灯就是不变绿灯,你等了1分钟45秒,还没变,你心里就承受不住了,就冒出气愤来了的,于是嘴里很容易就冒出怨言。怨言有毒啊,它在致病上比农药还有效。人总是不自觉的自我伤害着啊。其实这时候,你可以选择继续等或者继续等,边等边唱首歌给自己听咯。开车经常是个很容易憋屈的事,骑车却经常很自由,骑车的话可以绕行,开车却被堵在那一动不能动。那就自己按自己的感受去选择啦。
而一旦遇到自己不能改变的情况,那真心使用这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药到心病除。
对于整个世界的问题来说,也是如此。我们就是因为无法从心里放下对这个世界的忧虑,很多人活得很悲苦。因为看到别人很痛苦,你又没办法去解决的时候,常会纠结,这是当今的通病啦。放下不管它啦,既然解决不了,那管他干嘛,放下不是缺德啦,反而让很重要的一个人获得开朗心境嘛,那个人就是自己啦。一身轻松啊!一身轻松啊!
一个人一生能做的事确实是有限的,根本不能做到去解决世上所有人所有时间的一切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必然能够遇到一些我们必然不能解决的事情,比如在万里之外有个人被杀了,或者太平洋的海底爆炸了,或者未来一万年后将会怎样怎样了,或者从前从前怎样怎样了……现在的自己身边的小事都还没处理干净,就忧虑历史、忧虑未来、忧虑人类、忧虑地球,这也太可爱了嘛!让忧虑变化成自己能力提升的动力,尽力解决所遇大小诸事,多可敬嘛!
如果看到的每条负面新闻都很心痛,很无奈而叹息,那我们会在这个时代痛死自己啦。但反过来说,这又不是让大家去麻木不仁。而是面对周遭乃至世界一切问题,心有知,尽己力,力所不及,则放下,但有仁心的人,不仅仅是放下,他还同时用别人的苦难增加了自己努力的心力。“放下”的药方,就是这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然而,当我们面对未来和当前现状时,我们如果总使用“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那就会把自己的良心丧尽咯。从大的事情说,看到有人在偷窃,你一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看到有人正受到威胁和迫害,你一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从小的事情来说,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痛哭,你也一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看到自家乱的要命,饭碗堆了一池子,你也一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那么,人做到这样,也就成了石头了。所以难怪很多人厌恶那些学佛的,因为学成了石头嘛,麻木不仁可不是学佛啊。学佛的总把自己的麻木不仁当成是“不动不摇、心境如水”那不是不动不摇,那是守墓的僵尸啊。不过我们作为外人一定要明白那种僵尸状态是一个过程,我们也不能一概否定它啊。而每天忧虑天下,手头却毫无实际努力的,那也是思想偏执啦,苦不苦啊?
例子太多,就不多发散了。总之,面对既定事实和超出能力的事情时,使用“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面对未来和当前,尽力而为,自强不息,当仁不让,尤其是在自己内心修养和学识上,怎可以消极的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呢!
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生命的安排者啊!然而,虽然自己能安排一部分,但有一部分,自己无法左右,那就“是最好的安排”啦!洒脱自在,积极进取,何忧之有?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