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枞功夫小记
![]() |
壶130毫升,杯80毫升。用来泡功夫茶其实大了。 |
今日得闲,取出巨轮珠,置二白瓷杯,按传统潮汕手法泡一道单枞功夫茶。
![]() |
泡功夫茶可储水的茶盘非常之有必要。 |
按照我的理解,潮汕泡法一般喜用小壶小杯,壶以朱泥薄胎为好,杯以白瓷薄胎为佳,壶用薄胎主要是因为需要淋壶加热,杯要薄胎则是出于审美的目的了,看着琥珀色的茶汤由杯壁透出,感觉还是很不错吧。无奈我的巨轮珠胎不够薄,白瓷杯也不够小,只能凑合使啦!
![]() |
干茶入壶。 |
温壶温杯后投茶,由于单枞干茶呈条状,一般以填满壶内八分为宜,故而功夫茶的投茶量相对多些。
![]() |
茶盘中间下凹,可使废水流下去。 |
首道以沸水洗茶,左手添水至略溢出,右手迅速刮去浮沫,盖壶盖快速出汤用来烫杯。尔后注水淋壶,按照首道茶15秒、二道茶30秒的浸泡时间掌握,每道茶比上道茶递增15秒,这样泡出来的茶每一道口味都比较均衡。通常单枞可以泡六道,六道后水味逐渐增强,就不好喝了。
![]() |
洗茶后第一道茶汤颜色。 |
出汤时需人为在两杯中均匀茶汤浓度,也就是说要同时添满两个茶杯,只要像小屁孩撒尿一样来来回回倒就好,不要觉得不雅观。另外,泡功夫茶还必须得有一个茶船,或是能储水的茶盘来承接洒出来的茶水,纯粹的干泡法是不成的。
![]() |
第三道茶汤颜色,略微开盖防止茶叶被闷熟。 |
单枞的特点就是香气浓郁,入口较苦,回甘持久,杯底挂香。而且去腻消食的效果极好,感觉积食的来一壶立竿见影。热乎乎的浓茶下肚,不多时就浑身发汗,非常之舒服。
![]() |
第六道茶汤颜色和叶底。 |
最后说点儿题外话。民间的潮汕功夫茶,一直以来都是大家围坐一张小桌,等“小茶壶”开了撒一圈,撒的一桌子都是可谁也不管,都盯着自己那杯热茶,稍一凉点就端起来自顾自咂巴咂巴喝掉了,喝的就是个热乎劲儿和新鲜劲儿,非常之生活化,非常之下里巴人。神马劳什子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凤凰三点头,人家压根没听说过。05年的时候,我在广西还喝过快七十岁老奶奶泡的功夫茶呢,那真叫一个地道。现在真是感觉到,基于民间大众的功夫茶文化,已经被茶艺师们的芊芊玉手给玩坏了!
![]() |
泡饮完毕,清理净具。 |
我理想中的功夫茶啊,就是在某个炎热的夏天傍晚,于树荫下摆上小马扎,光着膀子围坐在破桌前,支起小泥炉烧起水,摇着破蒲扇哼着歌,看着来来往往忙碌的人们,悠哉悠哉的喝上他几十道功夫茶!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