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 分享经济改变中国》
![]() |
前言
1.“分享”主要是指对个人闲置资源的分享,分享经济通过技术把资源的拥有者和使用者重新匹配,进而大大提升了社会资源的利用水平和整体效能。
2.中国要迈向网络强国,首先应该让互联网回归本质,跟传统行业结合,让互联网推动信息革命,给传统工商业注入全新的动能和活力,形成“互联网+传统行业”的全新模式,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万物互联,形成网络与实体的融合,最终促进产业革命。
3.【故事】2012年,滴滴凭借80万元创业资金在北京启动,试图通过出租车的信息化解决老百姓打车难的痛点。滴滴出行的梦想是“让出行更美好”,我们不仅改变用户的出行习惯,本质上以滴滴为代表的分享经济模式正在改变汽车拥有的方式。
4.【数据】2015年底,全国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31辆私家车,而美国的汽车拥有量则是每百户超过200辆,中国不到美国的1/3,但是已经出现了巨大的瓶颈。大部分人买一辆车只有5%的时间再开,而有95%的时间是停在那里,但我们为此却要付出100%的费用,而整个城市要为这5%的使用率修建更多的停车场,这些都是不合理的。
5.滴滴出行的三个梦想:
一、让大数据改良城市交通。公共交通建设速度低于城市扩张速度,道路畅通与车流量有收到交通潮汐限制,市民出行又被上下班时间、节假日和天气情况所左右。
二、让分享成为城市的灵魂。1)分享是思维上的诚信,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渊源于城市的存在,在于金岗水泥把我们局限在单个的框架里。两千年前老子的理想国“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竟然在现代社会中变成了显示,不管从何种角度讲都是可悲的。2)分享是车辆资源的共享。很多时候,个人拥有的财富和身份地位没有关系,都是源于社会,也应该服务于社会。3)分享也是人的分享。滴滴将这些听得到却看不见的思想,变成我们都能接触的社会存在,滴滴平台不仅是车的集合,还是人的集合,他们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天1000多万单的交流,让出行变成了社交,乐趣无处不在,分享无处不在。
三、让分享成为自然。一是在环保层面,二是在可持续发展层面。“我们这片土地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而不是从祖辈那里继承来的。”
6.战略就是站在未来看当下如何做。“互联网+”需要WE众化但绝不能口水化,可以适度存在泡沫但绝不应隔岸观火,需要低成本纠错但不该付出高额机会成本,需要跨界融合而不是闭门造车、需要冷静分析、个性化匹配而不是官网、怀疑、排斥、后者的结果只会让你和这个时代脱节。
第一章 分享经济为什么这么火?
1.分享经济,恰恰是通过一种大规模盘活经济剩余而激发经济效益的经济形态。
2.分享经济,使用而不占有,使用高于所有权,不适用即浪费
3.分享经济的特征:用户驱动、信任驱动、平台驱动、数据驱动、价值驱动
4.分享经济三大基石:信息对称、游戏规则、协同协作。
5.分享经济四低:低交易成本、低信任成本、低门槛、低碳
6.分享经济四高:高渗透率、高效能、高估值、高留存
7.分享经济四大效应:规模效应、协同效应、马太效应、平台效应
8.经济与便利性、参与感与信任感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分享、交流、体验、共享本身就是人性的需要,借助社交网络传播更加无边界,观念的改变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价值最大化也符合每一个人的要求,而且可以创造附加价值,获得额外的收益。
(未完)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