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作家 | 低调而孤独的巨匠-布朗肖
虽然是萨特、巴塔耶等大作家、大思想家的同龄人,还是巴特、德里达、福柯的前辈,Maurice Blanchot莫里斯·布朗肖这个名字对普罗大众,对法国以外的文化界来说却稍显陌生。然而,无论是作为作家,还是作为评论家、思想家或者哲学家,布朗肖都是法兰西当代知识分子中不可忽略的一人。
出生于1907年的布朗肖家庭环境优越。年轻时代在斯特拉斯堡学习德语和哲学。在这段时光里,他认识了著名哲学家伊曼努尔·列维纳斯,开始研读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作品,并深受其影响。
1929年,他去了巴黎。索邦毕业后,他转而读医,专攻神经学和精神病学。
从1931年开始,布朗肖和一些极右派的报刊杂志合作。他的反犹的极右政治立场也让他一生都处在争论当中。布朗肖不仅给这些极右的杂志写稿,还成为了其中Journal des débats的编辑。
布朗肖陆陆续续地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和作品,其中包括1940年写成的Thomas l’Obscur 《黑暗托马》。1944年,他遭遇了影响了他后半辈子的事件:他差点被德国士兵枪决了。从此以后,他陷入了和死亡的纠葛当中,作品也从此走向阴暗:“黑夜”和“死亡”成了关键词,例如Le Dernier Homme《最后之人》,L’Arrêt de mort《死刑判决》等。
如果要评论布朗肖,那真是写上三天三夜都不够。他的作品大多晦涩难懂,并不能提供多愉快的阅读体验,甚至还会让读者觉得迷茫痛苦。他推翻了传统小说的写作手法,将人物、地点、情节等经典小说要素一概删除,从而专注在最纯粹的内在经验里,探索着文字和哲理。
布朗肖从中年后就不接受采访和摄影了。他行事低调,以至于在世界上没有他的同龄人那么出名。不过他的作品和思想却不受限制,影响了一大批法国当代作家和知识分子。有勇气的话,就去挑战一下布朗肖吧!
![]() |
![]() |
出生于1907年的布朗肖家庭环境优越。年轻时代在斯特拉斯堡学习德语和哲学。在这段时光里,他认识了著名哲学家伊曼努尔·列维纳斯,开始研读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作品,并深受其影响。
![]() |
1929年,他去了巴黎。索邦毕业后,他转而读医,专攻神经学和精神病学。
从1931年开始,布朗肖和一些极右派的报刊杂志合作。他的反犹的极右政治立场也让他一生都处在争论当中。布朗肖不仅给这些极右的杂志写稿,还成为了其中Journal des débats的编辑。
![]() |
布朗肖陆陆续续地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和作品,其中包括1940年写成的Thomas l’Obscur 《黑暗托马》。1944年,他遭遇了影响了他后半辈子的事件:他差点被德国士兵枪决了。从此以后,他陷入了和死亡的纠葛当中,作品也从此走向阴暗:“黑夜”和“死亡”成了关键词,例如Le Dernier Homme《最后之人》,L’Arrêt de mort《死刑判决》等。
![]() |
![]() |
![]() |
如果要评论布朗肖,那真是写上三天三夜都不够。他的作品大多晦涩难懂,并不能提供多愉快的阅读体验,甚至还会让读者觉得迷茫痛苦。他推翻了传统小说的写作手法,将人物、地点、情节等经典小说要素一概删除,从而专注在最纯粹的内在经验里,探索着文字和哲理。
布朗肖从中年后就不接受采访和摄影了。他行事低调,以至于在世界上没有他的同龄人那么出名。不过他的作品和思想却不受限制,影响了一大批法国当代作家和知识分子。有勇气的话,就去挑战一下布朗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