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石之轩教子笔记》有感
整体阅读感受
读了《石之轩教子笔记》,个人非常喜欢,我是1997年上大学,虽然不知道石的儿子上大学的具体年份,但是我和他的青少年时代有很多相似的经历,读书的过程仿佛是重温了自己18岁之前的生活。作者写的非常真实,读起来格外亲切。我回想起小学时曾经被其他几个女生排挤,初中时酷爱读琼瑶和三毛,刚上初中学习下滑后来又成为好学生,青春期的很多迷茫……,居然有点怅然,美好的少年时代!站在家长的角度,想到我的儿子很快就要进入学校这个小社会,会遇到书中男孩遇到的种种挑战,既期待又觉得自己的责任重大。读到书中男孩考上国外大学,离开父母,禁不住潸然泪下,我的耳边竟然响起了“you raise me up”这首歌。
其实,作者的语言非常朴实,写作也不煽情,也没讲什么大道理。网上有个评论“石之轩就像一个邻家哥们,穿个有破洞的汗衫和你聊娃,聊得兴致勃勃,和你干两杯啤的,这就够了嘛,微醺之际,两人都有会心之处,再看自家臭小子,也顺眼了许多,干嘛还要求那么多。”这个评论真是传神!
最让我难忘的三点
阅读一本书之后,不用再翻书就能回想起的那些内容才是真正打动读者的地方。合上《石之轩教子笔记》,有三点让我久久不忘。
第一是石之轩帮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几乎所有的育儿专家都推崇阅读,石之轩也不例外。石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是从给孩子讲故事开始的,然后引导孩子自己看书,在得知儿子上课不听讲而阅读武侠小说的时候,石并没有批评孩子,其实还有点小窃喜的意思。他告诉孩子除了武侠书,还有很多好书,只是你现在的知识少,还读不懂。之后他的儿子总问他那些好书啥时候能看懂?这个“套路”非常好,我也准备用一用。书中虽未详细介绍,但我猜测石家的书架上应该有不少可供孩子阅读的好书。阅读的好处是那些没有阅读习惯的人想象不出来的,所以一定要想各种办法让孩子产生阅读兴趣,进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能力的家长能根据孩子的兴趣偏好,推荐各领域的好书,并和孩子讨论各类书或者某本书的优缺点,这是对孩子读书的细致指导和教会孩子鉴赏。都说育儿就是育己,光引导孩子读书这一条对家长就是不小的考验。
第二是身教重于言传。似乎每个男孩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一段时间特别迷恋电脑游戏。为了争夺电脑的使用,父子发生了“对吼式”的争吵。石之轩为了教育孩子少用电脑玩游戏,自己开始用电脑干正事——写作。我上网查了查,石之轩已经出版了几本书。这一点很让人佩服,能做到的家长不多。
第三是石对儿子的理解和支持。石的儿子上高中时偏科,已经偏到只学英语其他都“放弃”的程度。父母的担心可想而知。石的儿子向父母解释道:数理化可以突击,而英语不能突击,等自己学好英语取得在英语上的绝对优势以后,可以突击把数理化成绩搞上来,这样对高考成绩的提高最有好处。石觉得孩子的分析有道理,也看到孩子的决心和信心,就同意了孩子的做法。其实这样做的风险很大,万一在英语上投入太多,但成绩提高不多,最终数理化也没有突击上去呢?石之轩能够支持儿子还是很有智慧和勇气的,如果我的孩子要是高中这样偏科,我是不可能这样淡定的。
理论类育儿书和育儿笔记的不同作用
以前,我不太爱读这种记录单个孩子成长经历的育儿笔记,觉得没有普适性。但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体会到育儿笔记也很有意义。当你对育儿理论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比如,知道安全感,PET,共情……),阅读各种教子笔记时,就能看出具体的个人是如何领会和使用育儿理论的,他们是怎样活学活用的。其实,仔细思考以后,你会发现即使那些非常成功的孩子,他们父母的育儿方式也不是都符合育儿理论的。仔细思考那些符合的地方,大家都这么做,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那么我们照着做一般也错不了,比如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仔细思考那些不符合的地方,其实更有意思,这些不符合有时候是真不符合,有时候是表面不符合但是深层次是符合的。更多的时候,看具体的家长在各种矛盾中如何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如何权衡利弊做出选择,对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很有好处。
比如,当我们看到父子对吼的场面时,第一感受是什么?有些人第一感受就是:孩子怎么能对父亲这么不礼貌呢?父亲又是怎么教育的孩子的,让孩子这么没有教养。但这只是表面的现象。往深层次看看,孩子敢和父亲吼,很可能这个父亲对孩子很民主,孩子不怕父亲才敢吼啊!
读了《石之轩教子笔记》,个人非常喜欢,我是1997年上大学,虽然不知道石的儿子上大学的具体年份,但是我和他的青少年时代有很多相似的经历,读书的过程仿佛是重温了自己18岁之前的生活。作者写的非常真实,读起来格外亲切。我回想起小学时曾经被其他几个女生排挤,初中时酷爱读琼瑶和三毛,刚上初中学习下滑后来又成为好学生,青春期的很多迷茫……,居然有点怅然,美好的少年时代!站在家长的角度,想到我的儿子很快就要进入学校这个小社会,会遇到书中男孩遇到的种种挑战,既期待又觉得自己的责任重大。读到书中男孩考上国外大学,离开父母,禁不住潸然泪下,我的耳边竟然响起了“you raise me up”这首歌。
其实,作者的语言非常朴实,写作也不煽情,也没讲什么大道理。网上有个评论“石之轩就像一个邻家哥们,穿个有破洞的汗衫和你聊娃,聊得兴致勃勃,和你干两杯啤的,这就够了嘛,微醺之际,两人都有会心之处,再看自家臭小子,也顺眼了许多,干嘛还要求那么多。”这个评论真是传神!
最让我难忘的三点
阅读一本书之后,不用再翻书就能回想起的那些内容才是真正打动读者的地方。合上《石之轩教子笔记》,有三点让我久久不忘。
第一是石之轩帮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几乎所有的育儿专家都推崇阅读,石之轩也不例外。石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是从给孩子讲故事开始的,然后引导孩子自己看书,在得知儿子上课不听讲而阅读武侠小说的时候,石并没有批评孩子,其实还有点小窃喜的意思。他告诉孩子除了武侠书,还有很多好书,只是你现在的知识少,还读不懂。之后他的儿子总问他那些好书啥时候能看懂?这个“套路”非常好,我也准备用一用。书中虽未详细介绍,但我猜测石家的书架上应该有不少可供孩子阅读的好书。阅读的好处是那些没有阅读习惯的人想象不出来的,所以一定要想各种办法让孩子产生阅读兴趣,进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能力的家长能根据孩子的兴趣偏好,推荐各领域的好书,并和孩子讨论各类书或者某本书的优缺点,这是对孩子读书的细致指导和教会孩子鉴赏。都说育儿就是育己,光引导孩子读书这一条对家长就是不小的考验。
第二是身教重于言传。似乎每个男孩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一段时间特别迷恋电脑游戏。为了争夺电脑的使用,父子发生了“对吼式”的争吵。石之轩为了教育孩子少用电脑玩游戏,自己开始用电脑干正事——写作。我上网查了查,石之轩已经出版了几本书。这一点很让人佩服,能做到的家长不多。
第三是石对儿子的理解和支持。石的儿子上高中时偏科,已经偏到只学英语其他都“放弃”的程度。父母的担心可想而知。石的儿子向父母解释道:数理化可以突击,而英语不能突击,等自己学好英语取得在英语上的绝对优势以后,可以突击把数理化成绩搞上来,这样对高考成绩的提高最有好处。石觉得孩子的分析有道理,也看到孩子的决心和信心,就同意了孩子的做法。其实这样做的风险很大,万一在英语上投入太多,但成绩提高不多,最终数理化也没有突击上去呢?石之轩能够支持儿子还是很有智慧和勇气的,如果我的孩子要是高中这样偏科,我是不可能这样淡定的。
理论类育儿书和育儿笔记的不同作用
以前,我不太爱读这种记录单个孩子成长经历的育儿笔记,觉得没有普适性。但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体会到育儿笔记也很有意义。当你对育儿理论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比如,知道安全感,PET,共情……),阅读各种教子笔记时,就能看出具体的个人是如何领会和使用育儿理论的,他们是怎样活学活用的。其实,仔细思考以后,你会发现即使那些非常成功的孩子,他们父母的育儿方式也不是都符合育儿理论的。仔细思考那些符合的地方,大家都这么做,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那么我们照着做一般也错不了,比如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仔细思考那些不符合的地方,其实更有意思,这些不符合有时候是真不符合,有时候是表面不符合但是深层次是符合的。更多的时候,看具体的家长在各种矛盾中如何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如何权衡利弊做出选择,对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很有好处。
比如,当我们看到父子对吼的场面时,第一感受是什么?有些人第一感受就是:孩子怎么能对父亲这么不礼貌呢?父亲又是怎么教育的孩子的,让孩子这么没有教养。但这只是表面的现象。往深层次看看,孩子敢和父亲吼,很可能这个父亲对孩子很民主,孩子不怕父亲才敢吼啊!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