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十岁左右,家里已经到处是古龙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琼瑶类型的各种爱情小说(读高中的小姨二姨为了打发时间买回来和租回来的),以及各种名著,包括我房间那个阁楼里被束之高阁各种奇怪的书,没记错的话阁楼上的书和名著都是外公的。还有我床头的封神演义,格林童话,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狼孩毛葛利故事集等等。除了书以外,更多的是各种报纸~~都是家人订阅,准确的说是外公和舅舅订阅的参考消息,扬子晚报等等。哦,还有卫生间也是报纸成摞。以至于现在江苏妈妈家中的卫生间同样是报纸和杂志。
看的第一本武侠小说依稀就是在十岁左右无聊中打开家中的某个抽屉翻到一本古龙的武侠小说,太久远了以至于不记得书名,唯独清晰记得古龙这个名字,因为名字实在特别,那时候的武侠小说都在封面打开左侧写着作者的简介,古龙,原名熊,,,自打打开这个抽屉后,家里的抽屉全都打开来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发现各种书。每晚到了十点多,我的房间灯就必须关上,只能打着手电偷偷看书,当然当时的大人们一定不知道我看了他们的武侠言情小说,哈哈。你问我现在近视不近视啊,初中就开始近视了。不良的看书习惯啊。
那本上下五千年是姐姐从安徽寄来的,当时我还在上小学,三四年级,在学校收到书后迫不及待打开,从目录里挑了巨鹿之战来看。因为觉得巨鹿之战,应该是巨大的鹿打仗的故事~~
第一次给自己买书,是在小学一年级的暑假,在河南的义马县,对,我在河南待过一个暑假。一个人不知道怎么溜达到当地新华书店,看到那本封面有个白胡子老爷爷对十万个为什么,好多钱啊,但很喜欢,我就自己直接买下了。那本书其实陪伴了我很久,以至于书的封面都掉了。最后在年轻气盛的高中时代我把自己整个在江苏童年时代都卖了废品,包括这本书。因为觉得这些都没用了,虽然外婆说给我留了好多年,还有小时候的练习本,日记本。啊,原谅自己那么的年少无知,其实这些都是记忆。
从江苏到了安徽,除了自己带着那几本书外,家里有的书就是姐姐的各种作文集,她比我高三个年级。从那个时候开始直到上大学,就是在看各种作文集,少年文艺,新概念,读者,科幻世界,故事会,几乎全是月刊杂志。
大学那会在校图书馆和阅览室帮忙,换取看书的方便,可以想看什么书就拿什么书,可以假期带回家看,还可以给图书馆管理员说自己想看什么书,让学校买或者订阅。大学的专业是自己喜欢的,工商管理,外加自己对心理学有兴趣,大学开始直到2014年前,看书买书于我来说都是很功利,专业方面的书都挺有用,毕竟工商管理是个什么都学的专业,市场营销,财务,各种管理,公关,---有用的书。小说?那有什么用嘛。人文类除了心理学方面就没涉猎过其他。
再然后发现各种成功类书籍充斥到处,忽然发现自己觉得有用的书看着那么刺眼,一打开都是些可有可无没用的东西。在刷各种资讯的时候,逐渐买了类似,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月亮与六便士,简单逻辑学等等。你就感觉自己打开了另外一扇大门,开始疯狂的看各种人文类书籍--村上隆的艺术战斗论,蒋勋的写给大家看的西方美术史,朱光潜的谈美,人类简史,迷人的材料,我读系列,九歌诸神复活,设计准则,哲学原来这么有趣等等。还看了不少关于育儿,早幼教相关的有书。。。。比如儿童大脑开窍手册,游戏力,等。捂脸啊~~这个挺功利的,和那个时间工作相关,加上觉得孩子真实个奇妙的东西,让人很想去琢磨。
目前还有万物简史,全球通史,耶路撒冷三千年这几个大部头没看,手头正看着梁晓声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还遗漏了一本时间简史没看。有天自己看看书架,发觉今年看的都是各种史。西方美术史,人类简史,不少内容都是相通。相信看完另外的大部头,就会发觉也是彼此有脉络可循的。
只要是本好书,都是有用的。哈哈~~
看的第一本武侠小说依稀就是在十岁左右无聊中打开家中的某个抽屉翻到一本古龙的武侠小说,太久远了以至于不记得书名,唯独清晰记得古龙这个名字,因为名字实在特别,那时候的武侠小说都在封面打开左侧写着作者的简介,古龙,原名熊,,,自打打开这个抽屉后,家里的抽屉全都打开来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发现各种书。每晚到了十点多,我的房间灯就必须关上,只能打着手电偷偷看书,当然当时的大人们一定不知道我看了他们的武侠言情小说,哈哈。你问我现在近视不近视啊,初中就开始近视了。不良的看书习惯啊。
那本上下五千年是姐姐从安徽寄来的,当时我还在上小学,三四年级,在学校收到书后迫不及待打开,从目录里挑了巨鹿之战来看。因为觉得巨鹿之战,应该是巨大的鹿打仗的故事~~
第一次给自己买书,是在小学一年级的暑假,在河南的义马县,对,我在河南待过一个暑假。一个人不知道怎么溜达到当地新华书店,看到那本封面有个白胡子老爷爷对十万个为什么,好多钱啊,但很喜欢,我就自己直接买下了。那本书其实陪伴了我很久,以至于书的封面都掉了。最后在年轻气盛的高中时代我把自己整个在江苏童年时代都卖了废品,包括这本书。因为觉得这些都没用了,虽然外婆说给我留了好多年,还有小时候的练习本,日记本。啊,原谅自己那么的年少无知,其实这些都是记忆。
从江苏到了安徽,除了自己带着那几本书外,家里有的书就是姐姐的各种作文集,她比我高三个年级。从那个时候开始直到上大学,就是在看各种作文集,少年文艺,新概念,读者,科幻世界,故事会,几乎全是月刊杂志。
大学那会在校图书馆和阅览室帮忙,换取看书的方便,可以想看什么书就拿什么书,可以假期带回家看,还可以给图书馆管理员说自己想看什么书,让学校买或者订阅。大学的专业是自己喜欢的,工商管理,外加自己对心理学有兴趣,大学开始直到2014年前,看书买书于我来说都是很功利,专业方面的书都挺有用,毕竟工商管理是个什么都学的专业,市场营销,财务,各种管理,公关,---有用的书。小说?那有什么用嘛。人文类除了心理学方面就没涉猎过其他。
再然后发现各种成功类书籍充斥到处,忽然发现自己觉得有用的书看着那么刺眼,一打开都是些可有可无没用的东西。在刷各种资讯的时候,逐渐买了类似,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月亮与六便士,简单逻辑学等等。你就感觉自己打开了另外一扇大门,开始疯狂的看各种人文类书籍--村上隆的艺术战斗论,蒋勋的写给大家看的西方美术史,朱光潜的谈美,人类简史,迷人的材料,我读系列,九歌诸神复活,设计准则,哲学原来这么有趣等等。还看了不少关于育儿,早幼教相关的有书。。。。比如儿童大脑开窍手册,游戏力,等。捂脸啊~~这个挺功利的,和那个时间工作相关,加上觉得孩子真实个奇妙的东西,让人很想去琢磨。
目前还有万物简史,全球通史,耶路撒冷三千年这几个大部头没看,手头正看着梁晓声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还遗漏了一本时间简史没看。有天自己看看书架,发觉今年看的都是各种史。西方美术史,人类简史,不少内容都是相通。相信看完另外的大部头,就会发觉也是彼此有脉络可循的。
只要是本好书,都是有用的。哈哈~~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