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金钱观
昨天在一个群里看朋友聊天,谈到了培养孩子的金钱观的话题,看大多数妈妈说起来都有个看法:孩子,要从下教他们懂得金钱来之不易,要学会吃苦。这话看起来挺有道理的,可接下来再往深的聊,问题就来了。
其中一个妈妈在地方党报工作,于是,觉得带孩子去卖报纸,是个很好的社会实践,于是带着自家孩子,组织了几个小朋友去大街上卖报纸了,一天下来,每个孩子多多少少还是有所收获。另外一个妈妈,开了个商务咖啡馆,据她说自家孩子的零用钱都是自己挣来的,没钱的时候,小朋友过生日都不敢接受别人的邀请,必须得自己去妈妈的店里打工,洗杯子,每小时8元钱,打坏杯子还得赔偿,所以孩子很小心依翼翼的挣着这份儿辛苦钱。这个妈妈言语之间不无得意,觉得自己的孩子教的很好,很“懂事”。不可否认,妈妈的出发点还是很好的,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懂得挣钱的辛苦,懂得节约用钱。可是事实结果真的就会如自己所愿吗?凡事矫枉必然过正。
那个带孩子卖报纸的妈妈,是否深层次的想过,如今的地方报纸,基本都是各单位订阅的吧?属于单位任务,真正要自己去买报纸的能有几个人?除开报刊亭,大街上兜售报纸的很多都是挣扎在生存线上的人群,有的跟乞丐无异人们购买报纸,也大多出于同情心,大热天孩子站在路口卖报纸,不知道内心究竟是什么样的感受,买报纸的人们,大概也就跟我一样,并不见得想要这份报纸,但看孩子那么辛苦,也就买一份吧。我不知道这算不算通过自己的辛苦劳动来挣得金钱?或许可以换一个更能产生劳动成就感的方式?至于开咖啡馆的妈妈,说到自己的孩子想要任何东西,包括同学生日的生日礼物,都得自己洗杯子去挣,没钱都不敢出门,不知道孩子内心咋想?没有金钱傍身,完全没有安全感?在妈妈的眼里,自己又算什么呢?自己想要的东西,都要付出才能换取?这么自己计较金钱的妈妈,她真的是爱自己吗?我们成年人会这么想,孩子真的能这么看待问题?
我觉得,一些父母觉得要让孩子懂得父母的财产是自己的,跟孩子没有什么关系,可生孩子是父母的选择,让孩子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过的快乐,不应该是父母的职责么?父母要给予孩子的教育,是要孩子感受到爱,感受到安全的前提下的教育,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孩子提供必要的舒适生活环境,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爱自己的,父母创造的财富,是可以无条件的分享给自己的,让孩子知道在自己未来的生活里懂得去创造财富,创造丰裕的生活条件,并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分享给家人,而不是做事总要去考虑金钱第一,没有金钱安全感,去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物质并不是人生追求的目标,金钱也仅仅是满足幸福生活的工具之一。
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惜,并不总是对的。
其中一个妈妈在地方党报工作,于是,觉得带孩子去卖报纸,是个很好的社会实践,于是带着自家孩子,组织了几个小朋友去大街上卖报纸了,一天下来,每个孩子多多少少还是有所收获。另外一个妈妈,开了个商务咖啡馆,据她说自家孩子的零用钱都是自己挣来的,没钱的时候,小朋友过生日都不敢接受别人的邀请,必须得自己去妈妈的店里打工,洗杯子,每小时8元钱,打坏杯子还得赔偿,所以孩子很小心依翼翼的挣着这份儿辛苦钱。这个妈妈言语之间不无得意,觉得自己的孩子教的很好,很“懂事”。不可否认,妈妈的出发点还是很好的,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懂得挣钱的辛苦,懂得节约用钱。可是事实结果真的就会如自己所愿吗?凡事矫枉必然过正。
那个带孩子卖报纸的妈妈,是否深层次的想过,如今的地方报纸,基本都是各单位订阅的吧?属于单位任务,真正要自己去买报纸的能有几个人?除开报刊亭,大街上兜售报纸的很多都是挣扎在生存线上的人群,有的跟乞丐无异人们购买报纸,也大多出于同情心,大热天孩子站在路口卖报纸,不知道内心究竟是什么样的感受,买报纸的人们,大概也就跟我一样,并不见得想要这份报纸,但看孩子那么辛苦,也就买一份吧。我不知道这算不算通过自己的辛苦劳动来挣得金钱?或许可以换一个更能产生劳动成就感的方式?至于开咖啡馆的妈妈,说到自己的孩子想要任何东西,包括同学生日的生日礼物,都得自己洗杯子去挣,没钱都不敢出门,不知道孩子内心咋想?没有金钱傍身,完全没有安全感?在妈妈的眼里,自己又算什么呢?自己想要的东西,都要付出才能换取?这么自己计较金钱的妈妈,她真的是爱自己吗?我们成年人会这么想,孩子真的能这么看待问题?
我觉得,一些父母觉得要让孩子懂得父母的财产是自己的,跟孩子没有什么关系,可生孩子是父母的选择,让孩子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过的快乐,不应该是父母的职责么?父母要给予孩子的教育,是要孩子感受到爱,感受到安全的前提下的教育,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孩子提供必要的舒适生活环境,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爱自己的,父母创造的财富,是可以无条件的分享给自己的,让孩子知道在自己未来的生活里懂得去创造财富,创造丰裕的生活条件,并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分享给家人,而不是做事总要去考虑金钱第一,没有金钱安全感,去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物质并不是人生追求的目标,金钱也仅仅是满足幸福生活的工具之一。
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惜,并不总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