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读书多还是没文化?
阅读是件一辈子的事情,没有点勇气你是坚持不下去的。
为什么有的人读书多还是没文化?
这是一个不带任何煽情的技术帖,有任何建议和提问都可以文章底下留言。
跟南瓜灯的姐妹们接触的时间也蛮久的了,平常也有不少姐妹会跟我聊天,有说心事的、有做分享的,对这些姐妹我一定要表示我的感谢,感谢你们的喜欢和信任,至少你们是我坚持做好南瓜灯的动力。
然后,我顺便还发现了一些问题,一些大家在读书方面提出、总结或者暴露出来的问题。趁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正好,是个该好好工作的日子(其实是咖啡喝多了,有点打鸡血的赶脚),我整理了一些相关问题,以供爱读书者“三省吾身”。
问题一:喜欢买书,买完又不看
这真的是我最不能容忍的一件事情了。南姐也还算是个喜欢看书的人,经常看到不少人整箱整箱的往家里买书,买完就放在那儿落灰,我甚至有一种暴殄天物的感觉。你要是喜欢装个文化人,也别浪费那么多钱,直接某宝上买些书的封面壳都可以摆书架几层了。
当然,有人就会说,我钱多任性啊。
那只能说你本来就不太爱看书,因为我说这个问题也不是为了让你不买书省钱。手上积累的书如果经常不看,就会越来越影响读书的热情。
你每天都看到这本书存在,但你总想“今天就算了,以后再看”,慢慢的这本书对你来说就像家里的桌子椅子一样习以为常,原先对书的求知欲会逐渐减少,最终你会觉得“这本书不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一本书这样、两本书这样,然后你会发现你看的书越来越少。
不要因为各大图书网站某次促销活动就大买特买,尽量有自己的阅读计划,有序阅读。
问题二:一本书看一年都看不完
这是一种重度拖延症的表现。
有的人真的是一本书从春天看到冬天的那种,如果你是喜欢看,多看几遍那是好事,但更多的是很长时间一遍都没看完。然后觉得看这本书时间太长了,要么弃之不读,要么随便翻翻就结束了。
好的习惯就像一个系统,里面的一环坏了,这个系统就不会牢固,会逐渐松散,最后崩塌掉。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我以前挺爱看书的,现在看不下去”的原因。
所以,看一本书不要拖延太多时间,每次开始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有一个时间规划,如果你很忙,计划可以做得细一点,比如每天读多长时间或者读多少页。
问题三:看书不思考,等于白看书
朋友跟我说,最近我读了一本书《XXXXX》,挺有意思的。我问,怎么有意思了?他就开始回忆,就是那个,额。。。主人公挺有意思的,故事也挺有意思的,反正挺好看的,推荐你看。然后就剩下我匪夷所思的张大嘴巴。
孔子他老人家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上学的那会为了考试只管背下来,哪管什么深刻不深刻,现在有了一定的经历之后再看这句话体会就不一样了:“不思则罔”是真正感受到的一种迷茫。
《红楼梦》就一本书,研究它的却有成百上千人,一本书的价值不是你看了就可以了解的,只有当你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又尝试着去解决时,你才会从知识、心理、思维各方面都有收获。看了书没有思考,你根本领会不到精华所在。
问题四:同时阅读好几本书,一本也读不完
碰到这种告诉我同时读了好几本书,但是没有一本看完的同学,我只想说,同学,做人呢,别太贪心,专心一点就好。
为什么有的人多读书了还是感觉没啥文化?
文化是一个范围很广的词,不只是指知识。一本书跟一篇文章、一个段子不一样,它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在里面,不管是结构还是价值观。同时阅读好几本书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哪哪都知道一点,哪哪都不懂”,而且你也会觉得读得越来越累,最后经常会出现每一本书都读不完的情况。
人的专注力是有限的,分散在不同的书上面,所获得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会产生交错,影响你的思考。看着是读得多了,但实际上在做一件1+1<2的事情。尽量一本书一本书的读完,保持专注力,保证效率。
问题五:不愿意放宽阅读面
这点可能更从我个人来说,建议大家阅读面广一点。“术业有专攻”是没什么问题的,专业书对学习和工作有帮助,如果是兴趣爱好的角度,在有喜欢看的类型的同时,拓宽阅读面,多涉及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情感,以防形成思维定式。就像旅游一样,世界那么大,总要到处走走看看。
问题六:把阅读当成灵丹妙药
不止一个姐妹问我,南姐,我也喜欢看书,经常看书,但是为什么我还是不快乐,我觉得生活还是累?
我想说的是,阅读不能包治百病,不能包治百病啊~
如果有只要每天看书就不用工作、开开心心地在家收钱这种天大的好事,请一定告诉我,我立马飞奔过去。
阅读不是那种可以立竿见影的事情,不要期待今天看了书明天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很多时候,阅读是在帮助你获取知识、调整心态、学会一种思维的过程,既然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那不管是哪个角度都不会立即见效。但是当你的阅读习惯慢慢养成,阅读量越来越大时,你会一点一点地感受到变化,心境、气质、成熟度都会有改善。
读书不要急于求成,套用微博上的那句话,你还觉得不够好的时候,说不定是你读书还不够多。
最后,总结陈词,学会阅读比读书多更重要,愿你的阅读更有价值和意义。
![]() |
为什么有的人读书多还是没文化?
这是一个不带任何煽情的技术帖,有任何建议和提问都可以文章底下留言。
跟南瓜灯的姐妹们接触的时间也蛮久的了,平常也有不少姐妹会跟我聊天,有说心事的、有做分享的,对这些姐妹我一定要表示我的感谢,感谢你们的喜欢和信任,至少你们是我坚持做好南瓜灯的动力。
然后,我顺便还发现了一些问题,一些大家在读书方面提出、总结或者暴露出来的问题。趁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正好,是个该好好工作的日子(其实是咖啡喝多了,有点打鸡血的赶脚),我整理了一些相关问题,以供爱读书者“三省吾身”。
问题一:喜欢买书,买完又不看
这真的是我最不能容忍的一件事情了。南姐也还算是个喜欢看书的人,经常看到不少人整箱整箱的往家里买书,买完就放在那儿落灰,我甚至有一种暴殄天物的感觉。你要是喜欢装个文化人,也别浪费那么多钱,直接某宝上买些书的封面壳都可以摆书架几层了。
当然,有人就会说,我钱多任性啊。
那只能说你本来就不太爱看书,因为我说这个问题也不是为了让你不买书省钱。手上积累的书如果经常不看,就会越来越影响读书的热情。
你每天都看到这本书存在,但你总想“今天就算了,以后再看”,慢慢的这本书对你来说就像家里的桌子椅子一样习以为常,原先对书的求知欲会逐渐减少,最终你会觉得“这本书不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一本书这样、两本书这样,然后你会发现你看的书越来越少。
不要因为各大图书网站某次促销活动就大买特买,尽量有自己的阅读计划,有序阅读。
问题二:一本书看一年都看不完
这是一种重度拖延症的表现。
有的人真的是一本书从春天看到冬天的那种,如果你是喜欢看,多看几遍那是好事,但更多的是很长时间一遍都没看完。然后觉得看这本书时间太长了,要么弃之不读,要么随便翻翻就结束了。
好的习惯就像一个系统,里面的一环坏了,这个系统就不会牢固,会逐渐松散,最后崩塌掉。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我以前挺爱看书的,现在看不下去”的原因。
所以,看一本书不要拖延太多时间,每次开始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有一个时间规划,如果你很忙,计划可以做得细一点,比如每天读多长时间或者读多少页。
问题三:看书不思考,等于白看书
朋友跟我说,最近我读了一本书《XXXXX》,挺有意思的。我问,怎么有意思了?他就开始回忆,就是那个,额。。。主人公挺有意思的,故事也挺有意思的,反正挺好看的,推荐你看。然后就剩下我匪夷所思的张大嘴巴。
孔子他老人家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上学的那会为了考试只管背下来,哪管什么深刻不深刻,现在有了一定的经历之后再看这句话体会就不一样了:“不思则罔”是真正感受到的一种迷茫。
《红楼梦》就一本书,研究它的却有成百上千人,一本书的价值不是你看了就可以了解的,只有当你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又尝试着去解决时,你才会从知识、心理、思维各方面都有收获。看了书没有思考,你根本领会不到精华所在。
问题四:同时阅读好几本书,一本也读不完
碰到这种告诉我同时读了好几本书,但是没有一本看完的同学,我只想说,同学,做人呢,别太贪心,专心一点就好。
为什么有的人多读书了还是感觉没啥文化?
文化是一个范围很广的词,不只是指知识。一本书跟一篇文章、一个段子不一样,它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在里面,不管是结构还是价值观。同时阅读好几本书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哪哪都知道一点,哪哪都不懂”,而且你也会觉得读得越来越累,最后经常会出现每一本书都读不完的情况。
人的专注力是有限的,分散在不同的书上面,所获得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会产生交错,影响你的思考。看着是读得多了,但实际上在做一件1+1<2的事情。尽量一本书一本书的读完,保持专注力,保证效率。
问题五:不愿意放宽阅读面
这点可能更从我个人来说,建议大家阅读面广一点。“术业有专攻”是没什么问题的,专业书对学习和工作有帮助,如果是兴趣爱好的角度,在有喜欢看的类型的同时,拓宽阅读面,多涉及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情感,以防形成思维定式。就像旅游一样,世界那么大,总要到处走走看看。
问题六:把阅读当成灵丹妙药
不止一个姐妹问我,南姐,我也喜欢看书,经常看书,但是为什么我还是不快乐,我觉得生活还是累?
我想说的是,阅读不能包治百病,不能包治百病啊~
如果有只要每天看书就不用工作、开开心心地在家收钱这种天大的好事,请一定告诉我,我立马飞奔过去。
阅读不是那种可以立竿见影的事情,不要期待今天看了书明天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很多时候,阅读是在帮助你获取知识、调整心态、学会一种思维的过程,既然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那不管是哪个角度都不会立即见效。但是当你的阅读习惯慢慢养成,阅读量越来越大时,你会一点一点地感受到变化,心境、气质、成熟度都会有改善。
读书不要急于求成,套用微博上的那句话,你还觉得不够好的时候,说不定是你读书还不够多。
最后,总结陈词,学会阅读比读书多更重要,愿你的阅读更有价值和意义。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