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6
我七月十一号从苏州回到太仓,这几天好像也没干什么。看了几部老电影,闲的有点难过。好像每到暑假人都很浮躁静不下心总是成为手机的奴隶。今天出去约会,和几个老同学大家都没什么变化,但我还是觉得我世故了,总有一副面具在脸上。白天去了之前一直去的清吧发现老板换了。点了一杯便宜的金桔柠檬杯子很可爱。吧台上放着两把吉他一把贝司和一架古筝。我已经很久没有碰古筝了,小时候嫌苦没有坚持,现在很后悔。现在家里的古筝被送人了,重拾好像也没什么办法。书架上的书大都都是言情小说花花绿绿的封面。我喜欢看别人收集的书。吧台旁边老板和一个女孩子在聊天。我推测不出他们是什么关系。那个女孩子挺漂亮的但是有些胖她说她男朋友做菜很好吃,两个月胖了十斤,一脸幸福的表情。他们送了我们吃几个红糖饼干,我很开心,因为点的是里面最便宜的饮料竟然还有吃的送给我们。我喜欢和不认识的人聊天。那个女生问老板会不会弹南方姑娘。老板边弹边唱,虽然音准有点欠缺但是很投入。我本来想问他会不会爱的罗曼史后来忍住了。那个女孩是学建筑的。她说十分苦,画图纸画到晚上两点多早上六点就要起床。她说学建筑完全不像她以前想象的那样,很苦,有点枯燥,必须很精确,她说每个房子都有它的结构,她不建议打通或者架墙,一旦这样的话改变的是整栋房子的结构,这对将来的话是有一定危险的。我很喜欢意大利的建筑,我喜欢圣彼得广场,米兰大教堂,意大利的大大小小的建筑都透着一种浪漫的气息。我告诉她我喜欢一个叫贝尼尼的建筑家,她说你喜欢意大利的建筑是因为没有去过西班牙,西班牙有个特别有名的建筑家高迪。
我之后回家就收集了20世纪到21世纪的建筑师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
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i,1852-1926),西班牙建筑师,塑性建筑流派的代表人物,属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高迪曾就学于巴塞罗那省立建筑学校,毕业后初期作品近似华丽的维多利亚式,后采用历史风格,属哥特复兴的主流。
柯布西耶是对当代生活影响最大的建筑师,是20世纪文艺复兴式的巨人,是毕生充满活力,永无休止进行创造的设计大师、建筑大师和艺术大师。他是20世纪最多才多艺的大师:建筑师、规划师、家具设计师、现代派画家、雕塑家、挂毯设计师,同时他又是多产作家,出版有50多部专著及无数文章。
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者、丹麦建筑设计大师约翰·伍重(Jørn Utzon)2008年12月29日于丹麦逝世,享年90岁。约翰·伍重(JornUtzon)出生于1918年出生于丹麦的哥本哈根,曾经是一名优秀的水手。2003年,获得第二十五届普利策奖。伍重是第三代建筑师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建筑必须具有地方意义。
阿尔瓦·阿尔托(1898—1976)是芬兰现代建筑师,人情化建筑理论的倡导者,同时也是一位设计大师及艺术家。阿尔托于1898年2月3日生于芬兰的库奥尔塔内小镇(Kuortane),1921年毕业于赫尔辛基工业专科学校建筑学专业。1923年起,先后在芬兰的于韦斯屈莱市和土尔库市开设建筑事务所。
1951年,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生于西班牙瓦伦西亚的贝尼马米特(Benimamet),在巴伦西亚修完建筑与城市设计专业。1979年,获得了瑞士苏黎世联邦工学院的结构工程博士学位,随后留校任教,并开始参加建筑设计竞赛。1981年,在苏黎世(Zurich)开了自己的建筑和土木工程事务所。
1941年安藤忠雄出生于日本大阪。1957年左右,开始练习职业拳击。1959-1961年,考察日本传统建筑。1962-1969年,游学于美国、欧洲和非洲。1969年在大阪成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设计了许多个人住宅。2005年,获得东京大学的终身特别荣誉教授。
最后我好像喜欢上了香奈儿No.5的味道了
我之后回家就收集了20世纪到21世纪的建筑师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
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i,1852-1926),西班牙建筑师,塑性建筑流派的代表人物,属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高迪曾就学于巴塞罗那省立建筑学校,毕业后初期作品近似华丽的维多利亚式,后采用历史风格,属哥特复兴的主流。
柯布西耶是对当代生活影响最大的建筑师,是20世纪文艺复兴式的巨人,是毕生充满活力,永无休止进行创造的设计大师、建筑大师和艺术大师。他是20世纪最多才多艺的大师:建筑师、规划师、家具设计师、现代派画家、雕塑家、挂毯设计师,同时他又是多产作家,出版有50多部专著及无数文章。
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者、丹麦建筑设计大师约翰·伍重(Jørn Utzon)2008年12月29日于丹麦逝世,享年90岁。约翰·伍重(JornUtzon)出生于1918年出生于丹麦的哥本哈根,曾经是一名优秀的水手。2003年,获得第二十五届普利策奖。伍重是第三代建筑师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建筑必须具有地方意义。
阿尔瓦·阿尔托(1898—1976)是芬兰现代建筑师,人情化建筑理论的倡导者,同时也是一位设计大师及艺术家。阿尔托于1898年2月3日生于芬兰的库奥尔塔内小镇(Kuortane),1921年毕业于赫尔辛基工业专科学校建筑学专业。1923年起,先后在芬兰的于韦斯屈莱市和土尔库市开设建筑事务所。
1951年,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生于西班牙瓦伦西亚的贝尼马米特(Benimamet),在巴伦西亚修完建筑与城市设计专业。1979年,获得了瑞士苏黎世联邦工学院的结构工程博士学位,随后留校任教,并开始参加建筑设计竞赛。1981年,在苏黎世(Zurich)开了自己的建筑和土木工程事务所。
1941年安藤忠雄出生于日本大阪。1957年左右,开始练习职业拳击。1959-1961年,考察日本传统建筑。1962-1969年,游学于美国、欧洲和非洲。1969年在大阪成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设计了许多个人住宅。2005年,获得东京大学的终身特别荣誉教授。
最后我好像喜欢上了香奈儿No.5的味道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