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有所局限
昨天因为在店里的一些事情令我想起了自己高中时代的一些事情,而一些想法在人间自己来看实在很怪异。
比如高中的时候自己排名前五,虽然从某种角度看这种排名含金量不高,但多数也还是个排名,那个时候姑且算是好学生了,但我一直否定它,这太奇怪了,其实我那时已经算是好学生了,而我也用不着寻找某种评价标准来评估自己是不是或是寻求某种感觉来评价自己是不是,自己的排名已经达到了,我的任何感受便是自己在那个地方作为一个“优等生”的感受,而这是结论。
人天分有别,因此个人的努力对于某种标准的达成来说不见得有很大的作用,自己曾跟风似地觉得标准化的考试很糟,但如今的自己却觉得这种考试的却是一种很有效的筛选,因为它筛选出来那些更加聪明和更有天赋的人。
聪明与天赋在我中学时期认为是政治不正确,但如今却觉得这两点是非常关键的因素,而人的聪明与天赋并不相同并且也有高有底,而这些却并不能够随着后天的训练而提高多少,努力是必要的辅助但却不是关键所在。
我并不擅长记忆,而且记忆的效率很低质量也很差,如果说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一篇文章)与操作性记忆(一项工作流程的前后顺序)的话,那么我对于成熟性记忆是很无力的,这种无力感有人燃烧效率非常低的锅炉,投入的大于产出,而且无法改变,而且我也真的需要承认这种差异,人和人的一些反面的素质是不同的而且无法弥补,这于改善的欲望有多强烈以及自己有多么的努力关系不大。
一些人注定因为自身的局限性而长期停留在某个层次,甚至一些层次终生无法抵达,而这些局限一些是有广义的智力水平以及天赋决定的。
总是有一些人非常快速而正确地得出一个问题的答案,总是有人跑的比自己快跳得比自己高,而对于这些比自己强的人自己可能连脾气都没有,因为在一些限度上自己无能达到,而这时需要承认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或许如果当初的自己能够认识到这些可能也就不用在嫉妒他人来,嫉妒是因为我也能行但自己还没有得到,但事实是对方能行,但自己就是不行,所以自己能干什么干什么,自己不是鸟所以用不着和能飞的鸟较劲往天上飞。
中学时代的奋起学习是为了逃离,而之后则是找到了乐趣,那种乐趣如同发现了新大陆的惊喜,但自己却并不喜欢应试,其实现在想来,自己应该仔细思考一下应试是一个怎么回事儿,虽然自己对此的却感到无趣,尤其是有些应试内容需要记忆一些东西,而这正是我非常弱的能力,所以对此即使了解如何应试也没有太多的能力扭转,这样看来这种应试的却筛出来向往这种这方面能力低下的人。而对于另一些应试则是如鱼得水,大学的时候大多数的考虑自己都是轻松答完卷子,并且速度最快而且成绩往往也非常高,而这些考试往往灵活性很高,虽然涵盖很多的知识点,但并不是考背诵的那种,所以避开了自己的弱点。
昨天在密室里有两拨客人都是初中生,第一波客人是一个女孩领队,破解速度非常快,而第二波是两个女孩,整整2个多小时进度非常缓慢,人与人的能力不同。
把一个随意拉来的一个人与几年前的刘翔同时放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比赛跨栏,虽然是同样的起跑线,但背后的能力、天赋资源相差悬殊,不输在起跑线上是一个伪概念,因为从根本的实际上来说,人与人是不同的,而且也是绝对的不公平的。
如果今天的自己再次保有记忆回到另一个世界线上的小学的话我会好好学习,毕竟有乐趣,我会觉得自己可能会比今天的自己能去更好的地方,但恐怕不会是什么天翻地覆的变化,毕竟自己受到自己某些能力的局限,而这从结果上来说便成为了我的特点,而无关于我的意愿。
比如高中的时候自己排名前五,虽然从某种角度看这种排名含金量不高,但多数也还是个排名,那个时候姑且算是好学生了,但我一直否定它,这太奇怪了,其实我那时已经算是好学生了,而我也用不着寻找某种评价标准来评估自己是不是或是寻求某种感觉来评价自己是不是,自己的排名已经达到了,我的任何感受便是自己在那个地方作为一个“优等生”的感受,而这是结论。
人天分有别,因此个人的努力对于某种标准的达成来说不见得有很大的作用,自己曾跟风似地觉得标准化的考试很糟,但如今的自己却觉得这种考试的却是一种很有效的筛选,因为它筛选出来那些更加聪明和更有天赋的人。
聪明与天赋在我中学时期认为是政治不正确,但如今却觉得这两点是非常关键的因素,而人的聪明与天赋并不相同并且也有高有底,而这些却并不能够随着后天的训练而提高多少,努力是必要的辅助但却不是关键所在。
我并不擅长记忆,而且记忆的效率很低质量也很差,如果说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一篇文章)与操作性记忆(一项工作流程的前后顺序)的话,那么我对于成熟性记忆是很无力的,这种无力感有人燃烧效率非常低的锅炉,投入的大于产出,而且无法改变,而且我也真的需要承认这种差异,人和人的一些反面的素质是不同的而且无法弥补,这于改善的欲望有多强烈以及自己有多么的努力关系不大。
一些人注定因为自身的局限性而长期停留在某个层次,甚至一些层次终生无法抵达,而这些局限一些是有广义的智力水平以及天赋决定的。
总是有一些人非常快速而正确地得出一个问题的答案,总是有人跑的比自己快跳得比自己高,而对于这些比自己强的人自己可能连脾气都没有,因为在一些限度上自己无能达到,而这时需要承认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或许如果当初的自己能够认识到这些可能也就不用在嫉妒他人来,嫉妒是因为我也能行但自己还没有得到,但事实是对方能行,但自己就是不行,所以自己能干什么干什么,自己不是鸟所以用不着和能飞的鸟较劲往天上飞。
中学时代的奋起学习是为了逃离,而之后则是找到了乐趣,那种乐趣如同发现了新大陆的惊喜,但自己却并不喜欢应试,其实现在想来,自己应该仔细思考一下应试是一个怎么回事儿,虽然自己对此的却感到无趣,尤其是有些应试内容需要记忆一些东西,而这正是我非常弱的能力,所以对此即使了解如何应试也没有太多的能力扭转,这样看来这种应试的却筛出来向往这种这方面能力低下的人。而对于另一些应试则是如鱼得水,大学的时候大多数的考虑自己都是轻松答完卷子,并且速度最快而且成绩往往也非常高,而这些考试往往灵活性很高,虽然涵盖很多的知识点,但并不是考背诵的那种,所以避开了自己的弱点。
昨天在密室里有两拨客人都是初中生,第一波客人是一个女孩领队,破解速度非常快,而第二波是两个女孩,整整2个多小时进度非常缓慢,人与人的能力不同。
把一个随意拉来的一个人与几年前的刘翔同时放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比赛跨栏,虽然是同样的起跑线,但背后的能力、天赋资源相差悬殊,不输在起跑线上是一个伪概念,因为从根本的实际上来说,人与人是不同的,而且也是绝对的不公平的。
如果今天的自己再次保有记忆回到另一个世界线上的小学的话我会好好学习,毕竟有乐趣,我会觉得自己可能会比今天的自己能去更好的地方,但恐怕不会是什么天翻地覆的变化,毕竟自己受到自己某些能力的局限,而这从结果上来说便成为了我的特点,而无关于我的意愿。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