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我有一个太爷爷,已经年过百了,还在世,虽然身体日渐衰老,耳聋,走路需要拐杖,可是头脑仍旧十分清醒,认得我们小辈每一个人,外公外婆吵架的时候,他还能一五一十的把事情讲给我爸妈听,然后再指出他们各自的错误。
外公外婆都七老八十了,可是总是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弄得父母非常头疼,毕竟是小辈,不好多说,有时候母亲烦起来,总爱说,别看你太爷爷年纪大了,可比你外公外婆要拎得清多了。
那我们家族里,太爷爷其实很受小辈的尊重,主要还是因为脑子清楚,即使年纪大了,是非问题门儿清,总是体谅小辈,不会去为难他们,更不会倚老卖老。都说年纪大的人爱唠叨,可是太爷爷即使到了这个年纪,还是很寡言,在我的记忆中,多数时候,总是看到他一个人坐在阳台上,晒着太阳,看报纸或者翻着书。
有一次,母亲还翻出太爷爷年轻时候的一张照片给我看,穿着长袍,180的个子,气质儒雅,大概就是所谓的“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感觉吧,是真的惊艳。
太爷爷年轻的时候,家里还是地主阶级。
“当时那个地方,”母亲用手指划了一个圈,“从南边到北边一大片当时都是我们的。”她说起这些的时候不无骄傲。当时家里还有佣人,太爷爷就是所谓的“大少爷”。
太爷爷自然从小就受教育,四书五经,诗词歌赋都读过,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前几年,太爷爷身体好的时候,还常常被请去给某些场合写门联,题字。
太爷爷很少拉着我们小辈唠叨过去的事情,大多数场合下,他都很少说话,逢年过节吃饭,他也是坐在那里,只是笑眯眯地看着我们这些小孩子闹来闹去。以至于,有关太爷爷的零星片段,都是母亲说给我听的。
太爷爷只有外婆一个女儿,因为太奶奶不能生,那个年代,七八个孩子都是正常的,更何况只有一个女儿,可是太爷爷也没有娶妾,跟太奶奶一直安静的相守着,在我小学的时候,太奶奶就去世了,太爷爷从此便一直独自生活,直到前段时间,不小心摔了一跤,不能走路了,才搬去跟外公外婆同住。印象中的太奶奶,话也不多,但是每天衣服穿得都很整洁,脸上总是擦着粉,身体总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当时年少的自己,不懂得什么是爱情,但是太爷爷和太奶奶相处的画面却一直记忆犹新。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大概这就是从小奠定在脑海里的对“爱情”的一种模模糊糊的印象吧,甚至直到现在都深深地影响着我。
我一直觉得太爷爷是一个完美的人,他对世事通透,却从不多言,博览群书,却低调谦逊,对感情忠贞,对妻子恩爱甚笃。
直到后来,我又听母亲提起另一件事。
原来连外婆都不是太奶奶亲生的。太奶奶根本就没有办法生育。
外婆其实是太爷爷的前妻生的。
在太奶奶之前,其实太爷爷结过一次婚。但是太爷爷婚内出轨了。其实这是搁在那个年代,并不稀奇,但当时其实已经不允许娶妾了,听母亲说,当时太爷爷就把太奶奶接回了家,明目张胆的过着一妻一妾的生活,后来第一任太奶奶受不了这种生活,主动跟太爷爷离婚了,连孩子都没有要,就走了。后来第一任太奶奶回来过,那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我都已经长大了,我外婆一直觉得自己的亲生母亲狠心,扔下她就走了,所以一直不肯原谅,第一任太奶奶回来的时候,跟外婆,还有我母亲哭诉,说她没有办法,家里被妖精都占了,她不走能有什么办法,哭得昏天暗地,哭诉太爷爷的狠心,薄情。
我那个时候很小,依稀记得是有一个老妇人来我们家,后来长大了,听母亲提起这件事,才渐渐回想起来,只觉得惊诧和震撼,因为没有想到太爷爷还有这么一段过去,
那个时候,我是万分惊诧和震惊的,大约是一种偶像被毁的感觉,只觉得不信,仿佛是华丽的屏风中突然被泼了一盆狗血,满心满眼的不舒服。
直到成年后,步入社会,渐渐懂得“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的道理。
这世界,总有一个人爱你如命,也总有一个人弃你如敝履。
而爱你如命的那个人,也许也弃别人如敝履。
而那个弃你如敝履,也许正爱别人如命。
世事万物,其实本就没有因果吧,所以爱和不爱,都不必执着追因就果,本就么有道理可言。
外公外婆都七老八十了,可是总是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弄得父母非常头疼,毕竟是小辈,不好多说,有时候母亲烦起来,总爱说,别看你太爷爷年纪大了,可比你外公外婆要拎得清多了。
那我们家族里,太爷爷其实很受小辈的尊重,主要还是因为脑子清楚,即使年纪大了,是非问题门儿清,总是体谅小辈,不会去为难他们,更不会倚老卖老。都说年纪大的人爱唠叨,可是太爷爷即使到了这个年纪,还是很寡言,在我的记忆中,多数时候,总是看到他一个人坐在阳台上,晒着太阳,看报纸或者翻着书。
有一次,母亲还翻出太爷爷年轻时候的一张照片给我看,穿着长袍,180的个子,气质儒雅,大概就是所谓的“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感觉吧,是真的惊艳。
太爷爷年轻的时候,家里还是地主阶级。
“当时那个地方,”母亲用手指划了一个圈,“从南边到北边一大片当时都是我们的。”她说起这些的时候不无骄傲。当时家里还有佣人,太爷爷就是所谓的“大少爷”。
太爷爷自然从小就受教育,四书五经,诗词歌赋都读过,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前几年,太爷爷身体好的时候,还常常被请去给某些场合写门联,题字。
太爷爷很少拉着我们小辈唠叨过去的事情,大多数场合下,他都很少说话,逢年过节吃饭,他也是坐在那里,只是笑眯眯地看着我们这些小孩子闹来闹去。以至于,有关太爷爷的零星片段,都是母亲说给我听的。
太爷爷只有外婆一个女儿,因为太奶奶不能生,那个年代,七八个孩子都是正常的,更何况只有一个女儿,可是太爷爷也没有娶妾,跟太奶奶一直安静的相守着,在我小学的时候,太奶奶就去世了,太爷爷从此便一直独自生活,直到前段时间,不小心摔了一跤,不能走路了,才搬去跟外公外婆同住。印象中的太奶奶,话也不多,但是每天衣服穿得都很整洁,脸上总是擦着粉,身体总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当时年少的自己,不懂得什么是爱情,但是太爷爷和太奶奶相处的画面却一直记忆犹新。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大概这就是从小奠定在脑海里的对“爱情”的一种模模糊糊的印象吧,甚至直到现在都深深地影响着我。
我一直觉得太爷爷是一个完美的人,他对世事通透,却从不多言,博览群书,却低调谦逊,对感情忠贞,对妻子恩爱甚笃。
直到后来,我又听母亲提起另一件事。
原来连外婆都不是太奶奶亲生的。太奶奶根本就没有办法生育。
外婆其实是太爷爷的前妻生的。
在太奶奶之前,其实太爷爷结过一次婚。但是太爷爷婚内出轨了。其实这是搁在那个年代,并不稀奇,但当时其实已经不允许娶妾了,听母亲说,当时太爷爷就把太奶奶接回了家,明目张胆的过着一妻一妾的生活,后来第一任太奶奶受不了这种生活,主动跟太爷爷离婚了,连孩子都没有要,就走了。后来第一任太奶奶回来过,那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我都已经长大了,我外婆一直觉得自己的亲生母亲狠心,扔下她就走了,所以一直不肯原谅,第一任太奶奶回来的时候,跟外婆,还有我母亲哭诉,说她没有办法,家里被妖精都占了,她不走能有什么办法,哭得昏天暗地,哭诉太爷爷的狠心,薄情。
我那个时候很小,依稀记得是有一个老妇人来我们家,后来长大了,听母亲提起这件事,才渐渐回想起来,只觉得惊诧和震撼,因为没有想到太爷爷还有这么一段过去,
那个时候,我是万分惊诧和震惊的,大约是一种偶像被毁的感觉,只觉得不信,仿佛是华丽的屏风中突然被泼了一盆狗血,满心满眼的不舒服。
直到成年后,步入社会,渐渐懂得“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的道理。
这世界,总有一个人爱你如命,也总有一个人弃你如敝履。
而爱你如命的那个人,也许也弃别人如敝履。
而那个弃你如敝履,也许正爱别人如命。
世事万物,其实本就没有因果吧,所以爱和不爱,都不必执着追因就果,本就么有道理可言。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